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综合与测试A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18?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2.(2018?宜昌)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3、(2018?黔南州)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4.(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5.(2018?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6、(2018?菏泽)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雪化成水
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7、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警示性标志牌:“禁打手机”、“熄火加油”,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8、(2018?咸宁)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2018?自贡)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10、(2018?天津)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
11、(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
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
12、(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13.(2018?安徽)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4、【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15、(2017?河南)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6.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7.(2016?凉山州)某同学在“研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知,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是_______段图线,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8.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圈B和石棉网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________ .
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1)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_ ℃.
(2)实验时大气压______________(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像乙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6)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________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0. (2017?西宁)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 _________(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______ 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四、简答题(21题6分,22题5分)
21. 为什么吹气时手背感觉凉爽,呵气时手背感觉热.
22.(2018?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答案:
1、A 2、D 3、A 4、B 5、B 6、D 7、A 8、D 9、C 10、B
11、D 12、B 13、B 14、C 15、C
16.升华 液化 凝华
17,BC 不变 100℃
18.)②④①③ 秒表(1)98 (2)小于
(3)烧杯上加盖子(减小水量、增加水的初温或增大酒精灯火焰也正确)
(4)保持不变
(5)调为小火
(6)水的质量不同
(7)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大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19.80 液态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20. 先 水的质量不同 沸 点 增大
21、吹气可以加速手背汗液的蒸发吸热,所以手背感觉凉爽;呵气时呵出的水蒸气在手背遇冷液化放热,于是手背感觉湿热.
22. .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沸腾到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