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理论基础提高练习2[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电离理论基础提高练习2[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5-29 22:53:00

文档简介

电解质溶液提高练习二
(满分:150 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3分,共63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下列仪器没有“0”刻度的是
A.温度计 B.量筒 C.酸式滴定管 D.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
2、下列物质只能用单质间发生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Al2S3 B.CuS C.FeS D.NaCl
3、在同一温度下,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的导电能力是
A.a>b>c B.a=b=c C.c>a>b D.b>c>a
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以下数据: ①用量筒量取7.34mL盐酸;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8.7g食盐; ③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用盐酸23.10mL; ④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是4.5, ⑤用100mL容量瓶配制150mL,0.1mol/L的盐酸。其中合理的是 A. ①④⑤  B. ②③  C. ③  D.  ③②⑤
5、把NaHCO3作为发酵粉使用时,往往加入少量的明矾这是因为
A. 明矾起催化剂作用 B. 碳酸氢钾比碳酸氢钠更容易分解 C. 明矾受热分解放出气体 D. 铝盐在水中能起到酸的作用
6、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氯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中,为了除去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为4,应加入的试剂是
A. KOH B. NH3·H2O C.ZnO D.ZnCO3
7、HA和HB两种酸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又知当稀释到100倍时,HB的电离度为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A是一种强酸
B X点,[A-]=[B-]
C HB是一种弱酸
D 原溶液中H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HB的10倍
8、下图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物质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据图推出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量的浓度正确的是
A
B
C
D
[HCl](mol/L)
0.12
0.04
0.12
0.09
[NaOH](mol/L)
0.04
0.12
0.06
0.03
9、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移液管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移液管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在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它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你的判断是
A 甲操作有错误 B 乙操作有错误
C 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 D 乙实际测得值比较准确
10、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 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 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11、以下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①甲基橙3.1~4.4 ②甲基红4.4~6.2 ③酚酞8.2~10,现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甲酸时,上述指示剂
A. 都可以用 B. 只能用③
C. 可以用①或② D. 可以用②或③
1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在蒸发皿中加热浓缩得到原物质的是①NaAlO2,②FeCl3,③明矾,④绿矾,⑤KNO3,⑥H2S,⑦HCI,⑧蛋白质,⑨Na2SO3,⑩CaCl2。
A.①③⑤⑧⑩ B.①③⑤⑨⑩ C. ①③⑤⑦ D.①③⑤⑩
13、酸与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正确的说法是
A. 酸与碱的微粒个数相等 B. 酸提供的与碱提供的的在溶液中浓度相等
C. 酸溶液中的与碱溶液中的相等 D. 溶液一定呈中性
1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到4,应加入的试剂是(??? )
 A.NaOH???? B. ??? C.ZnO???? D.ZnCO3
15. 、 、 、 、 、 分别为2种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度和溶液的pH。如果已知 , ,则 和 的关系是(??? )
A. ????? B. ???? C. ????? D.无法确定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过程也就是离子键被破坏的过程
 B.C mol/L 氨水的电离常数为 ,则溶液中 约为
 C.A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B溶液,则A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溶液
 D.向纯水中加入少量KHSO4,当温度不变时,则该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
17、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
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的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18、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和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pH>7,且c(OH()>c(Na+)>c(H+)>c(CH3COO()
B. pH>7,且c(Na+)+c(H+)=c(CH3COO()+c(OH()
C. pH<7,且c(CH3COO()>c(H+)>c(Na+)>c(OH()
D. pH=7,且c(CH3COO()=c(Na+)>c(H+)=c(OH()
19、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移液管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20、下列各组物质能一起混合施用的是
A(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 B(化肥和农家肥(如绿肥(混合施用
C(重钙施入碱性土壤中 D(复合肥和生石灰一起施用
E.氨水施入深层土壤
21.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H2O=H3O++OH- B.Br― + H2O HBr + OH―
C.NH4+ + 2H2O NH3·H2O + H3O+ D.CO32- + 2H2O H2CO3 + 2OH―
二、填空题(本题共50分)
22、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B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摸似“候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b)接( )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 ;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 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C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
(5)第四步中分离出NH4Cl晶体的操作是 ;其所得的NH4Cl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 。
23、工业制备氯化铜时,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粗CuO粉末(含杂质Fe2O3、FeO)充分搅拦,使之溶解,得一强酸性的混合溶液,现欲从该该混合溶液中制备纯净的CuCl2溶液,采用以下步骤[参考数据:pH≥9.6时,Fe2+完全水解成Fe(OH)2;pH≥6.4时,Cu2+完全水解成Cu(OH)2;pH≥3.7时,Fe3+完全水解成Fe(OH)3。]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步除去Fe2+,能否直接调整pH=9.6将Fe2+沉淀除去? ,理由是 ,有人用强氧化剂NaClO将Fe2+氧化为Fe3+:
①加入NaClO后,溶液的pH变化是 (填代号)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可能增大 D.可能减小
②你认为用NaClO作氧化剂是否妥当? ,理由是 现有下列几种常用的氧化剂,可用于除去混合溶液中Fe2+的有 (有几个选几个填代号)
A.浓HN3 B.KMnO4 C.Cl2 D.O2 E.H2O2
(2)除去溶液中的Fe3+的方法是调整溶液的pH=3.7,现有下列试剂均可以使强酸性溶液的pH的调整到3.7,可选用的有 (多选不限,填代号)
A. NaOH B.氨气 C.Cu(OH)2CO3 D.Na2CO3 E.CuO F.Cu(OH)2
24、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电导的变化,这种方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如测定硫化氢,用硫酸铜溶液吸收,可测定很大浓度范围的硫化氢,但电导变化不大;用溴水吸收,仅适用于低浓度范围,但有很高的灵敏度.现要兼顾吸收容量和灵敏度,则测定空气中的含量,可选用溶液吸收剂,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醋酸可以通过分子间氢键双聚。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若在“O”点醋酸双聚成八元环分子,则其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取一张pH试纸放在一块玻璃板上,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OH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再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________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求c(NaOH)
27、实验室为测定一新配的稀盐酸的准确浓度。通常用纯净的Na2CO3(无水)配成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具体操作是:称取W克纯净无水Na2CO3装入锥形瓶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测盐酸滴定。
(1)由于CO2溶在溶液中会影响pH,为准确滴定,终点宜选在pH:4—5之间,那么在石蕊、甲基橙、酚酞三种指示剂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当滴定至溶液由________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色时,即表示到达终点。
(2)若达到滴定终点时,中和W克Na2CO3消耗盐酸V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mol/L。
(3)若所称取的Na2CO3不纯,则测得盐酸的浓度就不准确。现设盐酸的准确浓度为c1 mol/L,用不纯的Na2CO3标定而测得盐酸浓度为c2 mol/L。在下述情况下,c1与c2的关系是(填“>”或“<”或“=”):
①当Na2CO3中含有NaHCO3时,则c1___________________c2。
②当Na2CO3中含有NaOH时,则c1___________________c2。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28、(1) 某学生做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 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用编号表示) 。
(2) 有一锥形瓶盛有用盐酸滴定过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溶液已呈无色,如何确定是刚好滴到终点?还是盐酸过量?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

29、简述用pH试纸来测定某浓度的NaOH溶液pH的操作方法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30、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测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6H8O6+I2 C6H6O6+2HI,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取10 mL 6 mol/L CH3COOH溶液,加入100 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精确称取0.2000 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 mol/L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 mL I2溶液。
(1)为何加入的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

(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31、用沉淀法测定NaHCO3和K2CO3混合物的组成。实验过程是每次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相同浓度的Ba(OH)2溶液,每次实验均充分反应。实验记录见下表:
实验次数
称取样品的质量/g
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L
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g
第1次
1.11
0.8
1.97
第2次
2.22
0.8
m
第3次
3.33
0.8
5.91
第4次
4.44
0.8
7.88
第5次
5.55
0.8
7.88
第6次
6.66
0.8
7.88
试计算:
(1) 请分析表中1、3、4组数据,求第2次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质量m是多少克?
(2)样品中NaHCO3和K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选做题)(20分)32、(2选1)A、在Pb和PbO2 1.234g混合物中,加入25ml 0.2mol·L-1的H2C2O4溶液使PbO2完全转化为Pb2+,通入足量的氨水,使PbC2O4完全沉淀,过滤,取虑液,用0.1mol·L-1的(1/5)KMnO4溶液,消耗30ml的KMnO4,再去沉淀,加入足量的酸,用相同的KMnO4滴定,耗去10ml,问原混合物PbO与PbO2的百分比。
B、将要写出配置0.1mol·L-1的Cr3+、Al3+、Fe3+、Ba2+混合溶液的步骤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D
CD
D
D
A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CD
D
D
B
A
CD
BE
21
C
(16分)22、(1)f e d;c(4分)(2)块状石灰石;饱和NaHC03溶液;CaO+NH3·H20=Ca(OH)2+NH3↑(4分) (3)B (2分)(4)防止倒吸;NaCl+NH3+C02+H20=NaHC03↓+NH4C1 (3分)(5)过滤;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后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3分)
(12分)23、(1)不能,因Fe2+沉淀的pH最大,F2+沉淀完全时,Cu2+也沉淀。(2分)①A(2分)②不妥当,引入了新杂质Na+ (2分) ③C、D、E(2)C、E、F(6分)
24、(6分)溶液可与反应,所以吸收容量较大,而且发生反应
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显著,所以溶液的导电性变化较大,因而灵敏度也较高.
(4分)25、
(10分)26、(1)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黄,橙,半分钟内不恢复黄色(2分)
(2)D(2分)
(3)0.00 , 26.10 , 26.10 , 0.1044mol/L(6分)
(8分)27、(1)甲基橙。黄、橙。(2分)
(2)1000W/53·V(2分)
(3)提示:据Na2CO3——2HCl
106g 2mol
NaHCO3——HCl NaOH——HCl
84g 1mol 40g 1mol
所以等质量时,NaHCO3消耗HCl的体积最少。NaOH消耗HCl的体积最多。
再据c(HCl),可知:V(HCl )消耗越多,c(HCl)越小。
故①c1 < c2 ②c1 > c2(4分)
(12分)28、(1)解析:c应用待测NaOH润洗滴定管后,再装液。j滴定时应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变化及液体流速,滴定管液面仅在滴定后读数即可。k滴定终点应是溶液变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m记录数据应为22.00 mL。答案:(c)(j)(k)(m)(8分)
(2).向锥形瓶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若溶液变红色,则刚好到达终点;若仍为无色,则盐酸过量(4分)
(5分)29.取一张pH试纸放在一块玻璃板上,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OH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再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8分)30、(1)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
(2) = 92.40%
31、(1)第1、2、3次实验均为Ba(OH)2过量,选取第1次计算:
    1.11g 1.97g
           =                  m=3.94g (2分)
2.22g m
(2)第1、2、3次实验均为Ba(OH)2过量,选取第1次计算: (1分)    设样品混合物中,NaHCO3和K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
NaHCO3 +Ba(OH)2 = BaCO3↓ + NaOH + H2O
x          x
K2CO3 +Ba(OH)2= BaCO3↓ + KOH (1分)
y y
84g/mol×x + 138g/mol×y=1.11g
联解{        1.97 g
x + y =                (1分)
197g/mol
得 : x = 0.005mol y =0.005mol
则NaHCO3和K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5mol∶ 0.005mol=1∶1(1分)
(3)第5、6次实验均为Ba(OH)2不足量,根据Ba2+守恒,则
     7.88g
n[Ba(OH)2]=n(BaCO3)=           =0.04mol (1分)
197g/mol 0.04mol
c[Ba(OH)2]=           =0.05mol/L (2分)
0.8L
c(OH-)=0.05mol/L×2=0.1 mol/L
Kw 1×10-14 
c(H+) =           =           =1×10-13  (1分) 
      c(OH-)     1×10-1  
pH=-lg{c(H+) }=-lg1×10-13=13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