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上诗海拾贝(二)培优精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六上诗海拾贝(二)培优精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7 14: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海拾贝(二)
一、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枕(zhěn chén) 不甚( shèn kān) 银霜( suāng shuāng)
灿(càn chàn)灿 徜( tǎng cháng) 皑(ái qǐ)皑
黄沙(sā shā) 残(cán chán)霞 潇( xiāo sù)洒
二、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白桦四周倘佯着珊珊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铠铠的树枝又抹一层很色的光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净亮的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课文中的词语)。
1.乡间小路。( )
2.雪花飞舞的样子。( )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
4.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四、词语综合运用。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我能仿照“毛茸茸”写三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苏”的意思是( ) [填序号:A.一种流动的珠子 B.一种丝线等制成的下垂的穗子]
3.“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这些词语都表现出白桦一种( )的美。[填序号:A.高洁
B.壮丽 C.温柔]
五、重点突破。
1.《天净沙·秋》的韵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上。诗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秋天傍晚的萧瑟。
2.《白桦》是_________(国家)著名诗人_________的抒情诗。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3.《天净沙·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并列名词描摹了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着斜晖,炊烟袅袅如凝固不动,老树枝丫纹丝不动,乌鸦伫立枝头的景象。六、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秋》的作者是________代散曲家____________。这支曲有____________的清肃,却没有___________的情绪,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本曲中的“飞鸿”指的是( )。
A.飞行的天鹅 B.书信 C.天空中的鸿雁
3.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B.作者选取秋天的景物,由远及近,显出一派色彩绚丽的秋景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D.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5.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面一组的特点是( ),后面一组的特点是( )
A.明亮绚丽 B.迟暮萧瑟
6.同是写秋天的景象,小曲前后呈现了两组景物,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小学生要求必须背诵75篇。我们通过课本或老师、家长的推荐,学习过很多古诗词,谈一谈你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感受或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诗歌分类连线。
汉乐府诗 建安诗 北朝民歌 唐诗 宋词 元曲 现代诗

《木兰诗》 《行路难》 《水调歌头》 《天净沙·秋思》 《我爱这土地》 《长歌行》 《观沧海》
九、阅读散曲,完成练习。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________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去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整体感知这首元曲,说说曲中之人为何“断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zhěn shèn shuāng càn cháng ái shā cán xiāo
解析:这道题是对多音字、会认字认读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时,对于多音字,首先要知道多音字的所有读音,然后结合语境的含义,判断应该读哪个音,最后选出正确的读音对于会认字,要注意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平舌音与翘舌音等。“枕”与“沉”读音要区分,应读zhěn;“甚”读shèn,不能读成“堪”音kān;“霜”是翘舌音 shuāng;“灿”是平舌音càn;“徜”读 cháng,不要读成“倘”音tǎng;“皑”读ái,不要读成岂”音qǐ;“沙”要辨析翘舌音与平舌音,读翘舌音shā;“残是平舌音cán,不要读成翘舌音chán;“潇”不要读成sù,应读xiāo。
二、1.倘佯一徜徉 珊珊一姗姗 铠铠一皑皑 很一银
2.辉一晖 净一晶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字形的识记和辨析错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认真读句子,逐一进行审读,找出错字,并写出正确的汉字。1.本题中错字有“倘佯、珊珊、铠铠、很”,找到错字后,写出正确汉字“徜徉、姗姗、皑皑、银”。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错字,并写出正确的汉字。
三、1.野径 2.霏霏 3.依依 4.流苏 5.徜徉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和用词语概括语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认真读句子,想一想用课文中的什么词语可以表示这种含义或者课文中哪个词语表示的就是这个含义。1.“乡间小路”就是野外的羊肠小径,即“野径”;2.课文中“霏霏”的注解是“雨雪纷飞的样子”;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是诗句“杨柳依依”的情景,所以用“依依”,4.“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在诗词中常说成“流苏”;5.“安闲自在地步行”是一种“徜徉”的情景。
四、1.示例:绿油油 光溜溜 热乎乎 2.B 3.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类似“毛茸茸”的词语比较多,如绿油油、光溜溜、热乎乎白花花等,写出三个即可。2.理解“流苏”的含义,可以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应选B。3.“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表达的意境美显然不是“壮丽”“温柔”,而是“高洁”。
五、1.霞 鸦 下 花 孤村 落日 残霞 轻烟 老树 寒鸦
2.俄罗斯 叶赛宁 家乡大自然 3.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然后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知道韵脚是每句最后一个字,就可以找出“霞、鸦下、花”;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的词语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2.前面两空是文学常识,课文中有说明理解了诗的内容,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根据“日头”“落霞”“炊烟”“老树枝丫”“乌鸦”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诗句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六、1.元 白朴 秋景 悲凉 祥和 憧憬未来
2.C 3.B 4.A 5.B A 6.从孤寂悲凉到明亮乐观。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散曲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然后回顾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首先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接着是对散曲内容的考查,答案比较简单;2.根据书中的注释,“飞鸿”指的是鸿雁3.本曲描述的季节是秋季,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描写秋季的。4.本曲开篇描绘出了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而不是闲适的氛围。5.前面一组景物描绘了秋日黄昏图,特点是迟暮萧瑟;后面一组景物描绘了山水花草,特点是明亮艳丽。6.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表达孤寂悲凉,“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是明亮景象,表达乐观的情绪。
七、示例: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体会到古代的文学风采,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能够增强语文素养。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然后弄清楚要求练笔的切入点是什么——谈自己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感受或收获。每个人的感受或收获不同,自由发挥,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
八、汉乐府诗一《长歌行》 建安诗一《观沧海》 北朝民歌一《木兰诗》 唐诗一《行路难》宋词一《水调歌头》 元曲一《天净沙·秋思》 现代诗一《我爱这土地》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每首诗词的内容、作者、时代,然后进行连线。
九、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回想我们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文学知识,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2.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曲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先理解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表示秋”的景象有枯藤、老树、西风,“呼应”指具有相同意境的事物,“夕阳”呼应“昏鸦”,“天涯”呼应“古道”,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看到“人家”便想起自己的亲人,体现“思”字的语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3.A 4.B 5.D
解析:这三道题考查的是对曲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先读懂这首曲,再采用排除法或分析比较法找出答案。
6.曲中之人之所以“断肠”,是因为他远离故乡,骑着瘦马顶着西风,漂泊在天涯。乌鸦归巢了,路人也回到了小桥流水边炊烟袅袅的家,而他,依旧漂泊。这一切,怎不令他痛苦得犹如断肠?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曲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内容比较浅显,主要是通过景物来品味作者所表达的孤寂悲凉、思念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