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同行(二)
一、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森林 亲呢 略胜一筹 B.思索 流淌 忏弱 皎洁
C.呆板 浮现 逸闻趣事 D.花瓣 资态 称赞 清淡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有节奏地诵读。( ) 2.纤细而柔弱。( )
3.亲热地紧靠着。( ) 4.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 )
三、词语综合运用。
1.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闻趣事。
(1)“传”是多音字,这里读___________,我会用另一个读音组词:________________。
(2)“逸闻趣事”中的“闻”的含义是( ) [选填序号:①听见 ②听见的事情,消息 ③名声]。“逸闻趣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用“逸闻趣事”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1)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我用近义词理解“吟哦”就是:________________。“很古典”指的是爸爸读唐诗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中“沙沙”“呱呱”都是模仿自然声音的词语,我也能在下列句子中填写这样的词语:
A.我听见山泉在岩石间( )地流淌;
B.树上的小鸟( )地叫着;
C.我的一句话逗得大家( )大笑。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1.“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的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文中“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 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突破
1.《给诗加“腰”》中,苏小妹给诗加腰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扶”字好在( )。(多选,填序号)
A.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摆动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
B.“扶”的动作有力量
C.“扶”字把风拟人化了
(2)“失”字好在( )。
A.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B.“失”字使梅花的娇艳丢失,不能显现
2.学习《诗中的“秋”》一文,总结作者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节选自_____代诗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写诗人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写作者理解这几句诗意思的句子画上“_______”。
4.这一段话中,作者告诉我们感受诗的意境的方法是( )。
A.运用联想和想象,仔细体会 B.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诗歌的意境
C.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5.请你写四个含有“秋”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1.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名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猜一猜这些诗词写的是什么物品。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 )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人竹万竿斜。谜底:(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辨析错别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逐一审读每个词组中的字形,再找出没有错误的一个。通过审读,我们就会发现A组中的“亲呢”应为“亲昵”,B组中的“忏弱”应为“纤弱”,D组中的“资态”应为“姿态”,只有C组中的词完全正确。
二、1.吟哦 2.纤弱 3.依偎 4.浮现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词义写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然后想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意境。第一句根据“有节奏”“诵读”,可以想到“吟哦”;第句根据“纤细”“柔弱”,可以想到“纤弱”;第三句根据“亲热”“紧靠”,可以想到“依假”;第四句根据“再次”“闪现”,可以想到“浮现”。
三、1.(1) chuán 传记 (2)② 史书没有记载的有趣的事情
示例:我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很多关于家乡的逸闻趣事。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多音字“传”在“流传”中读 chuán,另一个读音是 zhuàn,可以组词为“传记”。(2)“逸闻趣事”中的“闻”的含义是②,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史书没有记载的有趣的事情。造句答案不唯一,自由发挥,语句通顺,符合逻辑即可。
2.(1)拟人 比喻 (2)吟诵 很有古人的典雅味道 (3)示例:A.淙淙 B.叽叽喳喳 C.哈哈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句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 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读句子判断修辞手法,是常规性训练题目,萤火虫“提着灯笼”“跳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竹叶沙沙”比作“伴唱”,是比喻。(2)用近义词解释“吟哦”,就是找它的近义“吟诵”;“古典”指古朴文化情景,也就是说“很有古人的典雅味道”。(3)模仿自然声音的词语有很多,只要如实描摹即可,水声有“哗哗”“淙淙”等,鸟鸣有“叽叽喳喳”“啾啾”“唧唧”等,笑声有“哈哈”“呵呵”等。
四、1.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2.不恰当。第一,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协调;第二,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和运用词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先读句子,再根据要求逐一解答相关的问题。1.理解诗意,比较简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后,再串联在一起即可2.“水墨画”换成“油画”是不恰当的,因为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相矛盾。另外,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五、1.(1)AC (2) A 2.联系生活读古诗、在头脑中描绘一幅幅画面、把不同的诗比较地读、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解析:这道题考査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读题,然后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选择题,备选答案在课文中出现过,只要对课文理解刻,就很容易选择。2.总结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可以自由发挥。
六、1.唐 王维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3.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石间流淌。 4.B 5.示例:秋高气爽 平分秋色 一叶知秋 望穿秋水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读选文,再读问题,同时回顾课文内容,作出相应的解答。1.前三个空是文学常识知识点,后两个空是写诗句,根据课文内容可知,看到的是“明月松间照”,听到的是“清泉石上流”。2.写诗词的大意,首先理解每句诗文的含义,再连贯地理解全诗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3.用横线画文中写作者理解这几句诗意思的句子,反复阅读选文,很快就能找到。4.这个题目的答案就是对上题答案的总结,回答了上面第3题后,找到对应的备选项序号填空即可。5.含有“秋”字的成语有很多,如望穿秋水、千秋万世、一叶知秋等,写出四个即可。
七、1.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读题,弄明白所填诗句的范围和意境,然后联想相关的诗句填空。1.限定填写《游子吟》中的诗句,报答母亲的恩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看到瀑布飞泻而下的情景就会想起耳熟能详的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限定写《春夜喜雨》中的诗句,意境是春雨润物,悄然无声,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八、1.画 2.风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课外阅读能力和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解答这类题时,要先读题,弄清楚谜底的范围,再读谜面,谜面与谜底有着某种特殊意境联系,找到了联系,也就猜出了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