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正阳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5 22: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阳高中2018—2019学年上期三年级期中素质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18年11月6日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最近两年,“真人秀”非常流行。这些“真人秀”都是由当红明星出镜,让他们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正悄然兴起。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年青一代所喜爱和参与的娱乐方式。而且,网络直播似乎也在创造着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网红,一些无名的模特或美女或其他方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走红”了。
其实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正好是对照。明星真人秀是明星扮成普通人,网红则是普通人扮明星。明星真人秀是让明星在没法端着的环境中、在现实的普通竞争游戏中展现普通;而网红则是以小白领为中心的中产阶级后备军自己扮演明星。明星真人秀和网红都是年轻的中产阶级后备军喜欢的,前者是高不可攀的明星下降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后者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成了明星。这都是以年轻小白领为中心的青年群体的自我期望和自我反讽。
这里有两个走向值得注意:首先,从这些节目看来,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渴望看到更多的“真实”的生活,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但对于某种琐碎的“生活流”倾注了很多的关切。这种“生活流”是由大量真实的细节和具体而微的生活状态所构成的,这种生活的情境是典型的白领式的。这就把中产阶级后备军的生活形态作为所有这些直接性节目的背景,他们与现在的年轻人保持着一种平视的关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其次,这些节目极为关键的就是一种“互动”的生成,网络直播是通过手机的直接互动所产生的效应,而明星真人秀更加依赖电视中的互动和网络的互动,这种互动性其实是参与到情境之中的感觉的生成。
其实,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新的认同感所营造的一部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观照,往往是通过这种真人秀或直播来获得的,这些赋予了他们的平淡日常生活一种不同于既往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一种大叙事,而是来自于某种“平庸性”的小叙事。这种小叙事看起来意义极为中性和暧昧,有一些甚至有无聊和消极的因素,但另一面其实也具有某种面对生活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它让年轻人能够面对今天没有大喜大悲的生活,在为追求生活而努力的路上一面能够适应生活本身一面也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面对自身社会的认同。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的流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因素值得社会的深入认识和深入探讨。(摘编自张颐武《真人秀与网络直播》,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真人秀”要求明星在设定的情境之下进行特定的展现,从而把明星变成了普通人。
B. 网络直播很容易创造一些普通人中的“明星”,这是年轻人喜爱和参与的根本原因。
C. 都市白领们非常注重真实、琐碎、具体的生活状态,他们对戏剧性的生活兴趣不高。
D. “真人秀”和网络直播的兴起,背后所反映的则是当前年轻人对生活的观照与思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当前非常流行的“真人秀”和网络直播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明星和网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者流行的原因。
C. 第三段从两个角度来进一步分析问题,明确这些娱乐节目非常流行的深层原因。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由现象开始逐层深入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论证思路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受到明星“真人秀”这些节目的启发,网络直播就不可能兴起并流行开来。
B. 网络直播能让普通人扮演明星而深受年轻人喜欢,可见年轻人还是希望被他人关注。
C. “真人秀”和网络直播都注重互动性,可见年轻的白领们喜欢交流与人与人的“平视”。
D. 网络直播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片段虽然只是小叙事,但能够给年轻人带来不同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荒芜 刘平
儿子一家都进城了,就冬爷一个人守着老院子。儿子最早进城打工,五年前就去了。三年前,又把媳妇带去了,说打工比在家强。去年,干脆把孙子也带走了,在城里上学。“狗东西!都去当城里人了。”冬爷心里很不得劲儿。
冬爷努力让老院子有些生机,他养了八只鸡、三只鸭、两只鹅、一头猪,还种菜。但冬爷对家里的四亩地却束手无策,地都荒了,冬爷努力多种一些,也只种了一亩。还有三亩,都荒着。地里杂草疯长,丝茅草、芭地草、打破碗,啥都有,把地都铺满了。冬爷把鸡鸭鹅赶到地里啄草,可几天后又长出来了。冬爷感觉心里像有几只毛毛虫在爬,农民的地里不种庄稼,放鸡鸭鹅,他觉得是笑话。
村里很多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守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大片大片的地,都荒了,望去,满眼乱草。
冬爷打算今年过年要和儿子好好谈谈。三个月前儿子打电话回来说春节要回来过年。他要和儿子谈谈那三亩地的事,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一定要想个啥办法,让地里种上东西。在冬爷的意识里,农民让土地荒着就是犯罪。
为了让那三亩地不荒着,冬爷想过很多法子。去年开春前,他专门去找过焉瓜,让他来种,种出的东西都归焉瓜,只要地不荒着就行。焉瓜今年四十二岁,有一身蛮力,但脑子不好使,没女人肯嫁给他,一个人在家守着病恹恹的老娘,是村里唯一没出去打工的壮劳力。焉瓜很勤快,捡了一些别人丢弃的地种,焉瓜说:“冬爷!我已经捡了三亩多地种了,再多就不行了。”冬爷又找过几个看上去身体还不错的人,可人家都说,自家的地都种不完。
这个冬天很冷,焉瓜的老娘也在刚要进腊月的时候走了,没赶上过年。
圈里的猪肥了,就要过年了。一大早,冬爷就雇了人来杀猪,又去请焉瓜来帮忙。晚上喝了酒,焉瓜走的时候,冬爷送了一刀宝肋给他。
肉腌七天就熏上了。灶台前的梁上,挂得满满当当的。冬爷每天烧谷草熏肉,心里也盼着儿子一家人回来过年。冬爷熏着腊肉等儿子他们回来,除了一家人好好团聚团聚,冬爷还要认真和儿子谈谈土地的事,他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可冬爷没想到的是,腊月十五,儿子突然打电话回来说,今年春节不能回来过年了,领导安排他值班,挣三倍的工钱。“狗东西!不回来,老子那么多肉拿来喂狗。”冬爷很愤怒。
第二天,冬爷决定再找焉瓜商量商量,让他把自家的那三亩地种了。年后开春地里就有活了,季节误不得,要早做打算。冬爷去的时候拎了一个腊猪头,他下了决心,付出一些代价也要说服焉瓜把那三亩荒着的地种了。冬爷去的时候,焉瓜刚给老娘烧了五七回来。冬爷把腊猪头递给焉瓜,焉瓜说:“冬爷!咋还给我猪头?”
冬爷说:“再商量商量。”
焉瓜说:“商量啥?”
冬爷说:“种地的事。”
商量来商量去,可焉瓜咋也不答应。冬爷急了,说:“焉瓜!你一身力气,多种三亩地要死?只要你应下来,种出的东西都归你,我还每亩地倒贴你两百块钱!咋样?”冬爷豁出去了。
焉瓜怔怔地看着冬爷,不说话。
冬爷说:“种不种?焉瓜你给个准话!”
焉瓜笑笑,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冬爷!不是我不帮,我老娘走了,明年我也打算出去找活路做了。原来捡的那些地,明年也都不种了。”
离开焉瓜家,冬爷不知道咋就来到了自家地边。看着那一片长满荒草的地,冬爷心里也一片荒芜。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冬爷儿子一家到城里打工定居,甚至过年都不想回家,这是因为城市生活条件好,挣钱相对容易,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B. 焉瓜虽然脑子不好使,却在家守着病恹恹的老娘,直到母亲去世后才想着出去打工找活路,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C. 冬爷为了不让土地荒芜,给焉瓜送猪头甚至要倒贴钱,这体现了老一代农民对土地有着一种朴素的眷恋之情。
D. 乡里人都抛弃土地到城里落脚,冬爷感到无奈和难受,“心里一片荒芜”,作品以此来批判当前农村人的短视与市侩。
5. 请简要概括冬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 文中焉瓜是一个次要人物,试探究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图1为2017年19个城市GDP和平均房价;图2为2017年19个城市常住人口和工业增加值;图3为2017年19个城市高校数量和上市公司数量;图4为2017年19个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
(数据来源:《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截至2017年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扩大至14座城市。此外,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观察者”名单,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
从“GDP万亿俱乐部”及准万亿城市所属的省份看,19座城市中,广东省有三城上榜,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深圳,以及准万亿城市佛山。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入围。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破。
从所属区域看,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
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正在由“一城独大”局面,逐步到“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这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的18年内,成都和重庆两地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
(摘编自《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9座城市新星崛起》)
材料三:苏州距离上海只有84公里,高铁车程只有半个小时。与一线城市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让苏州享受到了很多的“外溢作用”。但与此同时,却也让苏州很难摆脱“大上海”的阴影。事实上,很多企业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而把厂房设在苏州。这样,这些企业虽然在苏州产生了大量的产值,但它们至多只能算是企业“身体”运作的后果,而企业的“大脑”依然在上海。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也是如此。杭州和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50%,苏州为47.2%,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其知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承载的也是第二产业。
尽管由于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都有了机场,因此机场的缺失并不会对苏州的对外交通构成太多的实际障碍。但是,缺席航班目的地列表却着实让苏州坐失了对外宣传的机会。在品牌营销的时代,宣传需要的是无孔不入,苏州在全国交通版图上的劣势,也让其丧失了很多宣传机会。这种安排之下,即使苏州能有更高的GDP,其在经济上的话语权也很难提升。
(摘编自《GDP达1.7万亿,苏州为何有一线城市实力却无一线城市影响力?》)
材料四:回顾过去5年,时任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中,长沙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深化改革440多项,行政审批提速50%;1753万平方米违建消失殆尽,2042公顷“绿色”拔地而起;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市。
易炼红说,未来长沙将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心”。即: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到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摘编自《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无锡、青岛、长沙等城市的经济总量先后突破万亿元,说明东部地区经济“一城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B. 从材料二来看,当前主要城市分为三个档次,即GDP两万亿城市、万亿城市和准万亿城市。
C. 苏州距离上海很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同时很难摆脱“大上海”的阴影。
D. 长沙正在抢抓发展机遇,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心”作为远景宏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佛山、深圳、无锡、宁波高校数量偏少,一定会影响到这些城市后续的发展动力。
B. 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西部仅有成都、重庆上榜,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 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正向整体强大发展,西部地区虽然个别城市已先富裕起来,但整体经济活跃度有待加强。
D. 苏州与杭州、南京一样,以第二、三产业支撑经济,它的很多企业总部在上海,限制了其发展。
E. 长沙面临众多发展难题,但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地区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形成六大千亿产业集群,行政审批提速50%等。
9. 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回答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有哪些措施。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翰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翰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翰诏狱。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翰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翰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江练劾嵩,嵩疑与翰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翰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翰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翰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③,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翰前,翰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翰还其家。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翰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③舅:古义指丈夫的父亲。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C.“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
D.“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
B. 江翰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 江翰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江翰。
D. 江翰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五、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B. 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 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遗飞。
D. 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E. 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
15. 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六、名句名篇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就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并表现荆轲义无反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外援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
②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③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④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树德中学班级组织演出《荆轲刺秦王》,同学们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 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⑤去年暑期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曾陷入两极分化的舆论环境中,有人称赞其灵光四溢,有人则批评其立意浅薄,真是仁者见仁。
⑥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读书人离开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乡村精英资源流失,导致乡村人的“空心化”、文化的“空心化”。
B. 在新时代视野下,以怎样的视角切入20世纪史学,以怎样的立场叙述、评论20世纪史学,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心得。
C. 我国第一个植树节的设立者是中国近代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凌道扬先生倡议的,由于他的倡议,后于1915年7月清明节被定为植树节。
D. 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应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和构建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体系。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何以笙萧默》到《花千骨》,再到《盗墓笔记》《琅琊榜》等作品,无不见证了网络文学改编的成功。 , 。 , 。 , 。
①因此,网络文学创作要避免被影视剧的“商业性”所牵制
②造成了网络文学创作趋同化,如穿越、玄幻小说比比皆是
③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促进了网络文学的传播
④影视剧的热播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文学的创作风向
⑤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影视剧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性
⑥要知道,创新才是网络文学的生命源泉
A.④②③⑤①⑥ B.③⑤④②①⑥
C.③⑤①⑥④② D.④③②⑤①⑥
20、提取下列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为中国“天眼”FAST定义,不超过60个字。
①FAST是一个单口径500米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
②据专家介绍,FAST的高灵敏度,将被用来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
③FAST借助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而成。
④FAST是由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完成的。
21.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北京北海公园的位置作一个介绍。
八、写作
22、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大连市的一家餐厅里,发生了引发大众热议的“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监控视频揭露了整件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一个4岁女童在饭馆内大喊大叫,惹怒了邻桌就餐的年轻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不顾朋友劝阻上前去踹了女童身边的椅子一脚,女童母亲立即与女大学生扭打到一起,场面一度失去了控制。
尽管当事人事后不再互相追究,此事仍引起网友们的热议,舆论一时沸沸扬扬。有人认为不该对熊孩子下手,痛骂女大学生粗鄙暴力,认为她欠揍;有人认为女大学生不应该客气,“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管教,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会没有义务替你教育孩子;有人认为双方应各打五十大板。
对此事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信息。
高三语文期中质检参考答案
1. D 试题分析:A项,“从而把明星变成了普通人”不正确,原文说的是“明星真人秀是明星扮成普通人”,而不是“变成”普通人。B项,“网络直播很容易创造”不恰当,原文说的是“网络直播似乎也在创造着”;“这是年轻人喜爱和参与的根本原因”不当,原文说提“这些都是年轻人的新的认同感所营造的一部分”。C项,“都市白领们非常注重真实、琐碎、具体的生活状态”不正确,原文说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渴望看到更多的‘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都市白领”。
2. D 2. 试题分析:D项,“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不正确。从全文来看,文章先列出现象,然后逐层分析明星真人秀和网络直播流行的原因,并不是总分总的结构,而且最后也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 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推断不成立。原文说“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正悄然兴起”,说明网络直播和“真人秀”是同时兴起的,并不是受“真人秀”等节目启发才发展起来的。
4. D 试题分析:D项,“作品以此来批判当前农村人的短视与市侩”不正确,小说批判了当前农村人的短视,但并没有批判农村人的市侩。“心里一片荒芜”一方面写出了主人公冬爷看到土地荒芜后内心的痛苦、无奈与空虚,另一方面说明当今社会农村劳动力普遍进城务工,一味追求短期利益,人们普遍忽视土地的重要性,其实是一种内心荒芜的表现。
5. ①勤劳淳朴,热爱土地。对田地荒芜了心里感到难受,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②注重亲情,关心儿孙。虽然对儿子不满意,但还是在家杀猪办年货,期盼儿孙的回家。③待人和气,心地善良。请焉瓜帮忙杀猪,晚上请他吃饭喝酒,焉瓜走的时候,还送他猪肉。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冬爷的言行,然后概括。冬爷看到土地荒芜无比心疼,“感觉心里像有几只毛毛虫在爬”,几次找焉瓜种地,可见冬爷勤劳淳朴,热爱土地;冬爷杀好猪,熏好肉等待儿子一家回来过年,表明冬爷注重亲情,关心儿孙;冬爷请焉瓜帮忙杀猪,“晚上喝了酒,焉瓜走的时候,冬爷送了一刀宝肋给他”,可以看出冬爷待人和气,心地善良。
6. ①从情节上来说,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情节更好地展开。围绕他的人生状况和不接收冬爷的田地来展开情节,使文章结构更紧凑、连贯。②从人物形象上来说,作为次要人物,有力地衬托了主要人物冬爷的形象。冬爷请焉瓜种地,焉瓜出于种种原因种不了,随着两者情节的展开,可凸显冬爷热爱土地的形象。③从主题上看,突出土地被荒芜,要珍惜土地,关心热爱农民、农村、农业这一主题。就连像焉瓜这样“脑子不好使”的青年,也打算到城里打工,突出了农村土地荒芜的程度。
7.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A项,结合文本内容“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逐步到‘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分析,“东部地区”错误,应该是“中东部地区经济‘一城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
8. A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一定会影响”应为“可能影响”。D项,“苏州与杭州、南京一样,以第二、三产业支撑经济”错误,根据原文“杭州和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50%,苏州为47.2%,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南京和杭州经济以第三产业为支撑,苏州经济以第二产业为支撑。
9. ①削弱过高的房价,加大人才的流入,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②加强高校建设,加大自身基础人才的供给与储备。③增加上市公司数量,提高上市公司的总市值。④增强交通优势,建设机场,加大对外宣传。⑤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行政审批速度。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措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材料一的图表“2017年19个城市GDP和平均房价”“图2为2017年19个城市常住人口和工业增加值”“图3为2017年19个城市高校数量和上市公司数量”“图4为2017年19个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分析,弱过高的房价;加强高校建设;增加上市公司数量。“尽管由于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都有了机场,因此机场的缺失并不会对苏州的对外交通构成太多的实际障碍”,增强交通优势。结合材料四的内容分析,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行政审批速度。
10.B。 A“擅政”:专权;C第一个“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第二个“除”是守孝期满,除去丧服的意思;D“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11.C 通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父”“桓”“世宗”“穆宗”等代词断句。
12.B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13.(1)不久,刑部判处江翰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之罪,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江翰,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
(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
参考译文: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亲江桓,做邠州知州。江翰考上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于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江翰请求朝廷给予“恤典”(即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追封、赠谥等典例),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江翰向皇帝上书说:“周尚文作为大将,以忠义自许。曹家庄那一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的董旸、江瀚,努力抗击敌人,甚至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祀,但应该赐祭,来表彰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疏章奏入,严嵩怀恨,故意激怒皇帝,将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江翰没有其他居心,只是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江翰下了诏狱。不久,刑部判处江翰奏事没有事实根据之最,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江翰,但结果他仍然被关在诏狱里。这时江翰做谏官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江翰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江翰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自为疏导缓解。后来他的同乡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卒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去。等到严嵩被解除职位时,江翰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弱抱病不断相侵,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江翰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江翰已经被拘囚下狱,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江翰的衣食。这种日子过了很长时间,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粥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翻来覆去地考虑,觉得进退无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被拘囚,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司也为江翰请求,皇帝还是不许。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卒上奏他们的语言吃食休息等情况,这叫做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江翰的面前鼓噪,江翰谩骂地说:“难道有喜事降临到我这个罪人身上吗?”狱卒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疏营救(也被关在诏狱里的)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诏狱中,而把江翰释放回家。
江翰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江翰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江翰为原官职,江翰不到任。服孝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终老在家。江翰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
14. CE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借景抒情”这一表述不当,应是“直抒胸膛”。E项,“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蕴涵。
15. “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这类题答题步骤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招”是“召唤、招来”的意思,“招月伴人还”意思是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一个“招”字将月亮拟人化。本诗作者通过写与友人同游之事,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招月伴人还”,一个“招”不仅表达了诗人自己愉悦的心情,也体现了拥有美好“年华”的诗人无所不能的朝气,“招月伴人还”使得诗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6.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答案】D【解析】“久假不归”中“假”是借的意思,此处望文生义;“纲举目张”比喻文章条理分明,或者做事 抓住主要环节,带动次要环节,正确;“良莠不齐 ” 对象不当,意思是好人坏人都有`,与前面的 “专业素质 ”搭配不当,应改为 “参差不齐 ” ;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合语境;见仁 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用在此处合适;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 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标应去掉“者”或“倡议的”;D项,语序不当,应将“完善和构建”改为“构建和完善”。
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③“网络文学”承接前文,⑤中“但是”转到“影视创作”,接下来④②①陈述“影视创作”,最后⑥明确观点。
20.【答案】FAST是一个由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并借助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所建成的用以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的单口径500米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
21.【答案】示例: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故宫的西北面,东临景山公园,南濒中南海,为文津街和西什库大街从西侧和南侧环抱。
22.【参考例文1】
对社会戾气说“不”
由于女童在饭馆大喊大叫,惹怒了邻桌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上前踹了女童身边的椅子。这则发生在大连市的“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引起了热议。在我看来,作为事件的直接挑起者,女大学生这种缺乏理性的行为应该受到指责。
的确,家长在公共场合要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每个家里都有那么几个“熊孩子”,对于那些“熊孩子”而言,他们随时都可能闹出新花样,家长不能保证自己不让孩子出现任何意外的状况。所以,在这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而不是粗暴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从根本上反映出了一些人无视法规,情怀淡漠。
歌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让人敬畏的,就是我们头顶的天空和内心的准则。”而那位女大学生的做法是正是缺乏理性的表现。她失去了对社会规则的敬畏,失去了对道德的坚守,失去了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却多了一份戾气,多了一份固执,多了一份任性。坚守心灵的底线,遇事冷静克制,懂得隐忍,这不仅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底线的坚守。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如果我有一颗心,我愿将所有的仇恨写在冰上,然后等待太阳升起。”这,就是宽容。古人尚能“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怎么却容不下一个孩子。“敬人者,人恒敬之”,而如今在这个物欲纵横,飞速发展的中国,“敬人”“宽容”“理性”却很鲜见。可能因为小小的矛盾,便会形成“冷暴力”“暴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葬送一条条生命。近年来的“路怒”现象也越来越成为一种交通隐患。而这些,都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从另一个方面思考,一个大学生如果对一个小孩子都毫无宽容之心,那么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又怎样能团结同事,认真工作呢?同时,如果我们不遏制这种社会戾气,那么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小女孩?
纵使社会浮华万千,飞速发展,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我们还应努力保持理性的思考,对社会多一些敬畏,对他人对一些理解与宽容,少一些狂躁与戾气。
【参考例文2】
行有道,教有方
近日,一家餐馆里的“大学生飞踹女童事件”引发了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大学生的行为过于暴力,也有人认为父母教育失职,而我则认为双方的做法各有不妥,应做到:行有道,教有方。
“行之有道,则达天下。”此处的“行”是指行为方式,即解决问题的手段。行之有道,则解决问题的方式恰当合理,行之有效。该女大学生因不能忍受女童的大呼大叫而心生烦躁,乃是正常反应,但解决问题的方式绝不应是“以暴制暴”。《文苑》言:“王者,以文感之,以德化之,是谓服。”对于一些不良行为,以博大的胸怀与事理感化它,就可以化解一场不必要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人的内心较为浮躁,做事容易盲目莽撞,不讲求方法,这样做是很难成功解决问题的。
因此,在做事情,处理问题之前应审慎的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能否取得成效。只有合乎情理,才能事半功倍。
《三字经》有言:“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对于孩子,责任并不仅仅是为他提供衣食,还要教育培养他。但是,如何教?对一个社会中的人而言,其品德应排在第一位。父母应从宏观把控,局部调整来引导孩子养成正直、诚实、自律等高尚的品德。在高尚的品德之下,父母其次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素养,来发展孩子的智慧与潜能,使之成为精良之才,有才有德之人。在当下,却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形成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性格,最终也害了孩子。材料中的女童毕竟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如果母亲及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恶果完全可以避免;女大学生表现出的狂躁与戾气,焉知不是因为在家庭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所以,天下的父母们,不可溺爱放纵孩子。如果爱,请真正的爱。请在他们迷茫时为他们指明方向;请在他们犯错时,严厉的批评并教育他们;请在他们失望时,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请在他们无助时,给他们爱和怀抱。
行有道兮教有方,百姓和兮国安康。如果人人可以静下心,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而每一个人同时又不断完善自身,提高修养,可以预见,大同社会指日可待。
【解析】【写作指导】此事件中的女童、女童家长、女大学生都有过失,都应该担负相应的责任。其一,女童虽然小,但也不应在公共场合吵吵闹闹,影响其他人就餐,破坏公共秩序;其二,女大学生不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被激怒后主动上前伤害幼童,她明可以选择与餐厅经理及孩子家长沟通,尝试理性劝阻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恐吓幼童;其三,女童之母反应过激,护犊心切但也不能大动干戈。作为母亲应教育好孩子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乱打乱闹,错误在先,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是家长的失职。公共场所秩序失控,更是反映了社会公德的缺失。
由此,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立意:维护公共秩序与公德;对社会戾气说“不”;重视公德教育;理性行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