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14 13:29:34

文档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你打开一瓶可乐或雪碧,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你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这一类饮料一般称为碳酸饮料,为什么呢?要知道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二氧化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二氧化碳的
性质、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性质
(一)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现象:高的蜡烛 ,低的蜡烛 。
现象分析:(1)CO2既不能 ,也不 ;(2)CO2密度 。
2、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1)二氧化碳气体 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 。
(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
(二)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灯火实验: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被 。
分析:CO2 后,使瓶内的 ,大气压把瓶压扁。
3小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2

(三)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实验分析
(I)喷稀醋酸:现象:紫花变成 ;分析:稀醋酸能使 。
(II)喷水:现象:紫花 ;分析:水不能使 。
(III)直接放入CO2中:现象:紫花 ;分析:CO2气体不能使 。
(IV)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现象:紫花变成 ;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实验
(1)现象:石灰水 。
分析: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 ,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
二、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二氧化碳的作用: 、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汽水、 等。
2、温室效应
(1)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 ;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③、土地干旱, 面积增大。
防治措施
①、尽量减少使用 ; ②、利用 、风能等清洁燃料; ③、大力 ,严禁乱砍滥伐。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2·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
A.CO B.SO2 C.N2 D.CO2
3·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4·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大量火山的喷发 B.气候的自然波动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
5·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汽水 B.制干冰
C.被石灰水吸收 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2·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碱溶液反应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4·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是灭火英雄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固体的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6·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你打开一瓶可乐或雪碧,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你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这一类饮料一般称为碳酸饮料,为什么呢?要知道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二氧化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二氧化碳的
性质、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性质
(一)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实验现象: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现象分析:(1)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1)二氧化碳气体降温加压变为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人工降雨、冷藏食物、舞台烟幕等。
(二)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灯火实验:怎样进入一个久未开启的菜窖较为恰当?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塑料瓶被压扁了。
分析:CO2溶于水后,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压扁。
3小结: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是否燃烧
CO2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的
能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不燃烧
(三)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1)实验分析
(I)喷稀醋酸:现象:紫花变成红色;分析: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I)喷水:现象:紫花不变色;分析: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II)直接放入CO2中:现象:紫花不变色;分析:CO2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IV)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现象:紫花变成红色;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3)将第四朵花取出加热或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红色退去。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3=CO2+H2O。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实验
(1)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思考: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因为炭火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石灰浆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比较坚硬,这样墙壁能变坚硬,由于生成水所以会有些潮湿。
二、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仔细观察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二氧化碳的作用: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汽水、制冷剂等。
2、温室效应
(1)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③、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防治措施
①、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②、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
A.CO B.SO2 C.N2 D.CO2
【答案】D
【解析】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3·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故选A。
4·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大量火山的喷发 B.气候的自然波动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
【答案】D
【解析】A、现在很少有火山喷发,故A错;
B、气候的自然波动都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并不是气候自然波动的结果,故B错;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而不产生二氧化碳,故C错;
D、由于现在人类生活好了,有了轿车,就要燃烧汽油,取暖也要使用煤炭燃烧,关键是由于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5·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应多种花草树木,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汽水 B.制干冰
C.被石灰水吸收 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汽水是碳酸资料,所以用二氧化碳制汽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二氧化碳降温到一定温度可制得二氧化碳固体即干冰,此变化为物理变化;
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是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是化学变化.
故选B
2·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与碱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A叙述错误;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B叙述正确;
C、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空气密度大,故C叙述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能使人致死,但没有毒性,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4·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是灭火英雄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固体的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常用于灭火,故A说法正确,
B、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是主要原料之一,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气体,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O2.
(2)CO2+Ca(OH)2═CaCO3↓+H2O;
(3)CH4+2O2CO2+2H2O;
【解析】(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2O2CO2+2H2O;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后测评
1·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2·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有低
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4·通过比较,我发现在实验室收集O2和CO2( )
A.都能用排水集气法 B.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
C.都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5·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均为碳元素的单质
B.CO2可用于灭火
C.CO易溶于水生成酸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7·走进潼南桂林,一道亮丽的风景__大棚蔬菜,跃入眼帘.菜农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火灾 B.做气体肥料
C.降低大棚里的温度 D.排出大棚里的空气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0·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
11·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2·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13·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14·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课后测评
1·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2·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有低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制纯碱和光合作用都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用了其化学性质,灭火既用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4·通过比较,我发现在实验室收集O2和CO2( )
A.都能用排水集气法 B.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
C.都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D
【解析】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可溶于水,一般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所以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5·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答案】D
【解析】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形成一层白膜。根据这一知识,本题选择D。因为二氧化碳与稀盐酸、食盐水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没有难溶性的物质生成。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均为碳元素的单质
B.CO2可用于灭火
C.CO易溶于水生成酸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C错误;
D、由于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呈小水珠形成降雨,故D正确.
故选C
7·走进潼南桂林,一道亮丽的风景__大棚蔬菜,跃入眼帘.菜农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火灾 B.做气体肥料
C.降低大棚里的温度 D.排出大棚里的空气
【答案】B
【解析】在大棚中使用二氧化碳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强,农作物的产量就高。
故选B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
③菜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错;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
故选C
10·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
【答案】D
【解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是产生二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而利用太阳能发电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D。
11·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②目前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能禁止使用,所以错误;
③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禁止乱砍乱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④开发氢能源,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⑤利用水力发电,可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⑥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种植花草树木,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①③④⑤⑥。
12·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1)透过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根据右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
(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
【答案】(1)墙内开花墙外香;(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3)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解析】(1)举一个能体现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事例;如:墙内开花墙外香;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3)制取氧气、二氧化碳选择相似的发生装置,是因为都是固液常温型,故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3·某同学做了如下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底部放入一枝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点燃蜡烛后,沿玻璃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气泡产生 片刻后蜡烛熄灭 不支持燃烧 灭火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清楚这一家庭小实验利用的原理是:纯碱与醋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再就是要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即可解答。
14·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可利用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的性质,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15·在2015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
(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   。
【答案】(1)CO2;光合;全球气候变暖;
(2)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解析】(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故填:CO2;光合;全球气候变暖;
(2)“低碳生活”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填: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