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鸦片战争的进行中,皇帝在抵抗与妥协、开展与求和之间游移不定,对伦敦承担海外利益义务的错误估计以及缺乏敌方的准确情报--所有这些都预示了失败”可见,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是由于:()
英国势力强大,船坚炮利
清王朝腐朽落后
道光帝战和不定
清政府军备废弛,军事技术落后
1858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沙俄武力比中国强大
B. 这里自古就是沙俄的领土
C. 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D. 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去;起义以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律师良机。可见,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 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C. 体制的不均等性
D. 战略上不断失误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西方的认识,也只是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的见闻。这说明()
A. 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 . 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好军事事务
C. 维新派缺乏经验
D. 顽固派反对变法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依据在于()
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
抗击侵略 B. 对外交往 C. 民族关系 D. 科技创新
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器物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思想文化 D. 生活习俗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人在聊天。张三说:我听说戊戌政变中有人流血了。李四说:我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王五说:我表哥家从东交民巷搬出来了。赵六说:我弟弟参加过武昌起义。想一想,你认为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这句话表明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首要任务是。
A. 救亡图存,摆脱民族危机 B. 改革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C. 引进西学,传播民主思想 D.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1.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2. 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3.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D.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4.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主要有( )
(1)中国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列强的侵略
(3)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4)李鸿章避战求和
A. (1)(2) B. (3)(4) C. (2)(4) D. (2)(3)
15.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D. 《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材料分析题
1.近代以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事件的浮雕?图2再现了抗击外来侵略的哪一战役?图3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2)李明同学为历史小报搜集了下列人物图片,请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姓名:林则徐
事迹:①?______ 姓名:②?______?
事迹:黄海海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姓名:洪秀全
事迹:③?______
(3)读下列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4)中国军民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大都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图片企业的创办者是谁?为振兴民族工业,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变化,近代报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创办报纸杂志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报纸创办的社会意义。
材料三《民报》风行海内外,多次重印,仍然供不应求,继《民报》之后,又一批革命刊物,如《复报》……相继创刊……国内许多城市……都有革命党人主编的报纸出版。……革命派已经以明显的优势占领了思想阵地。革命运动于是不可遏抑地迅猛发展。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LL]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民报》是哪个党的党报?对革命发展有何意义?
(4)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你认为传统报纸会消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三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 “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C D A B D C A B D C D D
材料分析题答案:
1.(1)图1:虎门销烟。图2:黄海海战。图3:太平天国运动。?
(2)①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③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3)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
(4)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60年代:军事企业;70年代:民用企业。张謇;“实业救国”。
目的: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把报纸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
(3)中国同盟会。意义:作为革命派的主要报刊,宣传了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4)看法:会,新媒体会逐渐替代报纸的信息传播功能,带来更为广泛、便捷的传播途径。(不会,传统纸媒所因其独特的阅读感官和历史渊源,更加便于阅读和收藏,因而不会被取代/不会,传统报纸会与新媒体相互依存,成为媒体业发展的新时代。)
(1)目的: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特点: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2)戊戌变法;改变官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在社会上得到了传播。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