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更浩瀚的海洋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更浩瀚的海洋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5 18: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更浩瀚的海洋1.把握文中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及作者对其的态度。 2.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象征手法的作用。 3.感受和理解诗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新课导入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同样是一生的时间,有的人就可以干出让人骄傲的成就,活得很精彩;而有的人却只能是碌碌无为,平凡又平凡地度过一生。对待人生的态度不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亮点。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一种科学、乐观、豁达、不畏艰险、不断进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就是说,应当用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地为美好的人生努力,并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精彩的痕迹。走近作者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
家、画家。12岁时随母去美国,
两年后回国,进贝鲁特希克玛
(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
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及小说《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 字词积累安 谧  玛 瑙  沐 浴 
虔 诚 袒 露 浩 瀚
顶礼膜拜mìnǎoyùqiánlùhànmó【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污垢】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
【遮人耳目】遮断别人的视线,阻隔别人的听力。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顶礼,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礼节。头、手、足五体俯伏,以头承佛足。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整体感知解 题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按照课文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营造一种诗的意境。
第二部分(2-19):作者用寓言式的手法否定了七种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20-22):卒章显志(篇末点明中心),体现了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品格。仔细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本课是一篇寓言式散文。作者以他那惯有的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循着作者的视线,倾听作者的心声,看到了七种人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及他们所代表的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用“我”的一次次离去,说明“我”与那种种人生态度的格格不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细节感知1.“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
——悲观厌世者?
(2)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
——轻浮的乐天派
(3)捡死鱼放回大海 ——虚伪的慈善家
(4)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
——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5)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
——追求虚无的空想家
(6)背朝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
——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
(7)把头埋在沙子中
——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2.“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通过“不配、离开、无法沐浴、要小心、远远的、不宜、最糟糕”这些词语的分析,“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3.“我和我的心”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各抒己见,探究学习。“我的心对我说……”这个句子的含义如何? 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有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想一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写作特点分析(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写法归纳(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
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观点。 更浩瀚的海洋理想境界
不懈追求板书设计走向:寻找理想海岸洗浴看到并离开追求:更理想的境界悲观厌世者轻浮的乐天派虚伪的慈善家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追求虚无的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逃离生活的懦夫 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 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现 “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的精神。 课堂小结 “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