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君子国》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君子国》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5 18: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君子国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读对话,感受“君子之风”。
3.体会作者的思想内涵及“君子之风”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新课导入【李汝珍】 (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
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走近作者《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1.字音
瞻仰( ) 辏集( )
酌量( ) 衣冠( )
谬领( ) 恁般( )
戥头( )

còuɡuānnènděnɡ2.词语恭而有礼:
锱铢较量:恭敬又有礼节。 恭,恭敬。礼,礼节。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字词积累zhānzhuómiù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内容。(1-2)唐敖二人带着好奇进入君子国一探究竟。(3-5)细写市场上三个“好让而争” 的场景。
(6)二人信而畅游君子国。整体感知细读感悟1. 文章第一部分(1—2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明确:
(1)君子国的社会环境
(2)君子国人不知国名来历,不知为何会形成“好让不争”的风气 作用:介绍君子国的社会环境以及国民不知缘起,引起读者好奇心,并且表明君子国人重视“君子”之行为,不注重“君子”的虚名,也暗含“君子国”是虚构的,只是作者渴求的理想社会。2.读课文三个交易场景,各展现了怎样的交易过程?⑴隶卒买货与卖家争论货应付多少钱;
⑵小军买货与卖家争论货物质量高低;
⑶农人买货与卖家争论银子给多给少。3.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共同特点:“争”。反映了作者渴望社会恭而有礼,人人尽显君子之风的和谐美满的社会理想。4.唐敖只闻君子国“不争”,结果看到的却是
几个“争”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样写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起到突出人物或主题的作用。5.品读文本,举例说说哪些语句体现了“君子之风”。示例:
(1)“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君子国人“好让不争”,不为一己私利,处处为对方着想的特征。 (2)隶卒赌气,照数付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那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 运用一系列简洁、凝练的动作描写,以“争”的场景,突出君子国人坚决不肯占别人便宜“好让不争”的君子之风。 (3)忽见有个乞丐走过,卖货人自言自语道:“这个花子只怕就是讨人便宜的后身,所以今生有这报应。”一面说着,却将多余平色,用戥称出,尽付乞丐而去。 面对乞丐,君子国人在同情帮助之余,会从中警醒自己不能讨人便宜,可见“好让不争”的观念根深蒂固,君子国人由内而外的显示了君子之风。 小说虚构了一种社会状态,说说现实社会应从中借鉴什么? 提示:君子国的谦让、宽容、与人为善是我们
当前经济社会应该借鉴和弘扬的。合作探究知识小结“君子国” 是个“好让不争” 的“礼乐之邦” 。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 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
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板书设计君子国货价
货物质量
钱给多给少争谦让抑己 君子之风渴望君子之风 不满现实尔虞我诈 课下阅读《镜花缘》,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书评。扩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