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11-16 10: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主备课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
轻描重彩总相宜
造型·表现
教学班级
八年级
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看: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工笔画的绘画工具有: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学: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宋人花鸟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人们寄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一幅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清晰易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实践: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美,尝试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工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技能目标: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情感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为工笔花P8~9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
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色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
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熟绢 熟宣

勾线笔 染色白云笔 水盂

墨汁 国画颜色
二、新课导入
摄影《夏荷》与宋人花鸟《出水芙蓉图》哪幅作品印象更深刻?
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
三、新授课程
1. 探讨交流
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
看见:荷花、莲蓬、花蕊、荷叶、花茎。
发现:作品的布局稳定、空灵,用笔精妙,用色沉着,精湛细密。荷花精微的晕染勾勒,夸张的莲蓬、花蕊的造型,借助立粉表现技法,舞动的荷叶,使小小的画面传达出一种空灵清虚的境界,揭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情境。
一花一叶,凝聚了画家对生命的关注,融入了画家的生命整体。
感受:画家在荷花中捕捉着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境界,蕴含着宁静、平淡、和谐的诗意和超出具体细节刻画之上的一种“禅境”。
2. 分析讨论
分组分析《鸡雏待饲图》《碧桃图》,从画面细节处谈一谈各自的感受。
《鸡雏待饲图》画面只画了两只小鸡,画家对鸡雏动态捕捉、神形的毕现,让我们想起儿时饲养的鸡雏,如闻啾啾的鸡叫,儿时的幸福温湿眼眶,整个画面在工整细腻中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碧桃图》透露出画家观察的睿智,画面洋溢着春天的生活气息,花朵的用心刻画,与画家观察体验生活并反复笔墨修炼紧密相联。
3. 欣赏感悟
《百花图卷》(纵31.5 厘米、横1679.5厘米)。
观察:画卷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特征。
欣赏: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佚名,是以白描为主,浓淡墨烘染为辅的巨幅长卷。
图中绘有梅花、山茶、罂粟、牡丹、荷花等五十余种花卉,花间穿插、点缀禽鸟、草虫、蛱蝶、小鱼等,极富自然情趣。其间在枝杆、花叶正反翻转的形态及纹理、蜻蜓、鸟类、草虫的用笔都有微妙而精致的变化。配以墨色的烘染,生动传神。譬如荷叶的用线,是重线勾花头,极精致的淡细勾花脉,鸡冠花用点、蜻蜓翅上勾脉线,都一丝不苟而各有变化,故气韵别致。
出水芙蓉图 宋代 吴炳
感悟:宋代画家力倡画面的“诗境”,使得画家由追求再现自然美升华到把花鸟与人、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宋人的“写生”再现,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鸟鱼虫皆被赋予人格,展现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宋人册页花鸟画,尽管画幅不大,但表达得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韵,流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 探究分析
思考:宋人花鸟作品,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宋人花鸟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背景,布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宫庭画院的画家们在构图上强化“独幅画感”,即画面的完整性。将画面留白处理极尽精妙,“计白当黑”,使画面遐想的空间更大。空白在画面中不但构建了空间问题,同时还把空白构建的空间关系纳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说,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
5. 教师演示
如何临摹宋人花鸟画?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具介绍:熟宣、绢、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临摹经典工笔花卉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将步骤图一一展示。
勾线——先用铅笔在白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至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根据画面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渲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可以用两支毛笔,分多次进行,一支笔蘸墨或色,另一支笔蘸水,将墨色拖染开去,形成墨色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宋人花鸟画都经过层层渲染,色彩透明、厚重,质感和立体感强。
罩色——根据画面平涂一层淡色,使画面统一丰富,可以多次进行,要求用色透明,露出底色。细分为统染、罩染、提染等。
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地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刻画——勾勒花瓣的花丝,堆出花蕊的厚度,点染花茎的小刺。细致描绘,丰富画面细节。
6. 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
临摹一幅宋人花鸟画册页,体会工笔花鸟画技法。
基本要求:
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工具、材质,完成一幅花鸟画小品。
个性要求:
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并用其美化居室。
7. 展示评价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评价结果以简练的语言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
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 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
1. 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
2. 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 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 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
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
(2)A. 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 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
C. 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 学生完成白描稿。
3. 演示晕染技法。
(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
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 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
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 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
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
A. 渲染打底
B. 分染
C. 平涂或罩染
D. 整理完成
(3)作业:
A. 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
B. 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 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
(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四、展示评价
在班级展示临摹作品,要求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体会,交流工笔画的体会,交流在下节课工笔画创作时自己的想法等。
五、教学延伸
视频欣赏现代工笔画作品,着重欣赏多样的工笔荷花作品,开阔学生创作思路,为下节课写生工笔花卉创作的完善做准备。
写生与感悟:体验生活、注重写生。写生是依照具体的物象来描绘,是解决作品“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的问题”,是从观察生活中解决如何表现生活的问题,也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画是有写生传统的,古人所谓“应物象形”就是面对实物的写生方法。历来有成就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一个画家没有生活,没有体验,不了解花卉的风、晴、雨、露,禽鸟的飞、鸣、宿、食就很难表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自然界。通过荷塘写生,初步尝试用白描的方法完成一幅荷花白描小品,也为工笔荷花创作做铺垫。
欣赏与探究:欣赏课本和课外的花鸟画名作。如宋代的名作《鸡雏待饲图》《双喜图》《出水芙蓉》等,初步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和意境美,画家通过作品的意境抒发主观感受,表现一种潜在精神,或托物言志,或托物喻情。如画荷花,表达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画竹子,体现高风亮节;画梅花,表现清风傲骨;画菊花,以示淡泊言志;画藤花蜜蜂,会感到春意无限;画油菜花燕子想到春天的田野;画青蛙跳跃,体会其夏日情趣;画游鱼戏水,让人怡然自乐;画蔬菜瓜果,回味农家乡土气息清新扑人;画雄鹰展翅,体味人生理想,等等不一而足。再有工笔画材料探究,了解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材料,并体验勾线、晕染、积色等技法。
学习与实践:教师演示《出水芙蓉》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工笔荷花的晕染技法,鼓励学生将写生画稿进行创作整理,并完成由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的创作过程,初步体验工笔画创作的乐趣。在材料的选用上熟宣、绢抑或选用团扇。
熟宣:中国书画用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古属宣州),所以称之为宣纸。熟宣,是染有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适用于工笔画。主要品种有素宣、玉版、蝉羽、冷金等。
勾线笔:多为狼毫勾线笔,用于中国工笔画创作时对作品的勾勒,以线条造型表达形象的准确性、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
板书设计
轻描重彩总相宜
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
二、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三、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宋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