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12.10
主 备 人
主 备 人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2.11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所在单位
课 题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课 型
复习
课时分配
1
第1 课时
项 目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米=100厘米。
过程
方法
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教具(课件)准备
图,尺子等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教
学
环
节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1.找角。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 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行”。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板
书
设
计
总复习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
课
后
反
思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是学生能否获得大丰收的关键。因此复习过程中抓好基础知识。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