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二)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二)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5 11:1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检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中共八大
2.“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北伐将领是( )
A. 叶挺 B. 李宗仁 C. 蒋介石 D. 彭德怀
3.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 南京 B. 武汉 C. 北京 D. 上海
4.1924年6月,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一手创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担任( )
A. 校长 B. 副校长 C. 政治部主任 D. 后勤部主任
5.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B. 夺取被军阀占领的土地[
C. 统一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6.北伐的对象中,盘踞在最北面的军阀是( )
A. 张作霖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段祺瑞
7.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B. 反革命势力突然叛变
C. 军事作战方针错误 D. 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援
8.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我们还是说它失败了,这主要是因为( )
A.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了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 大量优秀的共产党员被屠杀
9.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 张学良改易旗帜
C. 北伐战争 D.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10.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 )
A.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1.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于( )
A. 南昌 B. 武汉 C. 瑞金 D. 北京
12.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在1927年作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赞颂的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13.井冈山会师,使“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形成的红军主力”指的是( )
A.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新四军 D. 人民解放军
14.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 ④群众基础好
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15.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实践中,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6.“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事件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7.“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提出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在( )
A. 中共“一大”上 B. 中共“二大”上 C. 中共三大上 D. 八七会议上
18.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其后,其他共产党人在各地不断起义,到1930年,全国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在地是地是( )
①湘赣②鄂豫皖③赣南④闽西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②④
19.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 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 北上抗日
20.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三大
21.念红军长征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22.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 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3.“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B. 巧渡金沙江
C. 吴起镇会师 D. 四渡赤水河
24.长征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多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体现出( )
A. 国民革命的光明前景 B. 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
C. 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D. 解放战争的艰苦历程
25.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 ①②④⑥③⑤ B. ①②⑤③④⑥ C. ②①④⑥⑤③ D. ①③④②⑥⑤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材料中学校的名称是什么?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为完成革命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6分)
(4)参观这所学校的遗址有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3分)
27.识图,回答间题。
(1)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任选1个事件回答)(3分)
(2)图①、②分别与新中国的哪两个节日相关?(4分)
(3)从图②到图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红军长征”为主题进行探究,设计了回顾长征、体验长征、感悟长征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回顾长征】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
(2)在这次历史事件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感悟长征】
(3)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材料二:红军战士穿越草地时,晚间有时找不到—块干燥的地面,许多人只好坐在背包上背靠背依偎着取暖。天亮时,有些战士怀抱枪支,因冻饿巳长眠不醒。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4分)
(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A
B
A
D
A
B
B
B
D
C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A
B
D
D
A
A
A
A
C
A
C
A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27.(1)①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2)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
(3)从城市转向农村。
28.(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
29.(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供应严重短缺,自然环境的恶劣。
(3)红军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