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浪卡子县中学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2.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3.毛泽东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一项重要举措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秦朝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 )
A.羌族的进攻 B.氐族的进攻 C.匈奴的进攻 D.鲜卑族的进攻
5.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6.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 )
A. 破釜沉舟 B.四面楚歌 C.项庄舞剑 D.三顾茅庐
7.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统一全国,生活安定 B.秦朝法律严酷
C.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日常生活中提倡文明礼貌
8.“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的诗名可能是( )
A.《咏西楚霸王》 B.《咏秦始皇》 C.《咏汉高祖》 D.《咏汉武帝》
9.中国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10.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时期太学生学习的主要教材不包括( )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韩非子》
12.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谋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3.汉武帝时期,在军事上北击匈奴的杰出将领是( )
①卫青 ②窦宪 ③霍去病 ④窦固
A.①② B.①③ C.①③ D.③④
14.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汉光武帝采取的措施( )
A.释放奴婢 B.惩治贪官污吏 C.焚书坑儒 D.减轻刑罚
15.东汉末年政治黑暗,人民流离失所,爆发了下列哪一农民起义( )
A.大泽乡起义 B.赤眉军起义 C.绿林军起义 D.黄巾起义
16.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丝绸之路”最终形成,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马可·波罗
17.下列物产中,不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是( )
A.石榴 B.核桃 C.水稻 D.苜蓿
18.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专门机构管辖新疆,该机构被称为(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安东都护府
19.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麻醉药剂的医生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20.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陀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中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21.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__, 都城是________。
22.东汉的建立者是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
23.被尊称为“医圣”的东汉名医是________。
2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
26.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
27.为了北御匈奴,汉武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
28.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
29.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率领的起义军。( )
30.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
31.华佗因为医术高明,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其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
填图题,绘制出秦朝疆域图(每空1分,共4分)
( )
( )
( )
名词解释,任意选取其中一个(共4分)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材料分析题(共17分)
32.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2分)
为什么“秦王”能够统一全国?(三点即可)(共6分)
根据材料二,说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4分)
(4)材料三中的“陛下”“上”指的是哪一位帝王?(2分)这位帝王在地方上还采取了什么行政措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