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16 猫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16 猫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4 17: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猫2.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1.学习和了解作者记叙这三只 猫的异同之处。
3.熟读课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目标导学PART 01初读课文,基础感知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 诅骂
惩戒 凝望 怂恿 叮嘱 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PART 0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
家要来
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的很活泼 更加
活泼宠 物宠物病死亡失遭人遗
弃,拾
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懒惰
若有若
无,大
家不喜
欢,不注意它被“我”打伤致死次数特征整体感知快乐我难过、心酸更快乐,又时时担心怅然、愤恨不大喜欢很愤怒忏悔、自责永不养猫PART 0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第一只猫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1)自身的形态,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
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2)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么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活泼可爱第一只猫的结局病死了,文中埋下了哪些伏笔?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
三妹逗它它不理会;
三妹给猫买铜铃也躺着。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写作手法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病死的酸辛的感情。
第一部分小结第二只猫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性情:
本领:“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只猫的结局亡失,大家持什么感情?三妹“很不高兴”,
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第三只猫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性情形态“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芙蓉鸟被害案一、案发现场情况: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二、犯罪嫌疑人:丑 猫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二)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六、案件定性:冤 案七、案件反思: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了它,没过多久猫死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上的伤痛,永远愧对于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真相;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辩论会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