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诗词五首 课件(共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诗词五首 课件(共7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5 17:58:24

文档简介

课件78张PPT。诗词五首1.朗诵并默写诗词。
2.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词语言,赏析诗词名句。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行路难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咏煤炭
虞美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行路难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杰出的诗人。 走近作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整体感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斗十千:一斗价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味美的食物。直:通“值”,价值。投箸:丢下筷子。箸:筷子。不能食:咽不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太行:太行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忽复:忽然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长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细节感悟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2.你是怎样理解第五、六句在全诗中的含义的? 借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3.诗中借用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4.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14句,82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本诗是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艺术特色 全诗抒写了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仍盼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课堂小结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潮州。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散文与柳宗元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走近作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一封:指一封奏章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拥:阻塞。汝:你,指韩湘。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译 文】 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之情。1.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什么?细节感悟 “朝”与“夕”。说明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 2.开头两句有一对反义词,找出来,说说有何作用? 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3.诗歌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 描写环境。
云彩浓重横在秦岭的上空,我的家在哪里?雪拥蓝田关,连我的马都不前行。“秦岭”指的是终南山,云横而看不见京城,他此时不独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难困苦,未免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4.诗歌的五、六两句描写什么?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朝奏”和“夕贬”;
“九重天”和“路八千”。7.诗歌中“横”与“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横”状广度,“拥”状高度,故全诗气势磅礴。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被贬的原因申述忠心即景抒情交代后事肯,岂肯。课堂小结咏煤炭 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与他有关的著名事件是“土木之变”。走近作者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整体感知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见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咏煤点题 咏煤炭
【于谦】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显示了大手笔的大气势。功能之大咏煤炭
【于谦】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象征意义:甘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另一层意思: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咏煤炭
【于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只 老百姓 表现作者为国为民的抱负。表达了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烧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出力的决心。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译 文】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细节感悟 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表现其爱国忧民的思想和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于咏物中巧妙结合着抒怀。课堂小结相见欢1.体会词作中写愁绪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的词句。 2.学习作品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培养爱家爱国之情。学习目标《相见欢》新课导入走近作者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背景资料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来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整体感知古诗欣赏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古诗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细节感知1.为什么会“无言”?【提示】
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神伤。2.“抬头望月,残月如钩。”此处若改成“月似盘”你觉得如何呢?(1)不押韵。
(2)残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与全词基调一致。 他抬头望月,月如钩,在伤心人眼里,这残月不也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吗?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关锁着冷冷的清秋,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此处明为写景,你认为仅是写景吗?“寂寞”一词该如何理解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景写人,人景合一。自然不光写天上月,院内梧桐,而是写见桐见月的人,是深层次的抒情。寂寞的不是梧桐,不是深院,而是词人在梧桐深院中的感受。 实体的梧桐深院锁住了抽象的深秋,喻无情的囚笼锁住了多情的皇帝。
“锁”字下得重而真切,因为这是一个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体验。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失去自由,生不如死。 上阕所写,全是后主眼中之景,眼前的一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梧桐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张炎的《清平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梧桐 秋天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 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词人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李后主的愁是“剪不断,理还乱”,可见愁之深,恨之长。其心中的滋味应是旁人所无法理解的。2.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 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把它写得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一词,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相见欢上阕:囚禁生活下阕:亡国愁苦环境烘托比喻抒情离愁别恨板书设计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深。课堂小结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 牌题 目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又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走近作者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朋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1181年,陈与辛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会面前后的作品。写作背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整体感悟醉里挑灯看剑,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梦回吹角连营。 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八百里分麾下炙,在军营里与部下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沙场秋点兵。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太可悲,壮志未酬白发生,空悲一腔报国情。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1.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面?细节感悟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词人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3.“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词中怎样体现? 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5.如何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作“赋壮词”。 6.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这首词追忆了辛弃疾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