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化学试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1940K和 2040Ca原子的质量数 A 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不能肯定
2、在相同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的无水硫酸钠和芒硝的质量
A 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不能肯定
3、纯水在20℃和80℃时的PH值 A 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不能肯定
4、医疗上作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俗称钡餐的物质是
A BaCO3 B BaO C BaCl2 D BaSO4
5、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是 A 异戊二烯 B 异丁烯 C 氯乙烯 D 氯丁二烯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 B H2和D2 互为同位素
C 油酸和丙烯酸是同系物 D 氨基乙酸和硝基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摩二氧化碳所含原子数约为1.8*1024
B 一个CO2分子的质量约为7.31*10-23 克 C CO2的摩尔质量为44克
D 0℃,1.01*105 帕时,11.2升CO2所含的原子数约为9.03*1023
8、具有与F-离子相同电子数和质子数的微粒有 A Ne B O2- C OH- D NH-2
9、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
是一种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 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 这种化合物不能与碱发生反应 D 该化合物可以由PH3 和HI化合而成
10、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
H2YO4 、H3ZO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 >H2YO4 >HXO4 B 非金属性:X> Y>Z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 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
1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 CH3COONa B Na2SO4 C NH4 Cl D HCOOH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配制FeCl3 溶液时,为了抑制水解,常加盐酸
B 盐类都能水解 C 盐类的水解反应通常是吸热反应
D 盐类水解是指组成盐的离子跟由水电离出来的H+ 和OH- 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13、下列每组各含有三种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溶液,在混合过程中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AgNO HNO KBr B BaCl NaOH KHCO
C FeCl HNO Ca(OH) D AlCl H SO KOH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NaAlO 溶液中通入适量CO :2AlO +CO +3H O=2Al(OH) +CO
B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a +2HCO +2OH =Ca CO+CO +2H O
C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 +SO =BaSO
D 铜片投入稀硝酸溶液中: Cu+NO +4H =Cu +NO+2H O
1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充电
Cd(OH) +2Ni(OH) ===Cd +2NiO(OH)+2H O
放电
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A Cd B NiO(OH) C Cd(OH) D Ni(OH)
16、50mlPH=12的NaOH溶液与50mlPH=12的Ba(OH)溶液相 混合,混合液的PH为 A 12.18 B 12 C 11.7 D 11.3
17、固体Y100℃时的溶解度为80克,20℃时为20克, 一份90克的饱和溶液从
100℃冷却到20℃,析出的固体质量为 A 20克 B 30克 C 54克 D 60克
三、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8、用稀盐酸预处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使之转变为HR,并用蒸馏水洗涤 至中性,然后用该树脂软化100ml含0.001摩Mg 的中性溶液,使Mg 完 全被树脂所交换,再用100ml蒸馏水洗涤树脂,将交换液和洗涤液收集在一起, 该混合液的PH为 A 2.0 B 2.3 C 3.0 D 7.0
19、在常温下于四只容积相同的抽空密闭容器中,分别注入下列各组气体(先注 入一种,再注入另一种)全部气体注入完毕后,容器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2摩H 和1摩O ②2摩H S和1摩SO ③2摩NO和1摩O ④2摩NH和1摩HCl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20、17.2克CaSO ·xH O转变成2CaSO ·(x-1)H O时,质量减少 2.7克,则x值为 A 1 B 2 C 4 D 6
21、将10ml 0.21mol/lHCl和10ml 0.10mol/lBa(OH) 混合, 再 用水稀释至5升,取出10ml滴入甲基橙试剂,溶液所呈的颜色是
A 蓝色 B 红色 C 黄色 D 橙色
22、化合物A放入密闭容器中加热,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以下两种平衡:A(固)=2B(气)+
C(气);2C(气)=D(气)+3E(气),经测定,这时C的浓度为0.01mol/l, E的浓度为0.015mol/l,则B的浓度为
A 0.02mol/l B 0.025mol/l C 0.03mol/l D 0.04mol/l
2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把2摩L和2摩M相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3L(气)+M(气)==xQ(气)+2R(气),当达到平衡时,生成0.8摩R, 并测得Q的浓度为0.4摩/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2 B M的平衡浓度为0.2mol/l
C L的转化率为60% D L的平衡浓度为0.6mol/l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碘在酒精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所以可用酒精
从碘的水溶液中提取碘
B 因为白磷易自燃,所以常将白磷保存在水中。
C 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能使纸张炭化
D 因为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将浓硝酸保存在密闭的棕色瓶里
25、盛有0.1 mol/l NaHCO 溶液和酚酞试液的试管, 在室温时溶液为无色,
加热时变成粉红色,这是因为 A NaHCO 在加热时变成碱性更强的Na CO
B 水份蒸发使NaHCO 浓度加大 C 加热促进NaHCO 水解,碱性增强
D NaHCO 在加热时变成红色
四、实验题
26、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干燥洁净的试管,其质量为A克,放入氧化铜固体后, 其总质量为B,称量时应将试管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上,然后向 盘加 ,若天平达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此时游码的读数为 克。
27、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
金属锡的熔点为231℃,拟利用以下仪器,设计组装一套实验装置,用熔融的 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请 回答下列各个问题:
(1)以下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用各接口的字母表示)
(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2)装置Ⅵ的作用是 ,装置Ⅳ的作用是
(3)冷凝管里冷却水的流向是从 进入,从 流出。
(4)实验时应先点燃 处酒精灯,加热温度应大于 ℃,待 即可停止加热。
(5)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体二氧化锡, 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
化学方程式是
(6)如果将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暴露在空气中,预期可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7)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的最后应:
五、无机题
28、X、Y、Z是主族元素的单质,U、V是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反应(式中各 物质的系数和反应条件都已略去)①X+U-V+Y ② X+Z-V ③ Y+Z-U
(1)写出①和②的反应类型:① ②
(2)若X和Y的组成元素不是同一族,请写出符合①式的3个不同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并配平。3个式子中的3种X和3种Y分别由不同族的元素组成。
(3)今有某化合物W,它跟化合物U或CO 反应,都能生成单质Y, 符合该 条件的单质X是 ,单质Y是 ,单质Z是 ,化合物W是
29、今有下列两组单质,试将每组单质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每种分类都可 分别挑出一种单质,它跟其它三种单质属于不同的类,将挑出的单质(写化学式)
和挑选依据(写编码)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两组单质为:Ⅰ.O F S N Ⅱ.Fe Na Al Si
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6种:被挑出的单质跟其它3种单质不同,是由于(A)其组 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 ;(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族; (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或副 族)元素;(E)在常温常压呈不同物态;(F)在常温下遇水能(或不能)放出气体。
30、向8克某一价或二价金属的氧化物固体中加入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66
克/毫升),使其完全溶解。已知所消耗的硫酸体积为92ml, 在所得溶液中插 入铂电极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收集到224 ml(标态)氧气,
在另一个电极上析出该金属1.28克。由此可知,该金属氧化物的名称是 电解是阳极上的反应为 阴极上的反应为
六、有机题
31、X、Y是萘环上的两种不同取代基,现有下列一些萘衍生物的结构简式。
上述化合物中,跟③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用编号回答) ;跟①属于同一
种物质的分子是(用编号回答) ;
32、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不饱和烃分子可以进行自身加成反应,例如:
CH=CH+CH=CH--CH=C-CH=CH , 有机物甲的结构简式为:
CH CH
CH-C-CH-C-CH , 它是由不饱和烃乙的两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自身
CH
加成而得到,在此反应中除生成甲外, 还同时得到另一种产量更多的有机物丙,
其最长碳链仍为5个碳原子,丙是甲的同分异构体。
(1)乙的结构简式是 ,(2)丙的结构简式是
33、信息Ⅰ:
是环戊二烯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写为: 环烯烃的化学性质跟链烯烃相似。
信息Ⅱ: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烯键可以跟臭氧反应,再在锌粉存在下水解,即可 将原有的烯键断裂,断裂处两端的碳原子各结合一个氧原子而成醛基或羰基, 这 两步反应合在一起称为"烯烃的臭氧分解",例如:
CH CHO
①(CH )C==CHCH------(CH )C==O +CH CHO ② ------CH
CH CHO
(1)写出异戊二烯臭氧分解各种产物的结构简式及其物质的量之比。
(2)写出由环己醇合成 合成己二醛 的各步反应
(3)某烃A,分子式为C H ,A经臭氧分解可得到等物质的来等两种产物, 其结构简式分别为HCHO和 ,A经催化加氢得 产物B,B的分子式是C H ,分析数据表明,分子B内含有六元碳环,请 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七、
34、一瓶标签为ZnSO 7H O的样品,实际上已失去部分结晶水,现取该样 品27克溶于水,用0.5mol/l的BaCl 200 ml恰好使溶液中的SO 离子全部 沉淀,从而可知27克样品要全部形成ZnSO 7H O, 必须再吸收水的质量 为多少克?
35、化合物CO、HCOOH和OHC-COOH(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分子式可以分别看成是(CO)(H2 O) 和(CO) 2(H2 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m (H 2O)n ](m和n均为正整数)的各种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 的体积比是3:4。
(1)这些有机物中,分子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a和b(a 这b=a必定是 (填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取0.2526克该化合物恰 好能跟25.00 ml 0.100 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 由此可以计算得知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是 ,并可推导出它的分子式是 。
1995年化学试测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试测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第 Ⅰ 卷
(共三大题,19小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人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1~3小题中都隐含着2个数字,请比较前后这两个数字的大小,A用表示“大于”,B表示“小于”,C表示“等于”,D表示“不能确定”。把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1、和原子的中了数
2、某强酸和某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值为7。原酸溶液和原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CH3COOH分别跟和起酯化反应后,两者生成的水中所含的质量分数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胩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4、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晶体,LiH跟水反应可以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LiH的水溶液呈中性 B LiH是一种强氧化剂
C LiH中的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 D LiH中氢离子与锂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下列溶液有时呈黄色,其中是由于久置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色的是
A 浓硝酸 B 硫酸亚铁 C 高锰酸钾 D 工业盐酸
6、微型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和,电解质溶液为,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为:Ag2O+Zn=2Ag+ZnO 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pH值减小
B 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极
C 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 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7、溴化碘的分子式为IBr,它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跟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它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IBr=HBr+HIO下列关于溴化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固态IBr是分子晶体
B 把0.1mol/LIBr加入水中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Br和I-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
C IBr跟水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D 在化学反应中,IBr可以作为氧化剂
8、混合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200mLBa(OH)2溶液和150mLNaHCO3溶液,最终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
A [OH-]>[Ba2+]>[Na+]=[HCO32-] B [OH-]>[Ba2+]>[Na+]>[HCO32-]
C [OH-]>[Ba2+]>[Na+]>[CO32-] D [OH-]>[Na+] >[Ba2+]>[CO3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铁跟盐酸反应: 2Fe+6H+ =2Fe2++3H2↑
B 铜跟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 =3Cu2++2NO↑+4H2O
C 铜跟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
D 碳酸钙跟醋酸:CaCO3+2H+ =Ca2++H2O+CO2↑
10、某一元酸(HA)溶液,加入一种强碱(MOH)溶液,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所用的酸过量 B 生成的盐不水解
C 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合 D 反应后溶液中[A-]=[M+]
11、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生成白色沉淀 B 生成红褐色沉淀 C 有气泡产生 D 无变化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和13题
把0.6molX气体和0.2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 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度为0.01mol/L·min,则
12、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
A 1 B 2 C 3 D 4
13、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已作用去Y的值占原来量的百分比是
A 20% B 25% C 33% D 50%
三、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选项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选项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1个,该小题就为0分)
14、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10-12mol/L,则该溶液的pH值可能是
A 12 B 7 C 6 D 2
15、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16、某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的Cl2,当反应完全后,该比值变为3:2:1,则反应的Cl2和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2 B 1:3 C 1:4 D 1:6
17、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的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则Y气体可能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乙烷 D 一氧化氮
18、在相同状况下的两杯甲酸溶液,第一杯甲酸溶液的浓度为c1,其电离度为α1;第二杯甲酸溶液的浓度为c2,其电离度为α2。若第二杯甲酸溶液中甲酸根离子的浓度恰为c1,则必然有
A 第一杯溶液的pH值大于第二杯溶液的pH值
B c1>c2 C α1<α2 C α1>α2
19、在等物质的量的短周期金属元素单质A和B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酸,在A中加入盐酸,B中加入稀硫酸。反应完全后,生成氢气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而且V(A)≠V(B)。若要确定反应生成物中A和B的化合价,至少还需知道的数据是
A V(A):V(B)的值 B V(A)(或V(B))的值
C A(或B)的物质的量 D 盐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 Ⅱ 卷
(共四大题,8小题,60分)
四、(本大题共12分)
20、有下列实验装置
示意图中A是简易的氢气发生器,B是大小适宜的圆底烧瓶,C是装有干燥剂的U形管,a是旋转活塞,D是装有还原铁粉的反应管,E是装有酚酞试液的试管。
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先关闭活塞a,并取下烧瓶B;向A中加入一定量浓度适当的盐酸,发生氢气,经必要的“操作”[见问题(2)]后,在导管的出口处点燃氢气,然后如图所示套上烧瓶B,塞紧瓶塞,氢气在烧瓶中继续燃烧。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D中的还原铁粉,待B中氢气的火焰熄灭后,打开活塞a,气体通过反应管D进入试管E中,使酚酞试液呈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点燃氢气闪必须进行 操作,进行该操作的方法是 。
⑶写出B、D中分别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中:
D中:
⑷C中所盛干燥剂的名称是 ;该干燥剂的作用是 。
五、(本大题共18分)
2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NO3、K2SO4、KI、KCL、NaCl、CuCl2、C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⑴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
⑵向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
⑶上述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
⑷将两份滤液中的一份,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无色;
⑸将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出混合物中肯定含有 ;但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 。
22、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 2NH3(g)+92.4KJ
在该温度下,取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其原因是
23、600K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中,反应 2HI(g)≒I2(g)+H2(g) 达到平衡状态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为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平衡状态B。按图示的观察方向,能否看出两次平衡时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理由。
平衡状态A
平衡状态B
视线
24、298K时,向VL真空容器内通入n mol SO2和m mol H2S。
⑴若n=2,则当m= 时,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最小;
⑵若2n>m,则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差为 g;
⑶若5n=m,且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和为48g,则n+m= 。
六、(本题共16分)
25、化合物A,学名邻羟基苯甲酸;俗名水杨酸;其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⑴将A跟哪种物质的溶液反应可得到一钠盐(其化学式为C7H5O3Na)?
(A) NaOH (B) Na2S (C) NaHCO3 (D) NaCl
⑵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同时还属于酯类的化合物有 (填数字)种,其结构简式分别为:
⑶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但是不属于酯类、也不属于羧酸类的化合物必定含有 基(填写除了羟基以外的官能团名称)。
26、1mol某烃A,充分燃烧可以得到8molCO2和4molH2O。烃A可通过如下图的各个反应得到各种化合物和聚合物。
CO2+H2O
燃烧 Br2—CCl4溶液
C A E
浓NaOH醇溶液,△ Zn粉,△ 浓NaOH溶液
加聚 △
NaOH
溶液, B
催化剂 F
D
醋酸酐 Br2—CCl4溶液 Zn粉,△
醋酸
G
(C8H6Br4)
⑴以下11个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有 (填数字)个。它们分别是:由C→A,
(填写由X→Y)。
⑵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是 ,D是 ,E是 ,G 是 。
七、(本题共14分)
27、80℃、101.3kPa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A、C两筒内分别装有无色气体,它们可能含有NH3、O2、N2、H2S、NO、CO2等气体,B管内装有固体。推动A的活塞使筒中的气体缓缓地全部通过B后进入C筒,C中的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但其体积换算成同温同压下却并末变化。
⑴C中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原C中的气体是单一气体,它是 (若有多种可能的答案,需一一列出)将反应后C筒中的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减少一半 ,则与水反应前C中的气体是 。(若有多种可能的答案,需一一列出)
⑵若实验开始前A、C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分别为1.40L和2.24L,且A中的气体经过B管后,B管增重了1.40g。通过计算和推理可判定A中的气体是,其质量为
g。(不必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每小题2分,共6分)
1.B 2.D 3.C
二、(每小题3分,共30分)
4.D 5.B 6.AC 7.BC 8.D 9.BC 10.D 11.BC 12.A 13.B
三、(每小题4分,共24分)
14.AD 15.A 16.B 17.CD 18.AD 19.A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12分)
20、⑴在A中放入少量水,使水面刚浸没漏斗颈下端,打开旋塞a,在烧瓶B底部稍加热,若在A中漏斗颈骨水面上升,且E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也可以关闭活塞a,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烧瓶B底部和反应管D下部稍加热,检查活塞前、后两部分装置是否漏气。两种回答都正确) (2分)
⑵检验氢气纯度 (1分)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没有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纯度合格,可以点燃和收集。 (2分)
⑶B中 2H2+O2 = 2H2O (1分) D中 N2+3H2 。 2NH3 (2分)
⑷碱石灰(也可以回答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或任意一种碱性固体干燥剂。回答出其中任一种的名称都给分) (2分) 吸收气体中少量的水蒸气和盐酸酸雾。 (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21、(5分) Na2CO3(2分) KNO3,KCl,NaCl(各1分,共3分)各空位上填对一种物质给1分;多填一种物质扣1分,扣至0分为止。
22、(3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将达到平衡,1molN2和1mol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因而放出的热量总少于92.4KJ。
23、(3分)可以观察到颜色深浅的变化。(1分)
由于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容积减半,压强增大到2倍时,I2(g)及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变。但浓度却增大到2倍,故可以看到I2(g)的紫色加深。(2分)
24、(7分)⑴ 4 (2分) ⑵ 16m (2分) ⑶ 3 (3分)
六、(本大题共16分)
25、(本大题共8分)
⑴C(或NaHCO3)(2分)
⑵ 3,
(每项1分、共4分)⑶ 醛基(或—CHO、)(写成—COH、—C—OH均不给分) (2分)
26、(本小题共8分)⑴ 4,E→A、E→F、G→F(每项1分,共4分)⑵A:C6H5CH=CH2 D: E:G:C6H5CBrCHBr2 (每个结构简式各1分,共4分)
七、(本大题共14分)
27、(本大题共14分)⑴ 2NO+O2 =2NO2 (1分) NO(1分) NO和NO2(2分)(此项多写或少写均不给分)
⑵ CO2和O2 (7分)(此项多写或少写均不给分) 2.6 (3分)
1996年高考化学试测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青团20分。试测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Zn 65
第 Ⅰ 卷
(共两大题,16小题,54分)
注意:本卷的答案必须全部填写在“答题卷”中,(“答题卷”)在试卷最后。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是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正确的给1分,选两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1个,该小题就为0人分)
某无色透明溶液,在滴加甲基橙后呈红色。在该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 Na+ MnO4- NO3- B、NH4+ Mg2+ K+ SO42-
C、Ca2+ Ba+ NO3- Cl- D、Ba2+ Zn2+ CH3COO- Cl-
2、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醋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Na+]和[CH3COO-]的正确关系是
A、 [Na+]>[CH3COO-] B、 [Na+]=[CH3COO-] C、 [Na+]<[CH3COO-] D、 不能确定
3、已知:aM2++bO2+4H+=cM3++dH2O,则系数c的值是
A、 1 B、 2 C、 3 D、 4
4、要除去CO2气体中所含的少量HCl气体,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通过
A、 NaHCO3溶液 B、 Na2CO3溶液 C、 饱和石灰水 D、 氨水
根据反应(1)~(4),可以判断下列4个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
⑴Cl2+2KI=2KCl+I2 ⑵2FeCl2+Cl2=2FeCl3 ⑶2FeCl3+2HI=2FeCl2+2HCl+I2 ⑷H2S+I2=S+2HI
H2S>I2>Fe3+>Cl2 B、Cl2> Fe3+ > I2 > H2S
C、 Fe3+ > Cl2 > H2S > I2 D、Cl2>I2>Fe3+> H2S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1)~(4)的溶液,其pH值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 ⑵>⑷>⑶>⑴ B、 ⑶>⑴>⑵>⑷ C、 ⑷>⑵>⑴>⑶ D、 ⑷>⑶>⑵>⑴
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度分别用、、、(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5= B、5/6= C、3/2= D、4/5=
把1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L后,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A、电离度增大 B、[H+]增长 C、 [OH-]增长 D、 [CH3COO-]增大
为了使Na2S溶液中[Na+]/[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A、适量盐酸 B、适量NaOH溶液 C、适量KOH溶液 D、适量KHS溶液
10、某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可知
A、当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
B、当X、Y都是非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C、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是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1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某温度时,化合物甲的饱和溶液mg中含有溶质ag,化合物乙的饱和溶液mg中含有溶质bg。则在此温度时,甲、乙两化合物的溶解度之比是
A、 B、 C、 D、
12、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铜跟浓硝酸反应;铜跟稀硝酸反应;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3)>途径(1)>途径(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
13、由(NH4)2SO4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共192g,溶于水中配成10L溶液。测得此溶液中[SO42-]为0.15mol/l,则原混合物中NH4+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A、 0.1mol B、 0.5mol C、 1mol D、 2mol
14、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 PCl5(g)≒PCl3(g)+Cl2(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百分比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molPCl5,反应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百分比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
A、 M>N B、 N>M C、 M=N D、 无法比较
15、某温度时,把1mol/L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10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4s时NO2的浓度为0.04mol/L,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到达平衡,这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4s中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mol/L·s
B、 在4s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2倍
C、 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2O40.4mol
D、 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O21.6mol
16、某金属元素最高价氟化物的分子量为M1,其最高价的硫酸盐的分子量为M2。若此元素的最高正价为n,则n与M1、M2的关系可能是
A、n= B、n= C、n= D、n=
第 Ⅱ 卷
(共四大题,8小题,共66分)
三、(本大题共两小题,共15分)
17、(4分)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⑴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用字母回答) 。
A 约1mL B 约3mL C 无法判断 因为
⑵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应选择的烧杯是(用字母回答) 。
A 400mL烧杯 B 250mL烧杯 C 100mL烧杯 D 50mL烧杯
因为 。
18、(12分)已知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 77.1℃ C2H5OC2H5(乙醚) 34.5℃ C2H5OH 78.3℃ CH3COOH 118℃ 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内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经分液漏斗边滴加醋、边加热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⑴反应中加入乙醇是过量的,其目的是: 。
⑵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 。
将粗产品再经下列步骤精制:
⑶为除运河其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填字母)。A 无水乙醇 B 碳酸钠粉末 C 无水醋酸钠
⑷再向其中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其目的是: 。
⑸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其目的是: 。
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放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76~78℃沸程之间的馏分即得。
四、(本大题共17分)
19、(17分)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Na2S2O3。10℃和70℃时,Na2S2O3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g。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a2S2O3·5H2O。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立即完全分解:Na2S2O3+2HCl=S↓+SO2↑+H2O+2NaCl
15.1gNa2SO3现取溶于80.0mL水。另取5.00g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以便硫能被水浸润),加到上述溶液中。用小火加热至微沸,反应约1h后过滤。滤液在100℃经蒸发、浓缩、冷却至10℃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⑴若加入的硫粉不用乙醇润湿,对反应的影响是 。(填写选项的字母,可以多选,但选错要倒扣。)
A 会降低反应速率 B需要提高反应温度 C将增大反应体系的pH值 D会减少产量
⑵反应1h后过滤,其目的是 。
⑶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 。它是由 而产生的。如果滤液中该杂质的含量不很低,其检测的方法是: 。
⑷设Na2SO3跟硫粉完全反应,当交将滤液蒸发浓缩后,冷却至70℃,溶液的体积约30mL,该溶液是否达到饱和?试通过计算说明。(70℃时,Na2S2O3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7g/cm3)
⑸若要计算在100℃下将溶液蒸发至体积为30.0mL,再冷却至10℃时所能得到的Na2SO3·5H2O的质量,你认为 。(填写一个选项的字母)
A 前面提供的数据已经足够。 B还需要提供100℃时溶液的密度(1.14g/cm3)。 C还需要提供结晶后剩余溶液的体积(10.0mL)。
⑹根据第(5)小题你的选择(如选(A)则直接计算,如选(B)或(C)则可选用其数据),计算从10℃、30.0mL溶液中结晶而出的Na2S2O3·5H2O的质量。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20、(6分)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含C 71.58%、H 6.67%、N 4.91%、其余为O。已知其分子量不超过300。试求:⑴吗啡的分子量;⑵吗啡的分子式。
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⑴海洛因的分子量;⑵海洛因的分子式。
答:吗啡的分子量是 、分子式是 。
海洛因的分子量是 ,分子式是 。
21、(6分)A是一种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机化合物。请从下列反应图式中各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所有无机产物无已略去未写),推测有机化合物A、B、C、E、F的结构简式。(Ф代表苯基)
ФCHO NaOH,乙醇溶液
CH3CHO
NaOH溶液,△,去水 Br2—CCl4溶液
2molH2 催化剂
2molH2,
催化剂
答:A是 ;B是 ;C是 ;E是 ;F是 。
22、(5分)某碳氢化合物A。是无色晶体,熔点为130~131℃。结构分析证实,在A的分子中:⑴有8个碳原子;⑵每个碳原子都以3个键长相等的单键分别跟其它3个碳原子相连。⑶只有一种碳—碳—碳—键角。请⑴写出化合物A的分子式;⑵判断分子中有没有烯键;⑶写出分子A的结构式(只要求写出碳的骨架,不需要写出C、H的元素符号)。
答:A的分子式是 ,分子中 烯键(填有或没有)。
A的结构式是:
六、(本大题2小题,共17分)
23、(8分)已知,向Zn2+离子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Zn(OH)2白色沉淀;但是氨水过量时,沉淀又溶解,生成了Zn(NH3)42+。此外,Zn(OH)2既可溶于盐酸,也可溶于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ZnO22-,所以Zn(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现有4组离子,每组有2种金属离子。请各选用1种试剂,将它们两者分开。可供选用的试剂有:A 硫酸 B 盐酸 C 硝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E 氨水(填写时用字母代号)
请填写下表:
离子组
选用的试剂(代号)
沉淀物的化学式
保留在溶液中的离子
⑴Zn2+和Al3+
⑵Zn2+和Mg2+
⑶Zn2+和Ba2+
⑷Fe3+和Al3+
24、(9分)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2HBr(g)
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摩尔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1)~(3)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编号
起始状态(mol)
平衡时HBr物质的量
(mol)
H2
Br2
HBr
已知
1
2
0
a
⑴
2
4
0
⑵
1
0.5a
⑶
m
N(n≥2m)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
1 B C 2 C 3 D 4 A 5 B 6 C 7 C D 8 A C 9 C D 10 A C
二、(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D 12 A D 13 D 14 B 15 B D 16 A B
第Ⅱ卷
三、(两小题,共15分)
17、(1)(C)。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每空1分,共2分)
(2)(C)。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每空1分,共2分)
18、⑴增加一种反应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3分)
⑵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3分)
⑶(B) (1分)
⑷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 (2分)
⑸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2分)
四、(本大题共17分)
19、⑴ A、D(各1分,共2分)
⑵除去过量的硫粉 (1分)
⑶Na2SO4、由Na2SO3被空气氧化,(每空1分)取出少许溶液,加稀盐酸至酸性后,过滤除去S,再加BaCl2溶液 (2分)
⑷若反应得到的Na2S2O3在70℃时配成饱和溶液,其体积为x,则
而23.8mL<30mL,所以蒸发后的溶液尚未达到饱和 (3分)
或:[解法2]
若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其所含的Na2S2O3的质量为x,则
(1分)
而按题意,完全反应得到的Na2S2O3的质量为:
所以溶液尚未达到饱和。 (2分)
⑸ B(1分)
⑹溶液中水的质量 (2分)
设析出的Na2S2O3·5H2O的质量为x,
则列式 (列式3分)
解之 x=23.2g (1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20、吗啡分子量285,分子式C17H19NO3(前空1分,后空2分,共3分)
海洛因分子量369,分子式C21H23NO5(前空1分,后空2分,共3分)
21、A是ΦCH=CHCHO,B是ΦCH2CH2CH2OH,C是ΦCH=CHCOOH,
E是ΦC≡CCOOH,F是ΦCH2CH2COOH。(A2分,其余各空各1分,共6分)
22、⑴C8H8 (1分) ⑵ 没有 (1分)
⑶ (3分)(本题共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3、⑴ E,Al(OH)3,Zn(NH3)42+
⑵ D,Mg(OH)2,ZnO22-
⑶ A BaSO4,Zn2+
⑷ D,Fe(OH)3,AlO2- 每组全对给2分,共8分)
24、⑴ 2a (1分)
⑵ 0, 0.5(各1分)
⑶ 2(n-2m) ,(n-m)a(各3分) (本题共9分)
1997年化学试测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Zn 65
第 Ⅰ 卷
(共两大题,16小题,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一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 固体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无水乙醇 D 固体硝酸铵
下列各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乙酸乙酯和水,酒清和水,苯酚和水 B 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 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 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已烷和水
3、将m1g锌加到m2g20%HCl溶液中去,反应结果共放出n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则被还原去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A m1/65mol B 5m2/36.5mol C m2/36.5mol D n/11.2mol
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铁棒附近产生OH- B 铁棒被腐蚀
C 石墨棒上放出Cl2 D 石墨棒上放出O2
结构不同的二甲基氯苯的数目有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6、1体积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2体积O2,同时产生2体积CO2(同温同压下)该有机物可能是
A 乙烯 B 甲酸甲酯 C 丙二酸 D 乙酸
把70%HNO3(密度为1.40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0.35 B <0.35 C >0.35 D ≤0.35
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A 0.2mol/LK2S B 0.1mol/Lba(OH)2 C 0.2mol/LNaCl D 0.2mol/L(NH4)2SO4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硫化亚铁跟盐酸的反应:FeS+2H+=Fe2++H2S↑
B 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
C 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
D 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 =BaSO4↓
10、室温时某溶液的pH值为1,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Zn2+,Cl-,Ba2+,NO3- B Na+,NO3-,K+,CO32-
C K+,SO42-,Na+,AlO2- D Cu2+,NO3-,Al3+,SO4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选项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若反应后R2O8n-离子变为RO4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为5:2,则的值是
A 1 B 2 C 3 D 4
12、用0.01mol/LH2SO4滴定0.01mol/L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H2SO4;②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为0.05mL)。则①和②[H+]之比的值是
A 10 B 50 C 5×10 D 104
13、在同温同压下,把等体积的空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并使之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后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是
A 0.60 B 0.64 C 0.70 D 0.75
14、已知原子量:Li 6.9,Na 23,K 39,Rb 85。今有某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M2O组成的混合物10.8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16g。据此可确定碱金属M是
A Li B Na C K D Rb
15、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占25%。若反应前后条件保持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A 1/5 B 1/4 C 1/3 D 1/2
16、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 ZnC2水解生成乙烷(C2H6) B 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C Mg2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D 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
第Ⅱ卷
(共四大题,8小题,66分)
三、(本大题共12分)
17、用示意图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
⑴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答:
⑵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mL6mol/L稀硝酸和1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反应开始时速度缓慢,逐渐加快。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
⑶从反应中开始到反应结束,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互哪些现象?依次逐一写出。答;
⑷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水面先沿导管b慢慢一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管回冒出。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管中不面先上升的原因。答:
⑸试管c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水槽。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又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答: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8、(10分)“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含Fe2+、Fe3+、Mn2+等杂质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如下工艺流程图,即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如果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离子,而且成本较低,流程中所用试剂或pH值控制可参考下列附表确定。
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图
表1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值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Fe(OH)3
Fe(OH)2
Mn(OH)2
Mg(OH)2
2.7
7.6
8.3
9.6
3.7
9.6Ω
9.8
11.1
Ω注: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成为Fe3+,生成Fe(OH)3沉淀而去除之。
表2 化学试剂价格表
试剂
价格(元/ t )
漂液(含NaClO25.2%)
H2O2(30%)
NaOH(固98%)
Na2CO3(固99.5%)
卤块(MgCl2,30%)
450
2400
2100
600
310
请填写以下空白:
⑴在步骤②加入试剂X,最付佳选择应是 ,其作用是 。
⑵在步骤③加入的试剂Y应是 ,之所以要控制pH=9.8,其目的是 。
⑶在步骤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19、(4分)已知气态氯化铝分子以双聚形式存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Cl→Al”表示Cl原子提供
了一对电子与Al原子共享。又,已知硼酸H3BO3为白色固体,溶于水显弱酸性,但它却只是一元酸,可以用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解释它只是一元弱酸的原因。请写出下面这个方程式右端的两种离子的表达式:
+
20、(6分)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2C+D+热量 此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为a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dmol。
⑴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批评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的平衡时,D的物质量只允许在d/2到2d这间变化,则a的取值范围应是 (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⑵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和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 升高反应温度 B 增大反应容器内之压强 C 增大反应容器容积
D 降低批评温度 E 减小反应容器内之压强 F 减小反应容器容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10分)下面是3种有机物的结构式和名称(数字为碳原子编号):
蒽 醌 1-氨基蒽醌(Ⅰ) 分散红 3B (Ⅱ)
用化合物(Ⅰ)为起始原料,经进3步主要反应可以得到化合物(Ⅱ)。
(a) + Br2 → +
(b) + H2SO4 + ↑
红棕色
+ ↑
无色
(c) +
+ HBr
⑴请在以上3个化学方程式的方框内分别填入有关的化学式和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即“系数”)。
⑵从第()步反应的化学原理看,它既发生了取代反应又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剂是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共转移了 电子。
⑶请将反应式()箭号下面的改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左端,重新另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 ,并配平之。
22、(6分)结构中没有环状的烷烃又名开链烷烃。其分子式通式是CnH2n+2(n是正整数)。分子中每减少2个碳氢键,必然同时会增加1个碳碳键。它可能是重键(双键或三键)也可能是连结成环状烃,都称为增加了1个不饱和度(用希腊字母Ω表示,又名“缺氢指数”)。例如若干烃类分子和烃基的不饱度如下:
CH3CH2CH3 Ω=0;②(CH3)2CH— Ω=0;③CH2=CHCH2— Ω=1;④
Ω=1;⑤C8H15— Ω=1;⑥ Ω=2;⑦ Ω=2;
⑧CH3C≡CCH2CH=CH2 Ω=3;
⑨CH3(CH=CH)3CH3 Ω=3;⑩ Ω=4;⑾ Ω=4;⑿C7H7— Ω=4。
⑴请写出下列各烃分子的Ω
A B
C (立方烷,正立方体的每个顶点上有一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有一个
氢原子)
⑵请写出下列烃基的Ω
D (两价基团)Ω=
E (三价基团)Ω=
F …C≡C… (两价基团)Ω=
23、(8分)某烃B分子式是C1398H1278。它由4种基团组成,这4种基团分别是:
(3价) (2价) …C≡C… (2价) (CH3)3… (1价)
已知,该分子结构式中没有发现苯环连接苯环,也没有发现炔键;连接炔键的情况,试求分子中含有这4种基团各几个(请列式求解)
六、(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24、(10分)将nmol木炭粉和1mol氧化亚铁在反应器中混合,隔绝空气加强热。
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Fe+C=Fe+CO↑ ② 2FeO+C=2Fe+CO2↑ ③FeO+CO=Fe+CO2↑
和 ④
⑵若n<1/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 ,气体产物是 。
⑶若n<4,充分批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 ,气体产物是 。
⑷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n的取值范围是。
⑸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的值为 。
1997年高考化学试测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1.A B 2.B D 3.D 4.B 5.C 6.B D 7.C 8.A 9.A 10.A D
二、(每小题4分,共24分)11.B 12.D 13.D 14.B 15.A 16.C
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12分)
17、(本题共5小,共12分)⑴把导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b中(注:未能答全上述3个要点者,不给分)⑵①3Cu+8HNO3=3Cu(NO3)2+2NO+4H2O (1分 )②2NO+O2=2NO2 (1分)
⑶①铜片和稀硝酸反应,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速度开始缓慢,逐渐加快(注:未注明反应速度由慢变快,不扣分)②试管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浅棕色,又变为无色(注:未注明“又变无色”不给分)③试管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浅蓝色 ④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反应完
⑷由于反应开始时产生的NO和试管a上部空气中的O2作用生成NO2;NO2易溶于水并与水起反应;使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暂时减小。所以导管中的水面会先上升到一定高度。(注:未能答全上述3个要点者不给分)⑸①水进入试管,上升到一定高度 (1分)②试管中气体的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无色 (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8、(10分)⑴漂液(NaClO)。使Fe2+氧化成为Fe3+(或Fe2+→Fe3+)。⑵NaOH。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除去。⑶ MgCO3+H2O=Mg(OH)2↓+CO2(每空2分,共10分)
19、(4分)
(负离子也可写成B(OH)4-,正离子也可写成H3O+)
20、(6分)⑴a>4d(3分)⑵d (3分,多选或错选给0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10分)
⑴Ⅰ 1,2,1,2HBr Ⅱ 2,1,1,1Br2,1SO2 Ⅲ 1,1,,1,1
(每个方程式各2分,共6分)
⑵H2SO4 2(每空1分,共2分)⑶(2分)
22、(6分)⑴ (A)4 (B) 7 (C) 5 ⑵ (D) 4 (E) 4 (F) 2
(每一小题1分,共6分)
23、(8分)设 、 、…C≡C… 、(CH3)3C…的个数分别为w,x,y,z。
则由C原子数、H原子数、不饱和度数,以及芳环余价应和脂链余价相等4个条件,得4个方程式:C原子数 6w+6x+2y+4z=1398
H原子数 3w+4x+9z=1278
Ω数 4w+4x+2y= =760
余价 3w+2x=2y+z
联立解之,得 w=94 x=33 y=126 z=96 (列式4分,结果4分、共8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24、⑴C+CO2 = 2CO (2分)
⑵FeO 和Fe,CO (每空1分,共2分) ⑶ C和Fe,CO (每空1分,共2分)
⑷ 1/2科目 化学
年级 高三
文件 gaokao024.doc
考试类型 高考
考试时间 1998
关键词 高考模拟
标题 化学高考模拟试题
内容
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K 39 Cl 35.5 Cu 64
第Ⅰ卷
(共两大题,16小题,54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当前我国环保银行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所指的是
A、 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 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 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废料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石膏 B 氢硫酸,烧碱,绿矾
C 石炭酸,乙醇,醋酸钠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3、下列试剂的浓溶液在空气中久置都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又发生了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钠 B 过氧化氢 C 次氯酸钙 D 硫酸亚铁
4、为了使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的氯化亚铁全部变为氯化铁,可使用的试剂是
A 氧气 B 溴水 C 过氧化氢 D 过氧化钠
5、下列各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 P B C2H3Cl C C2H4O D C3H6
6、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⑴ X+CO2=2CO ⑵ C+H2O=CO+H2 ⑶ CO+H2O=CO2+H2
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7、在下表中,欲用一种试剂Z来检验盐游泳中的离子X。在同时有离子Y存在时,此检验仍可以判断的是
试剂Z
离子X
离子Y
A NH3·H2O
B AgNO3
C Na2SO4
D Ba(NO3)2
Al3+
Cl-
Ba2+
SO42-
Mg2+
CO32-
Mg2+
Cl-
8、关于碳酸氢钙的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加热浓缩结晶的方法,可以从溶液中得到固态碳酸氢钙
B、在270℃开始分解,有气态二氧化碳释出
C、其溶液可以使pH试纸显红色
D、可以由碳酸钙在碳酸中溶解而形成碳酸氢钙溶液
9、金属M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Ma(SO4)b,则该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是
A MCln/a B MCl2b/a C MCla/b D MClb/2a
10、固体A 在一定温度下分解生成气体B、C、D:2A=B+2C+3D,若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的H2的15倍,则固体A的摩尔质量是
A 30g·mol-1 B 60g·mol-1 C 90g·mol-1 D 120g·mol-1
11、将ag氯化钾溶于1.8L水中,恰好使k+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则a值为
A 0.745 B 0.39 C 39 D 74.5
12、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以被硝硫混酸硝化生成二硝基物,它是1.5-二硝基萘
和1.8-二硝基萘 的混合物。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将这两种异构体分离。将上述硝化产物放入适量的98%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彩的方法是
A 蒸发浓缩结晶 B 向滤液中加入水后过滤
C 用Na2CO3溶液处理滤液 D 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
13、向各盛有1L水的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后,各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顺序是
A D>C>B>A B B=C>A>D C B=C>A=D D B>C>A>D
14、将0.1mol·L-1HCOONa与0.05mol·L-1HC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A [Cl-1]=[HCOOH]=[HCOO-]>[H+] B [Cl-1]= [HCOO-]> [HCOOH]> [H+]
C [HCOO-]> [Cl-1]> [H+] >[HCOOH] D [HCOO-]> [Cl-1] >[HCOOH] >[H+]
15、若200mL[H+]=1×10-3mol·L-1的某一元酸和100mL[OH-]=1×10-3mol·L-1的某一元碱相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所用的酸和碱应是
A 等浓度的弱酸和强碱 B 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
C 稀的弱酸和浓的强碱 D 稀的强酸和浓的弱碱
16、若0.01mol·L-1的HF酸之电离度为α,则在1L该溶液中,H+、F- 离子和HF分子的总数是
A 0.02α B (1+2α)×6.02×1021 C 0.01+α (1+α) ×6.02×1021
第Ⅱ卷
(共四大题,8小题,66分)
三、(本大题共10分)
17、工业制纯碱时,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结晶,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
以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氢钠结晶。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6 mol·L-1盐酸,6mol·L-1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石灰石、氯化铵、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⑴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基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
⑵请写出在图上用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A:
B: C: D: E:
⑶利用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结晶。 答:
说明: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敞口玻璃容器 有塞玻璃容器 玻璃漏斗 分液漏斗
玻璃导管 (但应标示出在液面上或液面下)
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联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8、(4分)3.2g铜与过量硝酸(8mol·L-1 、30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mol,则此进溶液中所含NO3-为 mol。
19、(6分)今用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实验室制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铝。分别采用如下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两种方法:①2Al+3H2SO4=Al2(SO4)3+H2↑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2NaAlO2+H2SO4+2H2O=2Al(OH)3↓+Na2SO4
⑴请问上述哪一种方法比较节约试剂?(提示:试从每生产2molAl(OH)3所耗费的试剂用量予以说明。)
⑵原料相同,请设计一种更为节约试剂的方法(以方程式表示,并说明其可以最节约试剂的根据)。
20、(10分)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2O、2LCO、1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问:
⑴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 (填“可能”或“不可能”)。若可能,该气体是
⑵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 (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
⑶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中? (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1、(11分)下面是苯和一组稠环芳香烃的结构式
……
①苯 ②萘 ③蒽 ④并四苯 ⑤并五苯 并m苯
⑴(4分)写出化合物②—⑤的分子式:①C6H6 ② ③ ④ ⑤
⑵(4分)这级化合物的分子式通式是C H (请以含m的表示式填在横线上,m=1,2,3,4,5……)
⑶(3分)由于取代基的位置不同而产物的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位置异构,一氯并五苯有 (填数字)个异构体,二氯蒽在 (填数字)个异构体。
22、(8分)乙酸跟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和条件下发生的酯化反应(反应A),其逆反应是水解反应(反应B)。反应可能经历了生成中间体(Ⅰ)这一步
⑴(3分)如果将反应按加成、消去、取代反应分类,则A—F个反应中(将字母代号填入下列空格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⑵(3分)如果使原料C2H5OH,用标记,则生成物乙酸乙酯中是否有?如果使原
料 中羰基( )或羟基中的氧原子用标记,则生成物H2O中氧原子是否有?试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⑶(2分)在画有圈号的3 个碳原子中,哪一个(或哪些)碳原子的立体形象更接近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试述其理由。
23、(3分)请模仿上题,写出下列3个反应的产物(不必写中间体),反应是不可逆的。
六、(本大题14分)
24、(14分)取3.40g只含羟基、不含其它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氧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⑴(9分)3.40g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为:C mol、H mol、O mol;该醇中C、H、O的原子数之比为 。
⑵(3分)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 。其原因是: 。
⑶(2分)如果将该多元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 的结构简式。
试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2.B 3.C 4.A 5.B 6.B 7.C D 8.D 9.B 10.C
二、(每小题4分,共24分)
11.D 12.D 13.B 14.D 15.D 16.D
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10分)
17、(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⑴(6分)
(注:①图中无冰水冷却装置C或尾气吸收装置E,各扣1分。②图中缺少CO2发生器A、洗气装置B、反应器D任何一部分,或在图中出现使反应无法进行的错误,例如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插入溶液中,玻璃导管联接错误等,本小题为零分)。
⑵A CaCO3,并由漏斗加入6mol·L-1HCl;B蒸馏水(或答水);C冰水(或答冷水);D被氯化钠饱和的浓氨溶液;6mol·L-1H2SO4。 (2分)
(注:①各容器中盛放的物质缺或错1种,则本小题零分。②由于⑴题中无容器C和E部分,本题中没回答容器C和E中盛放的物质,则不重复扣分)。
⑶取少量产品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时,停止加热。试管中如有白色剩余物质,则得到的产品不是碳酸氢铵。试管冷却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盐酸,反应激烈,冒大量气泡,最后剩余物全部溶解,说明得到的结晶是碳酸氢钠。如果加入盐酸后,晶体全部溶解,但没有气泡产生,则得到的结晶可能是食盐。 (2分)
(注:未能答全上述要点者不给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8、(4分)α+0.10
19、(6分)⑴第②种方法比较节约试剂。从化学方程式看出,同样是制备2mol的Al(OH)3,方法①所需原料为:2molAl,3molH2SO4,6molNaOH;而方法 ②所需为:2molAl,1molH2SO4,2molNaOH。
⑵ ①2Al+3H2SO4=Al2(SO4)3+H2↑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
由方程式看出,制备8mol的Al(OH)3,所需原料为:8molAl,3molH2SO4,6molNaOH。相当于制备2molAl(OH)3,所需量为:2molAl,3/4molH2SO4,3/2molNaOH,其用量为最少。 (注:第⑵题答案,方程式①和②的次序可交换。)
20、(10分)⑴不可能(3分) ⑵有,O2(2分,2分,如前一空错,本小题0分)⑶没有(3分) (本小题共10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1、(11分)⑴②C10H8 ③C14H10 ④C1`8H12 ⑤C22H14 (每空1分,共4分。每错一个,不给分,还各倒扣1分,但本小题不出现负分) ⑵4m+2 2m+4 (两空必须同时正确,给4分,不分段给分)。⑶4:15(前空1分,后空2分,分段给分,共3分)
22、(8分)⑴A,B;C,F;D,E(每空2个全对给1分,3空分段给分,3空钱对共3分)⑵都有标记。因为反应中间体在消去一分子H2O时,有两种可能,而乙氧基(OC2H5)是保留的
(答“都有”给1分,理由正确给2分,共3分) ⑶ (或答中间体),因为这个碳原子边有4个原子团。(本小题2分,共3分)
23、(3分)CH3COOC2H5+HCl; ;
或(CH3CO)2O+HCl(每个反应的产物各1分,共3分,未写HCl,可不作要求)
六、(本大题共14分)
24、⑴0.125 (2分) 0.30 (3分) 0.100 (2分) 5:12:4 (2分) (共9分)⑵ 可以 因为该最简式中H原子个数已经饱和,所以最简式即分子式C5H12O4 (2分)⑶C(CH2OH)4 (2分)
1999年化学试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K 39
第Ⅰ卷 (共两大题,15小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A 四氯化碳、碘水 B 甲醇、水 C 甘油、水 D 乙酸乙酯、水
2、将如下卤化物跟浓H2SO4放在烧瓶中共热,可以得到纯净卤化氢气体的是
A NaF B NaCl C NaBr NaI
3、下列有关硼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硼的相对原子量为10.8,可判断硼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
B 在三氯化硼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
C 硼元素可以和氢元素结合成为氢化物
D 硼元素与氢氧根结合的化合物是一种强碱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的单质权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5、可以判断某酸是强电解质的现象是
A 该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B 该酸可溶解氧化铜
C 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D 该酸浓度为0.01mol·L-1时的值为2
6、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之。它的分子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3是非极性分子 B 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C PH3是一个强氧化剂 D PH3分子中的P-H键是非极性键
7、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发生反应。若再加入某种盐,则铜粉可以逐渐溶解。符合此条件的盐是
A NaNO3 B KCl C ZnSO4 D Fe2(SO4)3
8、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I2O4 B I3O5 C I4O7 D I4O9
9、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 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 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 D 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10、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1 C 1:2 D 1:3
12、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Y B Y C Y D Y
?
?
?
0 0 0 0
?
13、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为1.0×10-14,由此可知在该温度时水的电离度为
A 1.9×10-7 % B 1.0×10-2 % C 1.8×10-9 % D 1.8×10-14 %
14、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③NaHSO4、④Na2S中所含带电微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5、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分别中和相同体积和相同pH值的两种溶液:B1(一元强碱),B2(一元弱碱,它的电离度为1%),则所需盐酸的体积比(中和B1的比中和B2的)是
A 100:1 B 1:1 C 1:10 D 1:100
?
第Ⅱ卷 (共4 大题,8小题,70分)
三、(本大题共14分)
16、有A、B两种有机液体的混合物,如果A、B互溶,且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在常压,A的沸点为35,B℃的沸点为200℃。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蒸馏方法分离和提纯该混合物,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和用品是
⑵如果加热升温后,第3分钟收集第一个馏分,第15至25分钟收集第二个馏分。请在下面的格纸中画出蒸馏法分离提纯该混合液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油画所用颜料含有某种白色的铅化合物,置于空气中,天长日久就会生成黑色PbS,从而使油画的色彩变暗。若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变为白色的PbSO4而使油画“复原”。请填空:⑴上述“清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有0.1mol 的PbS参与反应,则在此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为 mol。
18、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据此可以判断:元素甲为 ,元素丙为 ,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或 。
19、在一定条件下,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化合物Z,Z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G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
请填空:⑴ 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分别属第 族和第 族。 ⑵ 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 。 ⑶ 每生成1mol的气体G,同时应得到 mol的沉淀P。
?
?
?
?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0、通常,烷烃可以由相应的烯烃经催化加氢得到。但是,有一种烷烃A,分子式C9H20 ,它却不能由任何C9H18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而另有A的三个同分异构体B1、B2、B3,却分别可由而且只能由1种自己相应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A 、B1、B2、B3的结构简式如下(请填空)
A: B1-B3:
?
?
?
?
21、(6分) (R、R'、R''是各种烃基)
?
如上式烯烃的氧化反应,双键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断裂,在断键两端的碳原子都被气体成为羧基或酮羰基。由氧化所提之产物,可以推测反应物烯烃的结构。今有A、B、C三个含有双键的化合物,它们被上述溶液氧化:
1molA (分子式C8H16),氧化得到2mol酮D 。
1molB(分子式C8H14),氧化得到2mol酮E和1mol二元羧酸。
1molC(分子式C8H14),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它是一种没有支链的二元羧酸。
请据此推断B、C、D、E 的结构简式。
B C D E
?
?
22、(12分)下面是一个四肽,它右以看作是4 个氨基酸缩合掉3 个分子水而得。
?
式中,R、R′、R″、R′″可能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烃基,或有取代基的烃基。
称为肽键。今有一个“多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C2H5NO2 ) (C3H7NO2 ) (C9H11NO2 ) (C5H9NO2 )
问:⑴这个“多肽”是几肽?⑵该多肽水解后,有几个谷氨酸?⑶该多肽水解后,有几个苯丙氨酸:
答:⑴该多肽是 (填数字)肽。⑵该多肽水解后有 (填数字)个谷氨酸。⑶该多肽水解后有 (填数字)个苯丙氨酸。
六、(本大题12分)
23、(12分)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各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分别以a和b表示),并列出计算式。
⑴在温度为t℃和压力为pPa的情况下,19.5g A 与1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L的D气体,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m=
⑵0.48g金属镁与10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
?
?
2000年化学试测题答案
一、9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C 2、B C 4、A D 5、D 6、B 7、A D 8、D 9、A 10、B D
二、(每小题4分,共20分)
11、C 12、C 13、A 14、D 15、D
三、(本大题共14分)
16、(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⑴蒸馏烧瓶(或答圆底烧瓶;平底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或答其它合理的玻璃仪器,但不得用大口容器)。 (6分) 沸石(或答碎瓷片) (2分) ⑵
四、(本大题共3 小题,共20分)
17、(4分)⑴ PbS + 4H2O2 = PbSO4 + 4H2O (2分) ⑵ 0.8 (2 分)
18、(6分)甲N(氮)(填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 (2分)
丙P(磷)(填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 (2分)
CO或CO2(两空均对才给2分) (2分)
19、(10分)⑴ ⅡA族ⅥA族 (4分) ⑵ Al2S3 (3分) ⑶ 2/3mol (3分)
五、(本大题共3 小题,共24分)
20、(6分) (每空1分,全对给6分)
A (CH3)3CCH2C(CH3)3 B1 (CH3)3C-C(CH3)2-CH2CH3
B2 (CH3CH2)4C B3 [(CH3)2CH]C(CH3)2
21、(6分)
B (CH3)2C=CHCH=C(CH3)2
?
?
?
?
(B、C两空各2 分,D、E两空各1分,共6分)
22、(12分)⑴ 十肽 (2分) ⑵ 4 个 (5分) ⑶ 3 个 (5 分)
六、(本大题共12 分)
23、(本题共2 小题,共12分)⑴(6分)在t℃和pPa下D气体的密度 (ag·L-1) (2分)
19.5g + 11.0g - 3.00L×ag·L-1 (2分)
⑵ 盐酸的浓度 (bmol·L-1 )
当 ,
(条件1分,列式2分,共3分)
当 ,
(条件1分,列式2分,共3分)
2000年化学试测题
一、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碳所化合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现象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是
A 臭氧空洞 B 光化学烟雾 C 酸雨 D 火山爆发
2、室温时下列溶液密度比纯水密度小的是
A 1mol·L-1HCl B 0.1mol·L-1 HNO3 C 0.01mol·L-1 H2SO4 D 25% 氨水
3、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C 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D 压力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了
B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各种离子,它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D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5、两个硫酸分子可以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焦硫酸(H2SO4)。已知硫酸的分子中有4个硫氧键,则焦硫酸分子中硫氧键的数目是
A 4 B 6 C 7 D 8
6、? 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的是
A NH4CNO与CO(NH2)2 B CuSO4·3H2O与CuSO4·5H2O
C [Cr(H2O)4Cl2]Cl·2H2O与[Cr(H2O)5Cl]Cl2·H2O D H2O与D2O(氨水)
7、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气)+2B(气)≒2C(气)。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C气体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B 原混合气体体积为1.2V
C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2V D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1 mol·L-1氨水溶液与0.5 mol·L-1氨水溶液中,[OH-]之比是2:1
B 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NH]=[Cl-]
C 向0.1 mol·L-1NaNO3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Na+]=[Cl-]
D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使 混合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Na+]=[CH3COO-]
9、制备卤磷酸钙萤光粉所用的高纯氯化钙中混有镁杂质,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扌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此沉定最好选用
A 氢氧化钙乳浆 B 碳酸钠溶液 C 碳酸氢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B [H+]=1×10-7mol·L-1 的溶液 C pH=14-pOH 的溶液 D pH=pOH 的溶液
二、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稀硝酸
12、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稀H2SO4,分别跟等物质的量的Al、KHCO3和K2CO3刚好反应完全,所耗去甲、乙、丙三种酸的体积比为1:2:3,则甲、乙、丙三种酸物质的量之比应是
A 1:1:1 B 3:1:2 C 6:3:2 D 18:3:4
13、某烃室温时为气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该不饱和烃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应是
A 2 B 3 C 4 D 5
14、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的是
?
A 苯乙烯 B 苯甲酸
?
C 苯甲醛 D 苯乙酮
?
15、下列溶液经反应后,溶液内含有0.50 mol NaHCO3和0.50 mol Na2CO3的是
A 0.50L 1.00 mol·L-1NaHCO3加0.50L 0.50 mol·L-1NaOH
B 0.50L 0.75 mol·L-1 Na2CO3加0.50L 0.50 mol·L-1 HCl
C 0.50L 1.00 mol·L-1 NaHCO3 加0.50L 0.25 mol·L-1 NaOH
D 1.00L 1.00 mol·L-1 Na2CO3 加1.00L 0.50 mol·L-1 HCl
三、(本大题共14分)
16、为了测定某烷烃样品(丁烷,并含少量丙烷等气态烃)的平均分子量,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量,得到质量m1 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烷烃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m2 ③往锥形瓶内加满水,塞好胶塞,称量得到质量m3 已知实验时的温度T(K),压强P(Kpa),水的密度(g·L-1)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0,密度(g·L-1),回答下面问题:
⑴本实验的原理是(具体说明)
⑵步骤②中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
?
⑶具体说明本实验中怎样做到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
?
⑷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填图中标号)
?
?
?
⑸锥形瓶内空气的质量()是 (列出算式)。
⑹瓶中样品的质量()是 (列出算式)。
⑺由实验测得该烷烃的平均分子量是 (列出算式)。
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17、(6分)设X、Y、Z代表3种元素。已知: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③Y和Z两元素可以形成四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据此,请填空:
⑴Y元素是 ,Z元素是 。
⑵由X、Y、Z三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之分子式(即化学式)是
18、(6分)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度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
?
反应时间 t/h
1
4
9
16
25
MgO层厚Y/nm
NiO层厚Y′/nm
0.05a
b
0.20a
2b
0.45a
3b
0.80a
4b
1.25a
5b
*注: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请填空回答:
⑴金属高温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长速率来表示,其理由是
。
⑵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填直线、抛物线、对数或双曲线等类型):MgO氧化膜厚Y属 型,NiO氧化膜厚Y′属 型。
⑶Mg与Ni比较,哪一种金属具有良好的耐氧化腐蚀性: ,其理由是:
。
19、(8分)
高温
反应①
?
高温
反应②
燃烧
反应③
?
高温
反应④
?
如上图,已知:
①单质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②化合物F是不能生成盐的氧化物;③化合物I能溶于水呈酸性,它能够跟氧化物A起反应。
据此,请填空:
⑴化合物F是 。⑵化合物I 是 。
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0、(9分)某烃A分子量是156,在CCl4溶液中跟Br2不起反应。但是在光照下,Br2可以跟A起取代反应。取代产物的分子量是235的只有两种:产量较多的一种是B,产量较少的一种C。另外,还可得到分子量是314的产物多种。
⑴请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
?
⑵分子量是314的有多少种?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
?
21、(6分)氰化钾(KCN)的氰基(CN)可以取代卤代烃的卤素(X)生成腈(R-CN)。腈可以经酸性水解成为羧酸(RCOOH);腈也可以被催化加氢成为胺(RCH2NH2)。
请自选一种卤代烃,由它和任意无机试剂合成制取尼龙66所需要的两种原料:己二酸
HCOOC(CH2)4COOH和H2NCH2(XH2)4CH2NH2 。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需配平)。
22、(9分)已知某化合物甲,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C、H的质量分数合计为78.4%。又已知,甲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它的4个价键分别连接在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上,如下图所示:
?
A、B、D、E为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请⑴建议甲的分子
⑵写出甲的结构简式,并以系统法命名之。
?
六、(本大题共12分)
23、⑴邻苯二甲酸氢钾( 分子量204.2)可以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反应如下:KHC8H4O4 + NaOH = KnaC8H4O4 + H2O。准确称取KHC8H4O4晶体0.5105g,溶于水后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消耗NaOH溶液的浓度(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
?
?
?
?
⑵测定食醋的总酸度。食醋中除醋酸(CH3COOH)外,还含有少量其它有机酸。食醋的总酸度以每1000mL食醋中含醋酸(其它酸也折算作醋酸)的质量(g)表示,通常写作CH3COOH%。用移液管移取市售食醋50.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从中移取25.00mL,用上小题 已知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消耗碱液体积为V(mL), 写出CH3COOH%的计算式。
?
?
?
⑶已知0.1mol·L-1 邻苯二甲酸溶液的pH大于1,取等体积的邻苯二甲酸溶液和某K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等于7,则碱与酸的浓度比值(X)为 (选填下列选项编号)。
A x>2 B x=2 C 2>x>1 D x=1 E1>x>1/2 F x=1/2
?
?
?
?
?
?
?
?
?
?
?
2000年化学试测题答案
一、1.B 2. D 3.BC 4.C 5.D 6.AC 7.BC 8.CD 9.A 10.D
二、11.C 12.D 13.C 14.D 15.D
三、16、⑴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两种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量之比。(2分)
⑵为了保证瓶内的空气已完全被排出,并充满了样品气。 (2分)
⑶第一次称量前,锥形瓶塞紧胶塞后,在瓶口处的胶塞上做一记号,以后每次测量,胶塞塞入瓶口的位置都以此为准。 (2分)
⑷ D (2分)
⑸ (2分)
⑹ m2-m1+m空气 (2分)
⑺ 29.0× (2分)
四、17、⑴Cl(氯),O(氧) ⑵ KClO3 (每空2分,共6分)
18、⑴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也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 ⑵ 直线,抛物线⑶Ni,它的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增长比镁的要慢。(前四空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6分)
19、⑴CO(一氧化碳) ⑵HF(氟化氢) ⑶ 2H2+O2=2H2O ⑷ 2F2+2H2O=4HF+O2
(每空2分,共8分)
五、20、⑴
?
?
(每 个1分,共3分)
?
⑵
?
?
(每个1分,共6分,
写重复的倒扣分)
?
?
?
?
?
?
?
?
?
22、⑴ C4H10O (4分) ⑵ CH3CHOHCH2CH3 2-丁醇 (3分)
六、23、⑴ c(NaOH)=0.125molL-1 (3分) ⑵ CH3COOH%=150V% (4分)
⑶ C (5分)
2001年化学试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Br 80
第Ⅰ卷
(共两大题,12小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气体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稍大时是一种污染物,而在高空却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该气体是
A.NO B O3 C CO D 氯氟烃
2.以石墨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若电解时转移的电子数是3.01×1023,则此时在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是
A 8g B 16g C 32g D 64g
3.室温下0.1mol·L-1溶液滴定amL某浓度的HCl溶液,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H+]/mol·L-1是
A 0.1/(a+b) B 0.1b/(a+b) C 1×107 D 1×10-7
4.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反应 ①Br2+2e=2Br-②2Br—2e=Br2③Zn-2e=Zn2+④Zn2++2e=Zn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是
A ②和③ B ②和① C ③和① D ④和①
5.分子式与苯丙氨酸( )相同,且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有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环 ②有一个硝酸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异构体的数目是
A 3 B 5 C 6 D 10
6.将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盐酸中,使溶液为中性,则此时
A [NH4+]=[Cl-] B [NH4+]>[Cl-] C [NH4+]<[Cl-] D [NH4+]与[Cl-]之间关系不确定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下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在锌片和盐酸的反应中,加入如下试剂,可使生成氢气的速度变慢的是
A 硫酸铜晶体 B 水 C 氯化钡晶体 D 醋酸钾晶体
8.某溶液中含三种离子,加入过量氨水有沉淀生成 ,过滤后滤液中加过量盐酸,又有沉淀生成,再过滤,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仍有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A Ag+、Fe2+、Ca2+ B Al3+、Mg2+、Ba2+ C Ca2+、Fe2+、Ba2+ D Ag+、Mg2+、Ba2+
9.在一杯透明的液体中加入一小颗固体,整杯液体完全转变成固体,则原溶液和析出的固体分别可能是
A过饱和溶液,不带结晶水的晶体 B 饱和溶液,带结晶水的晶体
C过饱和溶液,带结晶水的晶体 D –10℃的过冷水,冰
10.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1 B 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 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NaOH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增大
B 电解H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减小
C 电解Na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D 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
12.苯并[a]芘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它的分子是研究致癌效应的参照标准),其结构式中有5个环互相并合如图。每外碳原子上都有一个双键(C=C),分子中共有m个双键,五个原子数为n个,则m、n分别等于
A 10,30 B 10,32 C 11,30 D 11,32
第Ⅱ卷
(共四大题,9小题,共76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3.(6分)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
⑴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
⑵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充分反应。然后把反应后的全部液体装入半透膜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半透膜袋里析出的物质是 ,该操作的名称是 。
14.(13分)1,2,3,4-四氢化萘的结构简式是 ,分子式是C10H1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7℃,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与液溴发生反应:C10H12+4Br2 C10H8Br4+4HBr。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不溶于水。有人用四氢化萘、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溶液,溶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一定质量比把四氢化萘和水加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纯铁粉。②慢慢滴入液溴,不断搅拌,直到反应完全。③取下反应容器,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直到溶液颜色消失。过滤,将滤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④分液,得到的“水层”即氢溴酸溶液。
回答下面问题:
⑴下面示意图中的装置,适合步骤①和②操作的是 。
⑵步骤②中如何判断“反应完全” 。
⑶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的目的是 。
⑷步骤③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
⑸已知在实验条件下,饱各氢溴酸水溶液中氢溴酸的质量分数是66%,如果溴化反应进行完全,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1: (保留小数点后1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5.(6分)若以X、Y和Z代表三种元素,且知X与Y可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甲,Y与Z也可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乙,又知甲分子含18个电子,乙分子含38个电子,请填空:
⑴元素Y在第 周期。⑵化合物甲的分子式是 。
⑶化合物乙的分子式是 。
16.(5分)请写出10个分子式,使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8个电子。
、 、 、 、 、
、 、 、 、 。
17.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添加另的反应物),经不同的化学反应,可实现如上图的各种变化。其中,反应③④⑤属氧化还原反应,而反应①、②属非氧化还原反应。X、F和Y为单质,且F是空气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余为化合物,据此请填空:
⑴物质A是 ,F是 ,X是 ,Y是 。
⑵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6分)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表示配位键,粗线表示这个环上的这些键在纸平面的前面。)
又知ATP+H2O ADP+Pi(磷酸)+能量
请写出:
⑴ATP的分子简式是 ,它的摩尔质量是 。
⑵ADP的结构式是 。
19.(10分)有三个只含C、H、O的有机化合物A1、A2、A3,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室温时A1为气态,A2、A3是液态。分子中C与H的质量分数之和是73.3%。在催化剂(Cu、Ag等)存在下,A1不起反应。A2、A3分别氧化得到B2、B3。B2可以被硝酸银的氨水溶液氧化得到C2,而B3则不能。
上述关系也可以表示如下图:
请用计算、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⑴A2的结构简式 ;
⑵B3的结构简式 ;
⑶A3和C2反应的产物是 。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0.(9分)某有机化合物爆炸后产生的气体中,各组份的体积分数如下:
CO2 41.38%,H2O(气)34.48%,N2 20.96%,O2 3.45%。
设爆炸时,并没有 掺入空气,试推算该化合物的:
⑴最简式 。
⑵分子式(分子中共有20个原子)
⑶结构简式 。
21.(10分)某化工厂每小时生产98%(质量分数)硫酸a t(吨),为使硫充分燃烧,且在下一步催化氧化时不再补充空气,要求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类为21%,且不考虑各生产阶段的物料损失,则
⑴该厂每小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空气的体积为 m3 。
⑵为满足题设要求,b%的下限等于 。
试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卷 48分 第二卷 76分
一、(每小题4分,共24分)
1 B 2 B 3 D 4 A 5 C 6 A
二、(每小题4分,共24分)
7 B D 8 A D 9 C 10 A 11 B C 12 B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3.(6分)
⑴用可见光照射,观察有无“丁达尔现象”,有就是胶体 (2分)
⑵麦芽糖 (2分) 渗析 (2分)
14.(13分)
⑴D (3分)⑵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 (3分) ⑶除去过量的溴 (2分) ⑷四溴化萘、铁粉(2分)⑸1.3 (3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5.(6分)
⑴第2周期(2分) ⑵H2O2 (2分) ⑶Na2O2 (2分)
16.(5分)
Ar、F2、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CH3OH、CH3NH2 …
只回答出其中10种即可,答其它合理答案都可以。
17.(11分)
⑴A是(NH4)2CO3或(NH4HCO3),F是N2,X是H2,Y是Cl2。(6分)
⑵CO2+2NaOH=Na2CO3+H2O(或CO2+NaOH=NaHCO3)(2分)
⑶ N2+3H2 2NH3 (3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6分)
⑴A—P~P~P (1分) 507 (2分)
⑵ (3分)
19.(10分)
⑴CH3CH2CH2OH (3分)
⑵ (3分)
⑶CH3CH2COOCH(CH3)2 (4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0.(9分)
⑴C3H5N3O9 (3分) ⑵C3H5N3O9 (2分) ⑶ (4分)
21.(9分)
⑴22400a/(21-b) (5分) ⑵7% (5分)
2002年化学试测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4分,考试 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K 39
第I卷(共两大题,12小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2.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H4R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是( )
A.RH4 B.RH3 C.H2R D.HR
3.将1mol·L-1H2SO4溶液100mL与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50g混合均匀后,滴入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的颜色是 ( )
A.浅紫色 B.黄色 C.红色 D.无色
4.已知硼化物BxHyz-与B10C2H12的电子总数相同,则BxHyz-的正确表达式为 ( )
A.B9H152- B.B10H142- C.B11H132- D.B12H122-
5.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下面的实验正确的是 ( )
A.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mol·L-1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分离
B.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mol·L-1FeCl3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分离
C.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浓溴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
D.在烧杯中,加入足量冷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
6.的系统命名的名称是 ( )
A.1,2-二溴-2-环己烯 B.1,2-二溴-1-环己烯
C.1,6-二溴-1-环己烯 D.2,3-二溴-1-环己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选两个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下列物质混合后,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或固体的是 ( )
A.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明矾溶液 B.少量电石和过量碳酸氢钠溶液
C.过氧化钠和少量氧化亚铁溶液 D.铜片和三氯化铁溶液
8.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是碳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C.它们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 D.它们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9.由短周期元素形成化合物A2B3,A3+比B2-少一个电子层,且A3+具有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2B3是三氧化二铝 B.A3+和B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C.A是第2周期第IIIA族的元素 D.B是第3周期IVA族的元素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g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则b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L)是 ( )
A. B. C. D.
1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增加3molH2
12.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一个烧杯,加入足量盐酸并使天平保持平衡,向左边烧杯中加入 14.4gMg,向右边烧杯中加入14.4gAl,此时天平不再平衡,下述操作可使天平恢复平衡的是 ( )
A.右边加0.45gAl B.左边加0.98gMg
C.左边加入14.4gMg,向右边加15.3gAl D.左边加14.4gMg,右边加14.85gAl
第II卷(共四大题,9小题,共76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3.(4分)在中学实验中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重结晶、过滤、盐析……,请将分离或提纯下列各混合物最适宜的方法的名称填入括号内
①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 ( )
②除去碘中混有的碘化钠固体 ( )
③除去乙醇中溶解少量的食盐 ( )
④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离子 ( )
14.(15分)一支干燥的小试管中,装有少量白色物质(约占试管容积的),已知该白色物质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现通过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只用蒸馏水、石蕊试纸或pH试纸进行鉴定。
(1)按照顺序写出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使用酒精灯和试管的方法不必叙述,其它要点说清楚)
(2)填写下表:
白色物质
判断依据
有关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碳酸氢铵
碳酸氢钠
碳酸钠
氯化钠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5.(8分)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其理由是 。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的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
16.(7分)如图A为直流电源,B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C为电镀槽,接通电路后,发现B上的c点显红色,请填空:
(1)电源A上的a为______________极
(2)滤纸B上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在电镀槽中实现铁上镀锌,接通K点,使c、d两点短路,则电极e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极f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槽中盛放的镀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填两种电解质溶液)。
17.(6分)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单质,且B为金属,其它三个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I和J,这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图中注明, 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为:
(1)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n(A)∶n(B)=1∶2完全反应生成G
(2)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n(B)∶n(C)=3∶1完全反应生成F
(3)C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n(C)∶n(D)=1∶3完全反应生成E
请填空:
(1)物质B是 ,物质D是
(2)B与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8分)已知四种丁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跟空气反应的情况如下:
(1)各种戊醇在这样条件下,可能得到多少种酮,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
(2)各种戊醇在这样条件下,可能得到多少种醛,请写出其结构简式 。
(3)始终不反应的戊醇的结构简式是 。
19.请将下列高分子材料合成的单体的结构简填入下表(有的项可能不止一个原料)
编号
名称
结构简式
单体
例
涤纶
(的确良)
1
异戊橡胶
2
锦纶
(尼龙6)
3
ABS树脂
六、(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20.(10分)现有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ag与100mL盐酸反应。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以用带字母的分式表示。
(1)该混合物中NaH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为 。
(2)如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的浓度为 mol·L-1
(3)如盐酸过量,生成CO2体积为 L。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CO2的体积,还需知道
。
(5)若NaHCO3和KHCO3不是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则ag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体积(V)范围是 。
21.1mol丁烷(气)与不足量的氧气共贮于一固定容器中,压强为p,点火燃烧后,回到室温,得到水若干(其体积可不计)和CO2和CO两种气体,总压强降为0.557p,试求:
(1)生成的水的质量;
(2)反应前氧气的物质的量;
(3)反应后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4分,共24分)
1.D 2.A 3.C 4.D 5.A 6.C
二、(每小题4分,共24分)
7.B C 8.A B 9.B D 10.D 11.B 12.A C
三、(2小题,共19分)
13.①加热分解 ②升华 ③蒸馏 ④渗析 (每空1分,共4分)
14.(1)①先将小块蓝色石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均匀加热试管,再将火焰固定在放固体部分加热,同时通过玻璃棒将试纸对准试管口附近。(1分)
②如果加热固体不分解,且蓝色试纸不变色(进一步证明固体没有分解),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向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待固体溶解后,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取试管中的溶液沾在试纸的中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分)
(2)
白色物质
判断依据
有关化学方程式
(或离子方程式)
碳酸氢铵
固体全部分解,试管中没有残留固体
NH4HCO3NH3↑+CO2↑+H2O↑
碳酸氢钠
固体全部分解,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NaHCO3Na2CO3+H2O↑+CO2↑
CO2+H2O+H+
(或CO2+H2OH2CO3)
碳酸钠
固体不分解,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加不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pH试纸变篮色。
氯化钠
固体不分解,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加不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pH试纸不变色。
NaClNa++Cl-
(种物质判断依据和方程式全正确给3分,共12分)
四、(3小题,共21分)
15.大于(2分) 水的离解反应:H2OH++OH-是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水的离解,使KW增大(2分)
(1)10∶1(2分)
(2)9∶2(2分)
16.(1)正(2分)
(2)2NaCl+2H2OH2↑+Cl2↑+2NaOH(2分)
(3)Zn—2e=Zn2+ , Zn2++2e=Zn,ZnSO4溶液或ZnCl2溶液 (3分)
17.(1)Mg(镁),H2(氢) (每空1分,共2分)
(2)3Mg+N2Mg3N2(2分)
(3)O2+2NO2NO2 (2分)
五、(2小题,共16分)
18.(1)
(2)
(3) (每式1分,共8分)
19.1.
3.
六、(2小题,共20分)
20.(10分)(1)84∶100(2分)
(2)(2分)
(3)或(2分)
(4)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分)
(5) (2分)
21.(10分)(1)根据C4H10→5H2O,可知1mol C4H10生成5mol水,即90g。
(2)反应后和反应前的压强之笔极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设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则,y=6.18mol。
(3)燃耗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1+6.18-4=3.18mol,设生成CO2的丁烷为amol,生成CO的丁烷为(1-a)mol,则有:
C4H10+6.5O2→4CO2+5H2O Δn
1 6.5 4 3.5
a 3.5a
C4H10+4.5O2→4CO+5H2O Δn
1 4.5 4 1.5
1-a 1.5(1-a)
由题意:3.5a +1.5(1-a)=3.18 解得:a=0.84mol
即丁烷有84%转化为CO2,16%转化为CO,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O2)=4×84%=3.36mol,n(CO)=4×16%=0.84mol。
2003年化学试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K 39
第Ⅰ卷 (共两大题,15小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A 四氯化碳、碘水 B 甲醇、水 C 甘油、水 D 乙酸乙酯、水
将如下卤化物跟浓H2SO4放在烧瓶中共热,可以得到纯净卤化氢气体的是
A NaF B NaCl C NaBr D NaI
下列有关硼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硼的相对原子量为10.8,可判断硼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
B 在三氯化硼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
C 硼元素可以和氢元素结合成为氢化物
D 硼元素与氢氧根结合的化合物是一种强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可以判断某酸是强电解质的现象是
A 该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B 该酸可溶解氧化铜
C 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D 该酸浓度为0.01mol·L-1时的pH值为2
6、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之。它的分子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3是非极性分子 B 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
C PH3是一个强氧化剂 D PH3分子中的P—H键是非极性键
7、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发生反应。若再加入某种盐,则铜粉可以逐渐溶解。符合此条件的盐是
A NaNO3 B KCl C ZnSO4 D Fe2(SO4)3
8、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I2O4 B I3O5 C I4O7 D I4O9
9、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 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 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 D 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
10、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1 C 1:2 D 1:3
12、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Y Y Y Y
0 0 0 0
A B C D
13、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为1.0×10-14,由此可知在该温度时水的电离度为
A 1.8×10-7 % B 1.0×10-2 % C 1.8×10-9 % D 1.8×10-14 %
14、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③NaHSO4、④Na2S中所含带电微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5、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分别中和相同体积和相同pH值的两种溶液:B1(一元强碱),B2(一元弱碱,它的电离度为1%),则所需盐酸的体积比(中和B1的比中和B2的)是
A 100:1 B 1:1 C 1:10 D 1:100
第Ⅱ卷 (共4 大题,8小题,70分)
三、(本大题共14分)
16、有A、B两种有机液体的混合物,如果A、B互溶,且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在常压,A的沸点为35℃,B的沸点为200℃。回答以下问题:
⑴(8分)用蒸馏方法分离和提纯该混合物,必不可少的玻璃仪器和用品是
⑵(6分)如果加热升温后,第3分钟收集第一个馏分,第15至25分钟收集第二个馏分。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蒸馏法分离提纯该混合液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示意图。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7、(4分)油画所用颜料含有某种白色的铅化合物,置于空气中,天长日久就会生成黑色PbS,从而使油画的色彩变暗。若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变为白色的PbSO4而使油画“复原”。请填空:⑴上述“清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有0.1mol 的PbS参与反应,则在此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为 mol。
18、(6分)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据此可以判断:元素甲为 ,元素丙为 ,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或 。
19、(10分)在一定条件下,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化合物Z,Z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G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与空气之密度比约为1.17
请填空:⑴ 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分别属第 族和第 族。 ⑵ 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 。 ⑶ 每生成1mol的气体G,同时应得到 mol的沉淀P。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0、(6分)通常,烷烃可以由相应的烯烃经催化加氢得到。但是,有一种烷烃A,分子式C9H20 ,它却不能由任何C9H18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而另有A的三个同分异构体B1、B2、B3,却分别可由而且只能由1种自己相应的烯烃催化加氢得到。A 、B1、B2、B3的结构简式如下(请填空)
A: B1-B3:
21、(6分) (R、R'、R''是各种烃基)
如上式烯烃的氧化反应,双键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断裂,在断键两端的碳原子都被氧化成为羧基或酮羰基。由氧化所得的产物,可以推测反应物烯烃的结构。今有A、B、C三个含有双键的化合物,它们被上述溶液氧化:
1molA (分子式C8H16),氧化得到2mol酮D 。
1molB(分子式C8H14),氧化得到2mol酮E和1mol二元羧酸。
1molC(分子式C8H14),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它是一种没有支链的二元羧酸。
请据此推断B、C、D、E 的结构简式。
B C D E
22、(12分)下面是一个四肽,它可以看作是4 个氨基酸缩合掉3 个水分子而得。
式中,R、R′、R″、R′″可能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烃基,或有取代基的烃基。
称为肽键。今有一个“多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
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C2H5NO2 ) (C3H7NO2 ) (C9H11NO2 ) (C5H9NO4 )
问:⑴这个“多肽”是几肽?⑵该多肽水解后,有几个谷氨酸?⑶该多肽水解后,有几个苯丙氨酸:
答:⑴该多肽是 (填数字)肽。⑵该多肽水解后有 (填数字)个谷氨酸。⑶该多肽水解后有 (填数字)个苯丙氨酸。
六、(本大题12分)
23、(12分)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各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分别以a和b表示),并列出计算式。
⑴在温度为t℃和压力为pPa的情况下,19.5g A 与1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L的D气体,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m=
⑵0.48g金属镁与10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
2003年化学试测题答案
一、(9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C 2、B 3、C 4、A D 5、D 6、B 7、A D 8、D 9、A 10、B D
二、(每小题4分,共20分)
11、C 12、C 13、A 14、D 15、D
三、(本大题共14分)
16、(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⑴蒸馏烧瓶(或答圆底烧瓶;平底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或答其它合理的玻璃仪器,但不得用大口容器)。 (6分) 沸石(或答碎瓷片) (2分) ⑵
四、(本大题共3 小题,共20分)
17、(4分)⑴ PbS + 4H2O2 = PbSO4 + 4H2O (2分) ⑵ 0.8 (2 分)
18、(6分)甲N(氮)(填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 (2分)
丙P(磷)(填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均可) (2分)
CO或CO2(两空均对才给2分) (2分)
19、(10分)⑴ ⅢA族ⅥA族 (4分) ⑵ Al2S3 (3分) ⑶ 2/3mol (3分)
五、(本大题共3 小题,共24分)
20、(6分) (每空1分,全对给6分)
A (CH3)3CCH2C(CH3)3 B1 (CH3)3C-C(CH3)2-CH2CH3
B2 (CH3CH2)4C B3 [(CH3)2CH]C(CH3)2
21、(6分)
B (CH3)2C=CHCH=C(CH3)2
(上面C中有误,应有一双键)
(B、C两空各2 分,D、E两空各1分,共6分)
22、(12分)⑴ 十肽 (2分)[据N原子个数] ⑵ 4 个 (5分) [缩去9个水分子,则原共为C55H88O28N10] [据各原子个数守恒可列式计算]⑶ 3 个 (5 分)
六、(本大题共12 分)
23、(本题共2 小题,共12分)⑴(6分)在t℃和pPa下D气体的密度 (ag·L-1) (2分)
19.5g + 11.0g - 3.00L×ag·L-1 (2分)
⑵ 盐酸的浓度 (bmol·L-1 )
当 ,
(条件1分,列式2分,共3分)
当 ,
(条件1分,列式2分,共3分)
2004年化学试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K39
第 I 卷
(共两大题,12小题,共48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2.实现下列变化既不需要另加入还原剂,也不需要另加入氧化剂的是
A F2→F- B HNO3→NO
C Mg→Mg2+ D Na2O2→O2
3.科学家制成了一种耐高温、高强度的材料氮化硅,它的化学式可能是
A SiN B Si3N4 C Si2N3 D Si4N3
4.CS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和CO2,用0.228 g CS2在448 ml O2中燃烧后,冷却到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已知CS2为液体)
A 224 ml B 201.6 ml
C 336 ml D 448 ml
5.CuCO3 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 g ,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ml、2 mol.L-1的盐酸溶液中,加热分解等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
A 16.0 g B 19.2 g C 24.0 g D 30.6 g
6. 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组成。将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 Cr2O72-可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 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 I2+7H2O,如果取溶有1.892g X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可得4.52gAgCl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
A K3Cr2Cl7 B K3Cr2Cl5
C K3Cr2Cl9 D K2CrCl4
得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若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正确答案只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含有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的盐如KAl(SO4)2,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A CaOCl2 B(NH4)2Fe(SO4)2 C BiONO3 D K3[Fe(CN)6]
8.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反应式为:NH4NO3→HNO3+N2+H2O 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
A 5﹕3 B 5﹕4 C 1﹕1 D 3﹕5
9.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H3O+中含有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有个氧原子
C 2g重氧水(H218O)含有个中子 D 84gNaHC03晶体中含有个CO32-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明矾溶液中加放过量的氨水
Al3++4OH-==== AlO2-+2H2O
B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a2++2ClO-+CO2+H2O====CaCO3↓+2HClO+CO32-
C 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
2Br-+Cl2====Br2+2Cl-
D 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
Ca2++2OH-+2HCO3-====CaCO3↓+2H2O+CO32-
11. 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 g 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
B 残留物只有Na2CO3
C 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残留物只有Na2CO3和NaOH
12.吗丁啉是一种常见的胃药,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可用下图表示。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2H25ClN5O2 B 该物质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
C该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 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第II 卷
(共四大题,8小题,共92分)
得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13.(8分)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且组成它们的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5,A到H是八种常见化合物。上述各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见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产物之一
甲 丙 B 丙 E 水 丙
A D 丙 G ②电
解
乙 丙 C 丙 ① F 水 H溶液
试回答:
(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写出①②两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10分)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2A=H++HA- HA- H++A2-
回答下列问题:
Na2A溶液显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在0.1mol.L-1的Na2A溶液中,下列微粒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c(A2-) +c( HA-)+c( H2A) =0.1mol·L-1
B c(OH-)=c(H+) +c( HA-)
C c(Na+ )+ c(H+) =c(OH-)+ c( HA-)+2c(A2-)
D c(Na+ )= 2c(A2-) +2c( HA-)
已知0.1mol·L-1NaHA溶液的pH=2,则0.1mol·L-1 H2A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_______0.11 mol·L-1(填“〈”,“〉”,或“=”),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mol·L-1 NaHA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
15.(16分)(1)芳香醛(如糠醛)在碱作用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2)不饱和碳碳键上连有羟基不稳定。
(3)化合物A~F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化合物A含有醛基,E与F是同分异构体,F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生成F的过程中,A中醛基以外的基团没有任何变化。
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生成B和C的反应式:
(2)写出C和D生成E的反应式:
(3)F结构简式是:
(4) A生成B和C的反应是( ),C和D生成E的反应是( )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除反应 D、酯化反应 E、还原反应
(5)F不可以发生的反应有( )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除反应 D、酯化反应 E、还原反应
16.(16分)(1)2003年底,重庆发生井喷毒气伤人事件,这主要是混杂在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化学式 )、HCN等有毒气体使人中毒。
(2)硫和氧都是 族的元素,乙醇可以看成是水中一个H被乙基替代的衍生物,因此硫化氢中的一个H也可以被乙基替代,得到乙硫醇,其化学式为 。
(3)根据上述规律,异丙硫醇、苯硫酚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4)类似地,如果丙酮中的O被S替代,得到CH3-CS-CH3,则其命名为 ;同样,已知CH3-CO-SH命名为乙硫羟酸,则CH3-CS-OH可命名为 。
(5)苯硫酚具有比苯酚还强的酸性,则对硝基苯硫酚与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硫醇也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以与碱反应,1mol化合物HSCH2CH(NH2)COOH能与
mol的NaOH反应。
得分
五.(本大题共12分)
17.(12分) 将a mol的NH3与b mol的O2混合后,充入一密闭容器,在Pt存在下升温至700℃,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
(1)请讨论b∕a的取值范围及与之对应的溶液的溶质及其物质的量,将结果填于下表中:
b∕a的取值范围
溶质
溶质物质的量
(2)当a=2.00,b=4.00,在室温下得到的产物是什么?若该产物的密度为1.44g.ml-1,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得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30 分)
18.(6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合气→( ) ( )接 ( ) ( )接 ( ) ( )接 ( ) ( )接 ( ) ( )。
(2)确认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
19.(8分)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Ⅱ]或[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
试回答:
(1)若用[Ⅰ]取氯气,b瓶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______________。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题下,反应开始后,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不明显上升,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分)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沸腾炉、二是接触室、三是吸收塔。在沸腾炉内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在接触室内有催化剂存在下二氧化硫进一步与氧气化合,生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流经吸收塔时,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使三氧化硫最终与水化合形成硫酸。
下面的装置是仿照工业上制备硫酸的流程设计出来的。见下图:
写出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请写出上图甲乙丙丁装置的作用
写出在催化剂表面所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
在乙反应器内要求氧气的量要比二氧化硫的量多一倍左右,你是如何控制与估计的?
学生为了比较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而不用水,特用上述装置进行模拟实验。若丁装置在反应过程中先出现气泡,不久就出现了白雾,而丙装置一直都没有任何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如果要科学地准确地进行探究浓硫酸与水吸收三氧化硫的效果,应该如何操作?
处理尾气的方法有:
2004年化学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题4分,共24分)
B 2. D 3.B 4 D 5.C 6.C
二7.A 8.A 9.AC 10.D 11.CD 12.AC
13、(每空2分)(1)O2 (2)
(3)2SO2+O2===2SO3 2H2O =====2H2+O2
14 (1) 碱性 (1分) A2-+H2O HA-+OH- (1分)
BCD (3分,每个1分,错选0分)
< (1分) H2A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抑制了HA-的电离。(2分)
c(Na+ )> c(HA-)> c(H+)> c(A2-)> c(OH- ) (2分)
15
A C B
(A、B、C结构简式正确各1分,配平1分,共4分);
C D E
(D结构简式正确1分,E结构简式正确2分,配平1分,共4分);
(3分);
OH O
(4)A、E;D (每对1个1分,多选、答错倒扣分,但不出现负分,共3分);
(5)C (2分,多选、答错倒扣分,但不出现负分)
16
(1)CH4;H2S (每个1分,共2分);
(2)第VIA;CH3CH2SH (前者1分,后者1分,共2分);
(3)(CH3)2CHSH;C6H5SH (每个2分,共4分);
(4)丙硫酮;乙硫羰酸 (每个2分,共4分);
(5)
(对硝基苯硫酚结构简式正确1分,产物结构简式正确1分,配平1分,共3分);
(6)2 (1分)
17. 17. (1) 4NH3+5O2=4NO+6H2O ①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26 (1)
b∕a的取值范围
溶质
溶质物质的量
0NH3 (0.5分)
(a-4b∕5)mol (1分)
b∕a=5∕4 (1分)
/ (0.5分)
/ (0.5分)
5∕4HNO3 (0.5分)
(4b-5a) ∕3mol (1分)
b∕a≥2 (0.5分)
HNO3 (0.5分)
amol (1分)
HNO3 (1分)
ω(HNO3)=(2.00×63.0∕2.00×63.0+2.00×18.0)×100%=77.8% (1分)
c(HNO3)=1000×1.44×77.8%∕63.0 mol.L-1=17.8 mol.L-1 (2分)
18.(1) (F)(E)接(D)(C)接(A)(B)[或(B)(A)]接(J)(I)接(H)(G)
(2)黑色氧化铜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H2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Cu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19. (1) 饱和食盐水;(2分)装置漏气;(1分)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先靠近各边接口处检验,漏气处试纸变蓝 (涂肥皂水等合理方法均可)(3分)
(2) 关闭活塞后,若a中仍有气体发生,气体压强增大。将b中液体压入c中,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不会有气体逸出。(2分)
20.(1).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2)接触室、吸收塔
SO2 + O2 = 2SO3
(4)净化二氧化硫和氧气。(因为三氧化硫很易跟水蒸气化合生成酸雾,会影响二氧化硫跟氧气的化合,以及三氧化硫的吸收。)
(5)可以通过调节气阀,控制气体流量,观察甲装置的冒泡速率估计。
(6)原因有两个:(1)浓硫酸对三氧化硫的吸收效果远好于水,三氧化硫被浓硫酸完全吸收了;
(2)插入浓硫酸溶液的导管插得太深,导致两个吸收瓶内的气压差较大,三氧化硫气体往水中冒出来了,与水蒸气化合形成酸雾。
用碱液吸收。
命题意图和试题解析(2004年)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属于基本题型,但同时也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别是:“原子守恒”、“差量法”的运用。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2CH4+O2+6Na2O2==2Na2CO3+8NaOH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注重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情况,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前10号元素最多有两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之比为1:2或1:1,但只有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故比值为1:2才满足。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用一般的解法就较复杂,如果用
“Cu原子守恒”和“关系式法”来解,就变得很简单了:CuCl2~~2HCl由这一关系式可得CuCl2为0.3mol,CuCO3 →CuO , Cu2(OH)2CO3→2 CuO,
CuO~2HCl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解答,同时利用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n(Cr3+)=?2.667/(127*2)*2/3=0.007(mol)
n(Cl)=4.52/143.5=0.0315(mol) n(Cr3+): n(Cl)=2:7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用化合价升降的的知识来解决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很基本的题型
7.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氧化还原中“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相等”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必对方程式进行配平,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确理解,同时靠查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属于结构的基本问题,学生容易解答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的理解,以及在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用到“量”和“氧化还原反应”问题时。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知识,属于基本体型学生容易解答,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熟练程度
13解析:本题属于图框式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知识全面,善于抓住突破口,大胆猜想和推理,周密思维,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从图中得出的第一印象是丙几乎无处不在,联想到以下几条的反应路线可得出丙是O2
①Na Na2O Na2O2 NaOH、O2
②S SO2 SO3 H2SO4 O2、H2
③N2 NO NO2 HNO3 O2、H2
根据组成三种单质的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5,(或根据B+C D是Na2O+SO2 Na2SO3,而Na2O+NO 不反应),可推知三种单质分别是Na、S、O2而非Na、N2、O2,则:
产物之一
Na O2 Na2O O2 Na2O2 水 O2
Na2S Na2SO3 O2 Na2SO4 ②电
解
S O2 SO2 O2 ① SO3 水 H2SO4溶液
考试时,将物质推出来仅是成功了一半,要养成认真、准确、规范地答题的习惯,以免无谓失分。
14解析:.电解质溶液试题在今几年的全国高考,上海高考Ⅱ卷中屡有出现,这是一道另辟蹊径,思维要求较高的题目。
第(1)问要求书写水解方程式,符合规范才能得分。
第(2)问:A选项只要注意到H2A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就能判断H2A在水溶液中不存在,从而否决它。B选项实质是物料守恒式。C选项实质是电荷守恒式。D选项反映的是:
[OH- ](水电离)= [H+](水电离)。
第(4)问的解答融于第(3)问的解答之中
0.1mol.L-1NaHA溶液:
NaHA= Na++ HA-
0.1 0.1 0.1
pH=2, [H+]=10-2 mol.L-1
HA- H+ +A2-
10-2 10-2 10-2
故:[Na+ ]= 0.1mol.L-1 [ HA-]=0.1-0.01 水也电离产生[H+],故[H+]略大于10-2 mol.L-1 [A2-]=10-2 mol.L-1 [OH- ]=10-14∕10-2
可见:[Na+ ]> [ HA-]> [H+]>[A2-]>[OH- ]
0.1mol.L-1H2A溶液
H2A= H+ + HA-
0.1 0.1 0.1
HA- H+ +A2-
若是单独存在的0.1mol.L-1 HA-溶液,[H+]=10-2 mol.L-1,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会对第二步电离产生抑制作用,故第二步电离产生的[H+]<10-2 mol.L-1, 故[H+](总)<(0.1+0.01) mol.L-1=0.11 mol.L-1
15 解析 :本题为信息题,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兼顾了学生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考察。
(1)化合物A含有醛基,根据其分子式C7H6O,减去醛基(CHO),即得C6H5(苯基),故A为苯甲醛。依据信息(1)进行迁移,利用信息(3),不难判断出B、C的结构,即可写出反应式。
(2)该题是上题的延续,如果说上题不知C的结构式还可以“蒙”对上题的4分,但到此必须明确C为苯甲醇、D为苯甲酸,这可以依据B到D的反应条件进行判断。另外,产物E的结构简式的写法必须注意,千万不要写成PhCH2OOCPh、PhCH2COOPh等错误形式,否则要扣2分(但要注意:写成PhCH2OCOPh是可以的)!
(3)根据“F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醛基以外的基团没有任何变化”、与E(酯)是同分异构体和“不饱和碳碳键上连有羟基不稳定”的提示,可知F中含有2个没有变化的C6H5基团1个OH,但羟基没有和不饱和碳碳键相连,因此可以确定F结构为PhCH(OH)COPh。
(4)考察简单的有机知识。但要注意,A(醛)生成B和C的反应,既有醇(还原)生成,也有酸(氧化)生成,因此它既是还原反应,也是氧化反应。很明显,C和D生成E的反应是酯化反应,此为送分题,悄悄地隐藏在稍难题后面,主要考的是学生的应试心态。
(5)只要写出了F的结构式,该题易于判断,考察的是简单的有机知识。
16解析
本题以重庆井喷伤人事件为题材命题,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题目由无机物入手,从结构特征出发,利用已知的有机物为信息进行迁移,考查内容层层深入,涉及有机物命名、酚的反应、氨基酸的性质等有机化学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1)该题是送分题,仅作为引子。
(2)该题是上题的延续,一部分作为引子,一部分引入有机部分——实际考查的是“乙基”!——反过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注意:有机与无机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联系?
(3)该题是上题的继续,但暗中逐渐由醇的结构与命名转移到酚的结构与命名,实际考查的是“异丙基、苯基”,同时对“苯硫酚”的考查也为第5小题做铺垫。
(4)本题中继续进行知识迁移,进一步转移到酮和酸(羟基、羰基)的结构与命名的考察,此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硫放在正常命名前”的含硫化合物命名规律,其实也不难。因此,关键是知识迁移后能否自己悟出其中的规律。
(5)本题考察的是酚类的化学性质,但迁移至“硫酚”。作题时,一定还要注意:一、“对位”不要写错;二、“硝基”不要出现拼写错误!
(6)本题考察的是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该氨基酸(半胱氨酸)中含有具有一定酸性的“SH”基团(巯基)。
17.解析:并列反应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本题既要求抽象的字母计算,又要求给定具体数据的计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较高的难度,适合作为压轴题。
(1) 4NH3+5O2=4NO+6H2O ①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将上述反应合并:NH3+2 O2= HNO3+ H2O ②
①当0 4 NH3 ∽ 5 O2
4b∕5 b
故n(NH3)=(a-4b∕5)mol
②当b∕a=5∕4,只发生且恰好完成反应①,而NO不溶于水,故不存在溶质。
③当5∕4 4NH3+5O2=4NO+6H2O
4x 5x
NH3+2 O2= HNO3+ H2O
y 2y y
4x+y=a
5x+2y=b
y=(4b-5a) ∕3 故n(HNO3)= (4b-5a) ∕3mol
18.解析:本题是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解析:本题是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制备气体,同时还要考虑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题还要应用到物理学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
20.解析:本题考查硫酸的工业制法,注重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