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6全国高考化学及理综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3~2006全国高考化学及理综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8-02 15:09:00

文档简介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A 橡胶 B 蛋白质 C 尼龙 D 纤维素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3.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 B C D
5.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B 0.9%氯化铵溶液
C 1.25%碳酸氢钠溶液 D 5%葡萄糖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2SO4
7.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8.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C(Na+)>C(Ac-)>C(H+)>C(OH-)
B C(Na+)>C(Ac-)>C(OH-)>C(H+)
C C(Na+)=C(Ac-)+C(HAc)
D C(Na+)+C(H+)=C(Ac-)+C(OH-)
9.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和溴水反应
B 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D 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
10.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12.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碳酸钠溶液、溴水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4.NaH是—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 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 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D 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
15.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 使用吸收塔设备 B 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 使用H2作原料 D 使用催化剂
16.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19.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 NaCl Na2SO4 B NaCl NaBr Na2SO4
C NaCl Na2SO4 I2 D NaCl NaI Na2SO4
20.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19.2g纯铜粉理论上可制得纯净硝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 28.2g B 56.4g C 64.2g D 72.6g
2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A 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 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C 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D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4.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一Q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89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上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b
h
j
a
c
f
i
l
m
e
g
d
k
(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296
4570
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799
6920
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550
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五、(本题共24分)
26.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
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2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27.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六、(本题共20分)
2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的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
(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的分子式为 。
(2)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的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刑中,形成的分散系为 。
(3)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
(4)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的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无机试剂自选)
29.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
+H2O
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2)写出B+E→CH3COOOH+H2O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可能的结构简式 。
(4)写出A的结构简式 。
(5)1摩尔C分别和足量的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 。
(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本题共16分)
30.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 。
(2)另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I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炭 g。
31.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 mol。
(2)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
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 。
(3)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
(4)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V(H2)/V(N2)=3︰1 (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何值?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C 2.B 3.B 4.C 5.B
二、(本题共36分)
6.C 7.B 8.A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D 16.C 17.D
三、(本题共20分)
18.A、C 19.A、B 20.B、D 21.A、C 22.D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1)+1
(2)CuI 0.5
(3)2 5 2 1
24.(1)770℃ 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 适当升高温度
(3)K=C(K)/C(Na)
25.(1)①④
(2)①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Li+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②a Na2O和Na2O2
③ⅢA或第三主族
④m
五、(本题共24分)
26.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H2SO4+Zn→ZnSO4+H2↑
H2+CuOCu+H2O
①②③⑦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2
H2SO4+CuO→CuSO4+H2O
①⑤⑧⑨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3
2Cu+O22CuO
①④⑥⑦⑧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
(或坩埚质量)
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
27.(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bceg或beg或ceg
六、(本题共20分)
28.(1)C24H12 (2)胶体 (3)51︰50
(4)-CH=CH2+Br2→-CHBr-CH2Br
-CHBr-CH2Br+2NaOH-C≡CH+2NaBr+2H2O
(分二步完成也给分)
29.(1)杀菌消毒
(2)CH3--OH+H2O2→CH3--O-OH+H2O
(3)
(4)
(5)4︰3
(6)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七、(本题共16分)
30.(1)AlN+NaOH+H2O→NaAlO2+NH3↑
(2)61.5%
(3)1.92
31.(1)133.9
(2)3m3<V<4m3
(3)设H2O为Xmol,O2为Ymol
则: X=10 Y=7.5
VO2/VH3=(7.5+2.5)/15=2/3
(4)设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a,反应用去的H2O(g)与富氧空气的体积分别为X、Y。
(3X+4aY)/[(1-a)Y]=3/1 X/Y=1-7/3a
(用其它方法解得也给分)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 共22题 每题6分 共13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Li 7 Be 9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
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3.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 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 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 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4.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
A 睾丸发育不全 B 甲状腺功能低下
C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
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6.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A He B He C He D e
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 B 密度 C 质量 D 质子数
8.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A HCl和CO B HCl、H2和CO C CH4和NH3 D HCl、CO和CO2
9.将20mL 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mL 0.1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A [NO3-]>[OH-]>[NH4+]>[Ba2+] B [NO3-]>[Ba2+]>[OH-]>[NH4+]
C [Ba2+]>[NO3-]>[OH-]>[NH4+] D [NO3-]>[Ba2+]>[NH4+]>[OH-]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B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 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 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1mol
12.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13.用0.01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 盐酸 B 硫酸 C 高氯酸 D 醋酸
14.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 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 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 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15.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
A F1 B F2 C F3 D F4
16.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P→Si+X Be+H→B+Y He+He→Li+Z 其中
A 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 B 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
C 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 D 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
17.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
A.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B 频率变大,彼长不变
C 频率不变,波长变短 D 频率变小,波长不变
18.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煤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 振幅超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
C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 振动的频率超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19.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2/m1为
A /3 B /3 C /2 D /2
20.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P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
A 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 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 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 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
21.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eV和5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eV时,它的动能应为
A 8eV B 13eV C 20eV 34eV
22.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A 1︰1 B 1︰2 C 1︰3 D 1︰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题 共168分)
23.(15分)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线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 。求出的电阻值R=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直径为 。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 。(保留3位有效数字)
24.(15分)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s。向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等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25.(20分)曾经流行过一种向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1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N、S是一对固定的磁极,abcd为固定在转轴上的矩形线框,转轴过bc边中点、与ab边平行,它的一端有一半径r0=1.0cm的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相接触,如图2所示。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线框在磁极间转动。设线框由N=800匝导线圈组成,每匝线圈的面积S=20cm2,磁极间的磁场可视作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010T,自行车车轮的半径R1=35cm,小齿轮的半径R2=4.cm,大齿轮的半径R3=10.0cm(见图 2)。现从静止开始使大齿轮加速转动,问大齿轮的角速度为多大才能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3.2V?(假定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26.(14分)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27.(10分)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邻近的两对脊神经根(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然后进行下实验:
①在第一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
②在第二对脊神经根腹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试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①判断背根的功能是 。因为
(2)根据实验②判断腹根的功能是 。因为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28.(6分)据上面的图解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
(2)粮食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
29.(7分)
(1)1mol丙酮(CH3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mol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是 。
(2)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乳酸的同分异构体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失水生成B,由A生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B的甲酯可以聚合,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
30.(13分)根据图示填空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 。
(2)1mol A与2mo H2反应生成1moE,其反应方程式是 。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结构简式是 。
(5)F的结构简式是 。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 。
31.(13分)A、B、C是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A、mB、mC,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HCl)、nB(HCl)、nC(HCl)。
已知:。mA=mB+mC,nA(HCl)=nB(HCl)+ nC(HCl)。请填空:
(1)写出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
(2)若以MA、MB和MC分别表示A、B、C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写出MA、MB和MC三者的相互关系式 。
(3)A的正确选择有 种,其化学式为: 。
(4)若A和B为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C为ⅠA族元素的碳酸盐,则A、B、C的化学式依次是 ,mB︰mC=1︰ 。(保留2位小数)
32.(11分)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 ;1mol Z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Z的化学式是 ,其中和产物的化学式是 。在一定条件下,Y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3.(22分)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34.(22分)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抽出功率。
参考答案
Ⅰ卷包括22小题,每题6分,共132分。
1.C
2.D
3.D
4.B
5.C
6.B
7.A
8.A
9.B
10.C
11.C
12.D
13.D
14.C
15.B
16.D
17.C
18.D
19.A
20.C
21.C
22.C
Ⅱ卷包括12个小题,共168分。
23.(15分)
(1) 或
(2)①作U-I直线,舍去左起第2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K,则R=K。
229Ω(221~237Ω均为正确)。
(3)0.800cm 0.194cm
(4)8.46×10-2Ω·m(8.16×10-2~8.76×10-2Ω·m均为正确)
24.(15分)参考解答:
考虑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质,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一起旋转所需的向心力时,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质质量为m,则有
GMm/R2=mω2R
ω=2π/T
M=4/3πρR3
由以上各式得
ρ=3π/GT2
代人数据解得
ρ=1.27×1014kg/m3
25.(20分)参考解答:
当自行车车轮转动时,通过摩擦小轮使发电机的线框在匀强磁场内转动,线框中产生一正弦交流电动势,其最大值
ε=ω0BSN
式中ω0为线框转动的角速度,即摩擦小轮转动的角速度。
发电机两端电压的有效值
U=/2εm
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1,由于自行车车轮与摩擦小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有
R1ω1=R0ω0
小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与自行车轮转动的角速度相同,也为ω1。设大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有
R3ω=R2ω1
由以上各式解得
ω=(U/BSN)(R2r0/R3r1)
代入数据得
ω=3.2s-1
26.(14分)
小麦
第一代
AABB×aabb
亲本杂交

第二代 F1
AaBb
种植F1代,自交
↓
第三代 F2
A_B_,A_bb,aaB_,aabb
种植F2代,选矮杆、抗病(aaB_), 继续自交,期望下代获得纯合体
(注:A_B_,A_bb,aaB_,aabb表示F2出现的九种基因型和四种表现型。)
马铃薯
第一代
yyRr×Yyrr
亲本杂交

第二代
YyRr,yyRr,YyRR,yyrr
种值,选黄肉,抗病(YyRr)
第三代
YyRr
用块茎繁殖
27.(10分)
(1)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
(2)传出功能。因为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治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出功能。
28.(6分)
(1)①、②、④ (2)呼吸作用产生水 (3)②
29.(7分)
(1)
(2)HOCH2CH2COOHCH2=CHCOOH+H2O
(3)
30.(13分)
(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2)OHC-CH=CH-COOH+2H2HO-CH2-CH-CH2-COOH
(3)
(4)
(5)或 酯化反应
31.(13分)
(1)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铍,碳酸镁
(2)mA/MA=mB/MB+mC/MC(或MB<MA<MC;MC<MA<MB 以及其它合理答案)
(3)2种 Li2CO3 MgCO3
(4)MgCO3,BeCO3,Na2CO3 1.05
32.(11分)
H2SO3,SO3,P2O5 Na3PO4、H2O 2P+5SO3=5SO2+P2O5
33.(22分)
方法一 (1)稀H2SO4 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 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 (1)稀 H2SO4 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34.(22分)参考解答:
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同),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v0,在水平段运输的过程中,小货箱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设这段路程为s,所用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对小箱有
s=1/2at2 ①
v0=at ②
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运动的路程为
s0=v0t ③
由以上可得
s0=2s ④
用f表示小箱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传送带对小箱做功为
A=fs=1/2mv02 ⑤
传送带克服小箱对它的摩擦力做功
A0=fs0=2·1/2mv02 ⑥
两者之差就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发出的热量
Q=1/2mv02 ⑦
可见,在小箱加速运动过程中,小箱获得的动能与发热量相等。
T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功为
W=T ⑧
此功用于增加小箱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摩擦力发热,即
W=1/2Nmv02+Nmgh+NQ ⑨
已知相邻两小箱的距离为L,所以
v0T=NL ⑩
联立⑦⑧⑨⑩,得
=[+gh]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题12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卷共20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 内膜上 B 基质中 C 片层膜上 D 各部位上
2.在某一时刻测定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血液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A 肺 B 脑 C 肌肉 D 小肠
3.蛋白质代谢是在多种酶的参与下完成的,使肽键断裂的酶是
A 呼吸酶 B 蛋白酶
C 转氨酶 D 脱氨基酶
4.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A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 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 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5.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A 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 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 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 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
6.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过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聚合反应 D 催化裂化反应
7.某些不合格的建筑装饰材料,会缓慢释放出浓度过高、影响健康的气体,这些气体最常见的是
A 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甲苯等有机物蒸气和甲醛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B 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 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 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9.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 4Fe(OH)2+2H2O+O2=4Fe(OH)3↓
B 2Fe+2H2O+O2=2Fe(OH)2↓
C 2H2O+O2+4e=4OH-
D Fe-3e=Fe3+
10.以下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①甲基橙3.1~4.4 ②甲基红4.4~6.2 ③酚酞8.2~10,现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甲酸时,上述指示剂
A 都可以用 B 只能用③ C 可以用①或② D 可以用②或③
11.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A X2YZ4 B XYZ3 C X3YZ4 D X4Y2Z7
12.反应:A(气)+3B(气)2C(气)+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和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份,两组份各取1摩尔,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乙炔和乙醛 C 乙烷和乙酸甲酯 D 乙醇和乙酸
14.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1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A 8种 B 14种 C 16种 D 18种
15.右图表示一简谐横波波源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可确定该波的
A 波长,波速 B 周期,波速
C 波长,振幅 D 周期,振幅
16.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 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 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17.下面是一核反应方程用c表示光速,则
A X是质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质子质量乘c2
B X是中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质子质量乘c2
C X是质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与氚核的质量和减去氦核与质子的质量和,再乘c2
D X是中子,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与氚核的质量和减去氦核与中子的质量和,再乘c2
18.一根粗细均匀长1.0m的直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将它竖直地缓慢插入深水池中,直到管内水面距管上端0.50m为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重力加速度为10m/s2,1.0×105Pa,则这时管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
A 9m B 9.5m C 10m D 10.5m
19.如图所示,一玻璃棱镜的横截面是等腰△abc,其中ac面是镀银的。现有一光线垂直于ab面入射,在棱镜内经过两次反射后垂直于bc面射出。则
A ∠a=30°,∠b=75° B ∠a=32°,∠b=74°
C ∠a=34°,∠b=73° D ∠a=36°,∠b=72°
20.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 它们的速度可能不同
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可能不同 D 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题18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本卷共10道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21.(10分)
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22.(10分)
假设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为了在较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矮秆水稻,可采取以下步骤:
(1)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杂交,得到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可产生基因型为 的花粉。
(2)采用 的方法得到单倍体幼苗。
(3)用 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4)采用 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5)从中选择表现抗病的矮秆植株,其基因型应是 。
23.(23分)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Ⅰ.(10分)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 ,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在2级反应池内,H值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 合成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 。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NO-2和NO-3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 。
Ⅱ.(13分)
(1)2级反应池中,发生“生物硝化过程”,如果不考虑过程中硝化细菌的增殖,其净反应如下式所示:
□NH4++□O2→□NO3-+□H++□H2O
①配平上面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
②将铵态氮中的1mg氮转化成硝酸根中的氮,需氧气多少毫克?
③为什么在反应中需要不断添加碱?
(2)3级反应池中发生的“生物反硝化过程”,通常需要外加甲醇,净反应如下所示:
□NH3-+5CH3OH→□N2+□CO2+□H2O+□OH-
配平上面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
24.(12分)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
写出A、B、E、F的化学式
A B E F
25.(16分)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g。计算:
(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原混和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
26.(16分)
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
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型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如图)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型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是 。
(2)液体X可能是 ;气体Y可能是 。
(3)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
,理由是 。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
①对X的判断
②对Y的判断(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27.(18分)
根据试题要求填空或作图。
(1)图1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S、K、T为三个可调节的部件,现用此电表测量一阻值约为20~30的定值电阻,测量的某些操作步骤如下:
①调节可调部件 ,使电表指针停在 位置;
②调节可调部件K,使它的尖端指向 位置;
③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笔尖相互接触,调节可调部件 ,使电表指针指向 位置。
(2)在用多用表测量另一电阻的阻值时,电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该电阻的阻值为 。
(3)现用伏安法测量(1)问中的那个定值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30)。所供器材如下:
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20),电流表A1(量程0~50mA,内阻20)
电流表A2(量程0~30mA,内阻4)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额定电流为1A)
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9V,内阻约0.5),电键K连线用的导线若干根。
在以上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器材,画出电路图,要求在图上标出所选器材的符号。
(4)该电阻是由电阻丝绕成的,为了求得该电阻线材料的电阻率,需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结果如图3,其读数为 。
28.(24分)
有一炮竖直向上发射炮弹,炮弹的质量为M=6.0kg(内含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射出的初v0=60m/s。当炮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为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片,其中一片质量为m=4.0kg。现要求这一片不能落到以发射点为圆心、以R=600m为半径的圆周范围内,则刚爆炸完时两弹片的总动能至少多大?(g=10/s2,忽略空气阻力)
29.(28分)
如图所示,在oxyz坐标系所在的空间中,可能存在匀强电场或磁场,也可能两者都存在或都不存在。但如果两者都存在,已知磁场平行于xy平面。现有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点电荷沿z轴正方向射入此空间中,发现它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重力,试写出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有哪几种可能性。要求对每一种可能性,都要说出其中能存在的关系。不要求推导或说明理由。
30.(23分)
图1是一台发电机定子中的磁场分布图,其中N、S是永久磁铁的两个磁极,它们的表面呈半圆柱面形状。M是圆柱形铁芯,它与磁极的柱面共轴。磁极与铁芯之间的缝隙中形成方向沿圆柱半径、大小近似均匀的磁场,磁感强度B=0.050T
图2是该发电机转子的示意图(虚线表示定子的铁芯M)。矩形线框abcd可绕过ad、cb 边的中点并与图1中的铁芯M共轴的固定转轴oo′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线框的ab、cd边始终处在图1所示的缝隙内的磁场中。已知ab边长 l1=25.0cm, ad边长 l2=10.0cm 线框共有N=8匝导线,放置的角速度。将发电机的输出端接入图中的装置K后,装置K能使交流电变成直流电,而不改变其电压的大小。直流电的另一个输出端与一可变电阻R相连,可变电阻的另一端P是直流电的正极,直流电的另一个输出端Q是它的负极。
图3是可用于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是两块纯铜片,插在CuSO4稀溶液中,铜片与引出导线相连,引出端分别为x 、 y。
Ⅰ.(14分)现把直流电的正、负极与两铜片的引线端相连,调节R,使CuSO4溶液中产生I=0.21A的电流。假设发电机的内阻可忽略不计,两铜片间的电阻r是恒定的。
(1)求每匝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求可变电阻R与A、B间电阻r之和。
Ⅱ.(9分)
(1)当以I=0.21A的电流电解60分钟后,测得铜片A的质量增加了0.25g ,则图3装置的x端应与直流电的 极相连,它是电解池的 极。
(2)电解后铜片B的质量 。(答增加、减少或不变)
(3)列式计算实验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NA。(已知电子电量e=1.60×10-19C)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Ⅰ卷包括20小题,每题6分,共120分。
1.C 2.D 3.B 4.B 5.A 6.B 7.D 8.A 9.D 10.B
11.A 12.C 13.D 14.C 15.D 16.C 17.D 18.C 19.D 20.A
Ⅱ卷包括10个小题,共180分。
21.(10分)
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级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22.(10分)
(1)RT、Rt、rT 、rt (2)花药离体培养 (3)秋水仙素 (4)病原体感染 (5)RRtt
23.(23分)

(1)异养需氧型、分解
(2)能量、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
(4)氢

(1)①1,2,1,2,1

③反应时产生H+,而本反应要求溶液保持碱性
(2)6,3,5,7,6
24.(12分)
A NaHCO3 B Na2CO3 E Na2O2 F NaOH
25.(16分)
(1)CH4+2O2=CO2+2H2
1mol CH4完全燃烧得到的CO2和H2O共80g
原混合气体中
CH4的体积为
剩余气体的体积=
(2)
26.(16分)
(1)NO2气体会损坏橡胶
(2)N2O4(答液态的NO2同样给分);O2
(3)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火焰;防止水槽中的水反吸到U型管中。
(4)①在通风橱中取下U型管放置,观察到U型管中液体迅速消失,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X是液态N2O4。(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②在水槽,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按住玻璃片,小心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木条迅速燃烧,证明Y是O2
27.(18分)
(1)①S,左端的“0”
②挡的×1
③T,右端的“0”
(2)20.0K(写成20k给分)
(3)如图所示。
(4)0.700mm
28.(24分)
设炮弹止升到达最高点的高度为H,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设质量为m的弹片刚爆炸后的速度为,另一块的速度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设质量为的弹片运动的时间为,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炮弹刚爆炸后,两弹片的总动能

解以上各式得
代入数值得
29.(28分)
以E和B分别表示电场强度和磁感强度,有以下几种可能:
(1)E=0,B=0
(2)E=0,B≠0。 B的方向与z轴的正方向平行或反平行。B的大小可任意。
(3)E≠0,B≠0。磁场方向可在平行于xy平面的任何方向。
电场E 方向平行于xy平面,并与B的方向垂直。
当迎着z轴正方向看时,由B的方向沿顺时针转90°后就是E的方向
E和B的大小可取满足关系式的任何值。
30.(23分)

(1)设线框边的速度为,则
一匝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代入数据解得
(2)N匝线圈中的总感应电动势为
由欧姆定律,得
代入数字解得

(1)负 ,阴
(2)减少
(3)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广东)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 B NH3·H2O C AgNO3 D BaCl2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4.浓度为0.50mol·L-1的某金属阳离子Mn+的溶液10.00mL,与0.40mol·L-1的NaOH溶液12.50mL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等于
A 1 B 2 C 3 D 4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8.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A 1︰2︰3 B 1︰6︰9 C 1︰3︰3 D 1︰3︰6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10.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熔点比生铁的低
B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 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 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1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5.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1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HCN]<[CN-] B [Na+]>[CN-]
C [HCN]-[CN-]=[OH-] D [HCN]+[CN-]=0.1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0.(15分)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12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和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
(2)写出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所有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24.(8分)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A—E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1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1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6.(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气)+B(气)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D 2.A 3.C 4.A 5.B 6.C 7.B 8.B
二、(本题包括10小题)
9.C 10.D 11.B 12.B 13.A 14.BC 15.C 16.D 17.AC 18.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略 (2)A、D
20.(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Na2O, K2S, MgF2, CaCl2
22.(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C5H12O4
(2)C(CH2OH)4+4CH3COOHC(CH2OCCH3)4+4H2O
(3)CH3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 CH2CH2OH
24.(1) (2)
(3) (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g·mol-1=1.42g
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反应中放出的CO2物质的量==0.0900mol 与Na2CO3、NaH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250L×1.00mol·L-1-0.500L×0.100mol·L-1×2+0.0100L×1.00 mol·L-1=0.160mol
解得:x=0.0700mol y=0.0200mol
Na2CO3质量=0.0700mol×106g·mol-1=7.42g
NaHCO3质量=0.0200mol×84g·mol-1=1.68g
26.(1)(1-a) (2)3a (3)2 3-3a 丁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 共22题 每题6分 共13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Li 7 Be 9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
1.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2.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
A 产生气泡 B 溶液呈蓝色 C 溶液呈紫色 D 产生砖红色沉淀
3.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5.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A 干扰素、胸腺素 B 组织胺、白细胞介素
C 组织胺、胸腺素 D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6.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 有丝分裂 B 分化 C 减数分裂 D 全能性
7.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8.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
A He B He C He D e
9.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时,总体积基本不变;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A CH4和NH3 B HCl、H2和CO C HCl和CO D HCl、CO和CO2
10.将20mL 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mL 0.1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A c(NO3-)>c(OH-)>c(NH4+)>c(Ba2+)
B c(NO3-)>c(Ba2+)>c(OH-)>c(NH4+)
C c(Ba2+)>c(NO3-)>c(OH-)>c(NH4+)
D c(NO3-)>c(Ba2+)>c(NH4+)>c(OH-)
11.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 0.75mol
1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行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1mol
13.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H2(g)+1/2O2(g) 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 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14.某温度下向100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g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
15.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 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 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 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16.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
A F1 B F2 C F3 D F4
17.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P→Si+X Be+H→B+Y He+He→Li+Z 其中
A 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 B 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
C 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 D 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
19.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2/m1为
A /3 B /3 C /2 D /2
20.如图所示,固定容器及可动活塞P都是绝热的,中间有一导热的固定隔板B,B的两边分别盛有气体甲和乙。现将活塞P缓慢地向B移动一段距离,已知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加而升高,则在移动P的过程中,
A 外力对乙做功;甲的内能不变
B 外力对乙做功;乙的内能不变
C 乙传递热量给甲;乙的内能增加
D 乙的内能增加;甲的内能不变
21.如图,当电键K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 1.9eV B 0.6eV C 2.5eV D 3.1eV
22.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一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A 1︰1 B 1︰2 C 1︰3 D 1︰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8分)
23.(15分)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线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 。求出的电阻值R=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直径为 。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 。(保留3位有效数字)
24.(15分)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s。向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等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25.(18分)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磁感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的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在t=0时刻,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恒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2,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26.(15分)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27.(14分)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脊神经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28.(9分)据上面的图解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
(2)粮食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
(3)在微生物体内丙酮酸可以转化为α-酮戊二酸,该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当谷氨酸增多并与酶结合时,可导致谷氨酸合成减少,其原因是 。
29.(7分)
(1)1mol丙酮(CH3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mol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是 。
(2)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乳酸的同分异构体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失水生成B,由A生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B的甲酯可以聚合,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
30.(13分)根据图示填空
H是环状化合物C4H6O2 F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 。
(2)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E,E在足量的氢氧化钠醇溶液作用下转变为F,由E转变为F时发生两种反应,其反应类型分别是 。
(3)D的结构简式是 。
(4)1mol A与2mol H2反应生成1mol G,其反应方程式是 。
(5)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31.(13分)A、B、C是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A、mB、mC,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HCl)、nB(HCl)、nC(HCl)。
已知:。mA=mB+mC,nA(HCl)=nB(HCl)+ nC(HCl)。请填空:
(1)写出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
(2)若以MA、MB和MC分别表示A、B、C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写出MA、MB和MC三者的相互关系式 。
(3)A的正确选择有 种,其化学式为: 。
(4)若A和B为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C为ⅠA族元素的碳酸盐,则A、B、C的化学式依次是 ,mB︰mC=1︰ 。(保留2位小数)
32.(7分)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学式是 ;1mol Z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条件下,Y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单质A是 。
33.(22分)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 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
34.(22分)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区域时是倾斜的,AB和CD都与BC相切。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处,D和A的高度差为h。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每个箱子在A处投放后,在到达B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段时的微小滑动)。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电动机的平均抽出功率。
参考答案
Ⅰ卷包括22小题,每题6分,共132分。
1.D
2.C
3.C
4.C
5.D
6.C
7.C
8.B
9.C
10.B
11.B
12.C
13.A
14.D
15.C
16.B
17.D
18.D
19.A
20.C
21.A
22.C
Ⅱ卷包括12个小题,共168分。
23.(15分)
(1) 或
(2)①作U-I直线,舍去左起第2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K,则R=K。
229Ω(221~237Ω均为正确)。
(3)0.800cm 0.194cm
(4)8.46×10-2Ω·m(8.16×10-2~8.76×10-2Ω·m均为正确)
24.(15分)参考解答:
考虑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质,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一起旋转所需的向心力时,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质质量为m,则有
GMm/R2=mω2R
ω=2π/T
M=4/3πρR3
由以上各式得
ρ=3π/GT2
代人数据解得
ρ=1.27×1014kg/m3
25.(18分)参考解答:
设任一时刻t两金属杆甲、乙之间的距离为x,速度分别为v1和v2,经过很短时间Δt,杆甲移动距离v1Δt,杆乙移动距离v2Δt,回路面积改变
ΔS=[(x-v2Δt)+v1Δt]l-lx=(v1-v2)lΔt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ε=BΔS/Δt
回路中的电流
i=ε/2R
杆甲的运动方程
F-Bli=ma
由于作用于杆甲和杆乙的安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杆的动量(t=0时为0)等于外力F的冲量
Ft=mv1+mv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v1=1/2[Ft/m+2R(F-ma)/(B2l2)]
v2=1/2[Ft/m-2R(F-ma)/(B2l2)]
代入数据得
v1=8.15m/s v2=1.85m/s
26.(14分)
小麦
第一代
AABB×aabb
亲本杂交

第二代 F1
AaBb
种植F1代,自交
↓
第三代 F2
A_B_,A_bb,aaB_,aabb
种植F2代,选矮杆、抗病(aaB_), 继续自交,期望下代获得纯合体
(注:A_B_,A_bb,aaB_,aabb表示F2出现的九种基因型和四种表现型。)
马铃薯
第一代
yyRr×Yyrr
亲本杂交

第二代
YyRr,yyRr,YyRR,yyrr
种值,选黄肉,抗病(YyRr)
第三代
YyRr
用块茎繁殖
27.(14分)
实验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实验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预期结果: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应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28.(9分)
(1)①、②、④
(2)呼吸作用产生水
(3)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29.(7分)
(1)
(2)HOCH2CH2COOHCH2=CHCOOH+H2O
(3)
30.(13分)
(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2)消去反应 中和反应
(3)NaOOC-CH=CH-COONa
(4)OHC-CH=CH-COOH+2H2HO-CH2-CH-CH2-COOH
(5)
31.(13分)
(1)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铍,碳酸镁
(2)mA/MA=mB/MB+mC/MC(或MB<MA<MC;MC<MA<MB 以及其它合理答案)
(3)2种 Li2CO3 MgCO3
(4)MgCO3,BeCO3,Na2CO3 1.05
32.(7分)
H2SO3,SO3,磷
33.(22分)
方法一 (1)稀H2SO4 铁屑
(2)煮沸
(3)避免生成的 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 (1)稀 H2SO4 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34.(22分)参考解答:
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同),设传送带的运动速度为v0,在水平段运输的过程中,小货箱先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设这段路程为s,所用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对小箱有
s=1/2at2 ①
v0=at ②
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运动的路程为
s0=v0t ③
由以上可得
s0=2s ④
用f表示小箱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则传送带对小箱做功为
A=fs=1/2mv02 ⑤
传送带克服小箱对它的摩擦力做功
A0=fs0=2·1/2mv02 ⑥
两者之差就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发出的热量
Q=1/2mv02 ⑦
可见,在小箱加速运动过程中,小箱获得的动能与发热量相等。
T时间内,电动机输出的功为
W=T ⑧
此功用于增加小箱的动能、势能以及克服摩擦力发热,即
W=1/2Nmv02+Nmgh+NQ ⑨
已知相邻两小箱的距离为L,所以
v0T=NL ⑩
联立⑦⑧⑨⑩,得
=[+gh]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化学(江苏)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B NH3H2OC AgNO3D BaCl2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4.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1)+22.5O2(g)=8CO2(g)+9H2O(g) △H=-48.40kJ·mol-1
B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C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D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48.40kJ·mol-1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8.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10.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熔点比生铁的低
B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 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 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1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5.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1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c(CN-) B c(Na+)>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0.(15分)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12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和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
(2)写出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所有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24.(8分)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A—E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6.(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气)+B(气)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D 2.A 3.C 4.B 5.B 6.C 7.B 8.C
二、(本题包括10小题)
9.C 10.D 11.B 12.B 13.A 14.BC 15.C 16.D 17.AC 18.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略 (2)A、D
20.(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Na2O, K2S, MgF2, CaCl2
22.(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C5H12O4
(2)C(CH2OH)4+4CH3COOHC(CH2OCCH3)4+4H2O
(3)CH3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 CH2CH2OH
24.(1) (2)
(3) (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g·mol-1=1.42g
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反应中放出的CO2物质的量==0.0900mol 与Na2CO3、NaH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250L×1.00mol·L-1-0.500L×0.100mol·L-1×2+0.0100L×1.00 mol·L-1=0.160mol
解得:x=0.0700mol y=0.0200mol
Na2CO3质量=0.0700mol×106g·mol-1=7.42g
NaHCO3质量=0.0200mol×84g·mol-1=1.68g
26.(1)(1-a) (2)3a (3)2 3-3a 丁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216分)
一、本大题共36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216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 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 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 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 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 原材料指向型 B 技术指向型 C 劳动力指向型 D 市场指向型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3~4题。
3.右.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 地下水补给 B 降雨补给
C 冰雪融水补给 D 湖水补给
4.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 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 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 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右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
A 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 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 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 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6.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高低 C 降水量多少 D 气象灾害频率
东北地区是近代以来列强极力争夺的战略要地。为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回答7~9题。
7.甲午战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这反映
①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 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
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 ④日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使中国的志士仁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加剧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
A 实行民主政治 B 收回铁路、矿山等利权
C 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D 仿照西法练兵
9.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
A 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B 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
C 吞并东北,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D 建立伪满洲国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思想解放往往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回答10~12题。
10.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11.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A 信仰马克思主义 B 宣传社会主义
C 认同无政府主义 D 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1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 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 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回答13~14题。
13.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这是因为
A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C 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 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 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 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2年,我国税收突破17000亿元(不包括农业税和关税),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回答15~18题。
15.在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稳定货币的主要途径 ④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据报道,2002年我国共查处偷逃税350亿元人民币。某著名影星因在个人收入和公司经营中偷逃税而被检察机关起诉。这一事实说明,税收具有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④指令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该影星的偷逃税案最初是由其公司职员举报的,并且由该职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该职员的行为体现了
A 公民有平等的监督权 B 公民有协助征税的义务
C 公民有稽查偷逃税的职责 D 公民有同偷逃税违法行为斗争的义务
18.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也依法获得相应的权利。这意味着
A 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 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 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19.动物体内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A 神经细胞 B 肌肉细胞 C 腺细胞 D 红细胞
20.关于生物体内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是R-COOH
B 人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C 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
D 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2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
B 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所需全部物质
C 光反应在白天进行,暗反应在夜间进行
D 光合作用Mg、N、P等矿物质元素的影响
22.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一群小鸡正在用爪刨地寻食,突然听到母鸡报警的鸣叫声,小鸡都立即跑到母鸡身边,这属于
A 趋性反应 B 条件反射 C 印随行为 D 对声音刺激的反应
23.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推断其色盲基因来自
A 祖父 B 外祖母 C 外祖父 D 祖母
24.人类16号染色体上有一段DNA序列,决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这个DNA序列的某一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种改变属于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D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5.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Mg2+、Ca2+、HCO3-、CI- B Na+、AlO2-、Cl-、SO42-
C K+、Fe2+、SO42-、Br- D Fe2+、Ca2+、Cl-、NO3-
26.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Y B 原子半径X<Y
C 离子半径X>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27.右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A 锌和盐酸发生氢气
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 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 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28.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气)N2O4(气) 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29.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A 3.38g B 4.58g C 4.16g D 4.41g
30.下列各化合物中,使发生酶化、还原、加咸、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A CH2--CH2-CHO B CH2---CH3
C CH3-CH=CH-CHO D HOCH2--CH2-CHO
31.在离地面高为A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A mgh-1/2mv2-1/2mv02 B -1/2mv2-1/2mv02-mgh
C mgh+1/2mv02-1/2mv2 D mgh+1/2mv2-1/2mv02
32.若航天飞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它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动量也不变
B 它不断地克服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做功
C 它的动能不变,引力势能也不变
D 它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加速度等于零
33.如右图所示,a、b是位于真空中的平行金属板,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两板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场强为E。同时在两板之间的空间中加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一束电子以大小为V0的速度从左边S处沿图中虚线方向入射,虚线平行于两板,要想使电子在两板间能沿虚线运动,则v0、E、B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 v0=E/B B v0=B/E C Vo= D v0=
34.电学中的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关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安培定律(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规律)都是一些重要的规律,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示意图(为了简单,设用户的电器是电动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B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C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35.在右图所示电路中E为电源,其电动势e=9.0v,内阻可忽略不计,AB为滑动变阻器。其电阻R=30Ω;L为一小灯泡,其额定电压U=6.0V,额定电阻P=1.8W;K为电键。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B端,现在接通电键K,然后将触头缓慢地向A方滑动,当到达某一位置C处时,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则CB之间的电阻应为
A 10Ω B 20Ω C 15Ω D 5Ω
36.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 Mg+mg B Mg+2mg
C Mg+mg(sinα+sinβ) D Mg+mg(cosα+cos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
二、本大题共3题,40分。
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含有约78%的N2,21%的O2,还含有少量的CO2、水蒸气以及稀有气体和杂质。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就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请完成37~39题。
37.(14分)
(1)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它的电子式可表示为①。
(2)实验室中检验CO2气体最方便的方法是将CO2气体通入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②,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③。
(3)在宇宙飞船和太空站上工作的宇航员,在密闭的工作舱内需要吸入氧气,呼出CO2,飞船内可以使用一种物质,它能吸收CO2,并产生氧气,该物质是④,其反应方程式为⑤。
38.(14分)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这种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约是1.4×10-3~6×10-3,相应的频率范围是⑥,相应的光子能量范围是⑦。“温室效应”使大气全年的平均温度升高,空气温度升高,从微观上看就是空气中分子的⑧。
(已知普朗克恒量A=6.6×10-31J·s,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1。结果取两位数字。)
39.(12分)
(1)读右图,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⑨、⑩(填写代表的英文字母)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
(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答:⑾。
(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⑿和⒀。
三、本大题共3题,26分。
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请回答40~42题。
40.(10分)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1)外来种对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⒁和⒂。
(2)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⒃。
41.(6分)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42.(10分)
(1)我国科学家针对大米草泛滥的情况,研制出从大米草中提取新型活性多糖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旦投产,将形成一个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运用因果关系原理,说明对待物种引进的正确态度。
四、本大题共2题,18分。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请回答43~44题。
43、(12分)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4.(10分)
(1)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试举两大标志性成果。
(2)试从国家职能角度说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考生如按其它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一、本题共36小题,每小题6分,共216分。答对的给6分,答错或未答的均给0分。
1.A
2.D
3.B
4.A
5.B
6.A
7.D
8.A
9.C
10.B
11.D
12.A
13.B
14.A
15.D
16.A
17.D
18.C
19.C
20.C
21.D
22.D
23.B
24.A
25.C
26.D
27.A
28.A
29.C
30.A
31.C
32.C
33.A
34.D
35.B
36.A
二、本题共3小题,共40分。答案正确的,按答案后面括号内的分数给分,答错或未答的给0分。
37.①(4分)
②产生白色沉淀(或白色混浊)。
③Ca(OH)2+CO2=CaCO3↓+H2O(②③共4分)
④Na2O2;
⑤2Na2O2+2CO2=2Na2CO3+O2↑(④⑤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38.⑥2.1×1012-1.9×1013s-1(6分,写成1.9×1011-2.1×1013s-1同样给分)
⑦1.4×10-20-1.3×10-20J(6分,写成1.3×10-20-1.4×10-20J同样给分。1.3写成1.2的也同样给分。)
⑧无规则运动(或热运动)更剧烈 无规则运动(或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更大(2分)
39.⑨e ⑩f(⑨⑩共2分)
⑾吸收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升温。(2分)
减少热量向宇宙散失,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变化幅度减小。(2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保温,使地球表面较为温暖。或:使地球表面较为温暖,若无此效应则地表较寒冷(2分)
⑿增加绿色植物(2分)
⒀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2分)
三、本题共3小题,共26分。答案正确的,按答案后面括号内的分数给分,答错或未答的均给0分。
40.⒁环境条件适宜(或非生物因素适宜)(4分) ⒂没有捕食者(或没有天敌)(4分) ⒃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分)
41.产生上述差异主要因为:温带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3分)亚热带的热量条件优于温带,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3分)
4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增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开拓经济发展更广阔的领域,我们要走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的经济发展道路。(6分)
(评分说明:其他合理答案亦酌情给分)
(2)正确把握物种引进与其结果的关系,提高物种引进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争取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4分)
四、本题共2小题,共18分,答案正确的,按答案后面括号内的分数给分,答案或未答的均给0分。
43.(1)割地(2分) 赔款(2分) 主权受损(2分)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分)
(评分说明:“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三项必答;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分)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44.(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2分)
(2)防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4分)
2003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 吕寅 整理
I卷包括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B 2.C 3.A 4.D 5.C 6.D 7.A 8.B 9.C 10.D 11.C 12.A 13.C 14.B 15.A 16.D 17.C 18.B 19.A 20.A 21.B 22.C 23.C 24.C 25.A
Ⅱ卷包括11题,共75分.
26.(共10分,每空2分)
(1)分解者 (2)太阳能(或光能) (2)温度 (4)②ATP(代号和名称各1分) (5)清晨日出前
27.(共6分,每空2分)
(1)ddtt和DDTT(两个基因型各1分)
(2)单倍 1:1
28.(共4分,每空2分)
(1)起对照作用 (2)甲枝条生长素浓度适宜,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乙枝条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扦插枝条生根.(两句话答出一条即给满分,但出现科学性错误不给分)
29.(共6分,每空2分)
CuS04 CaC03、Na2S04、KN03 CaC03、BaCl2、KN03
(写物质名称同样得分.应写三种物质的少写—种物质得1分,少写两种或
错写均不得分)
30.(共12分,每空2分)
(1)4HCl(浓)+Mn02 MnCl2+2H20+C12↑
(2) HCl(盐酸或浓盐酸) 2
(3) B 液面(水面)不下降
(4) C
31.(共5分)
(1)Zn+2H+=Zn2++H2↑ (2分)
(2)Zn+2HCl = ZnCl2+H2↑
2 mol 22.4L
c(HCl)×0.2L 5.6L
C(HCl)= (3分)
二2.5mol/L
(1分)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漏写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写错或漏写则扣2分.
32.(共4分,每空2分)
mgh
33.供4分,每空2分)
0.2 b至a
34.(共7分)
(1)电池板的电动势E等于不接外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U,即
E=U=8×10-4V ①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外电路短路时,R=0

代人数值,得I短=4×10-5 A ④
(3)设电阻只两端的电压为UR
UR=IR ⑤
由②、⑤两式解得

代人数值,得UR=1.6×10-4V ⑦
评分标准:本题7分,其中第(1)问2分,第(2)问2分,第(3)问3分.
得出①式给2分:
第(2)问中,得出③式给1分,得出④式给1分;
第(3)问中,得出⑥式给2分,得出⑦式给1分;若只得出⑤式给1分,若只求出电流给2分.
其它解法,只要正确可参照以上标准给分.
35.(共8分)
(1)滑动摩擦力F=μmg ①
以题给数值代人,得F=4N 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③
代人数值,得a=lmJs2 ④
(2)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f.行李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lm/s.则
v=at ⑤
代人数值, 得t=1s ⑥
(3)行李从A匀加速运动到B时,传送时间最短.则

代人数值, 得, ⑧
传送带对应的剐、运行速率
Vmin=atmin
代人数值,解得Vmin=2m/s ⑩
评分标准:本题8分,其中第(1)问3分,第(2)问2分,第(3)问3分.
第(1)问中求出滑动摩擦力9划、给1分;得出⑧式给1分;求出加速度口的大小给1分.
第(2)问中,得出⑤、⑥两式各给1分
第(3)问中,写出⑦式给1分,写出⑧式再给1分,得出最小速率给1分.
其它解法,只要正确可参照以上标准给分
36.(共9分)
(1)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均给分)(2分)
(2)N2H4+2H202=N2↑+H20↑, (2分)产物无污染(或不污染环境、不污染
大气等)(1分)
(3)减小(1分) 增大(1分) 减小(2分)

2003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活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2.如果—个人多食少动,即摄人的食物过多,消耗的物质过少,容易导致身体的肥胖,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
A.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02和H20 B.葡萄糖合成肝糖元
C.非脂肪类有机物转变脂肪 D.葡萄糖合成肌糖元
3.用0.3g/mL的蔗糖溶液可以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在发生质壁分离
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的物质是
A.蔗糖溶液 B.水
C.细胞液 D.空气
4.某园艺场经过长期精心选育,培养出一株形态优美的兰花.如果要保持每本的优良性状,并尽快大规模繁殖,最适合的繁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有性生殖
C.孢子生殖 D.组织培养
5.下面是—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模式图,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6.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利用“质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对生物
大分子进行研究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下列物质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乙醇 B.葡萄糖
C.氨基酸 D.蛋白质
7. (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C.中子数为6 D.质量数为6
8.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下列气体的排放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S02 B.N2
C.N02 D.CO
9.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H3CHO
C.NaCl D.C6H6
10.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
A.Li B.Na
C.K D.A1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纳米材料是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C.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性能通讯材料
D.废旧干电池必须集中回收,目的是调剂给贫困地区使用
1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Al(OH)3 B.NaCl溶液
C. K2S04溶液 D.稀H2S04
1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NH3 B.Na202
C.FeCl2 D.FeCl3
14.a 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人下列的某种物质中发生反应,铜丝变红且反应后铜丝质量仍为a g.则该物质是
A.稀H2S04 B.C2H5OH
C.CuS04溶液 D.NaOH溶液
15.在O.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6.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CH3-CH(CH3)-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7.以下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8.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CH3-CH(CH3)-CH318.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厂的半圆弧由口点运动到凸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0
B.2r,向东; πr
C.r,向东; πr
D.2r,向东 2r
19.下列涉及分子动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在通常条件下也可能停止
C.物体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一定表现为引力
D.物体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一定表现为斥力
20.相隔—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现使其中—个点电荷的电量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A. B.4F C.2F D.
21.光导纤维在信息传递方面有很多应用.利用光导纤维进行光纤通信所依据的原理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全反射
C光的干涉 D.光的色散
22.下列衰变中,属于。衰变的是

2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的g值比当地的标准值偏小,
可能是因为
A.摆球的质量偏大
B.摆动的偏角偏小
C.计算摆长时,把悬线长l’,当作了摆长l
D.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成了(n+1)次全振动
24.若以抛出点为起点,取初速度方向为水平位移的正方向,则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做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x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25.超导研究是当今高科技的热点之—,对超导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是—项重大的科研课题.当—块磁体靠近超导体时,超导体中将产生强大的电流,其主要原因是
A.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B.超导体的电阻很大
C穿过超导体的磁通量很大 D.穿过超导体的磁通量很小
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003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第II共8页,用铅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卷11题,共75分.
26.(10分)在—个可控制温度和空气成分并相对密闭的温室内栽培作物,这个温室可看成—个生态系统.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这个温室土壤中的腐生性微生物、属于
(2)流经本生态系统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3)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可通过降低温室的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
(4)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植物光反应产生的氢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少,从而降低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的生成([ ]内填标号,__________上填名称)
(5)如果晴天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为清晨6时左右和傍晚18时左右,在
清晨日出前、正午、傍晚日落后以及午夜四个时段分别测定温室内二氧化碳
的浓度,预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段将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27.(6分)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优良品种,对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请分析下列育种实例,并回答问题:
(1)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三个纯系品种:系品种:高秆不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高杆抗锈病小麦,如要培育出矮秆抗锈病品种,应该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工作者运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育成了“京花—号”小麦新品种.在育种过程中,如果亲本为抗病的杂合体(Tt),用亲本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可称为_______________体.如果对这些植株用人工诱导方法使染色体加倍,那么在获得的小麦个体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的数量之比理论上 应为
28.(4分)为了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IBA)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
①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三个枝条甲、乙、丙;
②将甲、乙、丙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
枝条



溶液
5×10-5g/mL
的IBA溶液
5×10-1g/mL
的IBA溶液
清水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枝条的生长情况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的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的结果是甲枝条生根最多,乙枝条不生根,丙枝条生有少量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来制取并收集氯气,
装置口下: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若有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
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mol.
(3)实验开始前,某学生对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后,
用弹簧夹夹住_________________处(填“A”或“B” )橡皮管;向分液漏斗
中加水并打开活塞,当加到—定量时,停止加水,静置观察.当观察到分液
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__时,表明该装置不漏气.
(4)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
气,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浓溶液
C.浓硫酸
30.(6分)将一定量锌粒与200mL某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5.6LH2(标准状况)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2(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空中的A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了高度h,在这一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均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0.1T,导体db可在平行金属导轨上自由滑动,导轨宽cd=0.2m.若导体ab以v=10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则ab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________v,通过ab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_______(选填“a至b或“b至a”).
34.(7分)人造地球卫星常常利用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太阳能电池由许多片电池板组成.设某太阳能电池板的内电阻为r=20Ω,它不接外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为8x10-4V. (1)该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动势为多大? (2)该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路电流为多大? (3)若在该太阳能电池板的两极间连接—只定值电阻及,R=5Ω,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多大?

35.(8分)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扇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右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lO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36.(9分) 2002年30日凌晨,我国 “神舟”四号航天飞船成功升空,飞船将继续进行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这是自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成功发射以来的第四次发射,由此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对于发展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科学家利用飞船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在地面种植后,从中选育出了作物新品系.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搭载的种子受到空间辐射和微重力等多种空间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细胞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在运送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H20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氮气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器,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飞船环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轨道半径将 __________,飞船的动能将__________________,机械能将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能与人体备注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氯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Al3+     B.Mg2+     C.Be2+     D.H+
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     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     D.Ds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0.01mol ·L-1醋酸溶液 B.0.02mol ·L-1醋酸与0.02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mol ·L-1醋酸与0.01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CO2↑+ H2O
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 + O2(g) === CO2(g) ΔH = -393.51kJ ·mol-1 C(金刚石) + O2(g) === CO2(g) ΔH = -395.41kJ ·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α→ F - - β→ G --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 β→ Q - - β→ R --α→S 已知P是F的同位素,则 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  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 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  D.Q是E的同位素,R是F的同位素
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a、b、c分别从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A.t1 < t2 < t3 B.t1 > t2 > t3 C.t3 > t1 > t2 D.t1 = t2 = t3
若以 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υ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 ρ为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① NA =  υρ ② ρ =  μAΔ ③ m =  μA ④Δ=  υA 其中 A.①和②都是正确的; B.①和③都是正确的; C.②和④都是正确的; D.①和④都是正确的。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 = 1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元的振动图线? A.x = 0处的质元; B.x = 1m处的质元; C.x = 2m处的质元; D.x = 3m处的质元。
图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不计。开关K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K接通前的 A.1 B.2 C.1 D.1
材料





逸出功(10-19J)
3.0
4.3
5.9
6.2
6.6
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现用波长为400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 (普朗克常量h = 6.6×10-34J·s,光速c = 3.00×108m/s)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0,竖直放置,上端a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现考虑线光源ab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 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2表示紫光成的像的长度,则 A.l1l2>l0 C.l2>l1>l0 D.l2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18分)⑴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⑵实验室内有一电压表〇mV ,量程为150mV,内阻约为150Ω。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mA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电动势为1.5V),电阻箱R,滑线变阻器R′,电流表〇A (有1.5mA,15mA与150mA三个量程)及开关K。 (a)对电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〇mV的内阻。可用图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在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电流表〇A 应选用的量程是 。若合上K,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V,电流表〇A 的读数为1.05mA,则电压表的内阻RmV为 。(取三位有效数字) (b)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把〇A 作为标准电流表,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线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符号或字母标注。图中电阻箱的取值是 (取三位有效数字),电流表〇A 应选用的量程是 。
(16)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υ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18分)图中a1b1c1d1和a2b2c2d2为在同一竖直面内的金属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导轨的a1b1段与a2b2段是竖直的,距离为l1;c1d1段与c2d2段也是竖直的,距离为l2。x1y1与x2y2为两根用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相连的金属细杆,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都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保持光滑接触。两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总电阻为R。F为作用于金属杆x1y1上的竖直向上的恒力。已知两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已匀速向上运动,求此时作用于两杆的重力的功率的大小和回路电阻上的热功率。
(20分)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15分)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如下: ⑴A分子式是 。 ⑵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得到B和C,C是芳香化合物。B和C的结构简式是B: , C: 。该反应属于 反应。 ⑶室温下,C用稀盐酸酸化得到E,E的结构简式是 。 ⑷在下列物质中,不能与E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填写序号) 。 ①浓H2SO4和浓HNO3的混合液 ②CH3CH2OH (酸催化) ③CH3CH2 CH2CH3 ④Na ⑤CH3COOH (酸催化) ⑸写出同时符合下列两项要求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化合物是1,3,5-三取代苯 ②苯环上的三个取代基分别为甲基、羟基和含有-C-O-结构的基团
(15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⑵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14分)有A、B、C、D、E、F、G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3、Ca(NO3)2和Ba (OH )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 ⑴A的化学式是 ,G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是 。 ⑵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 ,C: ,D: ,E: ,F: 。
(16分)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 (g) + 3 H2(g) 2NH3(g) ⑴若反应达平衡时某时刻t时,nt (N2) = 13mol,nt (NH3) = 6mol,计算a的值 ⑵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移时NH3的物质的量。 ⑶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 ⑷原混合气体中,a∶b = 。 ⑸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 (H2)= 。 ⑹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
(20分)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一,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亲本     果形     果色     果味      甲     灯笼形    红色 辣味      乙     灯笼形    黄色 辣味      丙     圆锥形    红色 甜味      丁     圆锥形    黄色 甜味       ⑴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 。 ⑵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其基因型为 ,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 ,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 。
(22分)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据图分析回答: ⑴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 ;将该气体引入 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 ⑵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 进行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 。 ⑶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 。 ⑷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 物从试管中的 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 营养要素可归纳成 、 、 、 和 五大类。 ⑸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Ⅰ卷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1.D
2.D
3.C
4.A
5.C
6.C
7.B
8.C
9.D
10.A
11.D
12.D
13.A
14.B
15.D
16.B
17.A
18.B
19.A
20.B
21.D
Ⅱ卷包括10个小题,共180分。
22.(18分)⑴6.124(6.123~6.125均给分)
⑵(a)1.5mA,143Ω;(b)如图所示 16.8Ω 15mA
⑶bb,Bb
23.(16分) GMrm02′ = m′g′ ① GMrm2 = m( 2π )2r ② υ12 =2 g′h ③ υ = √υ12 +υ02 ④ υ =√8π22h r02 r3 +υ02 ⑤
24.(18分) E = B(l2 - l1)υ ① I = E ② F1 = BI l1 (方向向上) ③ F2 = BI l2 (方向向下) ④ F - m1g - m2g + F1 - F2 = 0 ⑤ I = [F – (m1 + m2)g]/[B (l2 - l1)] ⑥ υ = [F – (m1 + m2)g]R/[B2(l2 - l1)2] ⑦ 作用于两杆的重力功率的大小 P = (m1 + m2)gυ ⑧ 电阻上的热功率P′= I2R ⑨ P = [F – (m1 + m2)g]R (m1 + m2)g /[B2(l2 - l1)2] ⑩ P′= [F – (m1 + m2)g]2R/[B (l2 - l1)]2
25.(20分)对盘在桌布上有 μ1mg = ma1 ① 在桌面上有μ2mg = ma2 ② υ12 =2a1s1 ③ υ12 =2a2s2 ④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s2≤1 l - s1 ⑤ 对桌布 s = 1 at2 ⑥ 对盘 s1 = 1 a1t2 ⑦ 而 s = 1 l + s1 ⑧ 由以上各式解得a≥( μ1 + 2 μ2) μ1g/ μ2 ⑨
26.(15分)⑴C16H21O4N ⑵ 酯的水解(皂化) ⑶ ⑷③
⑸(有4个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
27.(15分) ⑴①2H+ + 2e - = H2↑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②2Cl - - 2e - = Cl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⑵①纯铜 Cu2+ + 2e - = Cu ②粗铜Cu - 2e - = Cu2+
28.(14分) ⑴KCl,AgNO3。混合时只生成一种沉淀的是KCl,生成的是AgCl,所以A是KCl,G是AgNO3。 ⑵B:Na2SO4 C:MgCl2 D:Na2CO3 E:Ca(NO3)2 F:Ba(OH)2
29.(16分)
⑴解法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反应掉的N2和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反应掉的N2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x∶6 = 1∶2 解之x = 3 a = 13 + 3 = 16 解法二:N2 + 3H2 2NH3 开始时 a b 0 t时13 6
在t时生成 6 mol NH3,消耗了3 mol N2,所以a = 13 + 3 = 16 ⑵n平(NH3) =  716.8L -1 ×25% = 32mol×25% = 8mol ⑶5∶4 ⑷2∶3 ⑸1∶2 ⑹ 3∶3∶2
30.(20分) ⑴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 ⑵乙与丁,aabbCC与AAbbcc,AabbCc,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甜味、灯笼形黄色辣味、灯笼形黄色甜味 1/16
31.(20分)
⑴CO2 、Ca(OH)2 ⑵无氧呼吸 C6H12O6-酶-→2C2H5OH(酒精) + 2 CO2+ 能量 ⑶被煮沸过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⑷死亡种子中、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⑸未灭菌的试管内壁的菌类、操作过程中带入的菌类、石蜡油中菌类、铁丝网上的菌类、种子表面耐高温的没有被杀死的菌类。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C 17 N 14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 Fe56
l.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B.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C.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3.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同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5.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6.在pH=l含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B. C. D.
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川匝序排列的是
A.Na2CO3 NaHCO3 NaCl NH4Cl
B.Na2CO3 NaHCO3 NH4Cl NaCl
C.(NH4)2SO4 NH4Cl NaNO3 Na2S
D.NH4Cl (NH4)2SO4 Na2S NaNO3
8.已知
(l) =H2O(g) △H1=a kJ·
(2) =2H2O(g) △H2=b kJ·
(3)=H2O(l) △H3=c kJ·
(4) =2H2O(l) △H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 <0 B.b>d>0 C.2a=b<0 D.2c=d>0
9.将0.l mo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11.若1 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2,则
A.x = 2,y =2 B.x = 2,y =4 C.x = 3,y =6 D.2=3,y=8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C2H2 B.CS2 C.NH3 D.C6H6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的是
A.MnO2 CuO FeO
B.(NH4)2SO4 K2SO4 NH4Cl
C.AgNO3 KNO3 Na2CO3
D.Na2CO3 NaHCO3 K2CO3
14.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
A.2200 B.2000 C.1200 D.24 00
15.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
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
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
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6.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并对外做功,则此过程的末态与初态相比,
A.气体内能一定增加 B.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气体内能一定不变 D.气体内能是增是减不能确定
17.如图,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轴上a、b两点相距12m。t =0时a点为波峰,b点为波谷;t =0.5s时,a点为波谷,b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长可能是8m
C.周期可能是0.5s
D.波速一定是24m/s
18.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l2>l1 B.l4>l3 C.l1>l3 D.l2=l4
19.一直升飞机停在南半球的地磁极上空。该处地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的长度为l,螺旋桨转动的频率为f,顺着地磁场的方向看螺旋桨,螺旋桨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旋桨叶片的近轴端为a,远轴端为b,如图所示。如果忽略a到转轴中心线的距离,用ε表示每个叶片中的感应电动势,则
A.ε=πfl2B,且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B.ε=2πfl2B,且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C.ε=πfl2B,且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D.ε=2πfl2B,且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20.如图,一绝缘细杆的两端各固定着一个小球,两小球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开始时,细杆与电场方向垂直,即在图中Ⅰ所示的位置;接着使细杆绕其中心转过90”,到达图中Ⅱ所示的位置;最后,使细杆移到图中Ⅲ所示的位置。以W1表示细杆由位置Ⅰ到位置Ⅱ过程中电场力对两小球所做的功,W2表示细杆由位置Ⅱ到位置Ⅲ过程中电场力对两小球所做的功,则有
A.W1=0,W2≠0 B.W1=0,W2=0
C.W1≠0,W2=0 D.W1≠0,W2≠0
2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m=0.5kg,μ=0.4 B.m=1.5kg,μ=
C.m=0.5kg,μ=0.2 D.m=1kg,μ=0.2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10题,共174分。
22.(18分)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
23.(16分)
一水平放置的水管,距地面高h=l.8m,管内横截面积S=2.0cm2。有水从管口处以不变的速度v=2.0m/s源源不断地沿水平方向射出,设出口处横截面上各处水的速度都相同,并假设水流在空中不散开。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水流稳定后在空中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24.(18分)
如图所示,在y>0的空间中存在匀强电场,场强沿y轴负方向;在y<0的空间中,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xy平面(纸面)向外。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运动粒子,经过y轴上y=h处的点P1时速率为v0,方向沿x轴正方向;然后,经过x轴上x=2h处的 P2点进入磁场,并经过y轴上y=处的P3点。不计重力。求
(l)电场强度的大小。
(2)粒子到达P2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5.(20分)
柴油打桩机的重锤由气缸、活塞等若干部件组成,气缸与活塞间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重锤与桩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压缩使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使桩向下运动,锤向上运动。现把柴油打桩机和打桩过程简化如下:
柴油打桩机重锤的质量为m,锤在桩帽以上高度为h处(如图1)从静止开始沿竖直轨道自由落下,打在质量为M(包括桩帽)的钢筋混凝土桩子上。同时,柴油燃烧,产生猛烈推力,锤和桩分离,这一过程的时间极短。随后,桩在泥土中向下移动一距离l。已知锤反跳后到达最高点时,锤与已停下的桩幅之间的距离也为h(如图2)。已知m=1.0×103kg,M=2.0×103kg,h=2.0m,l=0.20m,重力加速度g=10m/s2,混合物的质量不计。设桩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泥土对桩的作用力F是恒力,求此力的大小。
26.(l6分)
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 l.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
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 L,则该溶液中c(Mg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Fe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l4分)
科学家发现某药物M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它在人体内能释放出一种“信使分子”D,并阐明了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为此他们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M的分子量为227,由C、H、O、N周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M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D是双原子分子,分子量为30,则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油脂A经下列途径可得到M。
图中②的提示:
C2H5OH+HO-NO2 C2H5O-NO2+H2O
硝酸 硝酸乙酯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分子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0.1mol B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则需消耗_________g金属钠。
28.(14分)
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右图。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下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6分)
O

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CH3C—O—OH)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它可由H2O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2O2。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0。涉及下列反应:
① □MnO4+□H2O2+□H+ □Mn2++□O2十□H2O
② H2O2+2+2H+ I2+2H2O

O

③ CH3C—O—OH+2+2H+ CH3COOH+I2+H2O

请回答以下问题:
(l)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人以下方框内):
□MnO4+□H2O2+□H+ □Mn2++□O2十□H2O
(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b0 mL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1 mol·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H2O2,耗用的KMnO4体积为b1 mL(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
另取b0 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的H2O2都能跟 KI反应生成 I2(反应②和③)。再用浓度为a2 mo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用Na2S2O3溶液体积为b2 mL。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1、a2、b0、b1、b2的代数式表示)。
c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计算待测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c0,加入的KI的质量已过量但没有准确称量,是否影响测定结果 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30、(22分)
试回答下列(l)—(2)题。
(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于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B人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2)回答下列问题:
①真核生物某因的编码区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来说,如果你知道了某真核生物的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你能否确定其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为什么?
31.(20分)
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1.B 2.C 3.B 4.C 5.B 6.C 7.C 8.C 9.D 10.B 11.B 12.C 13.D
14.A 15.B 16.D 17.B 18.D 19.A 20.C 21.A
22.(1)
(2)
(3)或
23.以t表示水由喷口处到落地所用的时间,有

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量为
Q=S v ②
空中水的总量应为
V=Q t ③
由以上各式得

代入数值得
m3 ⑤
24.(1)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从P1到P2的时间为t,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qE = ma ①
v0t = 2h ②

由①、②、③式解得

(2)粒子到达P2时速度沿x方向的分量仍为v0,以v1表示速度沿y方向分量的大小,v表示速度的大小,θ表示速度和x轴的夹角,则有



由②、③、⑤式得
v1=v0 ⑧
由⑥、⑦、⑧式得


(3)设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r是圆周的半径。此圆周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为P2、P3。因为OP2=OP3,θ=45°,由几何关系可知,连线P2P3为圆轨道的直径,由此可求得
r= ⑿
由⑨、⑾、⑿可得

25.锤自由下落,碰桩前速度v1向下,

碰后,已知锤上升高度为(h-l),故刚碰后向上的速度为

设碰后桩的速度为V,方向向下,由动量守恒,

桩下降的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

由①、②、③、④式得

代入数值,得
N ⑥
26.(1)加少量KClO3,插上Mg条并将其点燃 Fe
(2)Fe2O3+6HCl=2FeCl3+3H2O MgO+2HCl=MgCl2+H2O
(3)Fe+2H+=Fe2++H2↑ Fe+2Fe3+=3Fe2+
(4)c(Mg2+) 0.67mol·, c(Fe2+) 2.3mol·。
27.(1)C3H5O9N3 NO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6.9
28.(1)2 I2 (2)2 H2↑ (3)KI(或NaI等)水溶液
(4)CCl4(或CHCl3等)
(5)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所以绝大部分I2都转移到CCl4中
(6)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例如,若③中答NaI水溶液,这里答火焰呈黄色。)
29.(1)□MnO4+□H2O2+□H+ □Mn2++□O2十□H2O
(2)淀粉溶液 (3) (4)否
30.(1)①Aa aa ② AA
③ B: A a × A a
黄色 黄色

1AA ∶ 2Aa ∶ 1aa
不存活 黄色 黑色
C: A a × a a
黄色 黑色

Iaa ∶ laa
黄色 黑色
(2)①外显子 内含子
②不能。 首先,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 其次,一般地说真核生物的基因具有内含子。
31.(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二)实验步骤:
(l)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l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上海卷)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3.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4.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 B. Cu C. Ag D. H2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郎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 B.HNO3 C.AgI D.HClO
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其反应放热的是
A.由无水醋酸钠制CH4 B.由乙醇制C2H4
C.由电石制C2H2 D.由氯酸钾制O2
8.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 (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1.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 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3-)略大于c(CO32-)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12.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13.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 2 H+ → H2S ↑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2S → CuS↓ + 2 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1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16.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17.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 B.3:3:2 C.6:7:3 D.6:9:0
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1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6 g NO2 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 中含中子数为2NA
C.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
2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21.常温时,向pH =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pH =12 的Ba(OH)2 B.pH =12的氨水
C.0.005mol/L NaOH D.0.05mol/LBaCl2
22.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 KI+ H2SO4→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
①KMnO4的系数是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2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 + Q (Q>0)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碳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25.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还原性 (填强或弱)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其单质的电子式为 。
(3)俗称为“矾”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
(4)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又如表中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五、(本题共24分)
26.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
(1)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宇航员每天消耗28mol O2,呼出
23 mol CO2,则宇航员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含H2O mol。
(3)以下是另一种将CO2转化为O2的实验设想
其中,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下:
①上图中,装置a由 、 、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②循环物质甲的名称是
③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④装置b中填充的物质可能是 (填入编号)
c.硅胶 f.碱石灰 g. 无水氯化钙 h.浓硫酸
⑤设计d装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请在方框中画出d装置的简图,并要求与装置c的出口处相连(铁架台不必画出)。
六、(本题共20分)
28.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

(2)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 。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烷烃中脱水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 (填稳定或不稳定)。
(4)1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
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
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 事实
(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 。
29.从石油裂解中得到的1,3—丁二烯可进行以下多步反应,得到重要的合成橡胶和杀菌剂富马酸二甲酯。
(1)写出D的结构简式
(2)写出B的结构简式
(3)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富马酸的一种相邻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5)写出第⑨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以上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填入编号)。
七、(本题共16分)
30.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滴指示剂,用0.10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液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2)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g,求Ba(OH)2·nH2O中的n值。
(3)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
31.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
(1)取12.5g黄铜矿样品,经测定含3.60g硫(杂质不含硫),矿样中CuFeS2含量为

已知

产物Cu2S在1200℃高温下班继续反应:
2Cu2S + 3 O2 → 2Cu2O + 2 SO2
2 Cu2O + Cu2S → 6Cu + SO2
假定各步反应都完全,完成下列计算:
①由6 mol CuFeS2生成6 mol Cu,求消耗O2的物质的量
②6 mol CuFeS2和14.2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③6 mol CuFeS2和15.7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
(理科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72分)
一、李斌,中专毕业后进入上海液化压泵厂工作。23年来,他在工人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成为高级技师和公认的数控机床专家,被誉为“知识工人的楷模”。
1.李斌现象说明了,在什么是人才的表述上,下列最恰当的是( )。
A.人才是指极少数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B.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得过奖的人
C.人才是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
D.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2.由于李斌的品牌效应,上海液压泵厂近年来接到了大量定单,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相继找上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加12.6%。这说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反映了( )。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③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要素
④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结合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3.李斌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立志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实现人生的应有价值。为此,我们一定要( )。
①考上名牌大学 ②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成才方向
③选择热门专业 ④把个人机遇与国家、民族机遇联系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6.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7.在图中读出,这17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约为( )。
A.17.8℃ B.12.8℃
C.15.8℃ D.22.8℃
8.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o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o的一天是( )。
A.3月4日 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
9.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身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四、分时电表惠及百万家。2001年上海市启用分时电表,家庭用电在谷时段(22:00~次日6:00)以每千瓦时0.30元优惠计费,平时段(6:00~22:00)仍以每千瓦时0.61元计费。
10.发电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书
11.1 kw·h电能可以做很多事。请估算1 kw·h的电能全部用来托起一位普遍高中生,使他提升的高度最接近( )。
A.2 m B.20 m C.700 m D.70000 m
12.某家庭五月份平时段和谷时段的用电数分别为116 kw·h和98 kw·h。分时电表的安装,为该家庭节省人民币( )。
A.29.40元 B.30.38元 C.34.80元 D.35.96元
13.如今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它们在待机状态下也会耗电。为了节约电能和用电安全,你将选择( )。
①切断长期不使用的空调机的电源
②电视机在不使用时,不切断电源
③合理使用节能灯具
④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将电网中多余的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输回电网,假定多余电能为5×104 kw·h,这部分多余电能经储存再回到电网过程中将损失44%,则此蓄能电站能给电网补充的电能为( )。
A.2.2×104 kw·h B.2.8×104 kw·h
C.3.5×104 kw·h D.5×104 kw·h
五、随着家居装潢成为消费热点,建筑和装潢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安全、合理使用各种新型建材。
15.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碳,能在玻璃上进行蚀刻,将其制成毛玻璃和雕花玻璃的物质是( )。
A.烧碱 B.纯碱 C.氢氟酸 D.盐酸
16.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
B.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7.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18.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右边是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它属于( )。
①无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 ③高分子化人合物 ④离子化合物 ⑤共价化合物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9.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六、海洋水域占地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20.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1.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紫菜、海带等各种不同的藻类植物所组成的是(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食物网
22.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
2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行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24.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鱼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共78分)
七、(共15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5.长期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一直是衡量各国财富生产和经济实力的统计指标。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4%。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2004年我国GDP增长指标下调为7%左右,这表明( )。
①GDP不再是衡量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②GDP无法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状况的影响
③政府应通过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宏观调控
④我国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和平时期,控制人口数量的唯一办法是 ;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通过 、优育和 来实现。
27.能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历史上先后被开发利用约重要能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 等。
28.氦能源是21世纪极其具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庆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氦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上要是
能转化为 能。
29.2004年3月,北京市的20多万名中、小学生向全国“两会”捐献上吨再生纸,希望代表、委员呼吁全国人民多使用再生资源。这吨再生纸被制成便笺供大会使用。这种行为的生态效益是( )。
A.减少了“两会”的经费支出 B.增强了拿社会的务实精神
C.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D.提高了学生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八、(共21分)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
30.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人类以车代步、日行千里的梦想。著名的汽车发明者戴姆勒和本茨都是( )。
A.英国人 B.德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31.下列因素都会引发交通事故:①酒后驾车;②恶劣的天气状况;③山体滑坡;④边开车边打手机;⑤疲劳驾车;⑥恶意超车。这些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请将上述因素按照表格要求归类(只填编号)。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32.今年5月初的一个雨夜,某司机在行驶途中接听手机,引发车祸,撞人后还驾车逃逸。公安部门根据市民举报拘捕了肇事司机,并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永久地取消了该司机的驾驶资格。
从这起车祸可以看出,合格驾驶员除了基本的驾驶技能外,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和 。
33.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必须对外界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作出快速反应。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反射活动是通过 来完成的,它包括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4.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支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速度(km/h)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45
9
14
23
75
15
38
90
105
21
75
96
35.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直怕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
A.400N B.600N C.800N D.1000N
36.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由碰撞引起的伤害,汽车还装备了安全气囊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传感器、充气器、折叠气囊、点火器、固体颗粒等。其中固体颗粒的核心成分是NaN3、NaNO3、Fe2O3、SiO2等的混合物,当汽车前方受到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 将碰撞信号传给 ,从而引发NaN3分解生成Na,并释放出大量的单质气体,使折叠气囊迅速膨胀。起到了阻止人体前冲的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7.一本描述昆虫的书写道:鹰蛾以85次/秒的频率拍动翅膀,飞行速度达到17.8千米/时;大黄蜂拍动翅膀的频率高达250次/秒,飞行速度约为10.3千米/时;家蝇拍动翅膀的频率为190次/秒。飞行速度约为7.1千米/时。请根据以上信息制表。
三种昆虫子翅膀拍动频率和飞行速度表
38.根据上题数据,在提供的坐标中按要求绘制两幅柱形图。
39.看图,找出图中昆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特征。
40.某同学认为,昆虫在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是由于翅膀拍动而产生的。由于直接观察昆虫翅膀拍动有困难,他寻找了间接证据来证实其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够支持他观点的是( )。
A.抖动紧张 B.说话时喉头振动
C.悠闲地荡秋千 D.拔动绷紧的橡皮筋
41.小明在公园活动时出于好奇,去抓蜜蜂,被蛰。他生气地说:“蜜蜂真是害人虫,应该打死它。”张老师听到后,对小明说了一段话,使他对蜜蜂的看法和态度有了改变,请你以张老师的身份,写出这段话的要点: 。
4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不显眼,却能够提供多种信息的材料,食品标签便是其中一种。
(1)请将右边的食品标签补充完整。
(2)这包食品最迟应在 之前食用。
(3)如果该食品有质量问题,倾斜角维权的办法是:


43.分类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划分类别的常用主法。表1是对下列食物的一种分类,请你再找出一种分类方法。完成表2。
①牛奶 ②大米 ③面粉 ④芒果 ⑤胡萝卜 ⑥菠萝 ⑦瘦猪肉 ⑧酸奶 ⑨苹果 ⑩鸡肉
表1 食物分类(一) 表2 食物分类(二)
类别
食物编号
乳品类
①⑧
粮食类
②③
蔬菜类

水果类
④⑥⑨
肉类

类别
食物编号
44.关心父母是青少年的美德。学生小王为他患糖尿病的父母制作了一口食谱,为评伦该食普,他获得了下列资料。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糖尿病原菌的致病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缺乏。主要表现为积糖增高,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肥胖者要限制热量,减轻体重;消瘦者要有足够的热量以恢复理想的体重。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不要高于总热量的55-6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要低于300 mg,糖的食用要用节制。(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专家对该类病人每日主要营养成分的推荐摄入量和右图食谱的实测数据见下表。
专家推荐摄入量
右图食谱实测数据
蛋白质(g)
93
80
脂肪(g)
70
50
碳水化合物(g)
330
450
总热量(kJ)
9851
10910
(1)已知每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产生17 kJ、38 kJ、17 kJ热量;该食谱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是: 、
和 。
(2)通过对上题数据的分析,小王得到的结论是

(3)如果要对该食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还需要的数据有 。
(4)小王对食谱的评价过程包括 , 和得出结论等三个环节。
十一、(共10分)2004年3月10日是本市24家公园第一个免费开放日,有人对其中A、B两个公园进行了调查,数据见下表。
A、B公园调查表
公园名称
面积
(×104米2)
餐厅面积(米2)
厕所蹲位(个)
设计日容量(万人)
高峰时段人数(万人)
日总人数(万人)
A
125
3000
100
5
10
20
B
50
1500
40
2
3
5
45.请以高峰时段人数计算3月10日A公园的游客人均面积、游客人均餐厅面积和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并填入空格。
游客人均面积: 米2/人
游客人均餐厅面积: 米2/人
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 人/个
46.根据上述表格,请分析公园免费开放日产生的问题,试举两例,并分析原因。
47.针对上题列举的一个问题,请你从以下角度各提一项改进措施。
从游客自身的角度:
从公园管理的角度:
从政府决策的角度:
48.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任意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十二、(共10分)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工具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标志。从打制的石器到牛拉的铁犁,从简朴的蒸汽纺机到现代的数控机订,工具的创制和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9.请分析下表图文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完成此表。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磨制石器和陶器,出现了农业革命,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社会,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犁是一种重要的耕作农具,主要用牛牵引耕翻土地,铁犁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请根据右面文字,画一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文明的交通工具的简图,并写上名称)
18世纪中期的英国,棉纺织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社会,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是一声动力革命,它使工业生产冲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推动了整个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
(请参照左图提供的信息,按照时间、工具、文明形态、历史评价等要素,模仿上组文字完成一篇百字左右的短文)
50.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类的文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反之,不同的类型又是根据相应的标准来划分的。请完成下表。
标准
类 型
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生产力发展水平
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
宗教信仰
51.就“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依据。
[例]课题:工具演变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依据:工具的创制和应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课题一:
依据:
课题二:
依据: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A 6.C
7.D 8.D 9.C
10.C 11.D 12.B 13.C 14.B
15.C 16.D 17.B 18.C 19.D
20.A 21.C 22.B 23.C 24.D
25.B
26.降低出生率(或计划生育) 优生 优育
27.煤(炭) 石油(或电力、天然气) 核能(或太阳能、氢能)
28.H2O H2、O2 化学 电
29.C
30.B
31.①④⑤⑥ ②③
32.法制(法律)方面的素质 道德方面的素质
33.反射弧 感受器(或感应器) 传出神经
34.18 55 53(以列为序)
35.A
36.传感器 点火器 2NaN3====2Na+3N2↑
37.
三种昆虫拍动翅膀频率和飞行速度表
昆虫名称
翅膀拍动的频率(次/秒)
飞行速度(千米/时)
鹰蛾
85
17.8
大黄蜂
250
10.3
家蝇
190
7.1
38.
39.一对足 触角(或翅膀)
40.C
41.蜜蜂对人类有益;人类要和蜜蜂和谐相处。
42.(1)配料(或成分、或原料) 保质期(或保存期)
(2)2005年1月17日
(3)向商家(厂家)退货或换货;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商检、质检部门)投诉
43.固体食物:②③④⑤⑥⑦⑨⑩;液体食物:①⑧
44.(1)12.5% 17.4% 70.1%(或13% 17% 70%)
(2)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偏高,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偏低
(3)体重 胆固醇的实测数据
(4)获取资料 数据处理
45.12.5 0.03 1000.0
46.公园人满为患;餐厅拥挤;用厨困难。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人数超过了设计标准。
47.不盲从;遵守秩序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
增加开放公园数量;增加开放次数;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宏观管理
48(略)
49.
20世纪40-50年代(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宣告了信息革命的来临,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文明社会,计算机是一种接受、处理和提供数据的工具。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信息逐渐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50.家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时间顺序
基督教文明、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道教文明
51.课题一:信息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依据:信息化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显示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课题二:保持民族传统和吸收外亲文化的辩证关系
依据:外来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具有双重影响
绝密★启用前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4页。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22题 每题6分 共13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1.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2.下列关于植物水分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都是通过气孔进行的
B.成熟区是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C.植物根系主要靠亲水性物质从外界大量吸水
D.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小部分散失到体外
3.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A+T)/(G+C)=(A+G)/(T+C)=1
根据此结果,该样品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被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4.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不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5.下列关于光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
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
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
D.光因子决定在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6.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谷氨酸钠(味精)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
7.“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象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份是甲烷
8.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的
A.质子数 B.质量数 C.原子序数 D.电子数
9.在下图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 B. C. D.
10.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Ce4++Fe2+ Fe3++Ce3+
Sn2++2Fe3+ 2Fe2++Sn4+
由此可以确定Fe3+、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Sn2+、Fe3+、Ce3+ B.Sn2+、Ce3+、Fe2+
C.Ce3+、Fe2+ 、Sn2+ D.Fe3+、Sn2+、Ce3+
11.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Fe2++2H2O2+4H+ Fe3++4H2O
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O+2H+ CO2↑+H2O
C.大理石溶解于醋酸 CaCO3+2H+ Ca2++CO2↑+H2O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3H2O Al(OH)3↓+3H+
13.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A.蔗糖 B.麦芽糖 C.丙酸丙酯 D.丙酸乙酯
1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 CO2,100mL;b. O2,200mL;c.N2,400mL;d.CH4600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c>d B.b>a>d>c
C.c>d>b>a D.d>c>a>b
15.钍核Th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变成铅核,则
A.铅核的符号为Pb,它比Th少8个中子
B.铅核的符号为Pb,它比Th少16个中子
C.铅核的符号为Pb,它比Th少16个中子
D.铅核的符号为Pb,它比Th少12个中子
16.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的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A.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的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的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的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的长
17.图中a、b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
量相等。F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上的外力,已知a、b的
接触面,a、b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正确的说法是
A.a、b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B.a对b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a、b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a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18.一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波源振动周期
T=0.1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且此
时a点向下运动,则
A.波速为20m/s,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
B.波速为10m/s,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
C.波速为20m/s,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
D.波速为10m/s,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
19.如图,在正六边形的a、c两个顶点上各放一带正电的点
电荷,电量的大小都是q1,在b、d两个顶点上,各放一
带负电的点电荷,电量的大小都是q2,q1>q2。已知六边
形中心O点处的场强可用图中的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
来表示,它是哪一条?
A.E1 B.E2 C.E3 D.E4
2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平衡状态,此时其压强为P0,有人设计了四种途径,使气体经过每种途经后压强仍为P0。这四种途径是
①先保持体积不变,降低压强,再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
②先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再保持温度不变,让体积膨胀
③先保持温度不变,使体积膨胀,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升温
④先保持温度不变,压缩气体,再保持体积不变,使气体降温
可以断定
A.①、②不可能 B.③、④不可能
C.①、③不可能 D.①、②、③、④都可能
21.如图,O是一固定的点电荷,另一点电荷P从很远处以初
速度v0射入点电荷O的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是曲线MN。a、b、c是以O为中心,Ra、Rb、Rc为半径
画出的三个圆,Rc-Rb= Rb-Ra。1、2、3、4为轨迹MN
与三个圆的一些交点。以|W12|表示点电荷P由1到2的过
程中电场力的功的大小,|W34|表示由3到4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的大小则
A.|W12|=2|W34|
B.|W12|>2|W34|
C.P、O两电荷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
D.P的初速度方向的延长线与O之间的距离可能为零
22.如图,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
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
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x轴上到原点的
距离为x0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出此磁场,
在磁场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不计
重力的影响。由这些条件可知
A.不能确定粒子通过y轴时的位置
B.不能确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不能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D.以上三个判断都不对
绝密★启用前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2题 共168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3.(16分)
(1)用一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
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一工件
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可以读
出此工件的长度为 。
(2)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根细线和一均匀小球制成单摆。他已经
测得此单摆20个周期的时间为t,从悬挂点到小球顶端的线长为l,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 。将g用测得量表示,可得g= 。
(3)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电路如
图1所示。图2中给出的器材有:待测
的电源(电动势约为4V,内阻约为2Ω),
电压表(内阻很大,有5V、15V两个量
程),电流表(内阻不计,有0.1A、1A两
个量程),滑线变阻器(阻值范围0—10Ω),
开关。另有导线若干。试按照图1中的电路
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要求正确选择电表量程,以保证仪器的安
全并使测量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

24.(16分)
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度h=342km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R=6.37×103km,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试导出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的公式(用h、R、g表示),然后计算周期T的数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18分)
如图,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固定在匀强磁场中,ab是一段长为l、电阻为R的均匀导线,ac和bc的电阻可不计,ac长度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段长度为、电阻为的均匀导体杆MN架在导线框上,开始时紧靠ac,然后沿ab方向以恒定速度v向b端滑动,滑动中始终与ac平行并与导线框保持良好接触。当MN滑过的距离为时,导线ac中的电流是多大?方向如何?
26.(8分)请填空回答:
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农业生产要求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在个体间、年度间表现一致。为达到上述要求,小麦可以从生产田(麦田)留种繁殖,因为组成小麦某一品种的所有植株都是基因组成相同的 (纯合体,杂合体),它们所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有 种,通过自交产生的后代,其性状表现 。种植玉米却必需年年购买杂交种子,因为一般利用玉米F1代的杂种优势,杂交种是 (纯合体,杂合体),其后代性状表现 。
苹果是杂合体,在生产上通过 的方式繁殖,所以后代能保持其特性。
27.(15分)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指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答:





28.(7分)
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此“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答:
29.(12分)
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原因是 。
30.(10分)
X、Y、Z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之中。
已知:①XY2加水生成Y2Z2和化合物D;
②X的氧化物加水也生成D;
③Y的氧化物有两种。
请填空:(1)X、Y、Z的元素符号为X ,Y ,Z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14分)
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期间,过乙酸(过氧乙酸)曾被广泛用作消毒剂。
已知硫酸和过硫酸的结构简式如下:

硫酸: 过硫酸:
请从以下八个式中选择答案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用编号表示,选错要倒扣分)。
(1)过乙酸(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是 。
(2)过乙酸的同分异构体是 。
(3)过乙酸的同系物是 。
(4)氧的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32.(18分)
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A、B、C、D4组实验,
在a、b、c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
填写表中空格。
a
b
c
实 验 现 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A
饱和
食盐水
碳化钙
酸性
KmnO4
溶液
b中
c中
B
浓盐酸
KmnO4固体
NaBr
溶液
b中
c中
C
稀盐酸
大理石
Na2SiO3
溶液
b中
c中
D
浓硫酸
浓盐酸
紫色石
蕊试液
b中
c中
33.(12分)
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有A、B、C、D、E五种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A和E同族,A与C、B与E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2,A、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 : 4。
(1)写出元素符号:B 、D 、E 。
(2)A和C能以原子数1 : 1形成一种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
34.(22分)
如图,abc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是水平的,bc为与ab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半径R=0.30m。质量m=0.20kg的小球A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M=0.60kg、速度v0=5.5m/s的小球B与小球A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落到轨道上距b点为处,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碰撞结束后,小球A和B的速度的大小。
(2)试论证小球B是否能沿着半圆轨道到达c点。
绝密★启用前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I卷包括22小题,每题6分,共132分。
1.C 2.B 3.C 4.D 5.C 6.D 7.C 8.B 9.B 10.A
11.C 12.D 13.A 14.C 15.C 16.C 17.D 18.A 19.B 20.D
22.B 23.D
II卷包括12小题,共168分。
23.(16分)
(1)10.405cm
(2)小球直径d g=
(3)连线如图所示。
24.(16分)
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质量为m,速度为v,圆轨道的半径为r,由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地面附近

由已知条件 r=R+h
解以上各式得
代入数值,得 T=5.4×103s
25.(18分)
MN滑过的距离为时,它与bc的接触点为P,如图。由几何关系可知MP长度为,
MP中的感应电动势

MP段的电阻

MacP和MbP两电路的并联电阻为

由欧姆定律,PM中的电流
ac中的电流
解得
根据右手定则,MP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由P流向M,所以电流Iac的方向由a流向c。
26.(8分)
纯合体,1,一致。杂合体,分离。
无性繁殖(或答嫁接)。
27.(15分)
①光,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②温度,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变化。
③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反应介质。
④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8.(7分)
不能。
缺少对照实验,也即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29.(12分)
溶液显红色,
碳酸钠水解(或答CO+H2O HCO+OH-)溶液呈碱性,使溶液显红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
加入CaCl2后,Ca2++CO=CaCO3↓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OH-离子浓度减少,使溶液褪色。
30.(10分)
(1)Ca C H
(2)CaC2+2H2O C2H2↑+Ca(OH)2
(3)CaO+H2O Ca(OH)2
31.(14分)
(1)b
(2)a d
(3)f
(4)f
实 验 现 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A
b中
有气泡生成
c中
溶液由紫色褪成无色
乙炔易被氧化剂氧化
B
b中
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KMnO4氧化性比氯气强
c中
溶液由无色变橙色
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C
b中
有气泡生成
c中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b中
有白雾生成,放大量热
浓硫酸稀释时放大量热;
盐酸是挥发性酸,与水气结合呈雾状
c中
紫色试液变红色
33.(12分)
(1)Si F H
(2)K2O2
34.(22分)
(1)以v1表示小球A碰后的速度,v2表示小球B碰后的速度,表示小球A在半圆最高点的速度,t表示小球A从离开半圆最高点到落在轨道上经过的时间,则有




由①②③④求得

代入数值得


(2)假定B球刚能沿着半圆轨道上升到c点,则在c点时,轨道对它的作用力等于零。以vc表示它在c点的速度,vb表示它在b点相应的速度,由牛顿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代入数值得

由,所以小球B不能达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6页。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共21题 每题6分 共126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u 64
1. 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 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 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 具有寄生性
D. 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2.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质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内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内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3. 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 0 B. C. D. 1
4. 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A. 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 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 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 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5.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6.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7. 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
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 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C. 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 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8. 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 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 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 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 (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9.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0.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
B. 1mol(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
C. 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
10. 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溶液() B. 溶液()
C. (淀粉溶液) D. 溶液(石蕊试液)
11. 已知的二元酸H2A溶液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 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 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
D. 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
12.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13. 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物质的量浓度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
B. 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C. 20℃时,密度小于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 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
14.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

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时,达平衡时HI的浓度为。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则平衡时H2的浓度()是
A. 0.16 B. 0.08 C. 0.04 D. 0.02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B.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 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 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16. 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
B. 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C. 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
D. 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生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17. 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太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 40.8eV B. 43.2eV C. 51.0eV D. 54.4eV
18. 已知一束可见光a是由m、n、p三种单色光组成的。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p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色光;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那么,光束a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
19. 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abcd中充满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氢核从ad边的中点m沿着既垂直于ad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入磁场,正好从ab边中点n射出磁场。沿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氢核射出磁场的位置是
A. 在b、n之间某点
B. 在n、a之间某点
C. a点
D. 在a、m之间某点
20. 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km。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已知地球半径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A. 400g B. C. 20g D.
21. 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0)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0题 共174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2. (18分)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内阻约为;
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
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
R2是滑动变阻器;
R3是保护电阻;
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不计;
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
(1)根据电路图1,请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2的读数是150;然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保持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A2的读数仍为150。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电阻箱R1的阻值是_________,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__________。
图3
(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位置,都要保证两块电流表的安全。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
A. 200k B. 20k C. 15k D. 20
(4)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既要满足上述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是最佳选择。
A. 1k B. 5k C. 10k D. 25k
23. (18分)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2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24. (20分)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A物体质量,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以速度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如图所示。若,,,求:
(1)相互作用过程中A、B加速度的大小;
(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
(3)A、B间的最小距离。
25. (22分)下图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a、b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种颗粒带上正电,b种颗粒带上负电。经分选电场后,a、b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B上。
已知两板间距,板的长度,电场仅局限在平行板之间;各颗粒所带电量大小与其质量之比均为。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零,分选过程中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要求两种颗粒离开电场区域时,不接触到极板但有最大偏转量。重力加速度g取。
(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两极板间的电压多大?
(2)若两带电平行板的下端距传送带A、B的高度,颗粒落至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设颗粒每次与传送带碰撞反弹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的一半。写出颗粒第n次碰撞反弹高度的表达式。并求出经过多少次碰撞,颗粒反弹的高度小于0.01m。
26. (16分)
(1)化合物A()是一种有机溶剂。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1>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2>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
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HQ”()可用作显影剂,“HQ”可以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HQ”还能发生的反应是(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加聚反应 <4>水解反应
“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HQ”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3)A与“HQ”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水与一种食品抗氧化剂“TBHQ”。“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化学式为的化合物。
“TBHQ”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5分)X、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气),(气)。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
<1>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Y与(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8分)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1>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2分)有三种不同质量比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同学各取一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
(1)甲取样品①强热,若所得固体为金属铜,将其置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则样品①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乙取样品②ag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bg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样品②中氧化铜质量为_________g(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丙称量样品③强热后剩余的固体,质量比原样品减小了cg,若该固体为金属铜,则样品③中氧化铜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20分)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1.8 ~ 4.5min内,血糖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___________的需求。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5 ~ 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之间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可以实现______________。
31. (15分)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I卷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1. D 2. B 3. C 4. D 5. B 6. B 7. B 8. A
9. D 10. A 11. C 12. C 13. D 14. C 15. D 16. C
17. B 18. A 19. C 20. B 21. D
II卷包括10小题,共174分。
22. (18分)
(1)如下图
(2)86.3 86.3
(3)B
(4)C
23. (18分)
(1)
重力mg,竖直向下
支撑力N,垂直斜面向上
安培力F,沿斜面向上
(2)当ab杆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此时电路中电流

ab杆受到安培力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3)当时,ab杆达到最大速度

24. (20分)
(1)

(2)两者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近,由动量守恒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当时
解得A、B两者距离最近时所用时间

将代入,解得A、B间的最小距离

25. (22分)
(1)左板带负电荷,右板带正电荷。
依题意,颗粒在平行板间的竖直方向上满足
<1>
在水平方向上满足
<2>
<1><2>两式联立得

(2)根据动能定理,颗粒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满足

(3)在竖直方向颗粒作自由落体运动,它第一次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反弹高度

根据题设条件,颗粒第n次反弹后上升的高度

当时,
26. (16分)
(1)①羟基


(2)①②
(3)
27. (15分)
(1)<1>H2 <2>
(2)<1>SO2
<2>
<3>
28. (18分)
(1)<1>[或] <2>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1>
(3)<1>先通入O2,后通入NH3。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2>
29. (12分)
(1)6.0
(2)C
(3)
30. (20分)
(1)升高 能量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拮抗
(3)神经和体液 稳态
31. (15分)
(2)10、500、1000
(3)测量株高 记录数据
(4)与10m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与原海拔处(500m和1000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2004年天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选择题共21题 每题6分共126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
1. 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① 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 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2. 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 8个、7条 B. 8个、14条 C. 4个、7条 D. 4个、14条
3. 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项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
292
144
体积()
64
63
表皮厚度()
14
24
4.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5.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③
① 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 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 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④ 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6. 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 置换单个碱基对 B. 增加4个碱基对
C. 缺失3个碱基对 D. 缺失4个碱基对
7.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
B. 1mol中含有离子数为
C. 氯气与足量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
8. 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A.
B.
C. 元素周期表中V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 元素周期表中第1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9. 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溶液、溶液、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A. 溴水 B. 溶液 C. 酸性溶液 D. 溶液
10. 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氨水与盐酸混合,
B. 溶液与溶液混合,

C. 溶液与溶液混合,

D. 溶液与盐酸混合,

11. 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
A. B.
C. D.
12. 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是负极
B. 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3.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和1mol,发生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4. 在静电场中,将一电子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正功,则
A. 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是由A点指向B点
B. 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是由B点指向A点
C. 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B点高
D. 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A点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16. 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坚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
A.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B.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
C.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大
D. 时,货物对车厢底板的压力最小
17. 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的下夸克,一简单模型是三个夸克都在半径为的同一圆周上,如图1所示。图2给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各夸克所受静电作用力的是
图1

A. B. C. D.
18. 一台理想降压变压器从10kV的线路中降压并提供200A的负载电流。已知两个线圈的匝数比为,则变压器的原线圈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是
A. 5A,250V,50kW B. 5A、10,
C. 200A,250V,50 D. ,10,
19. 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双缝到屏之距离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若所用激光波长为,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A. B. C. D.
20. 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光速为,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 W B. W
C. W D. W
2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则
A. 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B. 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C. 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D. 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第II卷
(共10题 共174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总分
得分
22.(15分)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满偏电流为,内阻约为800~850,把它改装成、的两量程电流表。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电阻箱,最大阻值 定值电阻,阻值;
电池E1,电动势1.5V;电池,电动势;电池,电动势;(所有电池内阻均不计)
标准电流表A,满偏电流;
单刀单掷开关和,单刀双掷开关,电阻丝及导线若干。
(1)采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用的电池为 。
图1
(2)将G改装成两量程电流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示于图2和图3。图 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图2 图3
(3)将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逐格进行核对(仅核对1mA量程),画出所用电路图,图中待核对的电流表符号用来表示。
23.(15分)钍核发生衰变生成镭核并放出一个粒子。设该粒子的质量为、电荷量为q,它进入电势差为U的带窄缝的平行平板电极和间电场时,其速度为,经电场加速后,沿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垂直平板电极,当粒子从点离开磁场时,其速度方向与方位的夹角,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
(1)写出钍核衰变方程;
(2)求粒子在磁场中沿圆弧运动的轨道半径R;
(3)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
24.(18分)质量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停在B点,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恒力F多大。()
25.(22分)磁流体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图1和图2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中的长方体是发电导管,其中空部分的长、高、宽分别为、、,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略的导体电极,这两个电极与负载电阻相连。整个发电导管处于图2中磁场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里,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的高温、高速电离气体沿导管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管道导出。由于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作用,产生了电动势。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随磁场有无而不同。设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处处相同,且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流速为,电离气体所受摩擦阻力总与流速成正比,发电导管两端的电离气体压强差维持恒定,求:
(1)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所受的摩擦阻力F多大;
(2)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的大小;
(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

26.(14分)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
① 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 硫酸铝和氨水 ③ 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 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 。
27.(19分)烯烃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醛或酮。例如:
I. 已知丙醛的燃烧热为,丙酮的燃烧热为,试写出丙醛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II. 上述反应可用来推断烯烃的结构。一种链状单烯烃A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B和C。化合物B含碳69.8%,含氢11.6%,B无银镜反应,催化加氢生成D。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得到能使溴水褪色且只有一种结构的物质E。反应图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F的反应类型为 ;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 。
(2)的化学方程式是:

(3)A的结构简式为 。
(4)化合物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只得到一种产物,符合该条件的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 种。
28.(19分)
I.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的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
①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② 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④ 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III. 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 ,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 。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14分)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溶液中全部转化为,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30.(18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31.(20分)
(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① 写出主要实验步骤。② 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参考答案
I卷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1. B 2. A 3. A 4. C 5. D 6. D 7. D 8. C 9. D 10. B
11. A 12. B 13. B 14. C 15. D 16. C 17. B 18. A 19. B 20. A
21. A
II卷包括10小题,共174分。
22.(15分)
(1)① (或最大阻值) ② (或电动势4.5V)
(2)① 2 ② 图3电路在通电状态下,更换量程会造成两分流电阻都未并联在表头两端,以致流过表头的电流超过其满偏电流而损坏
(3)
23.(15分)
(1)钍核衰变方程 ①
(2)设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为,对加速过程有

粒子在磁场中有 ③
由②、③得 ④
(3)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回旋周期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 ⑥
由⑤、⑥得 ⑦
24.(18分)
设撤去力F前物块的位移为,撤去力F时物块速度为,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对撤去力F后物块滑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由运动学公式得
对物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由以上各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F=15N
25.(22分)
(1)不存在磁场时,由力的平衡得
(2)设磁场存在时的气体流速为,则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
回路中的电流
电流I受到的安培力
设为存在磁场时的摩擦阻力,依题意
存在磁场时,由力的平衡得
根据上述各式解得
(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故
26.(14分)
(1)[或]
(2)
[或]
(3)①③④
(4)
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可溶于过量氨水中,生成,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
27.(19分)
I. ;
II.
(1)86 氧化反应 羟基
(2)
?
(3)
(4)3
28.(19分)
I. 制化肥、制硝酸
II. ②④
III.
(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 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N2 H2
(3)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29.(14分)
(1)5.8 5.4
(2)
(3)57.8
30.(18分)
(1)A、B、C 水 A草原
(2)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
??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1.(20分)
(1)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活性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遇到合适的温度又可以恢复活性。
(2)①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② 预期实验结果:
a. 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 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学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重氢、超重氢 B、氧、臭氧 C、红磷、白磷 D、乙酸、丙酸
上世纪80年共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NO是造成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它们的
A、H+的物质的量相同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D、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ˉ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Al3+ B、Al(OH)3 C、AlO2ˉ D、Al3+和Al(OH)3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20℃,100g水可溶解34.2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分子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 + O2 2SO2,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 = 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1.4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mol B、0.6mol C、0.8mol D、1.2mol
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下列有碱金性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氢氧化铷是弱碱
pH = 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ˉ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 + 3NH3?H2O = Fe(OH)3↓ + 3NH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3)2 + 2H+ = Ca2+ + 2H2O + 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 + 2OHˉ = 3Clˉ + ClOˉ + H2O
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
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稀CH3COOH
Ba(OH)2溶液与KNO3溶液加足量稀H2SO4
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加足量稀HCl
Ca(OH)2溶液与FeCl3溶液加足量稀HNO3
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最硬的原子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WX4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B、固态X2Y是分子晶体
C、ZW是原子晶体
D、ZY2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 2与pH = 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ˉ )之比为2:1
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
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升高温度
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4分)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不能选用其他试剂)。
(16分)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和如下图所示:

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氧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室时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0分)A、B、C、D是四种可溶的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K+、Ba2+、Al3+、Fe3+和阴离子OHˉ、CO32ˉ、NO3ˉ、SO42ˉ两两组合而成,它们的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A与B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C与D反应生成有色沉淀。
B与C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 B: C: D:
(10分)我国研制的长征捆绑式火箭在第一、二级发动中用“编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液体燃料。
已知偏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含碳40%,含氢13.33%,其余为氮;又知其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通过计算写出偏二(基)肼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简式:
在发动机中偏二甲(基)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所有的氮元素均转化为N2)。

(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8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A    B 
(一氯环已烷)
(1)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分)
(1)具有支链的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9O2,A可以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molA

和1mol NaHCO3能完全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写出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化合物B含有C、H、O三种元素,分子量为6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0%,氢的质量分数为13.3%。B在催化剂Cu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C,C能发生银镜反应,


则B的结构简式是
(3)D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生成A的钠盐和B,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8分)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6H8O6 + I2 = C6H6O6 + 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取10mL 6mol/LCH3COOH,加入100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精确称取0.2000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mol/L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mL I2溶液。
为何加入的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
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12分)孔雀石和石青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碳酸盐类铜矿,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xCuCO3?yCu(OH)2 (x、y为正整数且x≤2,y≤2)
(1)孔雀石和石青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时,孔雀石耗用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石青则为3:1。请推算它们的化学组成。
孔雀石: 石青:
(2)现有孔雀石和石青混合样品,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在一份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CO2 3.36L(标准状况下);加热另一份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CuO 20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孔雀石和石青的物质的量之比。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学参考答案
一、二题,每小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D
C
C
D
D
C
A
AB
A
B
AD
A
D
A
A
C
19、(4分) 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排入B中。
20、(16分)
(1)MgCl2?6H2O  Mg(OH)Cl + HCl↑ + 5H2O↑
MgCl2?6H2O  MgO + 2HCl↑ + 5H2O↑
或 Mg(OH)Cl  MgO + HCl↑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3)搅拌,加速溶解
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21、(10分) Ba(OH)2 Al2(SO4)3 K2CO3 Fe(NO3)3
22、(10分)
(1)C:60×0.4=24 =2
H:60×0.1333=28 =8
N:60-24-8=28 =2
C2H8N2 
(2)C2H8N2 + 2N2O4=2CO2↑ + 4H2O↑ + 3N2↑
23、(8分)
(1) 环已烷 (2)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 + 2NaOH   +2NaBr + 2H2O
24、(10分)
(1)
CH2=CH—CH2—COOH CH3—CH=CH—COOH
(2)CH3CH2CH2OH
(3)+NaOH + CH3CH2CH2OH
25、(8分)
(1)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
(2) = 92.40%
26、(12分)
解:(1)设孔雀石的化学式为xCuCO3?yCu(OH)2
则依题意  =   = 
孔雀石的化学式为 CuCO3?Cu(OH)2
又设石青的化学式为 xCuCO3?yCu(OH)2
则依题意  =   = 
石青的化学式为 2CuCO3?Cu(OH)2
(2)设该样品中孔雀石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石青为 1- x
 =  = 
孔雀石与石青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
化 学
第一卷 (选择题共7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1 35.5 Mn 55 Fe 56 Zn 65 Ag 108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每百吨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D.和互为同位素
C.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N≡N:
3.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5.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C.碘水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6.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氧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10.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和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B.V11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约含有3.612x10z:个碳原子
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s中约含有6.0Q×1O23个氧原子
C.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l023个氢氧根离子
D.0.5mol 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
12.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00—、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Cl—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0H—══Al(OH)3↓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H2↑+C12↑+20H—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 +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14.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15.有4种有机物:①②③④CH3-CH=CH-CN,其中
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7.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氧钾溶液呈酸性。在O.1mol·L-1 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K+)+c(H+)=c(HC2O4—)+c(OH—)+c(C2O42-) B.c(HC2O4-)+c(C2O42-)=0.1 mol·L-1
C.c(C2O42—)>c(H2C2O4) D.c(K+)=c(H2C2O4)+c(HC2O4-)+c(C2O42—)
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 △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请按要求填空:
(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制0.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需要的仪器为: 。
(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蒸发、结晶、 。
(3)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
20.(12分)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 ;②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2分)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F: ,Y: 。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molB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 。
22.(6分)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和 ; 和 。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含有氨基(—NH2)的化合物通常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如:
R-NH2+HCl →R-NH2·HCl (R代表烷基、苯基等) 现有两种化合物A和B,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已知:
①它们都是对位二取代苯; ②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37; ③A既能被NaOH溶液中和,又可以跟盐酸成盐,但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既不能被NaOH溶液中和,也不能跟盐酸成盐;
④它们的组成元素只可能是C、H、O、N、Cl中的几种。
请按要求填空:
(1)A和B的分子式是 。

(2)A的结构简式是 ;B的结构简式是 。
24.(10分)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
(也可表示为:+║→)
丁二烯 乙烯 环已烯
实验证明,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
现仅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

请按要求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B的结构简式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反应④ ,反应类型 反应⑤ ,反应类型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1.96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一份加入足量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随即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带有红褐色;加热该混合物,逸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稀盐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33 g。另一份加入含0.001 molKMnO4的酸性溶液,MnO4-恰好完全被还原为Mn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 和 ,阴离子是 。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26.(10分)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 →CH2CI—CH2C1…………………①
CH2CI—CH2C1→CH2=CHCl+HCl………………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100%)为98%,反应②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 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
2CH2=CH2+4HCl+02→2 CH2CI—CH2C1+2H20………—③
由反应①、③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②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③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①、③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②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试计算: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B 2.A 3.B 4.D 5.A 6.C 7.D 8.C
二、(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
9.C 10.A 11.BD 12.D 13.BC 14.AC 15.D 16.C 17.CD 18.AB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 ⑴100mL容量瓶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胶头滴管
⑵溶解 过滤 (3)BaCl2[或Ba(OH)2]、K2CO3、HCl
20.(12分)(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晶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不合理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2分)(1)H2O N2 Ag HCl (2)4NH3+5O2 4NO+6H2O (3)AgN3,
22.(6分)(1)N2 CO; CO2 N2O (2)SO2、 O3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3.(8分)(1)C7H7NO2(或写成C7H7O2N) ⑵
24.(10分)
(1) (或 )
(或)
(2) +H2O
(或+H2O)
消去反应
十H2
(或十H2)
加成反应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
(1)NH4+、Fe2+,SO42-)
(2)据题意:n(SO42-)= =0.01mol
5Fe2+ + Mn04—+ 8H+ = 5Fe3+ + Mn2+ + 4H2O
5 1
n(Fe2+) O.001 mo1
n(Fe2+)=O.001 mol×5=0.005mol
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的原理,n(NH4+)+2n(Fe2+)=2n(SO42—)
n(NH4+)=O.01 mol
n(H2O)=
=O.03 mol
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或(NH4)2SO4?FeSO4?6H2O]
26.(10分) (1)5.8; 3.4
(2)设投入反应①、③的乙烯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由反应①生成的二氯乙烷为x·a%,
由反应③生成的二氯乙烷为y·c%,
则由反应①、③共制得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x?a%+y?c%),通过反应②可获得HCl的物质的量为
(x?a%+y?c%)·b%。
据题意,反应③消耗的HCl为2?y?c%,则:
2?y?c%=(x?a%+y?c%)?b%
解得:=
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应为。
2004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元素,可以用来合成下列哪种物质
A.葡萄糖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2.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根的呼吸作用有关,下列哪种条件更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A.疏松的土壤 B.板结的土壤 C.水淹的土壤 D.缺氧的土壤
3.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A.呼吸作用加强 B.蒸腾速度加快
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光合作用增强
4.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状分离 B.诱发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突变
5.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初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次级消费者
6.属于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A.C B.H C.O D.Mn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明矾作净水剂 B.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C.用液氨作致冷剂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8.科研人员最近发现放射性同位素钬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99 B.67 C.166 D.233
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O2和O3 B.H和H
C.CH3-CH2-CH3和CH3-CH2-CH2-CH2-CH3
D.CH3-CH2-CH3和CH3-CH2-CH2-CH3
10.酸雨有很大的危害。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可形成酸雨的是
A.NH3 B.CO C.H2 D.SO2
11.把水滴入下列物质中,不产生气态生成物的是
A.过氧化钠 B.金属钠 C.氧化钠 D.电石
12.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B.食物腐败 C.塑料老化 D.工业合成氨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时,将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C.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溶液的pH
D.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14.配制500mL 2mol/L NaOH溶液所需NaOH的质量为
A.80g B.20g C.50g D.40g
15.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修正液中往往含有某种易挥发的有毒溶剂,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这种溶剂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乙醇 B.三氯乙烯 C.乙酸 D.水
16.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l、6、6,Z位于Y的上一周期,则X、Y、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X2YZ4 B.XY2Z3 C.X3YZ4 D.X3YZ3
17.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
18.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B.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减小
C.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必定增大
D.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可能增大
19.两个固定不动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现使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变为
A.4F B.F/4 C.2F D.F/2
20.下列关于紫外线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
B.紫外线的频率比红外线的频率低
C.紫外线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利用紫外线可以进行电视机等电器的遥控
21.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为电场中的两点。若以EA、E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φA、φB分别表示A、B两点的电势,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EA>EB,φA>φB B.EA<EB,φA<φB
C.EA>EB,φA<φB D.EA<EB,φA>φB
22.如图所示,两根无限长的平行导线水平放置,两导线中均通以向右的、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I,图中的A点与两导线共面,且到两导线的距离相等。则这两根通电导线在该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合矢量
A.方向水平向右 B.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一定为零 D.大小一定不为零
23.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能量
C.波长、频率和波速间的关系,即ν=λf,对机械波和电磁波都适用
D.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
24.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下面涉及到对质能方程理解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的能量增大,则它的质量增大
B.若物体的能量增大,则它的质量减小
C.若核反应过程质量减小,则需吸收能量
D.若核反应过程质量增大,则会放出能量
25.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必须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
B.必须采用直流低压电源
C.必须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D.必须用停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26.(10分)糖类是生物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的。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最终成为血糖。
(2)图中X所表示的物质是储藏在肝脏内的 ,这种物质对维持人体内血糖含量稳定起一定的作用。
(3)图中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一种细胞器内,这种细胞器是 。
(4)人体进食后不久,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可通过分泌胰岛素,加速 (填图中标号)过程,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有些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经常出现图中⑥表示的现象,这些人患有 病。
27.(6分)我国科学家采用“昆虫抗性基因”克隆技术成功地从昆虫细胞内复制出解毒酶基因,并通过生物技术合成了酯酶,只要将其加入三氯杀虫酯(一种毒性较强的常用有机农药)中l小时,便能使毒性降低58%,几小时以后便能将毒性完全解除。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分析,已知酯酶的化学成分不是核酸,则酯酶属于
(2)应用昆虫解毒酶基因合成酯酶,要经过转录和 两个过程。
(3)你认为这项科研成果在生产、生活中有何实际应用?(只需答出一项)
28.(4分)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水深约2m)的池塘,下图表示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试分析回答问题:
(1)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部分来自大气,另一部分来自藻类的 作用。
(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29.(9分)如下图所示,A、B、C是实验室常用的三种制取气体的装置,提供的药品有:大理石、浓盐酸、稀盐酸、锌粒、二氧化锰、氯化铵、熟石灰。现欲利用这些药品分别制取NH3、Cl2、H2、CO2四种气体,试回答以下问题。
(1)选用A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
选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
通常选用C装置制取的气体有 ,
(2)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依次为 、 。
(3)写出利用上述有关药品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生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
30.(8分)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过氧乙酸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灭菌消毒剂。
(1)已知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其中的“—O—O—”称为过氧基,过氧乙酸可视为由过氧基取代乙酸分子中羟基上的氧原子而得到的产物。试写出过氧乙酸的结构式
(2)过氧乙酸不稳定,在受热、光照等条件下,可发生分解,放出氧气,易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为防止分解,过氧乙酸应放置在 处贮藏。
(3)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与乙烯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和乙酸,环氧乙烷经水解可得到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二醇。试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31.(5分)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试汁算:
(1)反应后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2)若将生成的硫酸铜配制成5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2.(4分)两个单摆甲和乙,它们的摆长之比为4︰1,若它们在同一地点做简谐运动,则它们的周期之比T甲︰T乙= ;在甲摆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乙摆完成的全振动次数为 。
33.(4分)如图所示,水平直线表示空气与某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与其垂直的为法线。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该介质时,测得入射角i=45o,折射角r=30o,则该均匀介质的折射率n= ;若同种单色光从该均匀介质射向空气,则当入射角C= 时,恰好没有光线射入空气。
34.(7分)质量M=6.0×103kg的客机,从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跑道滑行,当滑行距离。S = 7.2×102 m时,达到起飞速度ν=60m/s。
(1)起飞时飞机的动能多大?
(2)若不计滑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则飞机受到的牵引力为多大?
(3)若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3.0×103N,牵引力与第(2)问中求得的值相等,则要达到上述起飞速度,飞机的滑行距离应为多大?
35.(9分)如图所示,U形导线框MNQP水平放置在磁感应强度B=0.2T的匀强磁场中,磁感线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导线MN和PQ足够长,间距为0.5m,横跨在导线框上的导体棒ab的电阻r=1.0Ω,接在NQ间的电阻R=4.OΩ,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其余电阻不计。若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速度ν=2.0m/s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导体棒与导线框间的摩擦。
(1)通过电阻及的电流方向如何?
(2)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若某一时刻撤去水平外力,则从该时刻起,在导体棒运动1.0m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为多少?
36.(9分)2003年是国际淡水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动植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5%左右,节约用水,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非常重要。
(1)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 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都溶解在这部分水中。
(2)水在化学中用途广泛,除了作为溶剂外,还可作为反应物。请写出一例有水参加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 。
(3)开发空中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工降雨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通常使用碘化银或 进行人工降雨。
(4)设在某次人工降雨中,有一质量恒为m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下落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其中k为比例系数,则雨滴在刚开始下落的一小段时间内做加速度 、速度 的直线运动(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雨滴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表达式为vm=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包括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D 2.A 3.C 4.A 5.B 6.D 7.B 8.A 9.C l0.D 11.C
12.D 13.B 14.D 15.B 16.A 17.A 18.C 19.B 20.C 21.D
22.C 23.A 24.A 25.C
第Ⅱ卷包括11题,共75分
26.(共10分,每空2分1
(1)葡萄糖
(2)肝糖元(糖元)
(3)线粒体
(4)②④(只答④得2分,答其它答案不得分) 糖尿
27.(共6分,每空2分)
(1)蛋白质
(2)翻译
(3)可制成瓜果、蔬菜洗涤剂,降解食物表面可能带有的农药(或制成解毒药物,用于抢救农药中毒病人等其他答案;只要无科学性错误,有一定可行性,即可给分)
28.(共4分,每空2分)
(1)光合
(2)分解(或呼吸)
29.(共9分)
(1)NH3 H2、CO2 Cl2(共4分,每种气体1分)
(2)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共2分,每空1分)
(3)2NH4C1+Ca(OH)2CaCl2+2NH3↑+2H2O(2分) a(1分)
30.(共8分)
(1) 或 (2分)
(2)冷暗(2分)
(3)CH3COOH+CH2=CH2→+CH3COOH(2分)
+H2O→HOCH2CH2OH(2分)
31.(共5分)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分)
1mol 22.4L
n(CuSO4)2.24L
1mol︰n(CuSO4)=22.4L︰2.24L
n(CuSO4)=0.1mol(2分)
(2)c(CuSO4)=0.1mol/0.5L=0.2mol/L(1分)
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其它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漏写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写错或漏写则扣2分。
32.(共4分,每空2分)
2︰1 20
33.(共4分,每空2分)
45°
34.(共7分)
(1)飞机起飞时的动能为
评分标准:本题7分,其中第(1)、(2)问各2分,第(3)问3分。
其他解法,只要正确可参照以上标准给分。
35.(共9分)
(1)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为b→a,则通过电阻只的电流方向为N→Q
(2)由感应电动势的公式,得
E=Blv ①
设电路中的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又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阻R两端的电压值,则有
U=IR ③
综合①②③式,得

代入数值,得
U=0.16V ⑤
(3)撤去水平外力后,导体棒将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设在导体棒运动x=1.0m的过程中,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为E’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设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为Q,则有
Q=I△t ⑧
综合⑥、⑦、⑧式,得

代入数值,得
Q=2.0×10-2C ⑩
评分标准:本题9分,其中第(1)问2分,第(2)问3分,第(3)问4分。
第(1)问中,正确判断出电阻及中电流方向给2分,如果只判断出通过导体棒中电流方向的给1分。
第(2)问中,得出④式给2分(得出①②③式中的任何一式可给1分),得出⑤式再给1分。
第(3)问中,得出⑥⑦⑧⑩式各给1分。(若将导体棒的运动作匀速运动或匀变速运动处理,则不给分:只写出结果的,也不给分。)
其他解法,只要正确可参照以上标准给分。
36.(共9分)
(1)自由水(2分)
(2)(2分,凡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均给分)
(3)干冰(1分)
(4)减小、增大(各1分) mg/k(2分)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第I卷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不同 D 信使RNA不同
.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 解旋酶 B DNA连接酶 C 限制性内切酶 D RNA聚合酶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量最大
C 种群数量最大 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SiCl4 B H2O C BF3 D PCl5
.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且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2 C +1 D +4
.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A 23︰9 B 32︰9 C 46︰9 D 16︰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Na+ K+ HCO3- Cl- B NH4+ Mg2+ SO42- Cl-
C K+ Na+ SO42- S2O32- D K+ Na+ AlO2- NO3-
.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B X、Y、Z均为气态
C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kJ/mol
B C2H2(g)+5/2O2(g)=2CO2(g)+ H2O(l);ΔH=2bkJ/mol
C 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kJ/mol
D 2C2H2(g)+5O2(g)=4CO2(g)+2H2O(l);ΔH=bkJ/mo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 mg/3 B 2mg C mg D 4mg/3
.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夸克)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π+
π—
U
d
带电量
+e
-e
+2e/3
-e/3
-2e/3
+e/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π+由u和组成 B π+由d和组成
C π—由u和组成 D π—由d和组成
.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A 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 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abc=6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 从ab面射出 B 从ac面射出
C 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 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1,P2,P3,……。已知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20cm,P2和P3之间的距离为80cm,则P1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
A 0.50s B 0.13s C 0.10s D 0.20s
.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l。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A B
C D
.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许多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v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其中R=mv/Bq。哪个图是正确的?
A B
C D
.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A 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 b的温度升高了
C 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 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第Ⅱ卷
.(17分)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量程0.5A的电流表(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无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 ,r= 。
(用I1,I2,U1,U2及R表示)
.(16分)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19分)
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升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20分)
图1中B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500Ω,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1=8.0×10-2m,两极板的间距d=1.0×10-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2时,R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5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ε=1.6×10-13C,电子质量m=9×10-31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t=0,试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的变化图线(0~6s间)。
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
.(15分)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 。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丁的元素符号是 ,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 的晶体结构相似。
、(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法。
、(15分)苏丹红一号(sudan Ⅰ)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苏丹红一号) (苯胺) (2-萘酚)
(提示:可表示为)

(A) (B) (C) (D)
(1)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2)在下面化合物(A)~(D)中,与2-萘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字母代号) 。
(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是
(4)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应可得到芳香化合物E(C8H6O4),1molE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44.8L(标准状况),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只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两种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E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将E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12H14O4的新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21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21分)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 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黑龙江、吉林、广西)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 细胞内液增多B 组织液增多
C 体液增多D 尿量增多
.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 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 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 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①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 温觉感受器抑制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 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 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 12 B 14 C 16 D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 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 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 O2 B N2 C F2 D Cl2
.N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 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 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B 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 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 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 KMnO4 B NaCl C (NH4)2SO4 D CH3COOH
.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
A a=b B a=2b C 2a=b D a=5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如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 一定变小 B 一定变大
C 一定不变 D 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
A na>nb B na<nb
C v a>vb D va<vb
.对于定量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 等夺压缩,温度降低 B 等温吸热,体积不变
C 放出热量,内能增加 D 绝热压缩,内能不变
.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处在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不波。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
A 二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已知引力常量C、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A 月球的质量 B 地球的质量
C 地球的半径 D 月球绕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其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波长
B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周期
C 经1/4周期后质元P运动到Q点
D 经1/4周期后质元R的速度变为零
.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abcd,以恒定的角速度绕ab边转动,磁场方向平行于纸面并与ab垂直。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如图),线圈的cd边离开纸面向外运动。若规定由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
A B
C D
.图中a、b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1、Q2,MN是ab连线的中垂线,P是中垂线上的一点。下列哪中情况能使P点场强方向指向MN的左侧?
A 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
B 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
C 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
D 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0题,共174分。
.(17分)
(1)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定某圆柱的直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可读出圆柱的直径为 mm。
(2)利用下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A图中R1、R2为电阻,K1、K2为电键,B是电源(内阻可忽略)。
①根据上图所给出的电路原理图,在右图的实物图上连线。
②已知R1=140Ω,R2=60Ω。当电键K1闭合、K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6.4mA;当K1、K2均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8.5mA,由此可以求出RA= 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16分)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mA、mB 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v。求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19分)
在同时存在匀强和匀强磁场的空间中取正交坐标系Oxyz(z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已知电场方向沿z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E;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重力加速度为g。问: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从原点出发的质点能否在坐标轴(x,y,z)上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若能,m、q、E、B、v及g应满足怎样的关系?若不能,说明理由。
.(20分)
质量为M的小物块A静止在离地面高h的水平桌面的边缘,质量为m的小物块B沿桌面向A运动以速度v0与之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离开桌面,其落地点离出发点的水平距离为L。碰后B反向运动。求B后退的距离。已知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
.(13分)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
请填空:
(1)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2)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B的晶体类型为 。
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D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
.(15分)A、B、C、D、E 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AgNO3中的一种。
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 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 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6分)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 。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乙炔发生了 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乙炔发生了 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
.(16分)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
(1)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几个氧原子,为什么?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是 。
(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4)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 个--官能团。
.(27分)回答下列(1)、(2)小题。
(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2)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 色,B箱番茄呈 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 (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 含量增多了。
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 的作用。
.(15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型为 、 。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 。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 、 ;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
参考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 分裂间期 B 分裂前期 C 分裂中期 D 分裂后期
.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
B 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
C 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
D 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A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毒素是抗体 B 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 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 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 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 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 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 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n)必定小于p B (m+n)必定大于p
C m必定小于p D n必定大于p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 16 B 26 C 36 D 46
.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 Na+、CO32- B Na+、HCO3- C HCO3-、CO32- D Na+、OH-
.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 KH
A 失去1mol电子 B 得到1mol电子
C 失去2mol电子 D 没有电子得失
.在273K和10kPa的条件下,将2.00g氮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 6.72L B 7.84L C 10.08L D 13.44L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甲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HCOO-+H+=HCOOH
B 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2H2OH2S+2OH-
C 醋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D 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反应:Ca2++OH-+HCO3-=CaCO3↓+H2O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大力的大小,则
A a变大 B a不变
C a变小 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A 13.60eV B 10.20eV
C 0.54eV D 27.20eV
.如图,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
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 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 B 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
C 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 D 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
.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θ1、θ2,已知θ1>θ2,用n1、n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
A B
C D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元,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A 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 c正向上运动
C 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D 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A 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 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 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 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8分)
.(17分)
(1)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 mm。(5分,在8.116±0.002范围内都给5分)
(2)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1。图中B为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R为电阻箱,K为电键。
①将图中实物连接为测量所用的电路。①连线如图所示。
②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并指出各符号的意义:
③用②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1的公式为R1= 。
.(16分)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点。已知B、v以及P到O的距离l,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e与质量m之比。
.(19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20分)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m2=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低5R。
.(13分)A、B两种固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在A、B中,甲、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高温煅烧A、B时,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由D可制得E(酸)。E和另一种酸组成的混合酸跟甲苯反应可生成三硝基甲苯。C与E的稀溶液反应得到溶液F,往F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经灼烧后转变成C。往F溶液中加入甲元素的单质得到溶液G。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B煅烧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甲元素的单质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
.(20分)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氧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签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和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生成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i)
(ii)
.(15)右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A 、B 、E 。
.(12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简式为,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由乙烯制备乙二醇
.(21分)(1)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组用A培养液,乙组用B培养液。
①若干天后发现,两组番茄苗下部叶片颜色不同,甲组呈 ,乙组呈 。(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②为了证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取两组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层析结果表明,两组叶片的类胡萝卜颜色相同,但是乙组叶绿素的颜色比甲组的 ,其原因是 。
③该实验采用的方法可用来研究 。
(2)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湿热
100
0
干热
10
90
湿温
86
14
干温
13
87
湿冷
31
69
干冷
0
100
①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两种拟谷盗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量百分比
②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 。
③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 。
④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
因素起重要作用。
.(21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_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C2H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臭氧的分子式O3
.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 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 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 N4的摩尔质量是56g
.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A 2NaCl(熔融)2Na+Cl2↑ B MgO+H2Mg+H2O
C Fe3O4+4CO3Fe+4CO2 D 2HgO2Hg+O2↑
.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 石墨制成金刚石 B 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 水变成汽油 D 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 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E G L M
A 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L是极性分子
C 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M化学性质活泼
.浓硫酸和2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 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 a升华、b冷凝 B a挥发、b吸水 C a蒸发、b潮解 D a冷凝、b吸水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B 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C 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D 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 属于芳香烃
C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 能溶于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 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 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 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B 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ˉ+2H+→H2S↑
C 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C6H5Oˉ+CH3COOH→C6H5OH+CH3COOˉ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Cl2→Fe3++2Clˉ
.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ˉ)>c(OHˉ)
B 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 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ˉ)>c(OHˉ)>c(H+)
D N3ˉ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ˉ)都减少,其方法是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 通入氯化氢气体 D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Fe2+、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 0.4mol/L B 0.6mol/L C 0.8mol/L D 1.0mol/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 D3O+ B Li+ C ODˉ D OHˉ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要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A 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B 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
D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含8.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 Na2S B NaHS C Na2S和NaHS D NaOH和NaHS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 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反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反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
②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B)
A
B
C
D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a) A (b) B (c) C (d) 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2HI(g)+Q(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 ;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为A 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26.(B)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
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3+。实验步骤如下: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 、Fe3+ 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 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NaClO3+3H2SO4→3Fe2(SO4)3+NaCl+3H2O
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2HNO3+3H2SO4→3Fe2(SO4)3+NO↑+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利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ˉ与Fe3+ 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和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 烘干或灼烧
六、(本题共20分)
.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右图。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甲苯

质量分数(%)
12
24
12
16
20
10
6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中残留物电石乙炔聚乙炔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 。
.苯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已知: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反应类型:④ ⑦ 。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
(a) 三氯化铁溶液 (b) 碳酸氢钠溶液 (c) 石蕊试液
七、(本题共16分)
.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有部分CaO。
(1)称取0.542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O2CaO+O2↑+2X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mL,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
(2)另取同一样品0.542g,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 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 0.70g。
①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
②试计算样品中CaO2·XH2O的X值。
.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3+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参考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北京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目要求的一项。选出符合题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
A 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 B 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
C 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D 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
.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线粒体膜
蛋白质(质量分数/%)
脂类(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A 同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 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 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 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的分裂中,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A 甲胚珠发育成无生活力的种子
B 乙胚珠发育为无胚乳的种子
C 甲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
D 乙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
.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 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 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该气体有强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B 臭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 臭氧的存在对人体有益无害 D 臭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 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 W的氢化物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SO2和CO的质量相等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中的c(OH-) 相等
C 乙酸分子与甲酸甲酯分子中的共价健数相等
D 等温等压下,3mol C2H2(g)和1mol C6H6(g)的密度相等
.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混合物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
A Mg、AlCl3、NaAlO2 B KNO3、NaCl、CH3COONa
C NaClO、Na2SO3、BaCl2 D Ba(NO3)2、FeSO4、NH4HCO3
.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
B 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
C 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注入蒸馏水
B 为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称样时,先称取一定量的晶体,后放入坩埚
C 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42-,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硝酸钡溶液
D 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水(或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
.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乙酰水杨酸 丁香酚 肉桂酸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 ②与③ B ③与④ C ①与④ D ①与②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 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 任何条件下,热量都不会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A 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 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 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2=m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E2=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根据△E2=△mc2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C 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
D E=mc2中的E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m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 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
C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 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
.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下左图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下右图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A 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
B 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
C R两端的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
D R两端的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
.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
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
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
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
.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
A 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
B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9︰4
C 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
D 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81︰4
.现将电池组、滑线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下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以推断
A 线圈A向上移动或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右加速滑动,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B 线圈A中铁芯向上拔出或断开开关,都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C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匀速向左或匀速向右滑动,都能使电流计指针静止在中央
D 因为线圈A、线圈B的绕线方向未知,故无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本卷共10小题,共174分。
.(18分)“黑盒子”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学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如下探测:
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幸免不发生偏转;
第二步:用电阻×100Ω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偏转情况如下图所示。
(1)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 。
(2)下左图示出了上图[1]和[2]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 Ω;
下右图示出了上图[3]中欧姆表指钟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 Ω.
(3)请在下左图的接线柱间,用电路图符号画出盒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4)一个小灯泡与3V电池组的连接情况如上右图所示。如果把图中e、f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小灯泡可正常发光。欲将e、f两端分别与黑盒子上的两个接线柱相连,使小灯泡仍可发光。那么,e端应连接到 接线柱,f端应连接到 接线柱。
.(16分)AB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1/2R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
.(18分)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若将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中小球的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取sin37°=0.6,cos37°=0.8)。现将该小球从电场中某点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求运动过程中
(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从抛出点至最高点的电势能变化量;
(3)小球的最小动量的大小及方向。
.(20分)右图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而发射。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l,比例常量k=2.5×10-6T/A。
已知两导轨内侧间距l=1.5cm,滑块的质量m=30g,滑块沿导轨滑行5cm后获得的发射速度v=3.0km/s(此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
(1)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
(2)若电源输出的能量有4%转换为滑块的动能,则发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大;
(3)若此滑块射出后随即以速度沿水平方向击中放在水平面上的砂箱,它嵌入砂箱的深度为s’。设砂箱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不计砂箱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求滑块对砂箱平均冲击力的表达式。
.(14分)有机物A(C6H8O4)为食品包装纸的常用防腐剂。A可以使溴水褪色。A难溶于水,但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得到B(C4H4O4)和甲醇。通常状况下B为无色晶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A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2)B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
(3)B分子中没有支链,其结构简式是 ,B的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4)由B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天门冬氨酸(C4H7NO4)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可由B通过以下反应制取:
B
C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的结构简式是 。
.(15分)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已知:①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
②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
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
(2)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ZW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
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
C(I)的电极名称是 (填写正极或负极);
C(II)的电极反应式是 。
(4)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8分)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E中的现象是 。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滤液→FeCl3溶液→FeCl3·6H2O晶体
①步骤I中通入Cl2的作用是 。
②步骤II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
③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
.(13分)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120℃、101kPa下,a 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①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 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倍小数)。
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
.(22分)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 。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密蜂的性别由 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相,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P “非卫生”蜂的蜂工 × “卫生”蜂的雄蜂
↓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少)
F1 “非卫生”蜂
测交 ? × ? 的雄蜂

测交后代 “非卫生”蜂 新类型Ⅰ 新类型Ⅱ “卫生”蜂
(25%) (25%) (25%) (25%)
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 (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 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 定律。
判断依据是 。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 作母本与 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 ,
新类型I的表现型是 。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 行为。
.(20分)某化工厂的染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 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参考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天津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
B 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C 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 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
.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 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C 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
D 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
.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A 1/4 B 3/4 C 1/8 D 3/8
.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A 杂和体碗豆连续自交,其纯合体比例的变化 B 酵母菌产生的CO2的浓度变化
C 卵裂时每个细胞体积的变化 D 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与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216O、D216O、H218O、D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 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 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所以HI的沸点高于HF
D 由ⅠA族和Ⅵ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型化合物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酸性溶液Na+、K+、MnO4-、Br- B 酸性溶液Fe3+、NH4+、SCN-、NO3-
C 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 碱性溶液Ba2+、Na+、CO32-、Cl-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 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少量O2
C 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 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Na2O2+2HCl=2NaCl+H2O2为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HOCH2--CH(OH)CH2COOH+HBr
BrCH2--CH=CHCOOH+2H2O 仅涉及消去反应类型
C 10mL 0.02 mol/L AgNO3溶液与10mL 0.02 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2(设溶液总体积不变)
D 10mL 0.04 mol/L HCl溶液与10mL 0.02 mol/L Na2CO3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设溶液总体积不变)
.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 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A 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2SO4清洗
B 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 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 在250mL 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10%NaOH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
B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增大
C 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
D 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
A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 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将硬导线中间一段折成不封闭的正方形,每边长为l,它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速为n,导线在a、b两处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连接,外电路有额定功率为P的小灯泡并正常发光,电路中除灯泡外,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灯泡的电阻应为
A (2πl2nB)2/P B 2(πl2nB)2/P
C (l2nB)2/2P D (l2nB)2/P
.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21eV,用波长为2.5×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s,元电荷为1.6×10-19C,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求得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分别是
A 5.3×1014HZ,2.2J B 5.3×1014HZ,4.4×10-19J
C 3.3×1033HZ,2.2J D 3.3×1033HZ,4.4×10-19J
.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A 动能减小 B 电势能增加
C 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小 D 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
A 该波的频率可能是125HZ
B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m/s
C t=0时x=1.4m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D 各质点在0.03s内随波迁移0.9m
.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 B C D
.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到10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km延伸到1.4×105km。已知环的外缘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4h,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估算时不考虑环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A 9.0×1016kg B 6.4×1017kg C 9.0×1025kg D 6.4×1026k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本卷共10小题,共174分。
.(16分)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3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mm。
(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nm。
.(16分)图中MN和PQ为竖直方向的两平行长直金属导轨,间距l为0.40m,电阻不计。导轨所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为0.50T的匀强磁场垂直。质量m为6.0×10-3kg、电阻为1.0Ω的金属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并与其保持光滑接触。导轨两端分别接有滑动变阻器和阻值为3.0Ω的电阻R1。当杆ab达到稳定状态时以速率v匀速下滑,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为0.27W,重力加速度取10m/s2,试求速率v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R2。
.(18分)如图所示,质量mA为4.0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B为1.0kg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s的瞬时冲量I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EM为8.0J,小物块的动能为0.50J,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
(2)木板的长度L。
.(22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分子水平上的人体功能显像的国际领先技术,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手段。
(1)PET在心脏疾病诊疗中,需要使用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氮13示踪剂。氮13是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速质子轰击氧16获得的,反应中同时还产生另一个粒子,试写出该核反应方程。
(2)PET所用回旋加速器示意如图,其中置于高真空中的金属D形盒的半径为R,两盒间距为d,在左侧D形盒圆心处放有粒子源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质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设质子从粒子源S进入加速电场时的初速度不计,质子在加速器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其中已略去了质子在加速电场中的运动时间),质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次数于回旋半周的次数相同,加速质子时的电压大小可视为不变。求此加速器所需的高频电源频率f和加速电压U。
(3)试推证当Rd时,质子在电场中加速的总时间相对于在D形盒中回旋的时间可忽略不计(质子在电场中运动时,不考虑磁场的影响)。
.(14分)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1)写出A、B和C的化学式:A ,B ,C 。
(2)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 。
(3)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 。
.(19分)Ⅰ.某天然油脂A的分子式为C57H106O6。1mol 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mol甘油、1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mol直连饱和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原子个数比为C∶H∶O=9∶16∶1。
(1)写出B的分子式: 。
(2)写出C的结构简式: ;C的名称是 。
(3)写出含5个碳原子的C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Ⅱ.RCH=CHR′与碱性KMnO4溶液共热后酸化,发生双键断裂生成羧酸:
RCH=CHR’RCOOH+R’COOH,常利用该反应的产物反推含碳碳双键化合物的结构。在催化剂存在下,1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1molH2反应后经处理得到D和E的混合物,D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当D和E的混合物与碱性KMnO4溶液共热酸化后,得到如下四种产物:
HCOOC-(CH2)10-COOH CH3-(CH2)7-COOH
HCOOC-(CH2)7-COOH CH3-(CH2)4-COOH
(4)写出D和E的结构简式: 。
(5)写出B的结构简式: 。
(6)写出天然油脂A的一种可能结构简式: 。
.(19分)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①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35℃NH4HCO3会有分解
请回答:
(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 ,若低于30℃,则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学式表示),需加入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
(4)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 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CO32-+H+=HCO3-反应的终点),所用HCl溶液体积为V1 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溶液总体积为V2 mL。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3(%)=
.(14分)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 ΔH= 。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
.(18分)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18分)
(1)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③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割开)。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②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05年高考广东化学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互为同位素
C.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都含有34个中子
2.将钠、镁、铝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 1 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B.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 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4.碘元素有多种价态,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阴离子IxOyn—。由2个IO62—正八面体共用一个面形成的IxOyn—的化学式为
A.I2O94— B.I2O106— C.I2O118— D.I2O1210—
5.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NH4Cl NH3↑+ HCl↑
B.NH3 + CO2 + H2O == NH4HCO3
C.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D.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6.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CO32—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O3— + H+ == CO2↑+ H2O
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 + 2Br— + 2Cl2 == Fe3+ + Br2 + 4Cl—
7.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在一定条件下,
Ni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

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K和470K,
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B.纯Ni(s)和CO(g)
C.不纯Ni(s)和CO(g) D.不纯Ni(s)和Ni(CO)4(g)
8.下列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① C12H22O11(麦芽糖) + H2O→2C6H12O6 ② CH2=CH2 + H2O →C2H5OH
  ③ CH3CH2Cl + H2O→ CH3CH2OH + HCl ④ NH3·H2O NH4+ + OH—
  ⑤ CH3CH2ONa + H2O→ CH3CH2OH + NaOH ⑥ CaC2 + 2H2O→Ca(OH)2 + C2H2↑
A.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⑥
9.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D.把玻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0.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11.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A.苯、酒精、硝基苯 B.食盐、烧碱、硝酸铵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12.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C.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属于甲苯同系物
1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14.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NO2(g) 2NO(g) + O2(g);△H>0,达到平衡。当改变
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压强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1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 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 + 13O2→ 8CO2 + 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 + 4e— = 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 + 26e— + 13O2—== 4CO2 + 5H2O
1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 =10—13mol/L 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 =1的溶液中:K+、Fe2+、Cl—、NO3—
17.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 3v正(H2O)
18.背景材料:① 2004年夏季,特氟隆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② 2004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③ 2005年初春,广东大部分进行了人工降雨;④ 2005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漏事故。下列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A.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
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C.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D.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漏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
19.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c(Na+) = c(HCO3—)+ c(CO32—)+ c(H2CO3)
B.c(Na+) + c(H+)= c(HCO3—)+ c(CO32—)+ c(OH—)
C.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
D.存在的电离有:NaHCO3 == Na+ + HCO3—,HCO3— H+ + CO32—,
H2O H+ + OH—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83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0.(14分)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⑴ 根据反应Na2SO3(固) + H2SO4(浓) == Na2SO4 + SO2↑+H2O,制备SO2气体。
用下列简图,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② 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 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氧化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 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⑵ 第2步:I— 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3步:氧化。 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碘单质的检验。 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
海带中含碘。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2.(12分)
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有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

⑴ 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⑵ 步骤①加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⑷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已知:① 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
② 2CO(g) + O2(g) == 2CO2(g); △H = -566 KJ/mol
③ TiO2(s) + 2Cl2(g) == TiCl4(s) + O2(g); △H = +141 KJ/mol
则TiO2(s) + 2Cl2(g) + 2C(s)== TiCl4(s) + 2CO(g) 的△H =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TiCl4 + 2Mg == 2MgCl2 + Ti 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分)
在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起始浓度的氙(Xe)和F2反应,
可得到三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
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气体的分压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之比)。
⑴ 420K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中消耗1 mol Xe,则转移电子______mol。
⑵ 600~800K时,会发生反应:
XeF6(g) XeF4(g) + F2(g) , 其反应热
△H________0(填“>”、“=”或“<”),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900K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
300多年前,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了铁盐与没食子酸的显色反应,并由此发明了蓝黑墨水。
没食子酸的结构式为:
⑴ 用没食子酸制造墨水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的性质(填代号)。
A.醇 B.酚 C.油脂 D.羧酸
⑵ 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抗氧化作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⑶ 尼泊金酯是对羟基苯甲酸与醇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尼泊金丁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其苯环只与—OH和—COOR两类取代基直接相连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
⑷ 写出尼泊金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
⑴ 下表为烯类化合物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相对速率(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
相对速率
(CH3)2C=CHCH3
10.4
CH3CH=CH2
2.03
CH2=CH2
1.00
CH2=CHBr
0.04
据表中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加溴时,反应速率与C=C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下列化合物与氯化氢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A.(CH3)2C= C (CH3)2 B.CH3CH=CHCH3
C.CH2=CH2 D.CH2=CHCl
⑶ 烯烃与溴化氢、水加成时,产物有主次之分,例如:

下列框图中B、C、D都是相关反应中的主要产物(部分条件、试剂被省略),且化合物B中仅有4个碳原子、1个溴原子、1种氢原子。

上述框图中,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
(填框图中的序号),属于消去反应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主要产物,标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6.(6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体积。把35.1gNaCl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待NaCl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完全充满容器。从中取出溶液100mL,该溶液恰好与20mL 0.100mol/L AgNO3溶液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容器的体积。
27.(14分)
化合物KxFe(C2O4)y·z H2O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其中铁为+3价。分别称取该样品0.491g两份,其中一份在110℃干燥脱水,至质量恒定为0.437g。另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mol/L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加热到75℃,趁热加入0.0500mol/L KMnO4溶液24.0mL,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还原剂,将Fe3+完全转化为Fe2+,该溶液中Fe2+刚好与
4.0mL 0.0500mol/L KMnO4溶液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分别求:
⑴ 0.491g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⑵ 化合物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
⑶ 化合物的化学式。
已知: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10CO2↑+ 8H2O
MnO4— +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 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 D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 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mol AlN,N2得到3mol电子
C 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 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 △H=-285.8kJ/mol
CO(g)+1/2O2(g)=CO2(g); △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
B 乙醇的沸点比甲醚(CH3OCH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 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D 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 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 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稍过量浓溴水反应过滤
D 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Cl2+6FeI2=2FeCL3+4FeI3 B Cl2+FeI2=FeCl2+I2
C Co2O3+6HCl=2CoCl2+Cl2↑+3H2O D 2Fe3++2I—=2Fe2++I2
.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 1∶9 B 1∶1 C 1∶2 D 1∶4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小题每小题4分,17、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B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H2O+NH3↑
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0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B 室温下,42.0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C 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 标准状况下,a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2002年瑞典科学家发现,某些高温油炸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H2=CH-CO-NH2(丙烯酰胺)。食品中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问题。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③只有4种同分异构体 ④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常温下将稀NaOH学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pH>7,且c(OH—)>c(Na+)> c(H+)>c(CH3COO—)
B pH>7,且c(Na+)+c(H+)=c(CH3COO—)+c(OH—)
C Ph<7,且c(CH3COO—)>c(H+)>c(Na+)>c(OH—)
D pH=7,且c(CH3COO—)>c(Na+)>c(H+)=c(OH—)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 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
C 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 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 制备乙酸乙酯: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C 鉴定SO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 鉴别环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己烯和苯中
.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
A K+、Na+、HCO3-、NO3- B Na+、SO42-、Cl-、ClO-
C H+、Mg2+、SO42-、NO3- D Ag+、K+、NO3-、Na+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 B 1∶9 C 1∶5 D 2∶9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和2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A 2mol C B 2mol A 1mol B和1mol He(不参加反应)
C 1mol B和1mol C D 2mol A 3mol B和3mol C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0分)请按要求填空: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0.1000mol/L KMnO4溶液;
④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
⑤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实验装置的错误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氢气的体积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请指出能使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________________。
.(12分)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下列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温度/℃
0
10
30
50
56.7
60
64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2
35.3
35.6
33.0
30.5
27.0
析出晶体
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⑤若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晶体,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8分)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
SiC______Si;SiCL4_________SiO2
(2)右图立方体中心的“●”表示硅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紧邻的硅原子。
(3)工业上用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
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_______kJ/mol
.(10分)右图中,A、C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8分)在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羰基化合物,该反应可表示为:
已知:
①化合物A,其分子式为C9H10O,它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金属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B;
②B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C,C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C催化加氢生成D,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生成E;
④E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
⑤F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G,G能发生银镜反应,遇酸转化为H(C7H6O2)。
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有多组化合物符合题意,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组)
A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分子式为C7H6O2的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_____________。
.(10分)6-羰基庚酸是合成某些高分子材料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某实验室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
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最合理的合成方案(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如有需要,可以利用试卷中出现过的信息,③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8分)较低温度下,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粉,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校甲、乙两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均用200mL 12mol/L盐酸与17.4g MnO2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余的氯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①甲、乙两组制得的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②甲组在较高温度下将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所制得的产品中Ca(ClO3)2的含量较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多少克?
(2)实验中所得到的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并写出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10分)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为研究含有Ca2+、Mg2+、HCO3—的水所形成的水垢的化学组成,取干燥的水垢6.32g ,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得到5.78 g 剩余固体A;高温灼烧A至恒重,残余固体为CaO和MgO,放出的气体用过量的Ba(OH)2溶液吸收,得到的11.82g 沉淀。
(1)通过计算确定A中是否含有碳酸镁;
(2)5.78g剩余固体A灼烧至恒重时产生的气体完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2.82g,通过计算确定A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并计算出水垢中碳酸盐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家兔等高等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是
A 营养生殖 B 出芽生殖 C 有性生殖 D 孢子生殖
2.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 DNA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3.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
A 甲状腺 B 垂体 C 唾液腺 D 卵巢
4.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
A 专一性 B 多样性 C 高效性 D 适应性
5.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与A(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是
A G(鸟嘌呤) B C(胞嘧啶) C A(腺嘌呤) D T(胸腺嘧啶)
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 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 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 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7.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 B 铁 C 钙 D 碘
8.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C 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D 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9.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B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C 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
D 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10.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NH3、H2、O2等气体
B 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C 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
D.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11.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A 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 B 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C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12.有下列四组物质,如果把某组物质中的后者逐滴加人到前者中至过量,将出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的现象,这组物质是
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 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3.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
A C2H5OH B C2H4
C CH3CHO D CH3COOH
1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16.在一定条件下,1体积气体A2和3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X(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X的化学式是
A AB B A2B3 C AB2 D AB2
17.有两个共点力,F1=2N,F2=4N,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可能是
A 1N B 5N C 7N D 9N
18.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同 B 与线速度方向始终相反
C 始终指向圆心 D 始终保持不变
19.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自由落体机械能守恒时,下列器材中不必要的是
A 重物 B 纸带 C 天平 D 低压电源
20.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下列过程可以实现的是
A 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B 温度升高,体积减小
C 温度不变,体积增大 D 温度不变,体积减小
21.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是假想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 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C 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D 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
22.光电效应现象证明了光具有
A 粒子性 B 波动性 C 衍射的特性 D 干涉的特性
23.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
A Na→Mg+e B N+He→O+H
CU+n→Kr+Ba+3n D H+H→He+n
24.光线以某一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的玻璃中,已知折射角为30o,则入射角等于
A 30° B 45° C 60° D 75°
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和r,当闭合开关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26.(6分)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技术,其方法是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种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培养花卉等植物时,往往要给营养液通入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根的 作用,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根细胞的 (填一种细胞器)中。
(2)植物在吸收营养液中的矿质离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3-较少,这说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 膜。
(3)如果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营养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
27.(6分)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 (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 ,Ⅱ4的基因型为 。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 ,Ⅱ3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28.(8分)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 。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29.(8分)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1)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
①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 。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
③加入 ,使沉淀完全溶解。
④ ,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
30.(9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为O2、D为C12、E为Fe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B ,F ,H 。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 剂,反应②中是 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 ;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 。
(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 。
31.(5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3g A与4.48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4.4g。回答下列问题:
(1)3g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2.(4分)一个单摆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T= s;在2.0s末,摆球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x= cm。
33.(4分)把长L=0.15m的导体棒置于磁感应强度B=1.0×10-2T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如图所示。若导体棒中的电流I=2.0A,方向向左,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 N,安培力的方向为竖直向 。(选填“上”或“下”)
34.(7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根相距0.5m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它们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在M和P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导体棒ab长l=0.5m,其电阻为r,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4T。现使ab以v=1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
(1)ab中的感应电动势多大?
(2)ab中电流的方向如何?
(3)若定值电阻只=3.0Ω,导体棒的电阻r=1.0Ω,则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35.(9分)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3.0m/s的恒定速率运行,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由A端被传送到B端,且传送到B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1)若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的初速ν0=3.0m/s,求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飞出的水平距离;
(2)若行李包以ν。=1.0m/s的初速从A端向右滑行,行李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要使它从B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求传送带的长度上应满足的条件。
36.(9分)生命是一种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有一种“宇宙胚种说”认为,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生命产生的有机物,是与地球碰撞的彗星带来的。尽管诸如此类的观点仍是一些需要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但通过对陨石、彗星、星际物质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机分子的探索与研究,了解这些有机分子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都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1)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存在诸多区别:作为生物,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特征是 。
(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它们都能溶解于水
B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颜色变黄
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将变性
(3)为了探测某行星表面有无生命现象,向该行星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卫星质量为m,该行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卫星所受向心力F向= ;卫星绕行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包括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C 2.A 3.B 4.C 5.D 6.B 7.B 8.A 9.C 10.A 11.B 12.D 13.C 14.A 15.C 16.D 17.B 18.C 19.C 20.A 21.C 22.A 23.C 24.C 25.D
第Ⅱ卷包括11题,共75分
26.(共6分,每小题2分)
(1)有氧呼吸(呼吸)(1分) 线粒体(1分) (2)选择透过性 (3)大于
27.(共6分,每空1分)
(1)常染色体 (2)Aa aa (3)AA或Aa 1/3 (4)1/8
28.(共8分,每空1分)
(1)生产者 消费者
(2)草 光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CO2(气体) 光合 呼吸
29.(共8分)
(1)Ca2++CO32-=CaCO3↓(2分) CaCO3+2H+==Ca2++CO2↑+H2O(2分)
(2)①碳酸钠溶液(1分) ⑧稀硝酸(1分) ④蒸发 结晶(各1分)
30.(共9分)
(1)HCl(1分) Fe3O4(1分) FeCl3(1分)
(2)催化(1分) 氧化(1分)
(3)KClO3(1分) H2O2(1分)
(4)MnO2+4HCl(浓)MnCl2+C12↑+2H2O(2分)
31.(共5分)
(1)n(H)=2n(H2O)=0.4mol(1分)
n(C)=n(CO2)+n(CO)
(2)3 g A中,n(H)=0.4mol,n(C)=0.15mol,
n(O)=2n(CO2)+n(CO)+n(H2O)-2n(O2)
=2×0.1 mol+0.05 mol+0.2 mol-2×0.2 mol
=0.05mol (1分)
所以,n(C)︰n(H)︰n(O)=3︰8︰1
A的分子式为C3H8O (2分)
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其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反应条件有误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有误则扣2分。
32.(共4分,每空2分)
2.0(或2) 10
33.(共4分,每空2分)
3.0×10-3 下
34.(共7分)
(1)ab中的感应电动势
E=Bl v ①
代入数值,得E=2.0V ②
(2)ab中电流的方向为b→a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回路中的电流

代入数值,得I=0.5A ④
评分标准:本题7分,其中第(1)问2分,第(2)问2分,第(3)问3分。
第(1)问中,①、②式各给1分。
第(2)问中,正确得出a b中电流的方向给2分。
第(3)问中,③式给2分,④式给1分。
35.(共9分)
(1)设行李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飞出的水平距离为s,则

s = v t ②
代入数值,得
t=0.3s ③
s=0.9m ④
(2)设行李包的质量为m,与传送带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则
滑动摩擦力F=μmg=ma ⑤
代人数值,得a=2.0m/s2 ⑥
要使行李包从B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水平距离,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的初速应为v=3.0m/s
设行李包被加速到v=3.0m/s时通过的距离为s0,则
2as0=v2-vo2 ⑦
代人数值,得;so=2.0m ⑧
故传送带的长度L应满足的条件为
L≥2.0m ⑨
评分标准:本题9分,其中第(1)问4分,第(2)问5分。
第(1)问中,①一④式各给1分。
第(2)问中,⑤~⑨式各给1分。
36.(共9分)
(1)新陈代谢(2分)
(2)B(3分)
(3)(各2分)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文理综合
第Ⅰ卷
本卷共36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216分。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保(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据此回答1~2题。
1.飞机到达哈瓦那里,当地时间是
A 19日12时 B 19日19时 C 18日12时 D 18日19时
2.该次飞行飞过
A 乌拉尔山上空 B 阿留申群岛上空
C 墨西哥湾暖流上空 D 加利福尼亚寒流上空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3~4题。
3.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A 原料供应充足 B 交通运输便捷
C 市场庞大 D 技术领先
4.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原料产地 B 廉价劳动力 C 消费市场 D 先进技术
下图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NO、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回答5~6题。
① ② ③ ④
5.与剖面线MN、NO、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6.济州岛以西海域属于
A 黄海 B 渤海 C 南海 D 日本海
19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思想界剧烈变化的时期,回答7~9题。
7.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 讲究训诂考据 B 提倡“经世致用”
C 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 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8.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王干 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 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 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 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9.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供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状况。回答10~12题。
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A 总统制 B 内阁制 C 君主立宪制 D 君主专制制度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村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
A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D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1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就是要求
①各级党组织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行政事务
④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5.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一般来说,在通货紧缩期间
A 收入上升 B 市场扩张 C 失业增加 D 生产投资增加
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回答16~17题。
16.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
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从哲学上看,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发展相关的旧的科学理论,是由于它
①能更广更深地反映客观规律②能反映旧理论不能反映的客观规律
③创建了更普遍的客观规律④推翻了关于客观规律的理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8.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C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D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9.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A 初级精母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卵原细胞
20.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
B 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 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D 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21.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A 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
B 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 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 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22.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
红种皮
抗病
白种皮
感病
红种皮
感病
白种皮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 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 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 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23.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A 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 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 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 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24.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水分
B 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矿质元素
C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引起根系吸水,是消耗ATP的过程
D 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导管内的运输
25.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 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 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26.在下列分子中,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A H2S B O2 C CO D NO
2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 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 能发生银境反应
D 在浓H2SO4催化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28.向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则
A 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B 溶液的pH减小
C 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 D 醋酸的浓度减小
29.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B SiO2+2NaOH=Na2SiO3+H2O
C AgNO3+HCl=AgCl↓+HNO3
D 2HCl+Cu=CuCl2+H2↑
30.下列试剂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
A 乙醇 B 浓硝酸 C 福尔马林 D 氨水
31.如右图,放射源放在铅块上的细孔中,铅块上方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度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放射源放出的射线有α、β、γ三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α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β射线
B 甲是β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α射线
C 甲是γ射线,乙是α射线,丙是β射线
D 甲是α射线,乙是β射线,丙是γ射线
32.右图中B为电源,R1、R2为电阻.K为电键。现用多用电表测量流过电阻R2的电流。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调至直流电流挡(内阻很小)以后,正确的接法是
A 保持K闭合,将红表笔接在a处,黑表笔接在b处
B 保持K闭合,将红表笔接在b处,黑表笔接在a处
C 将K断开,红表笔接在a处,黑表笔接在b处
D 将K断开,红表笔接在b处,黑表笔接在a处
33.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下列哪个光路图可能是正确的?
A B C D
34.如右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平行直导轨ab、cd、b、d间连有一固定电阻R,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MN为放在ab和cd上的一导体杆,与ab垂直,其电阻也为R。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指向图中纸面内)。现对MN施力使它沿导轨方向以速度v(如图)做匀速运动。令U表示MN两端电压的大小,则
A 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b到d
B 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d到b
C 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b到d
D 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d到b
35.一物块由静止开始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
A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C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36.两光滑平板MO、NO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θ0=75°的V形槽,一球置于槽内,用θ表示NO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5所示。若球对板NO压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则下列θ值中哪个是正确的?
A 15° B 30° C 45° D 60°
第Ⅱ卷
可供参考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Al:27 Fe:56
本卷共8题,84分。
37.(14分)图6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 ℃<T1< ℃; ℃<T2< ℃。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 ;BB′属于 。
(4)P1、P2两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38.(14分)请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在光照下能够释放氧气的细胞器是 ;在黑暗中能够消耗氧气,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2)植物叶绿体色素分布在 上,其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能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在 阶段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3)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 之中。生物体内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 和 两个阶段。
(4)在实验条件下,刺激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间段的某处、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当人体受到刺激,感受器兴奋,兴奋在反射弧中通过突触时,其传递方向是________向的,这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 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的。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 和 而形成统一整体。
39.(14分)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是水平的(如图7)。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从O点出发,初速度的大小为v0,在电场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恰能沿与场强的反方向成θ角的直线运动。求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其电势能与在O点的电势能之差。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兴办近代钢铁工业,经过百余年艰苦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钢产量在20世纪末突破一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回答40~44题。
40.(8分)19世纪90年代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结合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简要说明创办汉阳铁厂的原因及其主要作用。
41.(6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部门,列出其中两个代表性建设项目。
42.(6分)
(1)生铁是通过高炉冶炼而得,冶炼过程中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非金属单质反应,铁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3.(8分)今有一铁屑和铝屑的混合物110g ,其中铝屑的质量分数为49%,试计算该混合物与适量稀硫酸反应能释放出多少升氢气(标准状况)。
44.(14分)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对钢铁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4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生如按其它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I卷共36小题,每小题6分,共216分。答对的给6分,答错或未答的均给0分。
1.D 2.C 3.A 4.C 5.B 6.A 7.C 8.B 9.A 10.C
11.A 12.A 13.B 14.C 15.C 16.C 17.A 18.A 19.C 20.A
21.A 22.B 23.B 24.D 25.A 26.C 27.C 28.D 29.D 30.B
31.B 32.C 33.B 34.A 35.D 36.B
II卷共8题,共84分。按照答案后括号内的分值给分。
37.(14分)
8(1分) 12(1分) 24(1分) 28(1分)
地形(3分)山谷(谷地)(2分)盆地(洼地)(2分)新(3分)
38.(14分)
叶绿体(1分)线粒体(1分)襄状结构的薄膜(1分)
光反应(1分)暗反应(1分)DNA碱基排列顺序(1分)
转录(1分)翻译(1分)双向的(2分)单(1分)
递质(1分)能量流动(1分)物质循环(1分)
39.(14分)
设电场强度为E,小球带电量为q,因小球做直线运动,它受的电场力qE和重力mg的合力必沿此直线,如图。
mg=qE=tanθ (4分)
由此可知,小球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分)
设从O到最高点的路程为s,
(2分)
运动的水平距离为 I=cosθ (2分)
两点的电势能之差 △W=qEl (2分)
由以上各式得
(2分)
40.(8分)
为辅助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5分)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或有利于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3分)
41.(6分)
重工业:(4分)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均可。(2分)
42.(6分)
Fe2O5+3CO2Fe+3CO2 (2分)
2Fe+3Cl22FeCl3 (2分)
Fe+SFeS (2分)
43.(8分)
混合物中含铝 110g×49%=54g
含铁 110g-54g=56g


依据反应式 Fe+H2SO4=Fe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则2.0mol铝与酸反应释放出3.0mol氢气,1.0mol铁与酸反应释放出1.0mol氢气,共释放出氢气22.4L·mol-1×4.0mol=90L
44.(14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3分)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带后性的缺陷。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现象。(4分)
(3)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既不利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
(4)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广东卷 试卷类型:A)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Ca 40 Co 59 Ag 108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2比O3稳定
C.等体积O3和O2含有相同质子数 D.O3与O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
.某金属氧化物在光照下可生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物质,能用来消除空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下列有关该金属氧化物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形成酸雨的SO2氧化为SO3
B.将家居装修挥发出的甲醛氧化为CO2和H2O
C.将医药废水中的苯酚氧化成H2O和CO2
D.将电镀废水中的氰根离子CN-氧化成CO2和N2
.利用合成气(H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③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
④从合成气出发生成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⑤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等量镁铝合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mol·L-1H2SO4溶液 B.18 mol·L-1H2SO4溶液
C.6 mol·L-1KOH溶液 D.3 mol·L-1HNO3溶液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 ②④⑤
.下列叙述正确是
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
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若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的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2,3,4 B.3,4,5 C.4,5,6 D.5,6,7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的是
A.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B.F2与Cl2与NaOH溶液反应: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
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判断
A
工业生产硫酸用水吸收SO3
SO3可与水反应
I对;Ⅱ对;有
B
Cl2和SO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
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
I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光
I对;Ⅱ对;无
D
石墨常用作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I对;Ⅱ对;有
.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
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SO42-和 S2O82-结构中,硫原子均位于由氧原子组成的四面体的中心,且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42-的电子式为 B.S2O82-中没有非极性键
C.S2O82-比SO42- 稳定 D.S2O82-有强氧化性
.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3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2分)
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⑴制备氧化铜
工业CuSO4 CuSO4溶液 CuSO4·5H2O …… CuO
①步骤I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
⑵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 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 。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12分)
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⑴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⑵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第6页右上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
燥NH3。
②缓缓开启K3,A管中的现象是 。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
期的现象是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
主要原因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13分)
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该Mg(OH)2的生产工艺如下:
⑴精制卤水中的MgCl2与适量石灰乳反应合成碱式氯化镁[Mg(OH)2-xClx·m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合成反应后,继续在393K~523K下水热处理8h,发生反应:
[Mg(OH)2-xClx·mH2O]==(1-)Mg(OH)2+MgCl2+mH2O
水热处理后,过滤、水洗。水洗的目的是 。
⑶阻燃型Mg(OH)2具有晶粒大,易分散、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等特点。上述工艺流程中与此有关的步骤是 。
⑷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Mg(OH)2(s)==MgO(s)+H2O(g); △H1=+81.5kJ·mol-1
Al(OH)3(s)=Al2O3(s)+H2O(g); △H2=+87.7kJ·mol-1
①Mg(OH)2和Al(OH)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②等质量Mg(OH)2和Al(OH)3相比,阻燃效果较好的是 ,
原因是 。
⑸常用阻燃剂主要有三类:A.卤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无机类,主要是Mg(OH)2和Al(OH)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用时较理想的阻燃剂是 (填代号),理由是 。
.(8分)
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表示Pb2+,2表示Pb(OH)+,3表示Pb(OH)2,4表示Pb(OH)3-,5表示Pb(OH)42-】
⑴Pb(NO3)2溶液中, 2(填“>”、“=”、“<”);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⑵往Pb(NO3)2溶液中滴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
,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⑶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离子 Pb2+ Ca2+ Fe3+ Mn2+ Cl-
处理前浓度/(mg·L-1)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前浓度/(mg·L-1) 0.004 22.6 0.040 0.053 49.8
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它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 。
⑷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2EH(s)+Pb2+E2Pb(s)+2H+
则脱铅的最合适pH范围为 (填代号)。
A.4~5 B.6~7 C.9~10 D.11~12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8分)
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已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面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此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Ni是催化剂)。
结构简式
键线式
(环己烷)
(环丁烷)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环烷烃与 是同分异构体。
⑵从反应①~③可以看出,最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的环烷烃是 (填名称)。
判断依据为 。
⑶环烷烃还可以与卤素单质,卤化氢发生类似的开环加成反应,如环丁烷与HBr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⑷写出鉴别环丙烷和丙烯的一种方法。试剂 ;现象与结论

.(10分)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资源。
⑴纤维素可制备用于纺织、造纸等的粘胶纤维[成分是(C6H10O5)m],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化学反应。工艺简图如下:
近来,化学家开发了一种使用NMMO加工纤维素的新方法,产品“LyoceⅡ纤维”成分也是(C6H10O5)m。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LyoceⅡ纤维”工艺流程中,可充分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②与“LyoceⅡ纤维”工艺相比,粘胶纤维工艺中会产生含有 (只填非金属元素符号)的废物,并由此增加了生产成本。
③“LyoceⅡ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原因是 。
⑵“LyoceⅡ纤维”工艺流程中的NMMO可按如下路线制备(反应条件均省略):
其中,化合物I可三聚为最简单的芳香烃,化合物Ⅱ可使溴水褪色。
①化合物I也可聚合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②化合物Ⅱ与氧气反应的原子利用率达100%,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③关于化合物Ⅲ、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都可发生酯化反应 B.Ⅲ可被氧化,Ⅳ不可被氧化
C.都溶于水 D.Ⅲ可与钠反应,Ⅳ不可与钠反应
E.Ⅲ是乙醇的同系物 F.Ⅲ可由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制备
④写出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6分)
地球化学中,通常用热重分析研究矿物在受热时的质量变化以确定其组成。取66.6mg由高岭石[Al4Si4O10(OH)8]和方解石(CaCO3)组成的矿物,加热,在673K~1123K区间内分解为氧化物,样品总失重13.8mg。
⑴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 。
⑵计算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
.(14分)
钴(Co)化合物对化学键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测定某钴化合物[Co(NH3)xCly]Clz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样品0.5010g,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煮沸,蒸出所有的氨,冷却,得到A。产生的氨用50.00mL0.5000mol·L-1的盐酸完全吸收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溶液B。取B溶液20.00mL, 用0.1000mol·L-1NaOH滴定,消耗NaOH溶液30.00mL。
②向A中加入过量KI固体,振荡,盐酸酸化后置于暗处,发生反应:
Com++I-→Co2++I2 (未配平)
反应完成后,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消耗0.1000mol·L-1Na2S2O3溶液20.00mL。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③另称取该物质样品0.2505g,溶于水,以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AgNO3溶液20.00mL。相应反应式为:
[Co(NH3)xCly]Clz+zAgNO3==[Co(NH3)xCly](NO3)z+zAgCl↓
通过计算求:
⑴[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Al:27 Cl 35.5 Fe:56
第I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生物学家首次用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小羊“多利”.克隆羊的生殖方式属于( )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无性生殖 D.有性生殖
2.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
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
3.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温度


光亮处
20℃
充足

黑暗处
20℃
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4.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
A.[H]和ATP B.C5化合物 C.H2O和O2 D.O2和C3化合物
5.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6.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
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7.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0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8.实验室可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
A.S02 B.NH3 C.HCl D.Cl2
9.下列物质的溶液呈碱性的是(YCY)
A.Na2C03 B.Na2S04 C.NH4N03 D.CH3COOH
10.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
A.MgS04 B.NaAl02 C.A1C13 D.FeCl3
11.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另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原子总数 C.密度 D.分子数
12.符合下列分子式的有机物没有同分异构现象的是 ( )
A.CH4 B.C12H22011 C.C4H10 D.C4H9
13.关于Na元素和F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Na>F B.原子半径NaF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铜跟浓硝酸反应Cu+2N03-+4H+=Cu2++2N02↑+2H2O
C.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032-+2H+=CO2↑+H2O D.铁跟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15.配制100 mL 1.0 mol/LNa2C0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人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16.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2 MnCl2+C1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02 B.每生成1 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每消耗1 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17.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
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 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
18.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物体发生形变时,其重心位置一定不变
C.物体升高时,其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一定不变
D.采用背越式跳高的运动员在越过横杆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在横杆之下
1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B.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只有热传递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0.如图所示,用两根同样的绝缘细线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悬挂在同一点上,
甲、乙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球带同种电荷,且甲球的电荷量大于乙球的电荷量,
F1、F2分别表示甲、乙两球所受的库仑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1一定大于F2 B.F1一定小于F2
C.F1与F2大小一定相等 YCY D.无法比较F1与F2的大小
21.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磁感线是实际存在于磁场中的线 B.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C.磁感线是一条条不闭合的曲线 D.磁感线有可能出现相交的情况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C.质子和中子都带正电 D.原子核的质量数一定等于电荷数
23.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显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厂,则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 )
24.在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器官的内部.内窥镜有两组光导纤维,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 )
A.光的折射 B.光的衍射YCY C.光的干涉 D.光的全反射
25.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电流挡测电流或用电压挡测电压前,必须检查机械零点  B.用电阻挡测电阻前,不需要检查机械零点
C.用电阻挡测电阻时,若从一个倍率变换到另一个倍率,不需要重新检查欧姆零点
D.用电阻挡测电阻时,被测电阻的阻值越大,指针向右转过的角度就越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本卷共11题,共75分.
26.(7分)将2株大小一样,发育相同的健壮薄荷苗A、B,分别在加土的雨水和雨水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A、B两株植物在长势和重量上的差别很大,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植株
培养液
植株的重量(g)
重量增加量(g)
实验前
实验后
A
加土雨水
92
378
268
B
雨水
91
1455
54
(1)植株重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植株进行_______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其原料除了水,还需要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株A、B吸收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________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3)植株A与B的差别说明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需要从培养液中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________.陆地栽培植物,在土壤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等物质,造成对根细胞的伤害.
27.(6分)下图表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从图中看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氨基酸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成糖类和脂肪.
(2)人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_.人在饥饿初期,
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解成葡
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3)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
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过程;为了减肥,他只吃水果、蔬菜和
米饭,一段时间后,不仅体重未减轻,而且造成营养不良,其体内缺少的营
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
(4)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经过图中⑦过程形成的一种具有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在这些氨基酸形成
1个血红蛋白分子的过程中,共脱去_______个水分子.
28.(7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l: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以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_______物质.
(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型.
(4)实验4: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
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总是高茎(Dd).如果让子一代高茎自交,
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高茎与矮茎的比例
约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5:育种工作者在研究番茄染色体变异时,用秋水
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番茄幼苗,所获得的番茄植株是
______________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9.(9分)(1)有右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
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人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②普通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
A 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某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4H8O2.X在酸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分子内均含2个碳原子的有机物Y和Z.Y在铜催化下被氧化为W,W能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X和Z的结构简式:X ______________,Z 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W与新制Cu(OH)2反应
31.(5分)把铝、铁混合物1.1 g溶于200 mL 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求:(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32.(4分)如图所示为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由图可知,该弹簧振子的振幅是_______cm,
振动频率是_______Hz.
33.(4分)一个500 匡的线圈,其电阻为5Ω,将它与电阻为 495Ω的电热器连成闭合电路.若在0.3s内,穿过线圈的磁匝量从0.03Wb均匀增加到0.09Wb,则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_______V,通立电热器的电流为 _______A.
34.(7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下沿平直铁轨匀加速行驶,在100s内速度由5.0m/s增加到15.0m/s.
(1)求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若列车的质量是1.0×106kg,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是1.5×105N,求列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35.(9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10Ω,电源内阻γ=5Ω,
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当开关S1和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V.
(1)电阻R2中的电流为多大?
(2)路端电压为多大?
(3)电源的电动势为多大?
(4)当开关S1闭合而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多大?

36.(9分)能源危机是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立足自身解决能源困扰的重要举措之一.
(1)现代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2)氢能是各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氢能开发中氢气的制备是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能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使氢气在原电池中转变为水.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3)水力发电利用了水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在西部大开发的壮丽画卷中,三峡工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设三峡水库水面到发电站水轮机的落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水的初速和所受的阻力,则水到达水轮机时的速率等于______________若每秒有质量为m的水通过水轮机,水力发电中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V,则发电的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1卷包括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C 2.B 3.D 4.A 5.C 6.B 7.B 8.B 9.A 10.C
11.D 12.A 13.A 14.C 15.D 16.C 17.B 18.D 19.B 20.C
21.B 22.A 23.A 24.D 25.A
第Ⅱ卷包括11题,共75分
26.(共7分,每空1分)
(1)光合 二氧化碳 (2)蒸腾 (3)矿质元素(或无机盐、矿质离子) 能量(或ATP) 无氧呼吸 酒精
27.(共6分,每空1分)
(1)脱氨基 (2)糖类 肝糖元
(3)①、⑤(答①、⑥⑤也给分) 蛋白质(或氨基酸) (4)570
28.(共7分,每空1分)
(1)DNA蛋白质 (共1分) (2)遗传 (3)双螺旋 (4)DD、Dd、dd 3:1 (5)四 AAaa
29.(共9分)
(1)③⑤④⑥(各1分)
(2)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或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1分)27.4(1分)
(3)A.滴管口伸人试管中 B.试管口向上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各1分 )
31.(共5分)
(1)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0.2L×5mol/L-0.2L×4.6mol/L=0.08mol (2分)
(2)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Al~3HCl Fe~2HCl
x 3x y 2y (1分)
27g/mol×x+56g/mol×y=1.1g
3x+2y=0.08mol (1分)
x=0.02mol
得 (1分)
y=0.01mol
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共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计算题除外).正确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漏写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写错或漏写则扣2分.
32.(共4分,每空2分) 10 0.5
33 .(共4分,每空2分) 100 0.2
34.(共7分)
(1)根据 ①
代入数据得a=0.1m/s2 ②
(2)设列车在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F合=F牵-f=ma ③
代入数据解得f=5.0×104N ④
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其中第(1)问3分,第(2)问4分.
第(1)问中,①式2分 ②式1分.
35.(共9分)
(1)电阻R2中的电流
I=U2/R2 ①
代入数据得I=1A ②
(2)外电阻 ③
路端电太U=IR=15V ④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 ⑤
代入数据解得E=20V ⑥
(4)S1闭合而S2断开,电路中的总电流
I′=E/(R1+R2+r) ⑦
电压表示数U′=I′(R1+R2) ⑧
代入数据解得U′=16V ⑨
评分标准:本题共9分,其中第(1)~(3)问各2分,第(4)问3分.
第(1)~(3)问中,①~⑥式各给1分.
第(4)问中,⑦~⑨式各给1分.
其他解法,只要正确可参照以上标准给分.
36.(共9分)
(1)温室(2分) (2)2H2O 2H2↑+O2↑(2分)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分)
(3)(2分) ηmgh(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