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高2007级理科综合第四次月考试卷
理综卷2006.12
第I卷
选择题一(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经化学分析后推断某物质不含有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
A.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
B.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
C.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主要能源物质的代谢终产物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上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
B. 茎的向光性表明生长素促进生长具有双重性
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正常人以书写文字的形式与语言区H区受损伤的人进行语言交流
3.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
C.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D.玉米的维管束细胞中叶绿体大、基粒发育不全或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②过程表示胚后发育
B.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骨骼肌得不到血糖供应
C.基因工程对生物体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
D.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5.下列关于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SARS病毒
B.从下表可推出最适宜在干旱环境萌发的是油料作物种子
C.将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小时,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D.微生物只能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
将等质量、风干种子分别用清水泡,间隔一定时间称重并记录于下表
时间(h) 称量种子质量(g)
大豆 花生 玉米
0 5 5 5
1 8 5.7 7.2
2 11 7.1 9.5
4 15.3 7.1 10.2
6 15.3 7.1 10.2
8 15.4 7.0 10.2
6.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沸点:NH3
B.酸性:HClO4>H2SO4>H3PO4
C.还原性:HCl>H2S>PH3
D.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7.对于某些离子或气体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SO2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D.向某瓶红棕色气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得到无色溶液,一定是NO2
8.下列大气污染现象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大气污染现象 成因
A 酸雨 SO2
B 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
C 光化学烟雾 氨气
D 温室效应 CO2
9.下列物质中,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同时含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A.NH4NO3 B.K2CO3 C.MgCl2 D.H2O2
10.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2(HCl),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NO(NO2),通过装有水的洗气瓶
C.NH3(CO2),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D.SO2(SO3),通过装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
11.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钢铁腐蚀时负极反应 Fe—3e—=Fe3+
B.Na2SO3溶于硝酸 2H++SO= H2O+SO2↑
C.铁粉和硫粉混合反应 2Fe+3S===Fe2S3
D.氯化铵溶液显酸性 NH+H2O NH3·H2O+H+
12.常温下,将等体积的0.1 mol/L的氨水和0.1 mol/L的NH4Cl溶液混合,若忽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后,NH4Cl对氨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
B.混合后,氨水对NH4Cl的水解起抑制作用
C.c(NH)+ c(NH3·H2O) + c(NH3)= 0.1mol/L
D.若c(OH-)> c(H+),则 c(Cl-)大于c(NH)
13.下列定量实验操作中,可能导致实验结果比正确结果偏大的是
A.称取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
B.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时,充分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后,再称量
C.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后再装液
D.测定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实验中,用等浓度CH3COOH溶液代替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14.如图1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图中P质点的速度方向向下,波的传播速度为6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波一定沿x轴正向传播
B.当质点P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时,质点b一定在x轴下方
C.质点P的振动周期为0.01s
D.再经过0.03s,质点a运动到处
图1 图2 图3
15.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圆弧轨道上,在外力F的作用下和轨道一起向右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则在此加速过程中,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A.等于ma,方向可能水平向右 B.等于ma,方向可能斜向上
C.大于ma,方向一定斜向上 D.无法确定
16.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由于电阻发生短路或断路故障,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增大,则肯定出现了下列哪种故障
A. R1短路 B. R2短路 C. R3短路 D. R1断路
17.一登山运动员用一单摆测量某山的海拔高度。操作如下:当他在海平面时,在一定时间内测出单摆全振动的次数为 N 次,当他到达山顶后,让单摆振动起来,在相同的时间内测出全振动的次数为 N-1 次,则此山的海拔高度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 R,地球看作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A. B. C. D.
18.如图4所示,把两个相同的电灯分别接成如图两种电路。调节变阻器,使两灯都正常发光,且两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相等,则可以断定
A. >
B.
C. <
D. 图4
选择题二(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9.让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膨胀,一次是等温膨胀,一次是绝热膨胀,下列正确的是
A.等温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B.等温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C.绝热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D.绝热膨胀时,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20.如图5,绝缘水平面上固定着两个点电荷A、B,它们带有等量同种正电荷q,O是AB连线的中点,其中垂线上有a、b、c、d两个点,且ab=bO=Oc=cd,将一带负电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而小球运动到c处速度恰好为零,则
A.小球从a至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B.小球从a至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从a至O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D.小球从a至O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图5
21.如图6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一根绝缘细线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现在让细线水平绷直,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摆下,并且小球能达到并通过最低点B。则小球在最低点B处,细线的拉力可能是
A. 0.5mg B. 1.5mg
C. 2.5mg D. 3.5mg
图6
第Ⅱ卷
22.(1)(6分)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时,测得的结果如图7a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7b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______cm。
图7a
图7b 图8
(2)(12分)利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在一块竖直放置的背景板上,固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弧形轨道A、B,用以发射小球。从A轨道抛出的小球作平抛运动,从B轨道抛出的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此外板上还装有三个电磁铁C、D、E。其中电磁铁C、D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且电磁铁C、D分别离轨道A、B出口水平线的高度相等。在A轨道出口处有一个碰撞开关,用以控制E电磁铁的释放。E电磁铁可以沿水平杆MN移动,当它吸上小球时,该小球的球心与从A轨道抛出的小球的球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另备同样直径的小钢球三只。
①实验中让电磁铁C、D分别离轨道A、B出口水平线的高度相等的目的是 。
②实验中若 ,说明平抛小球C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③实验中若 ,说明平抛小球C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④实验中若三只小球恰在F处相碰,测得 ,可求得平抛小球的初速度。
23.(16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B两极板间电压U=5V,板间距离d=1cm,板长l1=10cm,荧光屏距极板右边缘l2=10cm,一电子电量为C,质量为kg,以初速度v0沿方向从两板中央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中,全过程中,不计电子所受的重力,电子恰能从下板边缘C点射出,求:
(1)电子在极板AB间运动的时间t;
(2)电子射入电场时的速度v 0;
(3)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距O点的距离。
24.(18分)质量为木板B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的木块A以冲上木板的左端。AB相对静止的时刻木板恰撞到固定的墙壁C,B与C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而后木块A恰好停在木板B的右端。已知A、B间的摩擦因数。求:
(1)最终木板和木块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2)木板的长L为多大?
(3)在下图中作出0—2s内木板B的速度—时间图象,以A冲上B左端时为计时起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不要求推导的过程)
25.(20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一绝缘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固定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A,小球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M点。质量也为m带电量也为+q的小球B从距M点为d的N点由静止释放,碰后A、B粘连在一起(且碰撞时间极短),最后小球B恰能回到距M点为的O点。
若将带电小球B的带电量变为+2q,欲使小球B仍恰能回到O点,则释放时小球B距M点应为多远?
26.(18分)下图中反应①~⑤均为工业生产及应用中常见反应,其中B、G、I、J均为常见单质,B、J还是气体,L是一种黄色溶液,A是硫酸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矿石原料的主要成分。
(1)写出F、J的化学式:F ,J 。
(2)反应②的属于 反应类型(选填字母序号):
a.可逆反应 b.化合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 .放热反应e.离子反应。
(3)G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的原因是 。
(4)请写出以下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反应⑤ 。
27.(14分)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0.5 mol甲烷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热量a kJ,此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是 。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一次转化后留有10%的甲烷,其目的是 。
(3)K2CO3(aq)和 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4)整个流程有三处物质的循环利用,一是Fe(OH)3循环,二是 循环,三
是 循环。
28.(18分)用下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填各接口的字母)
a→ → → → → → → 。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是 。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I处滴入浓硫酸与II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4)装置Ⅳ的作用是 。
(5)在I处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填“增大”或“减小”)。
(6)用n mol Na2SO3粉未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
(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Na 23、S 32 )
29.(10分)乳酸 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代谢产物,以下是
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其中A、G、H为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D的结构简式:C ,D 。
(2)从下述三个有机基本反应类型中选择反应②、⑥所属类型(填代号):
② ;⑥ 。
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⑤ 。
30.I(10分)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据其分析回答:
CO2 O2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6 32.6
20℃ 46.4 35.2 6.4 38.9 65.5 67.2
30℃ 59.8 21.4 8.8 56.6 100 102
40℃ 48.2 17.3 7.1 42.4 74.2 73.5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实验环境条件应是 。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 。
(4)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 。
II.(12分)下图为某一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DD)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丁 时期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 结构中都能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
(2)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3)若该动物还患有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的几率几乎为 。
(4)甲到乙细胞和甲到丙细胞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异,二者的不同点是 。
(5)请在丁图中画出甲细胞在形成丙细胞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DNA变化图。
31.I(10分)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无毒性的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通过上述三组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1)后人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你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表达式格式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实验用到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是 __________。
(4)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需用培养基接种培养,接种前必须对培养基的处理是 __________ 。
(5)若在接种酵母菌的培养基中混入肺炎双球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 以抑制其生长,从而分离得到纯的酵母菌。
II(10分)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α–淀粉酶溶液、蒸馏水、碘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1)取2支试管,编上A、B号,然后向A、B试管各加入lmL新鲜α–淀粉酶溶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2支试管摇匀后,再同时放人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步骤(3)的适宜温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http://www. ( http: / / www. )
6~13.BBCAADDC
26.(18分)(1)H2SO4 H2(各2分)
(2)abcd(3分)
(3)常温下浓硝酸使Al钝化(2分)
(4)①4FeS2+11O2 2Fe2O3+8SO2(各3分)
③2Al+ Fe2O3 Al2O3+2 Fe
⑤3Fe2++4H++NO= 3Fe3++NO↑+2H2O
27.(14分)(1)H2O(g)+ CH4(g)CO(g)+3 H2(g);△H= +2a kJ/mol (3分)
(2)2.7 n (3分) 利用甲烷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以获得氮气(2分)
(3)B(2分)
(4)K2CO3(aq),N2和H2(各2分)
28.(18分)(1)a→h→i→b→c→f→g→d(3分)
(2)使浓硫酸顺利地滴入烧瓶中(3分)
(3)先加热催化剂,后滴入浓硫酸。(3分)
(4)使SO3凝结为固体而与SO2分离(3分)
(5)减小(3分)
(6)[100(64n-m)/64n]%(3分)
29.(10分)(1)CH2=CHCOOCH3 CH2=CHCOOCH2CH2OOCCH=CH2(各2分)
(2)C A(各1分)
(3)(各2分)①
⑤
选择题 DDCCB
简答题:
30.I(10分)(1)遮光处于黑暗状态;
(2)10℃、1.0% (3) 酶的数量限制(或线粒体数量限制)
(4)温度、氧含量分别为3℃、3.0%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一个不得分)
II.(12分)(1)精巢(或睾丸), XY染色体(或性染色体)(2) ABD或AbD或aBD或abD (3)0 (4)甲细胞形成乙细胞没有基因重组(或甲细胞形成丙细胞有基因重组)
(5)如图
一条染色体的DNA
时期
31.I(10分)(1)S型细菌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把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DNA的作用 (3)固体培养基 (4) 灭菌 (5) 抗生素
II(10分)(2)向A试管加1ml蒸馏水,向B试管加1ml无水乙醇,最后再各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4)取出A、B试管,各加入1~2滴碘液,摇匀并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5)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6)A试管溶液不变蓝,B试管溶液不变蓝,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7)60℃或50—75℃
重庆一中高2007级第四次月考物理卷参考答案 2006.1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C A C B BC AD BC
22. (18分,每空3分)
(1)3.206(3.205—3.207均可); 2.030
(2)①使C、D两球离开轨道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②C、D两球能相碰
③C、E两球在空中相碰
④D球从轨道末端至F点的水平位移x和E球释放点至F点的竖直位移y
23(16分)解:(1)电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恰能从C点飞出,:
(s) (6分)
(2)v0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m/s) (5分)
(3)电子离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相似三角形可得:
cm (5分)
24.(18分)解:
(1)B冲上A到AB有共同速度时,动量守恒:
3分
A与墙碰后到AB再次有共同速度,动量守恒:
3分
(2)由能量守恒有:
解得: 6分
(3)v-t图如图示 6分
25.(20分)解:第一次B由,由动能定理
① (3分)
B与A碰撞,动量守恒
② (3分)
碰后A、B恰回到O点,由能量守恒,设M点弹性势能为
③ (3分)
①、②、③联立解得: ④ (1分)
第二次B由,由动能定理
⑤ (3分)
B与A碰撞,动量守恒
⑥ (3分)
碰后A、B又恰回到O点,由能量守恒
⑦ (3分)
联立④、⑤、⑥、⑦可解得:
⑧ (1分)
另法:第二次中, ⑦可写为:
⑨
联立⑤、⑥、⑦、⑨可解得:
⑩
0
25
20
15
2 3 4
0 10 20
cm
⑤
稀硝酸
④
电解
B
G
①
高温
A
B
C
D
③
高温
G
H
I
②
催化剂,加热
E
H2O
F
J
K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