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1-14 13:32:25

文档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一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
2·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不充足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已经知道,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一氧化碳
一、CO物理性质
仔细阅读看课本,完成学案。
1、CO物理性质
(1) 、无味的气体;(2) 水;(3)密度 。
2、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CO2

二、CO化学性质
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一)一氧化碳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 ,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的气体。
2、分析: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 ,故点燃前,一定要 。
5、思考: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1) 。(2) 。
(3) 。(4) 。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 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 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 。
(4)通:继续通 。
2、实验现象:
黑色的粉末变成 ,澄清的石灰水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 。
(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 。
(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 。
(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 。
5、观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化学方程式: 。
(三)一氧化碳中毒
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 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 而窒息,甚至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医院急救。
3、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A.CO B.CO2 C.O2 D.N2
2·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3·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 C.右图装置不够完备
D.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
4·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有CO2气体生成
B.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一氧化碳和木炭都具有还原性
4·木炭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反应,请写出一氧化碳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请写出可以鉴别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一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
2·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不充足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已经知道,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一氧化碳
一、CO物理性质
仔细阅读看课本,完成学案。
1、CO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
2、比较CO和CO2的物理性质
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二、CO化学性质
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一)一氧化碳燃烧实验
1、现象: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分析: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注意事项: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5、思考: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1)。(2)。
(3)。(4)。
(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CO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酒精灯。
(4)通: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
2、实验现象:
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CO前应先验纯。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还原得到的铜高温下又被氧化。
(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防止CO污染空气。
5、观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化学方程式:。
(三)一氧化碳中毒
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医院急救。
3、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CO2+H2O=H2CO3
不反应
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不反应
可燃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还原性
无还原性
毒性
无毒
无毒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下列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A.CO B.CO2 C.O2 D.N2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氧气、氮气都是无毒气体;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
2·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答案】D
【解析】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
3·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 C.右图装置不够完备
D.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一氧化碳可以把氧化铜还原为铜,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氧化铜表现了氧化性,故B符合题意; C、上图装置不够完备,一氧化碳有毒,应有尾气处理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 D、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不是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A试管中减轻的是氧元素的质量,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A、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原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使溶液变红,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铁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故选A。
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C说法正确;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有CO2气体生成
B.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一氧化碳和木炭都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A、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均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均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均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4·木炭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反应,请写出一氧化碳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请写出可以鉴别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1)氧气,2CO+O2点燃2CO2;(2)分子结构不同,CO2+Ca(OH)2=CaCO3↓+H2O.
【解析】(1)木炭和一氧化碳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氧气、氧化铜反应.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由于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不易被人们察觉的有毒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2·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3·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
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7·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8·木炭与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
(6)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____;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____.
11·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
(2)若能观察到____,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3)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C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4)B中NaOH的作用是____.
(5)在证明CO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按照这位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是否一定能判断H2的存在?____(填“是”或“否”)
12·O2、CO2、CO是我们本学期化学学习过程中最为熟悉的三种气体,请根据一定的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


(1)是否具有可燃性
CO
O2、CO2
(2)____
____
____
(3)____
____
____
13·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
实验记录:
操作步骤
现象
I.
分别向试管①、②、③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为鲜红色
II.
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
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
鸡血颜色不变
III.
向试管③中通入气体B;
停止通入B,向试管③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处通入.
(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
(3)气体A为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
14·对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小组的同学对CO和CO2的性质进行了对比学习.
(1)以下是他们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充满CO和CO2的试管倒置于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A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B试管内液体变为___
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
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CO2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将充满CO和CO2的试管倒置于入饱和石灰水中
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D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
结论:
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
CO2能与碱溶液反应.
将两根灼热、表面已氧化变黑的铜丝分别伸入充满CO和CO2的试管中
E中可观察到灼热的铜丝表面____,
F中无明显现象.
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结论:
CO具有还原性,
CO2无还原性.
(2)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不易被人们察觉的有毒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使人不易被觉察而发生中毒;被称为“无形杀手“故选D
2·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B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且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D、氮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且氮气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3·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
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以无味的气体;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石蕊变红,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来鉴别两种气体;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与氢氧化钙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两种气体;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木条来鉴别两种气体.
故选A.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比空气重
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都有还原性
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A、两种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不正确;
B、单质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正确;
C、两种气体中只有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D不正确;
5·“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由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两种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不同,故此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一氧化碳能燃烧,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其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能燃烧可用作气体燃料,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由黑色固体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气体可推断是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产生一氧化碳,所以黑色固体为单质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C
7·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或还原金属氧化物又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B正确;
C、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具有酸性质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误。
8·木炭与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金属被还原为单质,故金属的化合价也一定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使用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反应中都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澄清石灰水都有变浑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解析】可利用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的性质,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10·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氧气、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
(2)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
(5)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
(6)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气体是____;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____.
【答案】(1)O2;(2)CO2;(3)CH4;(4)CO2;(5)CO2;(6)CO;(7)C.
【解析】(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式为CO2;
(6)一氧化碳高温下能还原氧化铜,它的化学式为CO;
(7)能使灼热氧化铜还原的固体单质是木炭,化学式为C.
11·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
(2)若能观察到____,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3)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C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4)B中NaOH的作用是____.
(5)在证明CO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按照这位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是否一定能判断H2的存在?____(填“是”或“否”)
【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
(2)A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3)C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
(4)充分吸收原气体中的CO2;
(5)CuO+CO加热Cu+CO2,Ca(OH)2+CO2═CaCO3↓+H2O;
(6)否.
【解析】(1)由化学常用仪器可知两种仪器分别为:酒精灯、铁架台;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若能观察到A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3)氢气具有还原性可把氧化铜还原为铜,故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C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
(4)因为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能肯回法国氧化碳气体,故B中NaOH的作用是充分吸收原气体中的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为区分是其他气体使氧化铜还原需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证明CO存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加热Cu+CO2,Ca(OH)2+CO2═CaCO3↓+H2O;
(6)证明氢气的方法是要证明还原氧化铜后有水生成,此装置没有验证水生成的装置,故不一定能判断H2的存在.
12·O2、CO2、CO是我们本学期化学学习过程中最为熟悉的三种气体,请根据一定的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


(1)是否具有可燃性
CO
O2、CO2
(2)____
____
____
(3)____
____
____
【答案】
分类依据


(1)是否具有可燃性
CO
O2、CO2
(2)是否有毒
CO
O2、CO2
(3)是否是氧化物
CO、CO2、
O2
【解析】三种气体有以下不同点: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有毒、属于氧化物;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无毒、属于氧化物;
氧气不能燃烧、无毒、不属于氧化物.
13·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
实验记录:
操作步骤
现象
I.
分别向试管①、②、③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为鲜红色
II.
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
停止通入A,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
鸡血颜色不变
III.
向试管③中通入气体B;
停止通入B,向试管③中通入氧气
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处通入.
(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
(3)气体A为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
【答案】(1)a
(2)作对照实验(答出对比的意思就给分)
(3)CO
通入A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的毒性(建议同时答出现象和结论;结论答气体A影响血液供氧能力给分)
(4)增加CO尾气处理装置(不答CO不给分;答剩余CO直接排放、未处理等给分)?
(5)CO2和CO
【解析】(1)要让气体经过装置排出,应该从长管进短管出;
(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
(3)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颜色改变.
(4)由于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5)由实验Ⅲ可知该气体通入时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说明CO2对人体供氧也有影响,故答案为CO2和CO.
14·对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小组的同学对CO和CO2的性质进行了对比学习.
(1)以下是他们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充满CO和CO2的试管倒置于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A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B试管内液体变为___
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
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CO2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将充满CO和CO2的试管倒置于入饱和石灰水中
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D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
结论:
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
CO2能与碱溶液反应.
将两根灼热、表面已氧化变黑的铜丝分别伸入充满CO和CO2的试管中
E中可观察到灼热的铜丝表面____,
F中无明显现象.
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结论:
CO具有还原性,
CO2无还原性.
(2)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 。
【答案】(1)红;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内液面上升(?两点都答对才可);由黑色变为红色??(答“变为红色”也可)CO+CuO△CO2+Cu;
(2)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或“分子结构不同”、“分子构成相差一个氧原子”均可)
【解析】(1)两种气体的不同之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一氧化碳与水不反应;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试管,所以试管内液面上升;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夺取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还原,所以E中铜丝表面由黑变红,反应的方程式是CO+CuO△CO2+Cu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其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课件24张PPT。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新知导入 我们知道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氧气不充足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已经知道,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1.CO物理性质(3)密度比空气略小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比较 CO 和 CO2 的物理性质〈探讨〉CO和CO2 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有差异。性 质气体色、态、味密 度溶 解 性COCO2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小 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可溶于水相 同不相同不相同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2.CO化学性质1.可燃性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氧化碳在空气里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不纯的一氧化碳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2.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实验步骤:
1、通:加热前,先通CO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3、撤:还原结束,撤走加热CuO的酒精灯
4、通: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新知讲解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CO前应先验纯。2.实验开始应先通CO,再加热。3.实验结束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4.尾气要进行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因为CO混有O2时,点燃可能发生爆炸防止CO与管内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还原得到的铜高温下又被氧化防止CO污染空气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3.毒性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处理 处理方法: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医院急救。新知讲解比较CO2和CO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构成不同CO2+H2O=H2CO3不反应不反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无还原性无毒有毒CO2+Ca(OH)2=
CaCO3↓+H2O新知讲解二、一氧化碳1.干冰人工降雨
和食品保藏2.灭火“温室效应”1.做气体燃料2.做还原剂(冶金)易造成煤气中毒比较CO2和CO的作用:排放造成空气污染跟踪练习A1·下列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A.CO B.CO2
C.O2 D.N2
2·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 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 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跟踪练习D3·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试管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实验中一氧化碳表现了还原性
C.右图装置不够完备
D.B试管中增重的质量为A试管中减轻的质量
4·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课堂总结课堂检测AA1·工业炼铁中会发生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CO B.Fe2O3
C.CO2 D.Fe
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课堂检测氧气C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有CO2气体生成 B.反应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一氧化碳和木炭都具有还原性
4·木炭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反应,请写出一氧化碳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 _,请写出可以鉴别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分子结构不同CO2+Ca(OH)2=CaCO3↓+H2O板书设计一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3、毒性
作业布置1、收集材料,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方法。
2、完成课后测评。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