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
一、单选题
1.“老鼠打洞”这种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由生活经验获得的;②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③动物生来就有的;④由动物的生活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蜜蜂 B.蚯蚓 C.鲤鱼 D.黑猩猩
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蛾类的趋光性是一种( )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后天性行为
4.下列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蚂蚁走迷宫 B.母鸡“哺育”小鸡 C.山雀偷饮牛奶 D.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食物
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
A.猕猴做花样表演 B.母猫哺育小鸡 C.野鸭的迁徙 D.红雀喂金鱼
6.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能力,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是一种后天性行为
C.幼小的黑猩猩钓取白蚁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蚂蚁筑巢和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8.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结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猴子骑车 B.鹦鹉学舌 C.小狗“算”算数 D.燕子做窝
9.动物的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蚯蚓爬行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燕子孵卵
10.蜜蜂不仅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因此常常受到人们的赞赏。在下列关于蜜蜂行为及特性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蜜蜂的筑巢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 B.蜜蜂的发育为完全变态
C.蜜蜂的采蜜行为有助于植物的传粉 D.雄蜂、雌蜂(蜂后)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11.很多年前,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在一次啄食中,无意打开了一户居民外的奶瓶盖,并偷喝了牛奶(如下图)。不久,那里的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这样偷喝牛奶的方法。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山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觅食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本能行为 D.社会行为
12.下列关于“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13.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都属于鱼类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C.蜘蛛结网和鹦鹉学舌从获得途径上看都是学习行为
D.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14.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后天学习 B.海豚表演的算算术等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D.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5.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黑色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二、综合题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
(2)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低。 ( )
(3)动物通过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各种各样的行为。 ( )
(4)在森林中,人们利用经过训练的灰喜鹊消灭松毛虫,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 )
17.动物的行为有的是 的;有的是通过 获得的。前者属于 行为,后者属于 行为。
18.印度曾不止一次有发现狼孩的报道:被哺乳期失去幼仔的母狼叼走的人的婴儿不仅没有被吃掉,还被哺育。这属于母狼的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是由身体内的 控制的行为。
19.有一次,动物行为学家把经常用来做动物行为实验的黑猩猩领进实验房内。然后,行为学家离开房间。在门外驻足5分钟,他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发现黑猩猩正在通过此孔观察他。
(1)黑猩猩的行为属于 (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对实验者动作的 。
(3)这个实验结果说明: 。
参考答案
1.C
【解析】“老鼠打洞”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不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而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
2.D
【解析】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获得的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3.C
【解析】蛾类的趋光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4.B
【解析】母鸡“哺育”小鸡是母鸡的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蚂蚁走迷宫、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食物,动物的这些行为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需要在生活中,经过多次尝试、多次“实践”才能学会的,属于学习行为。
5.A
【解析】猕猴做花样表演是驯兽员经过长时间训练的结果。因此,猕猴进行花样表演这一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母猫哺育小鸡、野鸭的迁徙、红雀喂金鱼都属于动物的本能,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6.D
【解析】动物的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动物的学习能力越强,越容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7.D
【解析】动物都有学习能力,都具有学习行为。只是低等动物学习能力较弱,越高能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鸟类喂养雏鸟属于先天性行为,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把金鱼当成雏鸟喂养,也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白蚁是一种学习行为;蚂蚁筑巢和蜘蛛结网都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8.D
【解析】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本领;燕子做窝也是燕子生来就会的。这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猴子骑车、鹦鹉学舌、小狗“算”算数都是人为训练出来的,也就是说动物的这些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9.D
【解析】蚯蚓爬行、大雁南飞、燕子孵卵等动物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本能行为。猫捉老鼠需要多次经验的积累才能捉到老鼠。因此,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10.D
【解析】蜜蜂的筑巢、采蜜等行为是都属于动物的本能;蜜蜂的采蜜行为有助于植物的传粉;蜜蜂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在蜜蜂群体中雌蜂(蜂后)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乱发育而来的。
11.B
【解析】一只大山雀,在一次啄食中,无意打开了一户居民外的奶瓶盖,并偷喝了牛奶。其它大山雀就对它进行模仿,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因此,大山雀偷喝牛奶这一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12.B
【解析】“老马识途”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路,是一种学习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13.D
【解析】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但用鳃呼吸的动物不一定属于鱼类,如河蚌用赛呼吸,却属于软体动物。动物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多个部分的协调才能完成。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依靠气味等进行交流、传递信息。
14.C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后天学习;学习行为是动物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如海豚表演的算算术、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等。动物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5.C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能伴随其一生;学习行为是动物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16.(1)√
【解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伴随终生,是不会改变的。
(2)×
【解析】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越容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3)√
【解析】动物通过先天遗传获得先天性行为,通过后天学习学习行为。
(4)√
【解析】人们将经过训练的灰喜鹊放入森林中,这些灰喜鹊就会消灭其中松毛虫。这就是通过生物手段防治农林害虫。
17.与生俱来 学习 先天性行为 学习
【解析】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受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不用学就会,是与生俱来的,动物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先天性行为;还有些动物行为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使动物通过学习得到的,动物的这种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8.先天性 遗传物质
【解析】母狼哺育幼崽是动物的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哺乳期失去幼仔的母狼把人的婴儿当狼崽哺育,这也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身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19.(1)学习行为 (2)模仿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解析】动物行为学家把黑猩猩领进实验房内,然后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黑猩猩就模仿他通过锁孔向外观察。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黑星属于灵长类动物,是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个体。动物学家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它马上就进行模仿(学习成功)。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