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一、指导思想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看:临摹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观察、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临摹有很多种形式,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之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行为。
学:临摹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技法、风格。临摹中的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记住: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尝试临摹一幅名画,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与大师对话,改变原画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尝试运用大师的语言,完成一幅新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大师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学习用速写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动态,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体验生命的可爱。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并了解动势线在速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借助动势线这一手段简练、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
五、 教学准备
教师:名画图片、画笔、颜料、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查阅并收集一些大师的速写作品。
六、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析讨论、演示讲解、临摹实践等不同方法,在临摹中感受名画的魅力。运用作品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大师作品的风格,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临摹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反思,激发自己的表现能力;通过展示交流,让
生了解自己的创作行为,肯定更多的自我表现,建立绘画信心。
八、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
新课
1.考考学生的眼力: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吗?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教师小结:我们平时学画都经历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单色的画作是米勒的作品,下面是凡·高的作品。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的临摹……
2.教师从而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大师临摹的作品,大师也不例外,也是不断临摹形成自己的作品,逐渐成为大师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从中感受临摹所带来的魅力。
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知道带色彩的是凡·高的作品。
出示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大师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课的重难点,并围绕目标去学习,以便在学习中更好地学习。
学生代表阅读学习目标
新
授
课
一、认知学习
1.欣赏大师作品课本12—13页(教师分析)
临摹并不只是为了模仿,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
2.教师归纳总结:我们临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运动关键是关节,注意关节处的转折变化。(教师板书)
(2)人体的结构。
人体结构分:头、颈、躯干、四肢。各部分形状如下图:
(3)人体的比例。
人体比例可总结为立七、坐五、盘三半。如下图:
二、深入课堂
1.思考:人体各部分比例长度怎样画更协调?同学们可以以头部长度为单位进行测量一下。
教师小结: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除了这些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重心线和动态线。(教师板书)
2.教师示范如何用大拇指测量:笔尖瞄准、手臂伸直、锁定肘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体比例的关系,人体运动关键是关节和动态线。通过实际的测量、比较、观察,加深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实践探究能力。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部分,主要是采用直观的教学来加深学生认识以及更好地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及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1.学生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思考表现人物的方法。学生说: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关系。
2.学生做一些简单运动,体验人体运动转折处在关节。
3.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际的比较与测量。
4.学生结合图例及课本13页加深对人体结构比例的认识。学生说:
(1)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成人头高;10岁7个成人头高;
(2)儿童的比例分析,5岁6个成人头高;3岁5个成人头高……
(3)请班级同学做模特,验证人物的比例。请班级最高、最矮、中等的进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5.学生分析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的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变化。
学生
绘画
1.??? 作业内容:
临摹德加的《舞女系列》进行一幅练习。
2.??? 基本要求:
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3.??? 个性要求:
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临摹德加《舞女系列》,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动态所带来的美感,同时通过临摹,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绘画技巧及在创作中所带来的乐趣
展示
学生
作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
2.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
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设计意图:举办班级临摹画展,主要是通过对话大师,感受大师的情感表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审美观。促进学生交流、进步。让临摹行为成功升华为创作行为,体验艺术的“独创性”。
板书
设计
1.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2.人体结构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半。
3.运动关键:关节 、 动态线。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降低了速写技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着力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物速写是比较专业的美术技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是较难把握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动态人物的绘画就更难。许多学生在面对运动的人物绘画时往往望而却步。美术课堂中更加要求保护学生的原创,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美术技巧是不实际的。美术课的教学要降低纯粹美术技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所以在这堂课目标定位上,减弱了速写技法的传授,转而注重过程中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增强其对艺术的热爱。
在教学中,老师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讲解人体基本的结构比例、动态线等造型方法后,通过直观示范再让学生去模仿练习。这种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法很难让学生对运动人物速写产生兴趣。本节课我让学生结合图例,尝试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模式轻松而灵活的组织教学。
首先让学生结合关节人,学生就会发现人体结构比例等问题,继而引出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测量的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在欣赏完优秀速写后,学生产生一种想尝试画一画的感觉,就会想到如何快速把握人体动态这一问题,接着就会去研究人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但是从课堂教学效果看仍有许多不足:首先,时间调控不合理,前半节较宽松后半节较紧张,尤其学生进行作品评价环节较为紧张,学生有些放不开,不善于表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时,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我要加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再次还有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不敢下笔绘画,踌躇不前,最终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后,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过于纠结于像或者不像,过于想模仿,缺少审美情趣与个人独特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