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麻雀》(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教案 《麻雀》(语文s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07 1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词语,正音正字。
   1.课文第4自然段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如“露出”的“露”有两种读音,在课文里应读“lu”,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一般读“lou”时用于口语。又如:“像一块石头似(shi)的”中的“似”,有“shi”和“si”两种读音,在课文中应读“shi”,不读“si”,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2.课文第5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其中“躯”、“搏”、“浑”,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与“驱”、“博”、“混”几个同音字的区别。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正确组成词语。
     例:躯(身躯)       驱(驱使)
       博(博物馆)      搏(搏斗)
       浑(浑身)       混(混水摸鱼)
    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翘舌音。“拯”不要读成“cheng”。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本课有12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如:上下结构的字有“奈、巢、煞”,左右结构的字有“撼、躯、拯、幼、浑、哑、搏、愣”,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庞”。其中,“撼、躯、幼、浑、哑、庞”六个字,可以用部首表义类的方法识记。如:“哑”字,是一个“亚”字,加上一个“口”部,意思是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联系课文中出现的“嘶哑”,应理解为声音沙哑。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拯”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是“拯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拯”作为带点字,通过查字典,找出“拯救”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援救,救助的意思。接着,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拯救”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使学生明白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不顾一切地援救自己的幼儿,使小麻雀脱离危难。
   5.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摇撼(han):摇动。
    无可奈(nai)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扎煞(sha):(手、头发、树枝)张开,伸开。
    庞(pang)大:很大。本文是就猎狗的身躯同麻雀相比较而言的。
  (二)引导学生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1.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里找出故事中被描述的是哪三个角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明确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被描述的人物有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它们之间,小麻雀是老麻雀的孩子,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2.在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让学生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哪几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由此,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划出结构段。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讲了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的故事。这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其它课文部分,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述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6、7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述了小麻雀得救,猎狗被带走的情形。)
   3.在进一步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归纳。如:第一段(1、2、3自然段),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第二段(4、5自然段),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第三段(6、7自然段),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段意是:小麻雀得救,我带走了猎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二)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发愣的意思。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意思。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指导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二)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三)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1)理解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出示词义:“无可奈何”一词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无法可想。“搏斗”的意思是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
   (2)让学生把“无可奈何”、“搏斗”两个词语放到课文的原句中读一读,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3)练习造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无可奈何”,什么时候人们进行“搏斗”。可列举:面对小弟弟的再三请求时……,在事情已经发生,不能挽回时……,都可以用“无可奈何”。又如:八路军战士和敌人在短兵相接时……,可以用“搏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