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高三化学同步测试题
第三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3.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 B.Cu C.Ag D.H2
4.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5.赤铜矿的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和辉铜矿混合加热后有如下反应:
2Cu2O + Cu2S == 6Cu + SO2↑,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6.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 :6 B.4 :5 C.2 :3 D.3 :2
7.某金属单质能和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组成该单质的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可能是
A.+1 B.+2 C.+3 D.+4
8.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R2—发生如下反应:RO3n—+2R2—+6H+==3R+3H2O,下列关于元素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
B.RO3n—中的R只能被还原
C.HnRO3一定是强酸
D.R的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9.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SO42— 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10.有关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双氧水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2MnO4— + H2O2 + 6H+ == 2Mn2+ + 3O2↑+ 4H2O
B.2MnO4— + 3H2O2 + 6H+ == 2Mn2+ + 4O2↑+ 6H2O
C.2MnO4— + 5H2O2 + 6H+ == 2Mn2+ + 5O2↑+ 8H2O
D.2MnO4— + 7H2O2 + 10H+ == 2Mn2+ + 10O2↑+ 12H2O
11.向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逐渐变深 B.逐渐变浅 C.没有变化 D.变棕黄色
12.下列反应中硝酸部分作氧化剂的是
A.硝酸与铜反应 B.硝酸与氧化铜反应 C.硝酸与氧化铁反应 D.硝酸与硫磺反应
13.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 Fe(OH)2;FeO B. Fe(OH)3;Fe2O3
C.Fe(OH)2、Fe(OH)3、Fe3O4 D.Fe2O3; Fe(OH)3
14.在反应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1mol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是
A.1/5mol B.2/5mol C.1/3mol D.11/5mol
15.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A.0.0075mol L-1 B.0.008mol L-1 C.0.075mol L-1 D.0.08mol L-1
16.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Cl—<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中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 == 2Fe2++SO42—+4H+
B.I2+SO2+2H2O == H2SO4+2HI
C.2 Fe2++I2== 2 Fe3++2I—
D.2 Fe3++2Cl—==2 Fe2++Cl2
二.填空题
17.(8分)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
18.(9分)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无机化合物,它们各有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这些转化关系都不需要使用催化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甲在转化中为还原剂,是常见的金属,乙是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且甲、乙、丙都是短周期元素组成。则A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B的电子式是________;A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⑵ 若甲在转化中为氧化剂,是常见非金属气态单质,丙是常见金属,甲、乙、丙中只有甲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乙与甲同主族,与丙同周期,乙也有强氧化性。通常条件下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则:
① 单质丙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_。
② A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 当A与甲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时,A与甲恰好完全反应,并符合上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KMnO4 + KI+ H2SO4→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
① KMnO4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_
② 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___________
20.(8分)抗击“非典”期间,过氧乙酸()是广为使用的消毒剂。它可由H2O2和冰醋酸反应制取,所以在过氧乙酸中常含有残留的H2O2。测定产品中过氧乙酸浓度c0涉及下列反应:
① MnO4—+ H2O2+ H+=== Mn2++ O2+ H2O ②H2O2 + 2I— + 2H+ == I2 + 2H2O
③+2I—+2H+== CH3COOH+I2+H2O ④I2 + 2S2O32— == S4O62- + 2I—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平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配平系数填入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
MnO4—+ H2O2+ H+=== Mn2++ O2+ H2O
(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反应④)选用的指示剂是 。
(3)取b0 mL 待测液,用硫酸使溶液酸化,再用浓度为a1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H2O2,耗用KMnO4体积为b1 mL(反应①,滴定过程中KMnO4不与过氧乙酸反应)。
另取b0 mL 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并用硫酸使溶液酸化,此时过氧乙酸和残留的H2O2都能跟KI反应生I2(反应②和③)。再用浓度为a2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耗用Na2S2O3溶液体积为b2 mL。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过氧乙酸的浓度(用含a1、a2、b0、b1、b2的代数式表示)。
c0= 。
(4)为计算待测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c0 ,加入的KI的质量已过量但没有准确称量,是否影响测定结果 ___________(填“是”或“否”)。
三.计算题
21.(9分)实验室用50mL浓盐酸跟足量的氯酸钾固体共热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KClO3 + HCl —— KCl + H2O + Cl2↑
⑴ 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KClO3 + __HCl —— __KCl + __Cl2↑+ __H2O
⑵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分)
① 只有还原性 ② 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 氧化性和酸性
⑶ 若产生0.1mol Cl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
⑷ 若反应中HCl的利用率只有50%,当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7.1g时,求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2.(10分)将10.08g铁粉完全溶于过量的稀硫酸,所得溶液中加入5.05g KNO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Fe2+还需30mL 0.5mol/L的溴水才能全部氧化。通过计算确定后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C 6.C 7.B 8.D
9.C 10.C 11.D 12.A 13.B 14.A 15.D 16.C
二.填空题
17. (1)①、④ (2)Cr (OH)3 (3)1 6 14 2 2 6 3 7H2O
18.⑴ O=C=O CO2 +2Mg C + 2MgO
⑵ ① Fe ② 2Fe2+ + Br2 == 2Br— + 2Fe3+
③ 2Fe2+ + 4Br— + 3Cl2==2Fe3+ +2Br2 + 6Cl—
19.(1) KMnO4 (2) ① 8 ②
(3) 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二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发生变化。
20.(1)2MnO4—+5H2O2+6H+ ==2Mn2++5O2+8H2O
(2)淀粉溶液 (3) mol/L (4)否
三.计算题
21.⑴ 1,6,1,3,3 ⑵ ② ⑶ 1/6 mol
⑷ 12 mol/L
22.6FeSO4 + 2KNO3 + 4H2SO4 == 3Fe2(SO4)3 + K2SO4 + 2NO↑ + 4H2O
6FeSO4 + 3Br2 == 2 Fe2(SO4)3 + 2FeBr3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SCN—、NO3—
C.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碱性溶液Ba2+、Na+、CO32—、Cl—
2.下列各组试剂在溶液中反应,当两种试剂的量发生改变时,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氯化镁、氢氧化钠 B.硫酸钠、氢氧化钡
C.氯化铝、氨水 D.溴化亚铁、氯水
3.将足量稀盐酸加到下列固体混合物中,只能发生一种反应的是
A.Mg、AlCl3、NaAlO2 B.KNO3、NaCl、CH3COONa
C.NaClO、Na2SO3、BaCl2 D.Ba(NO3)2、FeSO4、NH4HCO3
4.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Mg + 2H++ 2Cl— == MgCl2 + H2↑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Ba2+ + SO42— == BaSO4↓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2CO3 +2H+ == 2Na+ + H2O + CO2↑
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浅绿色;Fe + Fe3+ == 2Fe2+
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H+离子呈明显酸性时有沉淀生成的离子组是
A.K+、Na+、S2— 、SO32— B. K+、Na+、SO42—、SO32—
C.Mg2+、Al3+、SO42—、AlO2— D.Ca2+、Fe2+、Cl—、NO3—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3—+Ca2+ +OH—== CaCO3↓+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 NH4+ + OH— H2O + 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H+ + 2NO3— == Cu2+ + 2NO↑+ H2O
7.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 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8.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2O32— B.Na+、K+、HCO3—、Cl—
C.NH4+、Mg2+、SO42—、Cl— D.K+、Na+、AlO2—、NO3—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g 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11.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2—、CO32—、CH3COO— 等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
A.CH3COO— B.SO32— C.CO32— D.HCO3—
12.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 + N2 + 3C 2AlN + 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molAlN,N2得到3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13.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
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 +5 C.+6 D.+7
1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5.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4mol/L,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NH4+、NO3—、Cl— B.K+、Fe2+、MnO4—、Cl—
C.NH4+、SiO32—、NO3—、K+ D.Na+、K+、AlO2—、SO32—
16.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OO—、Cl— B.Mg2+、Ba2+、Br—
C.Mg2+、Cl—、Fe2+ D.Na+、NH4+、Cl—
二.填空题
17.(6分)在NaHSO4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Ba(OH)2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分)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立即变为蓝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立即消失,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以上实验可知,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 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⑴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___(选填“活性炭”、“铁粉”、“硫酸亚铁”),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⑵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离子,可用来浇灌农田。
20.(8分)化学分析实验时,鉴定SO32—的方法之一是利用SO32—的还原性。将SO32—在稀酸中加入适量的
碘—淀粉蓝色溶液,会使蓝色褪去,反应为:SO32—+ I2 + H2O == SO42—+ 2H+ + 2I—。
⑴ 若待测液中含有S2O32—,对实验________(填“有”或“无”)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若待测液中含有S2—和SO32—,在检验前应先加入固体难溶物CdCO3,不久沉淀由浅色转变为黄色的CdS,而溶液中的SO32—无损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1.(10分)在含有n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的Cl2,充分反应。
⑴ 当x≤0.5n mol时,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当x≥1.5n mol时,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当x=n mol时,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在某100mL 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和0.1mol/L,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第二节离子反应的本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D 3.B 4.B 5.A 6.B 7.B 8.C
9.D 10.A 11.A 12.C 13.B 14.C 15.D 16.D
二.填空题
17.2H+ +2OH—+SO42—+Ba2+ == BaSO4↓+2H2O;SO42—+Ba2+ == BaSO4↓
18.2I—+ClO—+2H+ == I2 + Cl—+H2O; SO32—+I2+H2O== SO42—+2I—+ H+;ClO—>I2>SO42—
19.⑴ K+、Cl—、OH—;铁粉 Ag ⑵ Ag+和Cl—、Fe3+和OH—,NO3—和K+
20.⑴ 有,S2O32—+2H+ ==S↓+SO2↑+ H2O,SO2 + I2 + 2H2O == 4H+ + SO42— + 2I—,即有S2O32—存在也会使碘—淀粉蓝色溶液褪色。
⑵ CdS的溶解度比CdCO3的溶解度更小。CdCO3 + S2—==CdS↓ + CO32—
三.计算题
21.⑴ 2Fe2++Cl2==2Fe3++2Cl—
⑵ 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⑶ 2Fe2++2Br—+2Cl2==2Fe3++Br2+4Cl—
22.0.225mol/L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物质的量 B.分子个数 C.原子个数 D.物质质量
4.C(s) + H2O(g) == CO(g) + H2(g);△H = +131.3 KJ/mol。它表示
A.碳与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
B.1mol固态焦炭与1mol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131.3 KJ的热量
C.1mol碳和1mol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
D.固态碳和气态水各1mol反应,放出131.3 KJ的热量
5.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2(g)==CO2(g);△H = -392KJ/mol,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2O(g)==H2(g)+CO(g);△H = +131KJ/mol,CO(g)+1/2O2(g)==CO2(g);△H = -282KJ/mol,H2(g)+1/2O2(g)==H2O(g);△H =-241KJ/mol,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C.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可以节省燃料
D.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6.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 (g) + 1/2O2(g) == H2O (l); △H = -285.8 KJ/mol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C8H18 (l) + 25/2O2(g) == 8CO2(g) + 9H2O (l); △H = -5518 KJ/mol
CH4 (g) + 2O2(g) == CO2(g) + 2H2O (l); △H =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 (g) B.CO(g) C.C8H18 (l) D.CH4 (g)
7.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
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4b KJ/mol
B.C2H2(g) + 5/2O2(g) == 2CO2(g) + H2O(l);△H = 2b KJ/mol
C.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2b KJ/mol
D.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b KJ/mol
8.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食盐 B.浓硫酸 C.硝酸铵 D.生石灰
9.已知:CH4(g) + 2O2(g) == CO2(g) + 2H2O(l);△H = Q1 KJ/mol
2H2(g) + O2(g) == 2H2O(g);△H =Q2KJ/mol
2H2(g) + O2(g) == 2H2O(l);△H = 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0.5mol,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放出的热量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10.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1mol气态肼在适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534KJ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 N2H4 (g)的能量比1molN2(g)的能量高534KJ
B.1mol N2H4 (g)的能量比1molN2(g)的能量低534KJ
C.1mol N2H4 (g)与1molO2(g)的总能量和比1molN2(g)和2molH2O(g)的总能量和高534KJ
D.1mol N2H4 (g)与1molO2(g)的总能量和比1molN2(g)和2molH2O(g)的总能量和低534KJ
11.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1)+22.5O2(g)=8CO2(g)+9H2O(g) △H=-48.40kJ·mol-1
B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C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D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48.40kJ·mol-1
12.已知
(1)H2(g)+1/2O2(g)===H2O(g) △H1=a kJ·mol-1
(2)2H2(g)+O2(g)===2H2O(g) △H2=b kJ·mol-1
(3)H2(g)+1/2O2(g)===H2O(l) △H3=c kJ·mol-1
(4)2H2(g)+O2(g)===2H2O(l) △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d>0 C.2a=b<0 D.2c=d>0
13.已知:298K时,2SO2(g) + O2(g) 2SO3(g);△H = —Q1 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比较
14.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二氧化碳用适量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制得100g碳酸钙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0.5Q B.Q C.2Q D.5Q
15.X、Y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2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Z2X B.Z2Y C.W2X D.W2Y
二.填空题
16.(4分)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1、Q2、Q3、Q4、Q5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
2A(g) + B(g) == 2C(l);△H = -Q1 KJ/mol
2A(g) + B(g) == 2C(g);△H = -Q2 KJ/mol
2A(l) + B(g) == 2C(g);△H = -Q3 KJ/mol
2A(l) + B(l) == 2C(g);△H = -Q4 KJ/mol
A(l) + 1/2B(l) == C(g);△H = -Q5 KJ/mol
17.(10分)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 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 (填>或<)
SiC______ Si; SiCl4 ______ SiO2
⑵ 右图立方体中心的“●”表示硅晶体中的一个原子,
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紧邻的硅原子。
⑶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 (g) + 2H2(g) Si(s) + 4HCl(g)
该反应的反应热△H = ___________ KJ/mol
18.(8分)1840年盖斯根据一系列实验事实得出规律,他指出: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请回答:
⑴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S,金刚石)+ O2(g)= CO2(g) △H = -395.41KJ/mol
C(S,石墨)+ O2(g)= CO2(g) △H = -393.51KJ/mol
则金刚石转化为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燃烧3.1g白磷比燃烧3.1g红磷放出的热量多1.839KJ,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能量状态最低的是__________。
19.(16分)I.某待测液可能含Fe2+、Fe3+、Ag+、Al3+、Ba2+、Ca2+、NH4+等离子,进行了下述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根据实验结果:
⑴ 判定待测液中有无Ba2+、Ca2+离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写出沉淀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写出从溶液D生成沉淀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Fe3+、Ag+、K+、NO3—。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得到在生活或生产 中有相当用途的一些产品,其中之一是绿矾晶体。除此之外,最有用的产品还有两种,一种是单质A,一种是化合物B。试回答:
⑴ 其中单质A是________,化合物B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废水中得到单质A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先在废水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待物质C沉淀完全后,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得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一段时间得单质A。
⑶ 由步骤⑵中得到的物质C可制得绿矾晶体。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实现此目的,
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可能的化学(离子)方程式
1.
2.过滤,除去过量的铁粉 /
3.
三.计算题
20.(8分)已知破坏1mol 氮氮三键、氢氢键、氮氢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946KJ、436KJ、391KJ。计算1molN2(g)和3molH2(g)完全转化为NH3的反应热的理论值。
21.(9分)绿色植物在太阳光作用下,借叶绿素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可用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这是生命世界最基本的化学反应之一,按此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生成100Kg碳水化合物,需要吸收多少千焦太阳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A 6.B 7.A 8.C
9.A 10.C 11.B 12.C 13.A 14.C 15. A
二.填空题
16.Q1>Q2>Q3>Q4>Q5
17.⑴ > < ⑵ 如下图 ⑶ +236
18.⑴ C(S,金刚石)== C(S,石墨) △H = -1.9KJ/mol,石墨
⑵ P4(S,白磷)== 4P(S,红磷) △H = -73.56KJ/mol,红磷
19.I. ⑴ 至少有一种;因为BaSO4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
⑵ Fe(OH)3
⑶ 2AlO2— + CO2 + 3H2O = 2Al(OH)3↓+ CO32—或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
II.⑴ Ag 用作化肥 ⑵ 稀氨水 过滤 葡萄糖 小火加热(或水浴加热)
⑶
实验步骤 可能的化学(离子)方程式
l、将物质C溶于适量的稀H2SO4,再加入稍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 Fe(OH)3 + 3H+ = Fe3+ + 3H2O2Fe3+ + Fe = 3Fe2+
2、过滤,除去过量的铁粉。 /
3、将步骤2所得滤液小火加热浓缩、蒸发,当出现多量晶体时趁热过滤 FeSO4+7H2O=FeSO4·7H2O
三.计算题
20.△H = —92KJ/mol
21.1.6×105KJ
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年来,在许多城市街头会发现不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印有“CNG”的标志,表示它们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城市推行这一改革的目的是
A.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再就业的机会
B.消除对大气的污染
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节约能源,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其反应热数值能表示H2的燃烧热的是
A.2H2(g) + O2g) == 2H2O(g);△H = -483.6 KJ/mol
B.H2(g) + 1/2O2g) == H2O(g);△H = -241.8 KJ/mol
C.2H2(g) + O2g) == 2H2O(l);△H = -571.6KJ/mol
D.H2(g) + 1/2O2g) == H2O(l);△H = -285.8 KJ/mol
3.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 2O2CO2 + 2H2O C3H8+ 5O2 3CO2 + 4H2O
结合“西气东输”,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为燃烧天然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为
A.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小天然气进入量
B.空气进入量和天然气进入量维持原状
C.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天然气进入量
D.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进入量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 H2SO4和1mol Ba(OH)2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所以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故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在101KPa时,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5.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H= +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H= -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H= -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H= +1452 kJ/mol
6.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 mol,当它氧化生成1 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7.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 + OH—(aq) == H2O(l);△H = -57.3KJ/mol
CH3COOH(aq) + NaOH(aq) == CH3COONa(aq) + H2O(l);△H = -Q1KJ/mol
1/2H2SO4(浓) + NaOH(aq) == 1/2Na2SO4(aq) + H2O(l);△H = -Q2KJ/mol
HNO3(aq) + NaOH(aq) == NaNO3(aq) + H2O(l);△H = -Q3KJ/mol
上述反应均系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A.Q1= Q2= Q3 B. Q2 > Q1 > Q3
C.Q2 >Q3 >Q1 D. Q2 = Q3 > Q1
8.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 2KNO3(s)===2KNO2(s)+O2(g);△H= +242.7 kJ/mol
② C(s) +O2(g)===CO2(g);△H= -393.3 kJ/mol
为提供分解1mol硝酸钾所需的热量,理论上需燃烧碳
9.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① 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再盖上硬纸板
② 温度计测量过盐酸的温度后,立即插入NaOH溶液中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③ 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慢慢加入到小烧杯的盐酸中,边加边搅拌
④ 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其平均值记为最终温度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都不正确
10.下列物质按熔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二氧化硅,氢氧化钠,萘 B、钠、钾、铯
C、干冰,氧化镁, 磷酸 D、C2H6,C(CH3)4,CH3(CH2)3CH3
11.淡黄色的胶体溶液在电泳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变浅。向该胶体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发生凝聚现象的是:
A、硫酸镁溶液 B、氯化镁溶液 C、硅酸胶体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溶液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 CO32— + 2H2O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
Ba2+ + 2OH— + NH4+ + HCO3— == BaCO3↓ + NH3·H2O + H2O
C.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OH)3 + 3H+ == Al3+ + 3H2O
D.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CO2 + 2OH— == CO32— + H2O
13.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O2— 、K+、NO3—、SO42— B.NH4+、Cl—、Na+、Ba2+
C.CO32— 、SO42—、Cl—、K+ D.Cl—、Mg2+、NO3—、K+
14.将Cu放入0.1mol/L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溶液中c(Fe3+):c(Fe2+)= 2 : 3,则Cu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
A.3 : 2 B.3 : 4 C.4 : 3 D.3 : 5
15.温度t℃时,在100g水中加入W1g无水硫酸锌或W2g皓矾(ZnSO4·7H2O)晶体都可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W1与W2的关系是:
二.填空题
16.(10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5KJ的热量。
⑴ 写出肼和过氧化氢的结构式
肼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_________________。
⑵ 写出肼和双氧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⑷ 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已知N2(g) + 2O2(g) == 2NO2(g);△H=+67.7KJ/mol,
N2H4(g) + O2(g) == N2(g)+2H2O(g);△H= —534KJ/mol,
则肼与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50mL 0.5mol/L的盐酸和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⑴ 从实验装置看,图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⑵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若实验前后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反应前两溶液的温度均为t1℃,混合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t2℃,反应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K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⑸ 实验中改用60mL 0.5mol/L的盐酸和50mL 0.5mol/L的NaOH溶液反应,其他条件不变,与上述实验相比较,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___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18.(4分)已知C2H6、C2H4、C2H2的燃烧热分别为-1562KJ/mol、-1411KJ/mol、-1300KJ/mol,从燃烧热来看,乙炔比前两者要低,但为什么前两者烃在纯氧中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都不如乙炔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⑴ i是铁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请写出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⑵ 由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⑶ NH3·H2O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 +OH—,试判断NH3溶于水后,
形成的NH3·H2O的合理结构是____________。
⑷ 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作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请预
测首先被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⑸ 利用稀有气体化合物,人们实现了许多制备实验上的突破。如用XeO3在碱性条件下与NaBrO3反应生成NaBrO4,同时放出Xe。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0.(8分)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1.96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配成溶液。一份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随即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带有红褐色;加热该混合物,逸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稀盐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白色固体2.33g。另一份加入含0.001mol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MnO4—恰好完全被还原。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____
⑵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21.(11分)今有一定质量的Fe、Fe2O3和CuO组成的混合粉末状混合物,跟 110mL 2mol/LH2SO4完全反应后得到896mL标况下的H2。将反应混合物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冷却后称量,质量为1.28g。滤液中的金属离子全是Fe2+。将滤液稀释到200mL,再从中取出50mL,向其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当加至20mL时,溶液开始出现沉淀。求:
⑴ 原混合物中CuO和Fe2O3各多少克?
⑵ 稀释后的200mL滤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A 5.B 6.A 7.C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B 15.B
二.填空题
16.⑴
⑵ N2H4(l) + 2H2O2(l) == N2(g)+4H2O(g);△H= —641.6KJ/mol,
⑶ 408.8KJ ⑷ 产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
⑸ 2N2H4(g) + 2NO2(g) == 3N2(g)+4H2O(g);△H= —1135.7KJ/mol,
17.⑴ 环形玻璃搅拌棒 ⑵ 减少热量散失 ⑶ △H= —16.72(t2—t1)KJ/mol
⑷ 偏小 ⑸ 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时的放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⑹ 偏小
18.尽管乙炔的燃烧热在三者中最低,但乙炔燃烧时产生的水要比前两者少得多,这样燃烧时产生
的液态水汽化所消耗的反应热要少得多,因此完全燃烧时乙炔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火焰温度最高,可达3000℃左右。
19.⑴
⑵ Na ⑶ b ⑷ J ⑸ XeO3 + 3NaBrO3 == Xe + 3NaBrO4
三.计算题
20.⑴ Fe2+和NH4+,SO42— ⑵ (NH4)2FeSO4·6H2O
21.⑴ m(CuO)=1.6g,m(Fe2O3)=6.4g
⑵ c(Fe2+)= 0.9mol/L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该气体有强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B.臭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臭氧的存在对人体有益无害 D.自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
2.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 KH
A.失去1mol 电子 B.得到1mol 电子 C.失去2mol 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强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4.两份铝,一份加入强碱溶液,一份加入盐酸,欲使前后收集到的氢气量之比为1:2,则两份铝的质量比为:
A.1:2 B.2:1 C.1:4 D.1:1
5.下列操作中用错试剂的是:
A.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稀硝酸清洗做银镜反应的试管 D.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6.已知氮的氧化物跟Na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3NO2 + 2NaOH = 2NaNO3 + NO↑+ H2O,
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现有2mol NO2和1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需1mol/LNaOH溶液的体积为:
A.2L B.3L C.7/3L D.10/3L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H+呈明显酸性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离子组是
A.Na+、Fe3+、SO42—、SO32— B.K+、Na+、S2—、SO32—
C.Mg2+、Al3+、AlO2—、SO42— D.Ca2+、Fe2+、Cl—、NO3—
8.为缓解华北地区的旱情,有关部门选择适宜的条件和方法,向大气中发射催雨剂,其主要成分是干冰、液氮、碘化银等。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冰和液氮的固体都是分子晶体
B.碘化银微粒在冷云中产生冰晶,起到催雨作用
C.干冰和液氮催雨的原理属于物理变化
D. 干冰和液氮的分子中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每题有1个或2个符合要求的选项)
9.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钠和水反应 B.氟气通入水中
C. 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10.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
11.离子反应为:
aMnO4— + b I—+ 2nH+ == aMn2+ + cI2 +d IO3—+n H2O;
根据该离子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MnO4— >IO3—
B.c=d=5时,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0e—
C.a、b、c、d之间的关系是:5a=2c+6d;b=2c+d
D.当反应物的相对量或浓度发生改变时,化学计量数一定有c=d
12.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 + 5FeS2 + 12H2O == 7Cu2S + 5FeSO4 + 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 FeS2 发生反应有10 mol 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13.体积均为aL 的盐酸和K2CO3溶液,将K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与盐酸逐滴加入K2CO3溶液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x:y(同温同压,且x≠y)。则原K2CO3溶液与盐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x :y B.(x-2y) :x C.2x :(2x-y) D.(2x-y) :2x
14.某铜铝合金4.92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032L的NO2气体和0.672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0g B.3.12g C.5.88g D.7.44g
15.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 NH4Cl ② AlCl3 ③ NaCl ④AgNO3 ⑤KOH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此固体投入水中得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到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对原固体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肯定存在① B.至少存在②⑤
C.无法确定是否有③ D.至少存在①④⑤.
三.填空题
16.(8分)A、B、C、D、E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NaHSO4、Na2CO3和AgNO3中的一种。
已知:① 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 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 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 ④ 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 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 ⑥ 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⑴ 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⑵ A是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_。
⑶ 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现有x g样品,将其溶解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可得干燥沉淀y g。
⑴ 若Na2SO3未被氧化,y = _______x。
⑵ 若Na2SO3全被氧化,y = _______x。
⑶ 若Na2SO3部分氧化,y 和x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有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
⑴ Ti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⑵ 步骤①加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⑷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已知:① 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
② 2CO(g) + O2(g) == 2CO2(g); △H = -566 KJ/mol
③ TiO2(s) + 2Cl2(g) == TiCl4(s) + O2(g); △H = +141 KJ/mol
则TiO2(s) + 2Cl2(g) + 2C(s)== TiCl4(s) + 2CO(g) 的△H =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TiCl4 + 2Mg == 2MgCl2 + Ti 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1)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净)或用品的第一步操作:
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容量瓶 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NaOH溶液500mL,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应称量NaOH的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样品时(1g 以下使用游码),若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读数为10.5g,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 g。
下列操作对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有偏高影响的是 。
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
B.将称量的NaOH固体置露在空气的时间过长
C.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的蒸馏水
D.在烧杯中溶解NaOH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E.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四.计算题
20.98分)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常常通过测定土壤中碳的含量来换算。方法如下: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风干土样W= 2.00g,加入10mL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使土壤中的碳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K2Cr2O7 + 3C + 8H2SO4 == 2K2SO4 + 2 Cr2(SO4)3 + 3CO2↑ + 8H2O,用FeSO4溶液(浓度c = 0.200mol/L)滴定溶液中剩余K2Cr2O7,用去FeSO4溶液体积V1=19.5m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r2O7 + FeSO4+H2SO4→K2SO4 + Cr2(SO4)3 + Fe2(SO4)3 +H2O(未配平);另取一份等量相同浓度的K2Cr2O7溶液,用相同的FeSO4溶液(浓度c = 0.200mol/L)滴定,用去V2=49.5mL。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配平化学方程式:K2Cr2O7 + FeSO4+H2SO4→K2SO4 + Cr2(SO4)3 + Fe2(SO4)3 + H2O
⑵ 求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⑶ 求土壤中碳的质量分数
21.(9分)在标准状况下将cmolCl2通入含a molFeBr2、b molFeI2的溶液中,当c取不同值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有不同溶质(不考虑生成物与水的反应)。
将下表中空格填满:
c的取值(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只要求写盐类化合物)
FeBr2、FeI2、FeCl2
b=c
bFeBr3、FeCl3
FeCl3
若a=b=1 、c=2时,反应后溶液中属于盐类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这些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3) 若a=b=1 、c=2.5时,写出Cl2通入溶液中总的离子方程式(限写一个,但需包括所有的离子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A 5.B 6.B 7.B 8.D
二.选择题
9.CD 10.AC 11.AC 12.C 13.D 14.C 15.B
三.填空题
16.(1)AgCl
(2)A——Na2CO3 B——HCl C——AgNO3 D——BaCl2 E——NaHSO4
(3)2H++CO32-===CO2+H2O↑
17.⑴ 217/126 ⑵ 233/142 ⑶ 233x/142<y<217x/126
18.⑴ 4, IVB ⑵ 将Fe3+还原为Fe2+,析出FeSO4·7H2O
⑶ FeSO4·7H2O,石灰(或碳酸钙、废碱)
⑷ —80KJ/mol,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作用
19.⑴ 用蒸馏水湿润 检验是否漏水 干燥集气瓶
⑵ 4.0 500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 药匙 9.5 DE
四.计算题
20.⑴ K2Cr2O7 + 6FeSO4+7H2SO4==K2SO4 + Cr2(SO4)3 + 3Fe2(SO4)3 +7H2O
⑵ 0.165 mol/L ⑶ 0.90%
21. (1)
0<c<b
FeBr2 FeBr3 FeCl2 FeCl3
1/2(a+3b) ≤c<3/2(a+b)
c ≥ 3/2(a+b)
(2) FeBr3、FeCl3 1:2
(3)4Fe2+ + 4I— + 2Br— +5Cl2 ===4Fe3+ + 2I2 +Br2 + 10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