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Ⅰ)兴宁市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中段考试卷(2018年11月9日A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9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②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③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④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⑤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⑥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⑦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⑧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
B.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
C.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D. 传统家训文化教育方式,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这三个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B.文章举《女诫》《颜氏家训》《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
C.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D.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纲五常”强调臣、子、妻分别为君、父、夫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B.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完全一致。
C.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D.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将军的部队
李浩
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悄悄晃动一下,然后空气穿过了我,我不见了,我回到了将军的身边,我重新成为了干休所里那个二十一岁的勤务员。
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进行眺望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
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
那些原本白色的,现在已成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将军的部队。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说清这些木牌的来历。我跟身边的伴儿说的时候,他只给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说,我猜测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许是当年跟随将军南征北战的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名字吧,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可后来,我在整理这些木牌的时候,却发现,上面有的写着“白马”“黑花马”“手枪”,而有一些木牌是无字的,很不规则的画了一些“O”。也许,将军根本不知道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
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的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
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
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我不是叫你下来吗。
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
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我悄悄地留下了两块木牌,那是两块没有写字的木牌,上面画的是“O”。原来我留下的木牌是三块,那一块木牌上写的是“白马”。对我这样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来说,白马让我感到亲切。不过后来我把白马给将军送了过去,我看见那匹白马从浓烟中站起来,回头望了一眼,似乎还有一声嘶鸣,然后甩下一路嗒嗒的马蹄声绝尘而去。白马是属于将军的。
对于将军那些木牌名字的来历,我曾经做过调查,当然这种调查是随意性的,我只是偶然地向有关的人提及,他们对我的问题部只能是摇头。似乎没人曾向将军提供过什么阵亡将士的名单,至少将军离休后没有。
那么木牌上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它们是在什么时间成为了木牌,装满了整整的两个木箱?……
倒是干休所的王参谋向我提供了一个细节。他说他见过一次将军发火,那时我还没有来到干休所。他看见将军紧紧抓住一块木牌,对着它大声说,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
当时王参谋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将军把那块木牌扔出了很远,木牌划过地板时发出了一阵很脆的声响。过了很久,将军突然对王参谋说,你把木牌给我捡回来。将军接过了木牌,用手擦了擦上面的尘土,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回了那些木牌之间。王参谋说他记不太清了,他记得好像他把木牌递到将军手上时,将军的眼红红的。
我的手指,抚摸着我一直收藏的那两块木牌。在我混乱的生活里它的位置却是一直都没变过。而现在,我抚摸着它们,感觉上它们变小了,但比以前更重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二段中通过“斑驳”“生锈”“霉味”等几个词语,从视觉、嗅觉的角度表现了箱子的陈旧,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将军和我聊部队的事,提到战士睡觉鼾声如雷和臭脚,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也从侧面表现将军的性情。
C.王参谋讲将军扔木牌又让他捡回来的细节,表明将军对士兵严厉,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表现其内心柔软的一面。
D.小说以“我”的回忆来行文,通过写“我”与将军的交谈、“我”对木牌的了解,串联起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了将军形象。
5.小说中画线处说将军“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6.小说主要写将军的木牌,却以“将军的部队”为题,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2017年11月新华网)
材料二:
从21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25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一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年07月22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GDP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2018年07月22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
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9.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然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厨,同列以为不可而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领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遂管综中书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竞。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建中四年正月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唐书·常衮传》
l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B.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C.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D.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
C.“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曰卒,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衮出身不高,后来历任要职。他父亲只是县丞,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终位居宰相。
B.常衮关注边疆,严守科举公正。他陈述边疆利害的奏章受到皇帝重视,在科举选拔中严拒权贵亲属请托。
C.常衮务求清廉,为政不讲私情。他在处理政事时对各方面要求严格且琐碎,相比之下,杨绾则宽宏通达。
D.常衮心胸狭窄,有时做事武断。他即使在杨绾死后也一直对其心存怨恨,在选官任人上比较武断,违背常情。
l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
(2)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十月朔日咏桂(清)曾纪泽① 何年移种自瀛洲,惯阅风霜送晚秋。 密叶当窗翠玉片,繁英照眼黄金球。 已令残菊让三径,坐见老梅输一筹。 无尽光华须内敛,休同百草竞春愁。
①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国藩长子。
14.下列各项对本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借桂花抒怀,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 B、颔联即物写景,用比拟手法描写桂树花叶。
C、颈联写桂与残菊、老梅相比,都更胜一筹。
D、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境界开阔,意味隽永。
15.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本诗所咏之“桂”。(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 , 。
(3)描写琵琶曲演奏中奇妙的停顿却饱含着愁和恨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 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如何鼓励作者不会出于功利目的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 ,并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 向大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优质精品网络文学作品,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 。它尚不成熟,(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
2017年,国内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44.2%,并进一步规范化、精品化。同时,2018年知识付费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倒逼知识产品内容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网络文学作品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一些领先网站正在面临活跃用户增长瓶颈,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中文在线集团在2016年就提出了“超级IP”战略,以作品为驱动力,打通“原创平台+IP运营+影视+游戏”的垂直内部生态体系的搭建,来保证网络文学的IP项目高效落地,实现IP一体化衍生开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3分)
A.参差不齐 随波逐流 从而 因势利导 B.良莠不齐 随波逐流 进而 因势利导
C.良莠不齐 趋之若鹜 从而 顺水推舟 D.参差不齐 趋之若鹜 进而 顺水推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B.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D.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B.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拓展,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C.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提高,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D.这将催生更多围绕网络文学的变现为目标的新尝试,知识付费的概念将不断扩充,将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广层面。
20.请根据唐人张敬忠《边词》中的诗句“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做到情景交融。80字左右。(6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概括“自媒体”的四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4个字。(5分)
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这样,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但是,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部分民间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下面六句是某校高三年级张贴的标语,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①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刘向??②非学无以广志,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③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马克思??④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⑤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不到850字,45分以下给分; 48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
高三语文11月中段考参考答案
1.D(D.“不外乎”过于绝对,见原文第三段第二行,应该是“主要体现在”。)
2.A(A项说“正反论证”错,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
3.D(A项主客颠倒,见原文第五段第二行,应该是“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B项“完全一致”错,见原文第六段第二行,应该是“较为一致”;C项“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错,见原文第七段末尾,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C(结合文本倒数第二段,说将军“也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后悔”不正确,将军是对过去的人与物的思念和关爱,并不是后悔,文中“你就是再活一次,我还得毙了你”可以看出将军没有后悔。)
5.①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将军的形象。②写出了将军年岁已高和内心伤感。
③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里的士兵与马的思念之深。
(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注意题干是“赏析”,也要求答出手法。)
6.①内容上:表明木牌与将军的部队有联系,木牌所代表的亡故的士兵或其它物品曾是将军部队的一份子。
②形象上:以这样独特的部队来揭示将军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丰富了将军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
③主旨上:写出箱子里的木牌是有灵魂的,深藏在将军心中,表现出将军对自己部队的深厚情感。
④效果上:这样设置标题创设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注意把握效果、好处、用意或作用题常见的几个答题角度。)
7.D(“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表述意思与原文相反。对照材料三第四段,应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非“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8.B(“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曲解原文,从材料二相关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可知。)
9.①“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
②《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③“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指向,然后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同中求异。)
10.B(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
11.D?【选项分析】《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人曰不禄,庶人曰死。”( [回归教材]?A项,“京兆”,《窦娥冤)中有“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人也”。D项,“卒”,《张衡传》中有“永和四年卒”。由对这些课文内容的理解延伸到试题中,可以判断选项的正误。)
12.C【选项分析】C项,“为政不讲私情”错误,文中说常衮给担任副职的亲戚月俸十二贯,而只给正职十贯,这表明了他徇私情。
13.(1)采分点:“厚禄重赐(“重”与“厚”意同,丰厚的俸禄和赏赐)”“ 所以(用来)”“贤(贤才)”“崇(重视)”“ 不能(古今异义,没有才干)”。(各1分共5分)
原句
议者以为 厚禄重赐, 所以 优 贤 崇 国政也,
翻译
议论的人认为 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是用来 优待 贤才、重视 国政的,
原句
不能, 当辞位,不宜辞禄食。
翻译
没有才干,应当辞职,而不应当辞去俸禄。
(2)采分点:“中外 (朝廷内外)”“ 百司(百官)”“执(坚持)”“排摈(排斥)”“登科第(考中科举)”。(各1分共5分)
原句
中外 百司 奏请, 皆 执 不与,
翻译
朝廷内外 百官 上奏请求授官,(常衮)都 坚持 不予批准,
原句
尤 排摈 非文辞 登科第 者。
翻译
尤其 排斥 不是(凭借)文辞 考中科举 而入仕的人。
【参考译文】??常衮,是京城人。父亲常无为,是三原县县丞,因为常衮被多次加封为仆射。常衮,天宝末年考中了进士,担任太子正字一职。宝应二年,当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常衮文章卓越出众,在当时备受推崇。(他)本性清廉正直、孤傲高洁,不随意与人交往。当时朝廷不安定,西北边界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做盗寇,常衮多次上奏折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代宗特别赏识他,加授他为集贤院学士。当时宦官刘忠翼权倾朝野,泾原节度使马璘又屡立功勋,所受恩宠无人可比,他们各有亲戚到贡部(主持贡举的部门)求情请求做两馆(弘文馆、崇文馆)生,常衮都据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常衮)与杨绾一同执掌重要政务,代宗特别信任器重杨绾。杨绾宽宏通达多所宽容,常衮做事极力追求苛刻繁琐,追求清正节俭的名声,和杨绾的做法不同。在此之前,朝中百官的俸料很少,杨绾与常衮上奏请求增加。当时韩滉判度支,常衮与韩滉各自放任私情,所增加的俸禄料钱,多少由自己决定。常衮有个担任太子文学的亲戚月俸给了十二贯,而发给太子洗马的月俸只有十贯。然而太子洗马,实际上是司经局的长官,而太子文学是太子洗马的副职。他们发放官俸的多少都是随心所欲,不懂时政,有很多像这类的事。不久,杨绾去世,常衮单独执掌政权。按旧例,每天要拿出宫内厨房御食赏赐给宰相,食物可供十多人食用,常衮特意请求废除这个规定,到如今就成了旧例。(常衮)又准备依旧例辞让政事堂公膳,同僚认为不妥当才作罢。议论的人认为丰厚的俸禄和赏赐,是用来优待贤才、重视国政的,没有才干,应当辞职,而不应当辞去俸禄。政事堂有一后门,是由于有时宰相会到中书舍人院咨询商议政事,以便集思广益(而设置的),常衮又堵塞了此门,以显示自己的位尊权大。(常衮)鉴于元载执政时公正之道被堵塞,贿赂朋党之风盛行,不凭借财产和势力没有机会入仕,常衮把这些一律杜绝了。朝廷内外百官上奏请求授官,(常衮)都坚持不予批准,尤其排斥不是凭借文辞考中科举而入仕的人。常衮和杨绾志向向来不同,常衮嫉妒并憎恨杨绾。有关部门讨论追封杨绾为文贞,常衮暗中示意比部郎中苏端予以驳斥,由于诋毁杨绾太过分,苏端获罪被罢黜官职。当时已经没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崔祐甫兼任中书省事,常衮认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可以兼任中书省,于是总管中书省小吏、中书省事载决去留及其文书,崔祐甫对此愤愤不平,以致多次愤怒争吵。于是(皇帝)令崔祐甫分管吏部铨选的事情,(崔祐甫)拟定的官员又多次被驳回。建中四年正月常衮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14C(解析:A.“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错,作者以桂自勉,以百草喻世俗之士,用百草竞春愁来反衬桂的光华内敛,表达了自己内敛淡泊、不欲与世俗之士争名夺利的高尚情怀。B.“比拟手法”错,是比喻手法。D.“清新自然,境界开阔”错,文中没有体现。)
15.①桂花不畏风霜、绚烂开放、内敛光华、不与他争。(概括特征,2分)②首联“惯阅风霜”可见它的不畏风霜严寒,颔联“翠玉片”、“黄金球”的比喻可见其绚烂开放,颈联尾联以百草喻世俗之士,用百草竞春愁来反衬桂的光华内敛、不与他争。(扣诗分析,2分)③作者以桂自勉,托物言志,借桂抒怀,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努力发挥自身才华,内敛淡泊、不欲与世俗之士争名夺利的高尚情怀。(感情效果,2分)
解析:本诗属于典型的咏物诗,本题也属于典型的“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题,根据蓝本P148中的“答题模板”,我们可知其答题应为三步:指出形象及总特征、具体分析、点出意义,即“托的物(及特征)”、引诗句证明、“言的志”。意思对即可。
16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7.A(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使用对象不当。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只能随着潮流走。趋之如骛: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词义过重。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表递进关系。此处无递进。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顺水推舟:比喻顺应情势说话办事。语意不合语境。)
18.D(根据前文“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说明对于网络文学作品整体上还是肯定的,因此“它尚不成熟”,后面应该跟一个转折性的句子,即说它还是有优点的,排除AB;再根据句内的关系,应该是先说自身具有的特点,然后才能去与其他的做比较,排除C。)
19.A(“围绕……”和“以……为目标”两个结构杂糅,排除BD;“概念”与“提高”搭配不当,排除C。“概念拓展”和“概念扩充”都可以。)
20.荒寒的边地,(1分)河冰刚解冻,(1分)春天的脚步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色彩
却仍然未见;(1分)而此时的长安已是花落纷纷了吧?(1分)边地的春天来得好迟呀,
(1分)不由得引起守边将士对长安深深的怀念。(1分)(内容要求与诗句一致)
【解析】本题来自《百家专题高中语文能力提升100练》P19练习十七第4题,意在督促、
激励学生完成百练。本题对应蓝本P198—199,属于扩展语句中的题型1“情景演绎式扩展”,
解答此题需要先理解诗句的内容。根据诗歌的标题及诗句可知,这是写边地春天刚刚来到,
而长安已是春意阑珊,突出边地春天来得晚。扩展时要抓住这两句诗中的“冰开日”与
“花落时”;同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情景交融”,它已经在暗示本题的答案中必须有关于情
感的内容,因为是一首边塞诗,此中包含有边地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1. 创建简单 平民化 传播迅速 可信度低(答对1处1分,2处2分,3处3分,4处5分)
【解析】本题对应蓝本P202“压缩语段”的题型4“提取关键词式压缩”,此类题目的解题步骤一般是先将文段压缩成一句话,然后提取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即可。但此题是要求“概括‘自媒体’的特点”,所以不用压缩成一句话,只需用压缩的具体方法“标序号——分层次——圈重点——巧概括”去压缩即可。既然题目要求是四个关键词,所以段落的5句必须划分为4层,只需将2、3句并为一层,进而筛选出各层次的关键词即可。
22. 写作提示:
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六条名言围绕学习、立志、成才、奋斗、幸福等来展开论述,写作时,应将名言进行适当的组合,找出共性或差异的部分并进行合理阐释。如①②组合在一起可以立意为:潜心求学,立志成才;③⑥组合在一起可以立意为:奋斗是美好生活的源泉。④⑤组合在一起可以立意为: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等等。另外还要注意作文要求,以两三句名言为基础立意,并且在文中要合理引用名言。??????范文:奋斗成就未来
告别了懵懂的年龄,或许我们还不懂得成熟的内涵;离开了温室的滋养,或许我们还没有坚实的羽毛抵御严寒和风霜,但人生需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更需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精神。祖狄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张芝临池学书,其皆苦心孤诣,壮心不已,勤学苦练,终有所成就。因此,便有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博大精深。????? 徐特立有句名言:“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阐释了精深造诣来源于奋斗好学,唯有奋斗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亲睐,武装自己的头脑。因而,奋斗能成就人生。????? 奋斗,是成功的奠基石。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的不够罢了。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另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远望,精鹜八级,都离不开两个字--奋斗。????? 奋斗,叩开成功人生的敲门砖。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家学渊源”,8岁即研习《说文解字》,熟读《三字经》、《二十四史》,13岁赴日留学,17岁回国,21岁又赴美。他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并掌握了19种文字,人们尊之为“教授之教授”。一个人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和业绩,除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更在于他的奋斗与好学。?????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勤能补拙。奋斗的数学家陈景润,奋斗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奋斗的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奋斗的思想家孔子,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无不在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成功的取得都是与奋斗分不开的。????? 奋斗使得生命有形色,如奔涌的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以劈山穿石的伟力咆哮,雄伟而决绝。勤使泉眼无声惜细流,让它总在默默无闻的流淌着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也能腾涌不止,奔流不息,这很像人生。每个人都是一口泉,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得靠一股内在的力量,得靠一种旷达的精神,它就是奋斗。奋斗才是立身之本,才是成功的保障。????? 奋斗是风里的一首诗,无声却让人心动,它的力量不嗅不知。奋斗是飘在生活里的一首诗,是写给成功的情诗,它只想留下最美的结局,那是人生最成功的一幕。奋斗是风雨后彩虹桥上点缀的红星。它凝聚了汗水和心血,同时也是成功的昭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