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检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两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一致 B.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基本一致
C. 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 D. 两党各自保持独立
2.革命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图的革命旧址位于( )
A. 武汉 B. 广州 C. 上海 D. 南京
3.有一名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初期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蒋介石
4.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八大
5.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6.“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北伐将领是( )
A. 叶挺 B. 李宗仁 C. 蒋介石 D. 彭德怀
7.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的标志是( )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宁汉合流
C.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 东北易帜
8.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北伐胜利进军 C. 宁汉合流 D. 东北易帜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新三民主义 D. 科学与民主
10.面对蒋介石的血腥屠杀政策,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发自( )
A. 1911.10.10武昌 B. 1911.10.10南昌
C. 1927.8.1武昌 D. 1927.8.1南昌
11.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南昌起义取得胜利 B.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发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D. 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2.(题文)开国大将粟裕曾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回忆的是( )
A. 1928年井冈山会师 B. 1927年八七会议
C. 1927年秋收起义 D. 1927年南昌起义
13.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
A. 朱德 B. 陈毅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14.毛泽东在井冈山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面积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左右江根据地 B. 中央革命根据地 C. 湘鄂边根据地 D. 闽浙赣根据地
15.如下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画中会师的双方是( )
A. 朱德、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 B. 朱德、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 朱德、周恩来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D. 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
A. 井冈山根据地 B. 陕甘根据地 C. 左右江根据地 D. 中央根据地
17.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会议,即“八七会议”的最重要决策是( )
A.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B. 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 开展游击战争 D. 开辟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18.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19.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 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 北上抗日
20.在中共历史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事件是( )
A. 四渡赤水河 B. 巧渡金沙江 C. 强渡大渡河 D. 突破乌江
22.“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秋收起义 C. 长征 D. 遵义会议
23.念红军长征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24.“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红军会宁会师 B. 巧渡金沙江 C. 吴起镇会师 D. 四渡赤水河
25.“重走长征路”最合适的旅游线路是(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 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每一处遗址或遗迹都是立体的历史,让我们从这些遗址和遗迹中读出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如果想实地考察图一和图二的遗址,应该去的地方分别是哪里?(2分)
(2)黄埔军校是谁创办的?他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5分)
(3)图二建筑所在的城市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在这里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列举近代在这座城市建立的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3分)
(4)这两座建筑对中国近代史都具有深远意义。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受?(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这次起义的爆发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4分)
28.“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1)为什么要长征?(2分)
(2)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分)
(3)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2分)
(4)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问题?(3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材料二: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里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这里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月1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它的建立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图中会师的地点在哪里?长征胜利有何意义?(6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B
B
C
B
A
C
D
C
D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B
D
A
B
B
A
C
B
D
A
A
A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广州、南京。
(2)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政治军事人才。
(3)《南京条约》。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4)例:看到这两幅图片,我好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中国的饱经忧患而感慨。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会金戈铁马,报效国家。
27.(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8.(1)第五次“围剿”失败
(2)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4)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等物资储备。
29.(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甘肃会宁;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留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人民群众的支持;③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