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7 08: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标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想想:
孙先生的伟大一生如何体现啊!通读课文第1-3目,了解孙中山先生人生第一阶段(出生到武昌起义)的“大事”。合作阅读?需要思考的问题
1、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
2、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
3、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规划你的人生?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中山先生理想和思想转变的原因。一、第1阶段: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1、从“医人”到“医国”: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2、写《致郑藻如书》:是其改良思想的初现
3、《上李鸿章书》后:由改良到革命的嬗变
4、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5、1905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6、提出革命纲领:由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7、坚持武装斗争:发动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8、解决军费问题:呕心沥血奔波于欧美各地
9、1911年:在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到祖国1、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想一想?弃医从政想一想?2、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纲领:“……”3、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规划你的人生?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中山先生理想和思想转变的原因。想一想?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清廷落后腐败,孙中山先生以改变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同盟会的建立视频欣赏?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图为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孙中山于1907年5月领导的武装起义同盟会成立(油画:沈嘉蔚作 )想一想?1、请介绍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性质、意义?2、同盟会的斗争目标是什么?宗旨是什么?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民报·发刊词》上首提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涵?“新三民主义”?1、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哪些历史背景?“新三民主义”?2、对比分析,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的内涵?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社会主义的好朋友)“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有何进步性?有局限性吗?有何意义?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这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922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二大。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材料: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1、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风流人物?陆皓东被孙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国民党元老
民国侠客
现代吕不韦 通读课文第4目,了解孙中山先生人生第二阶段(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的“大事”。合作阅读?二、第2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1、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
2、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
3、辞去临时大总统:关切国家民族利益
4、捍卫民主共和:愈挫愈勇的系列革命斗争——
①反袁的“二次革命”; ②组建中华革命党; ③反袁的护国运动; ④反段的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2002年一帧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在珠海市被发现。孙中山 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该约法的部分条文。护国运动视频欣赏?通读课文第5-6目,了解孙中山先生人生第三阶段(五四运动到去世)的“大事”。合作阅读?三、第3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1、完成《建国方略》:
①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
②“孙文学说”:确立行易知难,批判“知易行难”;
③“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系统完整的现代化规划
④ “民权初步”:教育国民行使民权“知难行易”—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认识:
1、高中阶段我们可不必去争论哪种说法更有理,应重在分析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说的出发点和目的。2、孙中山强调主义、理论对革命运动的重要性。正由于此,孙中山创立了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在北京举行。

正方:南京大学 知难行易 反方:辅仁大学 知易行难 附历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赛果:
1993年 新加坡举行 冠军 复旦大学 1995年 北京举行 冠军 南京大学 1997年 新加坡举行 冠军 马来亚大学 1999年 北京举行 冠军 西安交通大学 2001年 新加坡举行 冠军 马来亚大学 2003年 北京举行 冠军 中山大学 2005年 新加坡举行 冠军 电子科技大学
三、第3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2、改组国民党: ①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②提出三大政策;③发展三民主义视频欣赏: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的方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李大钊
参加国民党一大三、第3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3、收回部分“关余”:打击了帝国主义
4、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联合中共
5、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反封立场,强调三民主义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5、北京病逝:1925年3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国父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孙中山的一生?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
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1924-1927年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末路和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到失败的历史。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革命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突出的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高潮。概念:“国民革命”?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北洋军阀本身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封建地主阶级赖以生存的支柱,属于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②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是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军阀政权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政权。
③军阀统治争权夺势,割据混战,残害人民,破坏社会经济,加重人民负担。推翻军阀统治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回顾孙中山的革命斗争生涯,思考:
哪些因素促使孙中山形成了暴力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并不断发展?提示:
①鸦片战争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的社会危局
②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的碰壁与幻灭
③孙中山上书的碰壁加速了其立场的转变--“和平之法,无可复施”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因素)
⑤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
⑥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宋庆龄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A.知难行更难 B.知易行难 C.知难行易 D.知行合一
2.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享主义
3.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CBAB5.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6.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和平建国纲领》AB7.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
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
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8.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 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9.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