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上海卷)化学预测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上海卷)化学预测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1-12 17: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上海卷)化学预测试卷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Ⅱ卷第24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B两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室温时下列溶液密度比纯水密度小的是
A、1mol·L-1HCl B、0.1mol·L-1 HNO3 C、0.01mol·L-1 H2SO4 D、25% 氨水
2.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现象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是
A、臭氧空洞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火山爆发
3.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molH3O+含NA个电子
B、10.6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C、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标准状况下11.2LN2O4中含NA个氮原子
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Mg2+ B、 C、 D、
5.在医院中,为碱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0.9%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铵溶液
C、1.25%碳酸氢钠溶液 D、5%葡萄糖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大的是
A、NaCl B、NaHCO3 C、NH4HCO3 D、NaHSO4
7.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mol·L-1。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a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m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丙>甲=乙 D、乙>丙>乙
8.在10mLPH=11的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PH=3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C(Ac-)>C(Na+)>C(H+)>C(OH-)
B、C(Na+)>C(Ac-)>C(OH-)>C(H+)
C、C(Na+)+C(H+)=C(Ac-)+C(OH-)
D、无正确选项
9.八角茴香含有一种抗亚洲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莽草酸,其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7H10O5 B.能溶于水
C.能使溴水褪色 D.遇FeCl3溶液能呈紫色
10.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2)=3v正(H2) B、2v正(N2)=v逆(NH3)
C、3v正(H2)=2v逆(NH3) D、v正(N2)=3v逆(H2)
1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A、四氯化碳、碘水 B、己醇、水 C、甘油、水 D、乙酸乙酯、水
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②乙醛和丁醇 ③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4.叠氮酸钠(NaN3)是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合成过程中的中间活性物质,3mol NaN3受撞击会生成4mol 氮气和一种离子化合物(Na3N)。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N3受撞击时,NaN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3N中N3-半径比Na+半径大
C、NaN3跟水反应时,有NH3生成
D、NaN3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15.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的方法对A盐进行鉴定:

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中一定有Fe3+ B.C中一定有Fe3+
C.B为AgI沉淀 D.A一定为FeBr2溶液
16.右图是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c为阳极、d为阴极
B、c为负极、d为正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溶解度为
A、20克/100克水 B、30克/100克水 C、40克/100克水 D、50克/100克水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20.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2MoS2 + 7O2 2MoO3 + 4SO2; ②MoO3 + 2NH3·H2O = (NH4)2MoO4 + H2O;
③(NH4)2MoO4 + 2HCl = H2MoO4↓+ 2NH4Cl; ④H2MoO4 MoO3 + H2O;
⑤ 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xjy
A.MoS2煅烧产生的尾气不可直接排空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H2MoO4是一种强酸
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21.当向蓝色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时,观察到首先生成蓝色沉淀,而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成为深蓝色的溶液,向深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又生成了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中,又生成了红色粉末状固体和SO2气体,同时溶液呈蓝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A.Cu2+和Ag+相似,能与NH3结合生成铜氨络离子
B.白色沉淀为+2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溶于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
C.白色沉淀为+1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只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反应过程中消耗的SO2与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相等
22.下列A~D四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I)
(II)
A
少量SO2通入Ba(OH)2溶液
过量SO2通入少量Ba(OH)2溶液
B
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
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
C
0.1mol Cl2通入含0.2mol FeBr2的溶液
0.3 molCl2通入0.2molFeBr2溶液中
D
过量BaCl2溶液与少量Na2SO4溶液相混合
少量Ba(NO3)2溶液与过量MgSO4溶液相混合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油画所用颜料含有某种白色的铅化合物,置于空气中,天长日久就会生成黑色PbS,从而使油画的色彩变暗。若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变为白色的PbSO4而使油画“复原”。请填空:
⑴上述“清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有0.1mol 的PbS参与反应,则在此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为 mol。
⑶H2O2作为绿色氧化剂有许多用途,请写出有H2O2存在下,铜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A)在100℃时,将0.1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浓度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c(N2O4)/mol/L
0.100
c1
0.050
c3
c4
c(NO2)/mol/L
0.000
0.060
c2
0.120
0.120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从表中分析:c1 c2 ;c3 c4 (选填“>”、“<”或“=”)。
(2)在右图中画出并标明此反应中N2O4
和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直至达到化学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s)。
(4)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 mol/L。
24.(B)在完全满足可逆反应:2H2O(g) 2H2+O2,2CO+O2 2CO2
能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将2molH2O(g)和2molCO充入1L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部分气体浓度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请在图中画出c(H2)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
(2)平衡时 c (O2)平为 mol/L。
(3)欲计算出平衡时O2的浓度,除已知“H2O(g)和CO”的物质的量外,至少需要知道平衡体系中某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这两种气体除可以是H2O和CO2外还可以是 。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为起始时在容器中充入2molH2和2molCO2,则上述两反应达到平衡时,c (O2)平= mol/L。
25.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熔点的变化图,根据此图,
填写下列空格:
(1)⑦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⑥号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现两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⑦号元素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属________晶体,若使其熔化,需破坏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
五、(本题共24分)
26、(A)⑴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分别装有0.3g NaHCO3、0.3g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盐酸均足量)_________;
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类似如中和热,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H2O(l)+ CO2(g) -Q
CO32-(aq)+ 2H+(aq)= H2O(l) + CO2(g)+Q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⑵ 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50mL水
2.5g NaHCO3固体
20℃
18.5℃

50mL水
3.2g Na2CO3固体
20℃
23.0 ℃

35mL稀盐酸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15mL
20℃
18.8℃

35mL稀盐酸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15ml水
20℃
20.6℃

50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20℃
17.4℃

50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20℃
23.5℃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①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多条结论,如:
a:NaHCO3的溶解是_______(吸热或放热)过程;
b: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c: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约是______的热效应之和。
26、(B)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___;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____________是Fe3+。
27.碱式碳酸镁有多种不同的组成,如: Mg2(OH)2CO3、Mg4(OH)2(CO3)3、Mg5(OH)2(CO3)4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确定某种碱式碳酸镁的组成,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E处干燥管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l g,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为m2 g,装碱石灰的U型管D的质量为m3 g。
③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关闭_________________,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关闭活塞_________________,打开_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待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称得洗气瓶C的质量为m4 g:U型管D的质量为m5 g.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ml=31 g,m2=87.6 g,m3=74.7 g,m4=89.4 g,m5=87.9 g。
计算推导: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该实验方案,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硬质玻璃管中有水凝结对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B.不称量碱式碳酸镁样品的质量无法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C.该实验装置也可用于确定天然碱[a Na2CO3·b NaHCO3·c H2O(a、b、c为正整数)]的化学组成。
六、(本题共20分)
28.已知烃A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4倍;有机物A-J能发生下图所示一系列变化,其中G、J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2)在A-J的各种物质中,属于醇类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___;属于醛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06年中国外交的重心之一即是能源外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全球石油储量却在不断下降。寻求和制备代号称“黑金”的新能源已经成为紧迫任务,化学工作者正在研究以天然气和醇类合成优质汽油的方法。
已知:⑴凡与醛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α一H原子,在稀碱溶液的催化作用下,一个醛分子上的α一H原子连接到另一个醛分子的氧原子上,其余部分连接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羟基醛,如:


合成路线如下:
⑴在反应②~⑦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⑵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E → F: ;
H → G: 。
⑶H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生成的有机物能否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被空气氧化 (选填“能”或“否”)。
七、(本题共16分)
30.把密度为1.68g / cm3的液态S2Cl2 10 mL 溶于石油醚(一种溶剂),得到100mL溶液,把它慢慢加入50 mL3.2mol/L的SO2 水溶液中,振荡使之充分反应,当加入的S2Cl2 溶液为64.3mL时,恰好反应完全。生成物用含0.32mol KOH的KOH溶液中和后,恰好完全转化为KCl 和一种二元含氧酸的钾盐晶体。试通过计算确定S2Cl2 与SO2 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将总总的量为4mol Na2O2和 Al2(SO4)3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生成y mol沉淀(y>0),若以x表示原混合物中Na2O2的物质的量,试建立y=f(x)的函数关系式,将x的取值y=f(x)关系式填写在表内(可填满,也可不填满或补充)并作图。
x值
y=f(x)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D 2.B 3.A 4.C 5.C
二、(本题共36分)
6.B 7.A 8.D 9.B 10.A 11.B 12.C 13.D 14.C 15.B 16.A 17.D
三、(本题共20分)
18.B、D 19.A、D 20.A、D 21.A 22.B、D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8e
23.(1)4H2O+PbS→PbSO4+4H2O (2)0.8moL
(3)Cu+H2SO4+H2O2→CuSO4+2H2O
24、(A)(1)K=c(NO2)2 /c(N2O4) ; <、=;(每空1分)
(2)如右图:(2分);
(3)0.001(2分)(4)0.200 (1分)
24.(B)(1)如右下图
(2)0.5mol /L
(3)H2和CO(或H2和CO2或H2O和CO)
(4)0.5mol/L
25.(1)三、ⅣA
(2)H2O+AlO2-+H+ Al(OH)3 Al3++3OH- ⑶ 1S22S22P2
⑷原子 极性共价键
五、(本题共24分)
26、(A)
(1)①两支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但盛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得多2分
②约为53/42;…………2分 ③不正确 …………1分
⑵ ①《NaHCO3、Na2CO3 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2分
②托盘天平、温度计; a吸热b:放热c:NaHCO3溶解和NaHCO3与盐酸反应 各1分
26、(B)⑴如果是亚铁离子干扰,不可能变红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变成蓝色 2分
⑵ 2分
⑶2分
(4)比较硫氰根离子与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2分
(5)a、加入氧化剂如氯气等必须少量 2分 b、不一定 2分
27.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碱石灰 4分 ③K1、K2 ; K3 ;2分
④K1、K2; K3;2分 ⑤Mg4(OH)2(CO3)3 2分(2)AC 2分
六、(本题共20分)
28.(1); 2分
(2)B、D;E、H 2分
(3)2分
2分
2分
29.⑴③⑤⑦;②④ 2分
⑵(CH3)2CHCH2OHH2O+(CH3)2C=CH2 2分
2分
⑶ 否 2分
七、(本题共16分)
30.参加反应的S2Cl2 的物质的量n(S2Cl2 )= 1.68g/cm3×10mL×64.3mL/100mL×135g/mol =0.08mol (1分)
参加反应的SO2 的物质的量n(SO2 )=50mL×10-3L/mL×3.2mol/L
=0.16 mol (1分)
生成HCl 的物质的量n(HCl)= 2 n(S2Cl2 )= 2×0.08mol
=0.16mol (1分)
生成二元酸的物质的量n(二元酸)==( 0.32 mol– 0.16mol)/2 = 0.08mol (1分)
故反应中n(S2Cl2 ):n(SO2 ):n(HCl):n(二元酸)= 0.08:0.16:0.16:0.08
= 1:2:2:1
所以反应式为: S2Cl2 + 2 SO2 + 2H2O = 2HCl + H2S4O6 (2分)
31.0 3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