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 课件(3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用橡皮筋作动力 课件(3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14 18:53:16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复习 自行车
电动自行力
汽车
马车电池
内燃机

人力 生活中的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方式前进的,即动力使车轮转动,轮子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车身前进。 用橡皮筋作动力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本节课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轮驱动。 第一部分: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小车轮子与轴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轴转动就带着轮子一起转动。把橡皮筋绕在小车轮子的轴上带动小车行驶。车轮轴上紧紧安装了一个车轴套,使橡皮筋容易绕在轴上(在车轮轴上缠几层胶布或胶带也可以起到防止橡皮筋在轴上打滑的作用)。怎样让桌上的小车动起来?车头车尾初步探究橡皮筋固定的这端是车头(也就是小车的前面)
橡皮筋缠绕的这端是车尾(也就是小车的后面)
怎样使小车往前开 ?怎样使小车往后开? 小发现橡皮筋 ,小车 ;
橡皮筋 ,小车 。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有关系往后绕前进往前绕后退小车行驶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深入探究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对二者关系进行推测 。
设计实验来检验推测。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对二者关系进行推测 。(橡皮筋缠绕1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大。橡皮筋缠绕1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设计实验来检验推测。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实验计划1、只改变圈数,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2、绕圈数量讨论决定,建议2、4、8圈。
3、读数为车前轮压到的格子上的数字。
4、实验在老师提供的跑道内进行。
5、听到铃声请及时停止。
6、按照实验要求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数圈数数轴上左右各8圈,即为圈数 读数方法 读数方法 读数方法实验内容: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1.实验中 小车的重量,橡皮筋的粗细 保持不变;2.实验中橡皮筋 橡皮筋的圈数 需要改变。我们的结论是:橡皮筋圈数 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实 验 记 录 单2347568109369用橡皮筋作动力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
小车行驶得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
小车行驶得近。 橡皮筋圈数多了小车出现原地打滑的情况,我们可以想办法增加小车的重量。第三部分: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
人们利用弹力做了哪些事情?第三部分: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第三部分: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利用弹力做了哪些事情? 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 。 、 和 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弹力用橡皮筋做动力弓橡皮筋弹簧1、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2、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橡皮筋 C、拉开的弓
3、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时皮筋绕在( )轴上。
A、前轮 B、后轮 C、前、后轮都行
4、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提供的。
A、车轮 B、车身重力 C、橡皮筋
CCCC用橡皮筋做动力5、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 B、减少皮筋绕的圈数 C、减少皮筋的根数
6、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错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AB用橡皮筋做动力A1、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弹力越大。( )
2、没有拉开的弹簧也有弹力。( )
3、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4、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绕的圈数有关( )
5、在绕橡皮筋的时候,不能绕得过紧。( )
6、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
7、我们的教科书在变形后也会产生弹力。 ( )√√√×√×用橡皮筋做动力×
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设计
共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
1.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玩具车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2)(出示课件)玩具车的运动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车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2.质疑引题。
(1)(出示小车实物)老师手中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车辆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出示小车:这是一辆玩具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绕在车轴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师演示)
2、我们把橡皮筋固定在车架这端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怎样使小车往前开,又怎样使小车往后开呢?(即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应是怎样的?要使小车向后运动,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又应是怎样的呢?
3、指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你们想办法使小车往前行驶,再往后行驶。因为事先我们不知道小车行驶的方向,所以,我们应把小车放在桌面的中间,以免小车冲出桌面摔坏。
4、刚才他们俩都很棒,小车都能运动起来了。那么老师刚刚提出的难题能解决吗?
5、你们俩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6、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7、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你有什么办法? 说明了什么?
 三.缠绕圈数与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可在教室里进行推测、设计实验,然后在室外做实验。实验场地要平坦但不很光滑。用尺子在地上画出表示距离的格子来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
  (2)推测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时,不要满足于学生说“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得远;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得近”。可以追问:“圈数增加一倍,小车行驶的距离也增加一倍吗?”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实验认真记录。
  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成比例。换句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离的两倍,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的两圈弹力更大。但有的小车也可能会近一些,因为弹力大了轮子打滑。
  (3)研究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橡皮筋绕一圈时和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橡皮筋绕一圈时和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短一样吗。
  要学生动手做一做,在车轮上用手感觉弹力大小。让学生感觉出绕得圈数越多手感觉越紧,或者是第4圈比第1圈力大。用眼睛看,绕的圈数不同,橡皮筋完全松开的时间也不同,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完全松开的时间越长。
  (4)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并实施自己的设想。比如可以用一根筷子加长车身,在筷子头上拴长橡皮筋。这样做,可以为最后一课设计制作小赛车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课堂作业
判断
1、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弹力越大。( )
2、没有拉开的弹簧也有弹力。( )
3、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4、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绕的圈数有关( )
5、在绕橡皮筋的时候,不能绕得过紧。( )
6、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
板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弹力
相反
缠绕方向——————行驶方向
圈数多,弹力大,距离远
圈数少,弹力小,距离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