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4-07 12: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清市元洪高级中学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王秀燕 学科 化学 班级 初三(1) 开课学校 元洪高级中学
课题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时间 2005年10月22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确掌握27种元素符号。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理解。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资源 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
活动方式 1、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
2、合作学习 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念(强调“一类”,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分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出课题】[商标情景导入]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问: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引入课题——辨别物质元素的组成。【讲述】这四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讲解并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活动一】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活动二]: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活动三]: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巡视、辅导与评价[板书]2. 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前四位):氧、硅、铝、铁。[讲解并板书]3.元素符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主意事项:①只有一个字母的,字母要大写。如碳—C、氢—H、氧—O等等。②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如铜—Cu、锰—Mn、镁—Mg等等。(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一个硫原子。(3)第84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结论]不同点:元素种类的多少不同,第一组仅一种,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多种。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说”,引导学生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板书]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碳等。(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汞、高锰酸钾等。(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氧化镁、二氧化碳。[问]前面我们学了混合物,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异同点?[板书]2.物质的分类 [小结]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种时为单质,当组成物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时是化合物。3.什么叫氧化物4.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称及其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布置作业]1.习题3.4的第1、2、3题。2.记住元素周期表前20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活动四】[阅读]课文第82页内容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阅读]“知识视窗”,了解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 [阅读]课文第84页,了解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活动五】下课后,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活动六】[阅读] 课文第85-86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完成85页的“讨论与交流” 【活动七】[讨论]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第一组 :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氨(NH4Cl)、硫酸(H2SO4)[阅读]图3-26和“长话短说”,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阅读] 课文第87-88页中的“整理与归纳”,理解物质的分类。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力。同学间相互考问,有助于学生对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的记忆。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达到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加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的理解的目的。通过比较、归纳更容易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归纳的结果使学生更容易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混合物以及物质的分类。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