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全册课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全册课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12-20 16:59: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卤族元素第一课时卤
素氟氯溴碘氧化性逐渐减弱相同点: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不同点:核电荷数递增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核电荷数电子层排布元素符号FClBrI91735532,72,8,72,8,18,72,8,18.18,7原子结构性质决定具氧化性ClCl-(0.99)(10-10) m(1.81)(10-10) m+ e半径:卤素原子卤素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半径增大为什么卤素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获得一个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结构 两个卤素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就能形成 8电子所以卤素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的稳定结构 保存溴时,常往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一些水。请观察
盛溴的试剂瓶,根据现象,描述溴的物理性质溴是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比水大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溴水呈橙色易挥发溴的蒸气红棕色 认真观察老师做的碘升华实验后,试描述碘
的物理性质碘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具升华性质(固态物质不经过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碘的蒸气呈紫色F2Br2I2Cl2单质颜色密度状态熔沸点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气 体气 体液 体固 体增 大升 高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溴的溶解性实验CCl4Br2汽油水溴水溴的汽油溶液(橙色)(橙红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橙色)(橙红色) 碘的溶解性实验CCl4I2汽油 水 碘水上层:
碘的汽油溶液(褐色)(紫红色)下层:碘的四氯
化碳溶液(褐色)(深紫色)水汽油(苯)四氯化碳溴碘黄至橙色橙至橙红橙至橙红黄至褐色淡紫至紫红紫至深紫 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至浓) 的颜色变化 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呈棕褐色。卤素单质结构相似卤素原子的最外层均有七个电子卤素单质均是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双原子分子结构决定性质化学性质相似课堂练习: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溴和镁碘和钾氢和氟溴和水Mg + Br2 = MgBr22K + I2 = 2 KIH2+ F2 = 2HFBr2+ H2O = HBr + HBrO (次溴酸)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H2 + Br2 = 2HBrH2 + I2 = 2HI冷暗处就能爆炸化合,HF很稳定强光照射爆炸化合, HCl较稳定500度,较慢地化合,HBr较不稳定持续加热,缓慢化合,HI同时分解卤化氢氧化剂反应能力渐弱稳定性渐弱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氟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 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的转移情况,
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2F2 + 2H2O = 4HF + O24e氧化剂还原剂溴跟水反应比氯气跟水的反应更弱一些Br2 + H2O = HBr + HBrOCl2 + H2O = HCl + HClO(碘跟水只有很微弱
的反应) ( 氟气的特殊性)小 结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与水反应,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
性和递变性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课件10张PPT。卤素习题课学会分析 提高能力1. 写出下列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1) 新制氯水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2KI + Cl2 = 2KCl + I2溶液变蓝.(2) 新制氯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3) 新制浓氯水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无色气体放出要全面认识氯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的转移,
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2e氧化剂还原剂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用氧化剂把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单质氯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试比较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两种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通过反应条件的比较,可判断出高锰酸钾的氧化性较强。 3. 写出次氯酸钙分别与稀盐酸及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 + 2HCl (稀) = CaCl2 + 2HClO 逸出物中含有氯气、二氧化碳、氯化氢及水蒸气等气体。 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逸出物中可能含有哪
些气体?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2e 4. 实验室可以用浓硫酸、食盐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请先写出分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合并成一个总的化学方程
式。 NaCl + H2SO4(浓) = NaHSO4 + HCl 2NaCl + 4H2SO4 + MnO2 = 2NaHSO4 + Mn(HSO4)2
+ 2H2O + Cl2
MnCl2 + 2H2SO4 (浓) = Mn(HSO4)2 + 2HCl2222 5.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能否用氯气做喷泉实验?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能否用氯气做蓝色的喷泉实验?能否设计黄色的喷泉实验?烧瓶气体烧杯液体滴管液体喷泉颜色氯 气NaOH溶液NaOH溶液无 色氯 气碘化氢KI淀粉溶液NaOH溶液 水AgNO3溶液蓝 色黄 色Cl2 + 2KI = 2KCl + I2HI + AgNO3 = HNO3 + AgI碘遇淀粉溶液变蓝6. 取10克含MnO2 75% 的软锰矿,加入20mL 36.5% 的浓
盐酸(密度为1.19g/cm3), 并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
含 KI 20克的溶液中,试计算有多少克单质碘析出?解:浓盐酸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MnO2 + 4HCl = MnCl2 + 2H2O + Cl287146(10g)(75%)8.69g71x因为 (146) (7.5g) >( 87)(8.69g)所以 MnO2过量146:8.69g = 71:x x = 4.23g设产生的氯气的质量为 x(20cm3)(1.19g/cm3)(36.5%) = 8.69g 6. 取10克含MnO2 75% 的软锰矿,加入20mL 36.5% 的浓
盐酸(密度为1.19g/cm3), 并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
含 KI 20克的溶液中,试计算有多少克单质碘析出?Cl2 + 2KI = 2KCl + I2713324.23g 20g254y因为 (71)(20g) > (332) (4.23g) 所以 KI过量71 : 4.23g = 254 : y y = 15.1g设析出的碘的质量为 y答:有15.1克单质碘析出。(续前页)作业资料 第4页 15题第16页 12题 13题课件17张PPT。卤族元素第二课时 应如何保存液溴? 由于液溴容易挥发成溴蒸气,因此,
常常在盛溴的试剂瓶里加入一些水来防止
溴挥发。瓶口用蜡封好。思

取用液溴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液溴上层是溴水,若要取用液溴,不宜
用倾倒法,要用滴管插入试剂瓶底部吸取液溴。 如何提纯沙子和碘的混合物? 加热混合物,使碘升华。(2)制氯气后烧瓶底部的残留物思

如何清洗下列仪器中的污垢? 加入少量酒精溶解碘,再用清水洗涤。(1)做碘升华实验后烧杯壁上的残留物 加入少量浓盐酸(可适当加热),使之与
二氧化锰反应,再用清水洗涤。 根据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请你猜想,足量的碘与铁反应,
生成物是什么?请写出足量的氯、溴、
碘单质分别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因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随分子量的增大
而减弱,单质碘只能把铁氧化成两价铁的化合物。Fe + I2 = FeI22Fe + 3Cl2 = 2FeCl32Fe + 3Br2 = 2FeBr3练
习 在溴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会发生什么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成无色。Br2 + 2NaOH = NaBr + NaBrO +H2O练
习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下层紫色) KI溶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Cl2 + KI2e22KCl+I2反应说明: 得原子的能力单质的氧化性Cl > ICl2 > I2= 氯水与溴化钠溶液反应 (下层橙色) NaBr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l2 + NaBr2e22NaCl+ Br2反应说明: 得原子的能力单质的氧化性Cl > BrCl2 > Br2= 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下层紫色) KI溶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Br2 + KI2e22KBr+I2反应说明: 得原子的能力单质的氧化性Br > IBr2 > I2=通过三个演示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氯 能把 溴 或 碘 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氯 比 溴 及 碘 活泼溴 能把 碘 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结论:活泼性 氯 > 溴 > 碘溴 比 碘 活泼 实验证明,氟的性质比氯、溴、碘更活泼,
能把氯等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Cl2 + 2NaBr = 2NaCl +Br2Cl2 + 2 KI = 2KCl + I2Br2 + 2KI = 2KBr +I2氟的特殊性 氟 的性质 特别活泼,能跟稀有气体中的 氙(Xe) 和 氪(Kr)
起反应,生成XeF2XeF4XeF6KrF2等白色固体 把氟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有何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2 + 2KI = 2KF + I22F2 + 2H2O = 4HF + O2 氟气首先同碘化钾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碘的特性 碘(I2)遇淀粉变蓝色(碘的鉴定反应) 注意:
碘化钾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色。学法指导1. 从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最外层7个电子)和
卤素单质分子结构的相似性(通过一对共用电子结
合的双原子分子)去认识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2. 从卤素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原子半径增大)去
认识卤素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3. 既要掌握物质的共性,也要掌握物质的特殊性。
(如氟与水的反应,溴的挥发性,碘的升华、遇淀
粉变蓝、与铁的反应等)
易溶于水,在空气里呈现白雾。 能否采用课本第12页的喷泉实验装置,
证明氟化氢是易溶于水的气体? 不行!因氟化氢会腐蚀玻璃。氟化氢的性质与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成份)反应剧毒!!!SiO2 + 4HF = SiF4 + 4H2O氟化氢用途雕刻玻璃制造塑料
橡胶药品制氟气
(氟用于
提炼铀)制氟化钠
(农药)卤化银的制取及卤离子的检验(白色)(浅黄色)(黄色)AgCl AgBr AgI 均不溶于稀硝酸中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可作为检验氯离子、
溴离子及碘离子的试剂。注意:氟化银可溶于水卤化银的性质及用途溴化银用于制照相的感光片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感光性用途:照相过程 感光:涂有溴化银的底片(胶卷)上各部份
感光强弱不同,形成潜影。 显影:用还原剂把已感光的溴化银还原成银,
感光量大的部份生成的银就多,颜色就深(极细
小的银粒不会反光,故呈黑色),反之就浅。 定影:用硫代硫酸钠把未感光的溴化银除去。这样就得到明暗程度与实物相反的底片。 使感光片(相纸)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
和定影,就得到明暗程度跟实物一样的照片。课件11张PPT。知识扩展 与能力训练 例 1 在 S2-、Fe2+、Fe3+、Mg2+、S、I-、H+ 中,
只有氧化性的是( )
只有还原性的是(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Fe3+Mg2+H+S2-I-Fe2+S解析: 从元素价态上看,
具有最高正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
具有最低价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
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盐酸既有还原性(含Cl-),又有氧化性和酸性(含H+) 例 2 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有何现象?试比较反
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Cl2 + 2KI = 2KCl + I20-1-10得2e ,被还原失2e ,被氧化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至褐色注意:无紫黑色晶体析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Cl2 I2 >还原性:还原剂KI还原产物KCl>即 强的氧化剂与强的还原剂反应
生成弱的氧化剂与弱的还原剂。 例 3 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氯气,碘,硫和
高锰酸钾氧化性的强弱。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1) 2KI + Cl2 = 2KCl + I2 (2) Na2S + I2 = 2NaI + S (3)由 (1)式,知 氧化性KMnO4 > Cl2由 (2)式,知 氧化性Cl2 > I2由 (3)式,知 氧化性I2 > S综合考虑,得 氧化性 强弱顺序:KMnO4 > Cl2 > I2 > S 练习 1: 根据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 氯化
亚铁、铁 和 铜 还原性的强弱。 Fe + CuSO4 = FeSO4 + Cu (1) Cu + 2FeCl3 = CuCl2 + 2FeCl2 (2) 由 (1)式,知 还原性Fe > Cu由 (2)式,知 还原性Cu > FeCI2综合考虑,得 还原性 强弱顺序: Fe > Cu > FeCl2练习 2 求下列反应中 氧化产物 和 还原产物 的质量比(1) Zn + 2 HCl = ZnCl2 + H2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失2e,被氧化得2e,被还原 ZnCl2 H2和的质量比为:68:1(2) 2H2S + SO2 = 2H2O + 3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失4e,被氧化得4e,被还原 S S和的质量比为:2:1求下列反应中 氧化产物 和 还原产物 的质量比失5e,被氧化氧化产物还原产物Cl2 Cl2和的质量比为:5:1(3) KClO3 + 6 HCl = KCl + 3 Cl2 + H2O得5e,被还原+5-1-10 每3个氯分子中,有5个氯原子是由 HCl 氧化生成的,有1个氯原子是由 KClO3 还原生成的。 例 4 把氯气通入含11克溴化钠的溶液中(溴化钠过量),
充分反应后加热,烘干得残渣6.55克,问生成多少克氯化钠?
反应的氯气为多少克?解: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x ,反应的氯气质量为 y2NaBr + Cl2 = 2NaCl + Br2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206117206-117=89x71y11g-6.55g=4.45g 117 : x = 89 : 4.45g71 : y = 89 : 4.45gx = 5.85g y = 3.55g答:生成氯化钠 5.85g , 反应的氯气为 3.55g 。 例 5 如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为止, 结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
求该硝酸银溶液中AgNO3的质量分数。分析:已知 KI溶液质量=KNO3溶液质量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推知:AgNO3溶液质量=AgI沉淀质量设 硝酸银溶液 和 碘化银沉淀 质量为 235克,170 235生成235g碘化银沉淀需硝酸银 质量为 170克,解: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0g/235g)(100%) = 72.34%作业 1、将一定量的 CO与 5克CuO 共热,CuO未被
全部还原,得到粉末4. 2克,求生成几克铜,有几克
CO参加反应 ? 2、预习课本 213-215 页
实验二:氯、溴、碘的性质同学们再见 2000年10月9日课件11张PPT。课堂练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 (萃取剂) 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如:用 四氯化碳 把 碘水 中的 碘 萃取出来用 汽油 把 溴水 中的 溴 萃取出来所用仪器:分液漏斗操作步骤:(1) 混和振荡(2) 静置分层(3) 分液(下液下口流出,萃取剂的选择: (1) 与溶剂不相溶(2) 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较大上液上口倒出)(怎样振荡?为什么要放气?) 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碘易升华,所以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
(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并加入少量水进行水封。
(C)能使淀粉碘化钾湿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碘能与铁反应水封可减缓液溴挥发 能使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的气体(如溴蒸气、
二氧化氮、硝酸蒸气、臭氧等)都有此现象。酒精能溶于水B 如何利用碘化钠溶液制取固态碘? 制碘:往碘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使碘游离析出:
2KI + Cl2 = 2KCl + I2萃取: 将所得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汽油
(萃取剂),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分液:蒸去萃取剂:弃去下层水溶液,把上层碘的汽油溶液注入烧杯中。 将烧杯置水浴上加热,待汽油挥发尽,
便得固态碘。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紧扣题意。 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四种粉末: Fe CuO MnO2 C 浓盐酸,加热无色气体绿色溶液黄绿色气体不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HCl NaBr Na2CO3 AgNO3不用试剂鉴别下列四种溶液:HCl NaBrNa2CO3AgNO3无色气体白色沉淀无色气体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浅黄色沉淀浅黄色沉淀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HCl + Na2CO3 = NaCl + NaHCO3溶液两两混和 剩余的两种溶液是 HCl 和 Na2CO3,可判断出 NaBr 和 AgNO3 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HCl + Na2CO3 = NaCl + NaHCO3 剩余的两种溶液是 HCl 和 Na2CO3,Na2CO3 开始滴加无气泡, HCl一开始滴加,立即
产生气泡。。。。。。。。。。继续滴加有气泡。相互滴加,根据气泡出现的先后可加以鉴别。 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 X-(X-
为 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
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
(A) Br- Cl- I- (B) Br- I- Cl-
(C) I- Br- Cl- (D) Cl- I- Br- 甲溶液橙 色橙 色淀粉溶液
氯 水丙溶液 甲溶液含溴离子,
被氯水氧化为溴单质。甲溶液不含碘离子 丙溶液不含碘离子丙溶液含氯离子B分析: 在 50 克含有 1.17 克氯化钠和 0.84 克
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 AgNO3 溶液,充分搅
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 2.87 克固体。由
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只有一部份氯离子参与反应
(B) 氟离子只有一部份参与反应 (C)氟化银难溶于水
(D) 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D计算可知:1.17克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 氯化银 2.87 克硝酸银为过量,若有氟化银沉淀生成,则沉淀质量应 > 2.87 克 (1) 31克磷与142克氯气反应,生成物是
什么?质量多少?
现已知:m(P):m(Cl2) = 62:284, 故生成物为 PCl3 和 PCl5 的混和物。提示: 2P + 3Cl2 = 2PCl362213 2P +5Cl2 = 2PCl5 62355 (2) 现有氯化银和溴化银的混和物 6.63克,在氯气流中加
热至反应完全,得到固体 5.74 克。求溴化银的质量和消耗氯
气的质量。 氯化银与氯气不反应,质量减小是因为
溴化银与氯气反应,用差量法求解。介于 62:213 和 62:355 之间,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11日课件14张PPT。卤素讲评课善于总结 吸取经验一、4、7.1克氯气与下列金属完全反应时,消耗金属质量最
多的是( ) (A)铝 (B)铁 (C)镁 (D)钠2Fe + 3Cl2 = 2FelCl32Al + 3Cl2 = 2AlCl3(2)(27)(3)(71)(2)(56)(3)(71)Mg + Cl2 = MgCl2 24 712Na + Cl2 = 2NaCl(2)(23) 71显然,若氯气质量相等,消耗金属质量Fe >Al Na > Mg若氯气为71克,则消耗钠 消耗铁 (2)(56)/3 = 37.3(克) 故答案选 D46克D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氯气是否集满用pH试纸
(B)检验氯气是否集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C)用碱石灰干燥氯化氢气体
(D)用浓硫酸或P2O5干燥氯气试纸未用水润湿若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汽,也能使pH试纸变色Cl2 + 2KI = 2KCl + I2单质碘使淀粉变蓝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水存在下,均能与氯化氢反应。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均有强的吸水性,又不与氯气反应。B D10、电子转移方向正确的是( )2KClO3 = 2KCl + 3O2+5-2-1012eH2S + H2SO4 = S + SO2 + 2H2O-2+60+42e2NO + O2 = 2NO2+20+44e-2Hg S + O2 = Hg + SO2 +2-20+44e0-22eA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还原剂
被氧化三、3、实验室制氯步骤:(1)把装置连接好(4)检验气密性(5)往烧瓶中加入少量MnO2(3)往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6)往烧杯中加入碱液(2)加热(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下至上,从左到右连接装置先检验气密性,再加药品先放好药品,再加热先放固体,再放液体先洗气,后干燥四. 取10克含MnO2 75% 的软锰矿,加入20mL 36.5% 的浓
盐酸(密度为1.19g/cm3), 并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
含 KI 20克的溶液中,试计算有多少克单质碘析出?解:浓盐酸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MnO2 + 4HCl = MnCl2 + 2H2O + Cl287146(10g)(75%)8.69g71x因为 (146) (7.5g) > (87)(8.69g)所以 MnO2过量146:8.69g = 71:x x = 4.23g设产生的氯气的质量为 x(20cm3)(1.19g/cm3)(36.5%) = 8.69g 取10克含MnO2 75% 的软锰矿,加入20mL 36.5% 的浓
盐酸(密度为1.19g/cm3), 并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
含 KI 20克的溶液中,试计算有多少克单质碘析出?Cl2 + 2KI = 2KCl + I2713324.23g 20g254y因为 (71)(20g) > (332) (4.23g) 所以 KI过量71 : 4.23g = 254 : y y = 15.1g设析出的碘的质量为 y答:有15.1克单质碘析出。(续前页)课本P.10-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为什么?
(1)氯水的 pH值小于 7。正确。因氯水中含有盐酸,溶液呈酸性,其 pH值小于7。(2)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的布条褪色,液氯则能使其褪色。 不正确。氯气的漂白原理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
具强氧化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液氯是液态的氯,只含有氯分
子,不含水,所以和干燥的氯气一样,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3)次氯酸钠可用于漂白棉、麻等织物。 正确。次氯酸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
2NaClO + H2O + CO2 = Na2CO3 + 2HClO
故可用于漂白棉、麻等织物。 课本P.35-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加以改正。
(1)氯酸钾里有氧气,所以加热时有氧气放出。不正确。氯酸钾里有 氧元素 ,所以加热时有氧气放出 (2)卤素各单质都可以成为氧化剂。 正确。 (3)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物质中必定含有
氯离子 不 正确。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 不溶于硝酸 的白色沉淀生
成的物质中必定含有氯离子不含有氧离子,含钾离子(K+)及氯酸根离子(ClO3-)资料:P.4-15 将40克H2和Cl2混和物充分反应,制得36.5克
氯化氢,求此混和物的氢气和氯气各多少克? 解:设氯气过量,混和物中氢气的质量为 xH2 + Cl2 = 2HCl273x36.5g 2:x = 73:36.5gx = 1g m(Cl2) = 40g-1g = 39g设氢气过量,混和物中氯气的质量为 yH2 + Cl2 = 2HCl7173y36.5g 71:y = 73:36.5gy =35.5g m(H2) = 40g-35.5g = 4.5g答:氢气和氯气的质量分别是1克、39克 或 4.5 克、35.5克资料:P.16-13 实验室用MnO2和浓HCl加热反应制取氯气
时,有14.6克HCl被氧化,将所得气体全部用石灰水吸收,可
得漂白粉多少克? 解:有 14.6g HCl被氧化,即有 (2)(14.6g) HCl参加反应(8)(36.5) : (2)(14.6g) = 254 : xx =25.4g 答:可得漂白粉 25.4 克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8HCl 2Cl2CaCl2 + Ca(ClO)2(8)(36.5)254x(2)(14.6g)资料:P.16-1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
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4)I2 + NaOH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I2 + 2NaOH = NaI + NaIO + H2O卤素单质的相似性1e(1)F2 + H2OCl2 + H2O = HCl + HClO2F2 + 2H2O = 4HF + O2(长时间放置,缓慢)4e 爆炸化合 不生成HFO (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没有正价)请注意氟的特殊性作业资料 第14页 第9题第15页 第10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7日课件13张PPT。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习题指导(第 16页 第 6 题) 11.7g 氯化钠跟10g 98%的硫酸反应,微热时生成多少克
氯化氢? 继续加热到600度时,又生成多少克的氯化氢?NaCl + H2SO4 = NaHSO4 +HCl (1)NaCl + NaHSO4 = Na2SO4 +HCl (2)先判断何种反应物过量,根据不足量求解 再次判断 剩余的氯化钠 和(1)式反应生成的 硫酸氢钠
何种过量。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失去氧,被还原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剂)(还原剂) 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叫做 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剂)(还原剂)+2-200+1-2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物质 是 还原剂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物质 是 氧化剂从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氧化剂)00+1-1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物质 是 还原剂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物质 是 氧化剂
从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0+1-2+1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物质 是 还原剂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物质 是 氧化剂-1+1+1-2氯气是还原剂 也是氧化剂练习1
从化合价升降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反应 是 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4-2+1-1物质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反应 是 还原反应 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 的 物质 是 还原剂所含元素 化合价降低 的 物质 是 氧化剂+2-1+1-2氯化氢部份被氧化练习 20特点:元素化合价和电子得失的关系 NaNa+ClCl-Cl-Na+电子转移元素化合价数离子化合物:= 该元素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化合价升高数= 失去的电子数化合价降低数= 得到的电子数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从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失去 2e 得到 2e00+1-1金属钠失去电子,是氯气得到电子,是还原剂氧化剂练习3: 分析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说明反应中的
电子得失。Mg + 2HCl = MgCl2 +H20+1+20镁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至 +2失去 2e 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1 降低至 0 得到 2 * e (一个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 (一个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
有两个氢原子,共得到两个电子)学会比较,学会总结1. 得氧和失氧的反应只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部份。2. 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3. 电子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本质) ( 特征)(变化)(反应物)作业第16页 第 6题第21页 第 3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9月15日课件12张PPT。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温故而知新1. 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2. 电子得失(电子对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本质)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剂得电子具还原性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 ( 特征)(变化)(反应物)具氧化性(性质)用双线桥表示同种元素的电子得失 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起止为同一元素。注明得与失。用单线桥表示不同种元素的电子转移 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标得与失。 两种方法都应注意:箭头、箭尾一定要对准
物质中的某元素。3.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方法课堂练习用双线桥表示同种元素的电子得失失 6e 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且起止为同一元素。 注明得与失。2 Fe + 3 Cl2 = 2 FeCl3得 6e0+30-16e用单线桥表示不同种元素的电子转移 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
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标得与失。课堂练习用双线桥表示同种元素的电子得失失 12e 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且起止为同一元素。 注明得与失。2KClO3 = 2KCl + 3 O2得 12e+5-1-2-2+5-12 KClO3 = 2 KCl +3 O212e用单线桥表示不同种元素的电子转移 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
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标得与失。00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2e2Na + Cl2 = 2NaCl0+10-1-2+5-12 KClO3 = 2 KCl +3 O212e0MnO2 + 4HCl = MnCl2 + 2H2O + Cl2+4+2-102eCl-Cl + 2NaOH = NaCl +NaClO +H2O+1-1e全部氧化还原反应部份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变化)-1 思考题: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足量的浓盐酸
反应制取氯气。现有17.4g 二氧化锰参加反应,
求被氧化的氯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MnO2 + 4HCl = MnCl2 + 2H2O +Cl287(4)(36.5) 设跟 17.4g 二氧化锰反应需氯化氢的质量为 x 17.4gx解: 答:被氧化的氯化氢的质量为29.2克。 考考你
的智慧,
此解对吗? 0 分请想一想,
氯化氢是否
全部被氧化了。 思考题: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足量的浓盐酸
反应制取氯气。现有17.4g 二氧化锰参加反应,
求被氧化的氯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MnO2 + 4HCl = MnCl2 + 2H2O +Cl287(2)(36.5) 设跟 17.4g 二氧化锰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的质量为 x 17.4gx解: 答:被氧化 的氯化氢的质量为 14.6 克。 注意
只有一半
的氯化氢
被氧化被氧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Na + Cl2 = 2 NaClCaO + H2O = Ca(OH)22HClO = 2HCl + O2CaCO3 = CaO + CO2 Zn + 2 HCl = ZnCl2 + H2Fe + CuSO4 = FeSO4 + Cu2NaCl + H2SO4(浓) = Na2SO4 +2HClHCl +AgNO3 = AgCl +HNO3有单质参加
或生成
的反应是
氧化还原反应作 业 1.分别用两种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 制取漂白粉(1)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
酸反应制氯气,若反应中有7.3g
氯化氢被氧化,有多少克二氧化
锰反应,生成多少克氯气?
同学们再见2000年9月20日课件14张PPT。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作业讲评 (第16页第3题)
有一瓶无色溶液,取出一些放入试管中,加入锌
粒时,锌粒溶解并有无色气泡产生。点燃产生的气体
时,有淡蓝色火焰出现。向试管内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时,沉淀不溶解。根据
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瓶中盛的是什么溶液,写出有关反
应化学方程式。 无色溶液是盐酸 若盐酸恰好与锌反应完,则无此反应。作业讲评 (第16页第5题)
100g 氢气在100g 氯气中充分反应后,可生成多
少克氯化氢?哪种反应物有剩余?剩余多少克? 解:H2 + Cl2 = 2HCl100g2 71100g (2)(100g) < (71)(100g)氯气不足271x100gH2 + Cl2 = 2HCl生成氯化氢: 剩余氢气:100g - 2.8g = 97.2g 100g + 2.8g = 102.8g ( 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答:可生成氯化氢102.8g ,剩余氢化氢97.2g 。设与100g氯气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 x说明在下列反应里的氧化、还原与化合价的关系 C + O2 = CO2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剂)(还原剂)2 KClO3 = 2KCl + 3 O2 +1+5-2+1-10C升高,被氧化,O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 下列说明错在那里?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P.21 3.做作业也要有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会做还不够,还要做得快,做得好,做得巧。书写要规范列式不能忘办法多想想做完再看看四点希望:复习 氯化氢( 共价化合物)H . + 在氯化氢中,氯原子和氢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
一对共用电子,故均为一价。共用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故氢为 +1价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故氯为 -1价辩论题:
氢气与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分子的形成过程: 氢气与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是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氢无素和
氯无素的化合价
均发生变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过程中没有
发生电子的得失你的意见呢?离子化合物
(如氯化钠)共价化合物
(如氯化氢)得失电子电子对偏移电子转移看成是因此,
氢气与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请听我细说表示电子转移的两种方法1.双线桥法:失 2eCl2 + H2O = HCl + HClO失1e得 1e表示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双箭号跨过等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起止为同一元素 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得或失两字不能省略。注 意MnO2 + 4 HCl = MnCl2 + Cl2 + 2H2O得 2e+4+2-100+1-1表示电子转移的两种方法2.单线桥法:Cl2 + H2O = HCl + HClO 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得失电子
的情况 箭号不跨过等号,
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
点为得电子元素。 只标电子转移总
数,不标得与失。注 意2eMnO2 + 4 HCl = MnCl2 + Cl2 + 2H2O+4+2-100+1-1eCl- Cl + H2O = HCl + HClO课堂练习用双线桥表示同种元素的电子得失。失2e 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且起止为同一元素。 注明得与失。 2 Na + Cl2 = 2 NaCl得2e0+10-12e用单线桥表示不同种元素的电子转移。 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
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标得与失。小 结 用双线桥表示同种元素的电子得失。 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起止为同一元素。注明得与失。用单线桥表示不同种元素的电子转移。 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标得与失。 两种方法都应注意:箭头、箭尾一定要对准
物质中的某元素。作 业1.用双线桥表示同种元素的电子得失。2.用单线桥表示不同种元素的电子转移。 Cl2 + 2 KI = 2 KCl + I2Fe +CuSO4 = FeSO4 + Cu同学们再见2000年9月19日课件13张PPT。氯化氢HCl 新制氯水和长久搁置的氯水
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分析:Cl2 + H2O = HCl + HClO 随着次氯酸的分解,剩余的氯气又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再分解,氧气逸出。如此反复进行,至氯气全部用完为止,氯水变成稀盐酸。40%答:新制氯水的成分是氯气、水、盐酸和次氯酸。长久搁置的氯水,其成分是很稀的盐酸。错解:盐酸的成分增多。(仅回答了组成上的变化) 工业上怎样用食盐和水制取盐酸?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实验室怎样制取盐酸? 盐酸新盐新酸++= NaClHCl强酸挥发性酸不挥发性酸H2SO4(易溶于水)(浓)思路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硫酸氢钠常温或微热500~600 度总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有何特点?温度不同,反应产物不同。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制气装置:与制氯气相同(均是固液加热反应)收集方法: 从下到上安装:向上排空气法(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吸收方法: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倒置的漏斗,漏斗边缘
与水面接触。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动脑筋 用水吸收氯化氢时,为什么不直接把导管插
入水中? 在水面倒扣一个漏斗,为什么能达到既充分
吸收氯化氢,又可防止倒吸的目的? 当氯化氢排出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充分溶解在烧杯中的水里,使漏斗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烧杯内的液面则下降。 液面将要脱离漏斗口时,漏斗内液体由于重力作用而落下,如此反复进行,达到防止液体倒吸的目的。喷泉实验石蕊试液喷入烧瓶后,为什么会变红?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喷入烧瓶?为什么烧瓶内外的压强相差很大,氯化氢哪里去了?为什么烧瓶内最终仍有少量气体?什么情况下烧瓶中会充满液体?怎样才能使喷泉实验做得成功?有盐酸生成烧瓶内压强减小氯化氢溶解在水里 氯化氢中混有空气氯化氢很纯 烧瓶要干燥,
充满氯化氢气体。 根据实验的观察,请你总结一下氯化氢
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1:500)氯化氢的化学性质 干燥的氯化氢化学性质稳定氯化氢与氨气反应HCl + NH3 = NH4Cl固体(白烟)溶于水生成氢氯酸(盐酸)此性质可用于检验氯化氢及氨气(课本174页)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HCl = H+ + Cl-NaCl = Na+ + Cl-MgCl2 = Mg2+ + 2Cl-写出盐酸、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的电离方程式AlCl3 = Al3+ + 3Cl-上述物质电离有何共同点?都电离出氯离子可见,检验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就是检验氯离子。 操作:在试样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或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硝酸银溶液)。 判断依据: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试样溶液中含有
氯离子,即试样是盐酸或氯化物。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的检验 写出盐酸、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分别与硝酸银溶
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都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中。思考: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确认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小结 实验室制氯气是氧化- 还原反应
(元素的化合价有改变),实验室制氯化
氢是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 制氯和制氯化氢都是固体和液体在加热情况下反应,
制气装置相同。收集气体方法也相同。 注意:制氯化氢为什么要用浓硫酸? 怎样用水收集
氯化氢? 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和装置,哪些反应可发生喷泉现象。 检验盐酸及氯化物的反应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
银沉淀的反应。课件16张PPT。HCl氯化氢第二课时怎样鉴别 盐酸、氯化钠、硝酸钾、碳酸钠四种溶液?HCl NaCl KNO3 Na2CO31. 取试样,加入
AgNO3溶液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 沉淀不溶沉淀溶解无变化2. 取试样,加入
Zn粒气体生成无变化讲评作业 取含78%MnO2的软锰矿石150g,跟足量的浓盐酸起反
应,可以制得氯气多少克?MnO2 + 4 HCl = MnCl2 + 2H2O + Cl28771 (150g)(78%)x(150g)(78%)(71)
87x == 95.5g 答:能制得氯气95.5 克 若设制得氯气为 x克,经计算x=95.5克, 则答案应为
95.5克克, 显然这种假设不够规范。解: 设制得氯气的质量为 x浓盐酸是过量的,故不必考虑变成稀盐酸而仃止反应问题第10页第6题氯气过量,氢气完全反应H2 + Cl2 = 2 HCl2g2g2g4g213g142g71g73g73g73g71g71g6g73g73g氢气和氯气刚好完全反应氢气过量,氯气完全反应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3. 根据不足量(即完全反应的量)求解步
骤怎样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9g 金属钠和 14.2g 氯气反应,哪种反应物过量?解法1:2 Na + Cl2 = 2 NaCl4671设和 9g 金属钠反应需氯气的质量为 x9g xx == 13.9g和 9g 金属钠反应需氯气 13.9g 现有氯气 14.2g , 氯气过量,金属钠不足。怎样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9g 金属钠和 14.2g 氯气反应,哪种反应物过量?解法2:2 Na + Cl2 = 2 NaCl4671设和 14.2g氯气反应需金属钠的质量为 y14.2g yy == 9.2g和 14.2g氯气反应需金属钠 9.2g 现只有金属钠 9g 金属钠不足,氯气过量。怎样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9g 金属钠和 14.2g 氯气反应,哪种反应物过量?解法三:2 Na + Cl2 = 2 NaCl46719g14.2g(46)(14.2g)(71)(9g)653.2g639g>氯气过量金属钠不足交叉乘积比较法
交叉相乘,
其积小的物质
不足,用于求解。下列各组反应中,何种物质不足?1. 3.7g 氢氧化钙与 3g 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
(用氢氧化钙计算)
2. 20g 铜与21.3g 氯气反应 (用氯气计算)
3. 6g 氯化钠与13g 硫酸氢钠反应
(用交叉相乘比较法)判断哪一种反应物不足 3.7g 氢氧化钙与 3g 氯气反应解:2Ca(OH)2 + 2Cl2 = Ca(ClO)2 +CaCl2 +2H2O 148142设和 3.7g 氢氧化钙反应需氯气的质量为 xx3.7gx == 3.55g和 3.7g 氢氧化钙反应需氯气 3.55g 现氯气只有 3g , 氯气不足。判断哪一种反应物不足 20g 铜与 21.3g 氯气反应解: Cu + Cl2 = CuCl2 6471设和 21.3g 氯气反应需铜的质量为 xx21.3gx == 19.2g和 21.3g氯气反应需铜的质量为 19.2g 现有铜 20g , 铜过量,氯气不足。判断哪一种反应物不足 6g 氯化钠与 13g 硫酸氢钠反应解: NaCl + NaHSO4 = Na2SO4 + HCl 58.512013g6g(58.5)(13g) > (120)(6g)氯化钠不足例题:2.5g碳酸钙跟10mL 20%的盐酸(密度为
1.1g/cm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哪一种反应物剩余?剩余多少克? 2HCl + CaCO3 = CaCl2 +H2O + CO273100设跟 2.2g 氯化氢反应需碳酸钙的质量为 xx2.2gx == 3g( >2.5g )解: 10 mL 20%盐酸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10 cm3)(1.1g/ cm3 )(20%)= 2.2g 氯化氢过量,碳酸钙不足 例题:2.5g碳酸钙跟10mL 20%的盐酸(密度为
1.1g/cm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
哪一种反应物剩余?剩余多少克? 2HCl + CaCO3 = CaCl2 +H2O + CO273100 设跟 2.5g碳酸钙反应需氯化氢的质量为 y, y2.5g解:44z剩余氯化氢质量:
2.2-1.8 = 0.4g 答:(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z小 结 过量问题的计算关键是判断哪种物质过
量了,然后以不过量的量为基准进行化学方
程式计算。 判断过量通常要进行同样规模的方程式计
算,比较麻烦,可以用交叉法来确定过量物质。课本第16页作业第 4,5 题同2000年9月13日学们再见课件10张PPT。氯气Cl2第一课时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味道
毒性
气味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密度 硬度看尝闻测如何掌握 请观察放在桌子上的一瓶氯气,并阅读下面二段信息
后,回答氯气有何 物理性质 ?不能用排水集气法
收集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常温 1:2)氯气液氯固态氯-34.6度-101度易液化: 氯分子中两个氯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视为氯原子的半径。 请画出氯原子的结构
示意图 想一想: 为什么要
这样测定氯原子的半径?氯原子不能单独存在Cl222易断裂易得电子分子结构不稳定原子结构不稳定化学性质活泼 结构决定性质ClCl -氯气的化学性质1. 与金属反应燃烧,黄光,白烟燃烧,棕黄色烟铁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不生成 FeCl2溶于水后,浓溶液绿色
稀溶液蓝色氯气的化学性质2. 与非金属反应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
瓶口有白雾,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一般生成 PCl3 和 PCl5 的混和物,形成白烟爆炸,瓶口有白雾形成白雾白色烟雾若 Cl2 不足, PCl3 多,若 Cl2 充足, PCl5 多问题讨论什么叫燃烧 ? 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初中课本第18页) 可燃物是否一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 金属钠和铜,非金属氢气和红磷都可以在氯气中燃
烧,这四个反应有何相同的现象? 的剧烈的化学
反应叫做 燃烧。发光发热想一想小
结1 . 通过对氯气的学习,学会研究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2. 结构决定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思维方法。氯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是氯分子和氯原子结构不稳定的结果。3. 通过对燃烧定义的讨论,明确到认识事物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知识要不断深化。4. 请同学们根据个人的实际,自己小结。作业 请写出金属钠、铜、氢气、红磷分别和氯气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你能找出上述反应相同的地方吗?(发挥你的想
象力和创造性,多角度思维,如从反应条件、反应现
象、反应类型、元素化合价、得失电子等方面考虑。)
在上述反应的共同点中,你认为哪点是最根本、
起决定性作用的?
课件15张PPT。氯气Cl2第三课时作业讲评
写出氯气与
熟石灰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Cl2 + H2O = HCl + HClO2HCl + Ca(OH)2 = CaCl2 + 2H2O2HClO+ Ca(OH)2 = Ca(ClO)2+ 2H2O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次氯酸钙漂白粉有


份2222Cl2 + H2O = HCl + HClO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氯气分别与水、氢氧化钠、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000-1-1-1+1+1+1三个反应的相似处: 氯元素的化合价,有一半由零价降为-1价,
有一半由零价升为+1价。Mg + Cl2 =MgCl2新制氯水分别与金属镁、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路: 新制氯水中有哪些物质?相对含量
如何?哪些可以和金属镁或石灰石反应?(为主)(为次)1. 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变红色 (B)溶液变蓝色
(C)溶液不变色 (D)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E)溶液先褪色后变红 解析:Cl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
酸,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速度较快),而次氯酸有强氧化
性,能把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速度较慢),故选(D)(D)
2. 用自来水养鱼之前,应先将盛有自来水的鱼缸放在
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主要目的是( )
(A)除去水中的HClO (B)紫外线杀菌消毒
(C)增加水中含氧量 (D)提高水温 解析:自来水用氯气消毒,因此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
对生物不利,光照可使次氯酸分解,选(A)。(D)A课堂练习 次氯酸钙能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证明次氯酸的酸性
比碳酸弱,次氯酸是弱酸。 3.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细菌,能使
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它是强酸还是弱酸?怎样证明?课堂练习思路:强酸和弱酸的盐反应能生成弱酸和强酸的盐 4. 已知电解食盐水可制得氯气: 工业上如何用石灰石、食盐和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
电解思路:氯气性质
小结自然界有氯气存在吗?为什么? 氯气是一种活泼非金属,
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能与非金属反应,
能与水反应,
能与碱反应,
所以,自然界中没有氯气
存在。氯气的制取 H GFE-1-10+4+2分液漏斗连接顺序:要用浓盐酸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固液反应,需加热氯气的制取 已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欲收集 纯净干燥
的氯气而且不造成空气污染,下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C D A H GFBE除去氯化氢干燥氯气收集氯气吸收氯气制取氯气气体净化洗气瓶考考你的智慧 20克 36.5%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反应,能生
成多少克氯气?解: 设能生成氯气的质量为 x
MnO2 + 4 HCl = MnCl2 + 2H2O + Cl214671 (20)(36.5%)gx(20)(36.5%)(71)
146x == 3.6g 答:能生成氯气3.6 克此答案对吗?为什么? 不对!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就
仃止了,故生成的氯气必少于3.6克。小
结1. 氯气是一种比氧气还活泼的气体2. 氯水在反应过程中有三种 “有效成分”,分
别是Cl2、HClO、HCl, 体现出强氧化性, 漂
白性和酸的通性。3. 制氧、制氢和制氯的装置是中学化学制取气
体的三种典型装置。4. 解题时,必需充分注意反应的条件,如浓度,
温度,酸碱度,反应物相对用量等。作业 课本第10页
第 3,5,6 题课件16张PPT。氯气Cl2第二课时氯气的化学性质1. 与金属反应 2. 与非金属反应反应的相同点:反应类型:两种单质的化合反应反应条件:点燃反应现象:发光发热化合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零价
降至负一价。得失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白烟棕黄色的烟苍白色火焰爆炸反应装置及主要现象点燃和燃烧有何区别? 点燃是一种反应条件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特点是有发光发
热的现象。 在化学方程式等号的上方或下方
书写的是反应条件,因此只能写点燃
而不能写燃烧。描述反应现象要注意的事项: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2. 不要把现象和结果混淆不要说成是:有氯化铜生成。(这是反应的结果)1. 区分烟和雾:氯气与铜反应的现象是:有棕黄色的烟产生氯气的化学性质3. 与水反应 实验
向一支充满
氯气的试管中加
入少量水,迅速
塞紧塞子,充分
振荡。溶液有点发黄上部空间气体颜色变浅 氯气能溶于水,但
溶解度不大氯水中有游离态的氯现象:结论:氯气的化学性质3. 与水反应 实验
用玻棒蘸取
氯水滴在蓝色石
蕊试纸上。滴有氯水的试纸
中间变白
外围变红 含有能使有色物质
褪色的物质有酸生成Cl2 + H2O =次氯酸思考: 氯水中哪种物质具有
漂白作用?怎样用实验证明?+ HClOHCl氯气的化学性质3. 与水反应 实验
取两条蓝色
石蕊试纸分别放
入装有氯气和装
有氯水的集气瓶
中。放入氯气中,蓝色石蕊试纸不褪色放入氯水中,蓝色石蕊试纸褪色。Cl2 + H2O = HCl + HClO次氯酸 结论:
氯气无漂白作用现象:次氯酸有漂白作用氯气的化学性质3. 与水反应 思考
液氯和氯水
有何区别 ?液氯是纯净物 ,只含有氯分子氯水是混合物Cl2 + H2O = HCl + HClO次氯酸 氯水中主要含有:Cl2, H2O
HClO, H+, Cl- 等微粒还含有ClO- 和 OH-怎样证明氯水分解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氯水中什么物质可以
分解放出氧气?为什么? 氯水长时间放置后,颜色
有何变化?组成上有何变化?氯水颜色变浅盐酸成份增多氯气的化学性质4. 与碱反应 实验
将滴有酚酞
的氢氧化钠溶液
滴入充满氯气的
集气瓶中,振荡气体颜色消失溶液红色褪去Cl2 + H2O = HCl + HClO现象: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HClO+ NaOH = NaClO + H2O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次氯酸钠氯气的化学性质4. 与碱反应 练习

请写出氯气与
熟石灰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2Cl2 + 2H2O = 2HCl + 2HClO2HCl + Ca(OH)2 = CaCl2 + 2H2O2HClO+ Ca(OH)2 = Ca(ClO)2+ 2H2O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次氯酸钙漂白粉有


份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思
考 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作漂白剂? Ca(ClO)2 + 2HCl = CaCl2 + 2 HClO次氯酸不稳定,次氯酸盐较稳定。 怎样保存漂白粉?密封,保存于干燥处。课堂小结1. 通过五个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如:氯气能否能溶于水,氯水中有无氯分子存在?氯与水反应会生成哪类物质?氯水中哪种物质具有漂白能力?2. 学会比较,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液氯和氯水有何不同?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成份有何不同?作业: 1. 写出氯气分别与水、氢氧化钠、熟石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上述三个反应有何
相似点。 2. 写出新制氯水分别与金属镁、石灰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件13张PPT。习 题 课 将含有m mLNO 和 n mLNO2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
然后通入m mLO2。回答
(1) 若m(2)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3)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2NO +O2 =2NO2 4NO2 +O2 +2H2O=4HNO3mm/2mm+nm/2若 m < n (m + n) : m/2 > 4:1 NO2过量 若 m > n (m + n) : m/2 < 4:1 O2过量 若 m = n (m + n) : m/2 = 4:1 NO2与O2刚好完全反应 将含有m mLNO 和 n mLNO2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
然后通入m mLO2。回答
(1) 若m(2)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3)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4NO2 +O2 +2H2O=4HNO32mm/2若 m < n (m + n) : m/2 > 4:1 NO2过量 NO2 过量:( m + n ) -2m = n - m剩余NO 气体:( n – m ) / 3( n – m ) / 3( m + n ) mL NO2 及 m/2 mL O2 与足量水反应 将含有m mLNO 和 n mLNO2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
然后通入m mLO2。回答
(1) 若m(2)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3)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4NO2 +O2 +2H2O=4HNO3m+n(m+n)/4若 m > n (m + n) : m/2 < 4:1 O2过量 O2 过量:m/2 - ( m + n )/4 = (m – n)/4( n – m ) / 3( m + n ) mL NO2 及 m/2 mL O2 与足量水反应( m - n ) / 4 将含有m mLNO 和 n mLNO2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
然后通入m mLO2。回答
(1) 若m(2)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3) 若m=n, 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mL。 4NO2 +O2 +2H2O=4HNO3若 m = n (m + n) : m/2 = 4:1 刚好完全反应 ( n – m ) / 3( m + n ) mL NO2 及 m/2 mL O2 与足量水反应( m - n ) / 40 在标准状况下,将NO2、NO、O2混合并充满试管,然
后把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水充满试管(假设产
物不扩散)。则试管内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的大小
范围是多少? 4NO2 +O2 +2H2O=4HNO34x M =(1) 设4x mol NO2 与x mol O2 混合后,与足量水反应x 4x 4x mol(5x mol)(22.4L/mol) = (1/28) mol/L(采用极值法) 在标准状况下,将NO2、NO、O2混合并充满试管,然
后把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水充满试管(假设产
物不扩散)。则试管内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的大小
范围是多少? 4NO +3O2 +2H2O=4HNO34x M =(2) 设4x mol NO 与3x mol O2 混合后,与足量水反应3x 4x 4x mol(7x mol)(22.4L/mol) = (1/39.2) mol/L 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1/39.2)mol/L至(1/28)mol/L之间 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
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请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
时,请用图中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图略:a为与CuO反应装置,b为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制氨装置
c为用碱石灰的干燥装置,d为用浓硫酸的干燥装置① 仪器连接顺序: b → c → a → c → d 制氨 干燥 氨与氧化铜
反应 吸收反应生
成的水气 吸收未反应的氨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固体颜色由黑变红实验毕a中现象
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
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请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
时,请用图中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bcacd
②列出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x =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3 ( x + 16 ) 3 ×18 m ( CuO ) m ( H2O ) 18 m(CuO) m(H2O) - 16
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
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请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
时,请用图中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bcacd
②列出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CuO未全部氧化为Cu
CuO受潮
CuO中混有Cu - 16 导致m (H2O) 偏小(b) 导致m (H2O) 偏大(c) 相当于m (H2O) 偏小(a) (c)
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
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请回答(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它方案可选用测
定的物理量的有
m(Cu)和m(CuO) (b) m(N2)和m(H2O)
(c) m(Cu)和m(H2O) (d ) m(NH3)和m(H2O) (a) (c)实验中需测定水的质量,因此,氨通过氧化铜前要干燥。气体通过反应装置一般不能被完全吸收,用量难以确定。作业课本196页
第8,9 题 2001年5月28日同学们再见课件8张PPT。 氧化还原反应
的 计 算[例1] Na2SO3可被KMnO4氧化,现有30mL0.2mol/L的
Na2SO3溶液与含2.4×10-3mol MnO4-的溶液完全反应,
则Mn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价态是多少?Na2SO3被KMnO4氧化为Na2SO4Na2SO3失去电子总数应等于KMnO4得到电子总数设1molKMnO4得 X mol电子则:0.03L×0.2mol/L ×2 = 2.4×10-3 mol· X解得 X=5,即锰元素降低5价答:锰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价态为+2价。[例2] 在含有0.078molFeCl2溶液中,通入0.009mol
Cl2,再加入含有0.01molX2O72- 酸性溶液,使溶液中的
Fe2+恰好全部氧化,并使X2O72-还原成Xn+离子,求n值。Fe2+ 失去电子总数等于 Cl2,X2O72- 得到电子总数0.078×(3-2) = 0.009×2 + 0.01×2×(6-n)解得 n = 3 [例3] 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发生下列反应:
KMnO4 + HBr – Br2 + MnBr2 + KBr + H2O
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0.1mol氧化剂, 则被
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HBr0.1molKMnO4 得0.5mol电子1mol HBr 失1mol 电子+7+2-100.5mol HBr 失 0.5mol电子0.5mol[例4] 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充分反应,
将放出气体与1.12L( 标况)O2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
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多少?解:设铜的物质的量为X,银的物质的量为YCu和Ag 失去电子总数等于 O2 得到电子总数2X + Y = (1.12/22.4)(4)m( Cu ) = 0.05mol×64g/mol = 3.2g 64X + 108Y = 14X = 0.05y = 0.1答:合金中铜的质量是3.2克。[例5] (1)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H)3 + ClO- + OH-– FeO4n- + Cl- + H2O 根据电荷守恒确定OH-系数,设OH-系数为X。 +3 Fe(OH)3 + ClO- + OH–
FeO4n- + Cl- + H2O +(8-n)+1-15-n 2 ( )×2×(5-n) 2 (5-n) 2 (5-n) (5-n) + x = 2n + (5-n) x = 2n 2n (3+n) [例5] (1)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设1mol Fe(OH)3 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X2Fe(OH)3 +(5-n)ClO-+2nOH– = 2FeO4n-+(5-n)Cl-+(3+n)H2O (2)已知有3.21gFe(OH)3参加反应,共转移了5.4×1022个
电子,则n = ,FeO4n-中铁的化合价为 。则 3.21 : 5.4×1022 = 107 : X X = 18×1023 5 - n = 3n = 22+6价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8×1023)/(6.02×1023) = 3(mol) 2001年5月24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0张PPT。 NO2 NO O2
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第一课时NO 和 O2 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 + O2 = 2NO2 ①3NO2 + H2O = 2HNO3 + NO ②① ×3 + ②×2 4NO + 3O2 + 2H2O = 4HNO3V(NO):V(O2) = 4:3 时,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V(NO):V(O2) < 4:3 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V(NO):V(O2) > 4:3 时,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4NO + 3O2 + 2H2O = 4HNO34m/2 : n = 4 : 3 [例1]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
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
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多少?解:剩余气体为NO,体积为m/2. 即m/2体积 NO 刚好与n体积 O2完全反应3m/2nm : n = 8 : 3答:m 与n 的比值为 8 : 3NO2 和 O2 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 + O2 = 2NO2 ②3NO2 + H2O = 2HNO3 + NO ①① ×2 + ② 4NO2 + O2 + 2H2O = 4HNO3V(NO2):V(O2) = 4:1 时,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V(NO2):V(O2) < 4:1 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V(NO2):V(O2) > 4:1 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剩余NO体积为过量NO2体积的1/3。4NO2 + O2 + 2H2O = 4HNO3 [例2] 容积为10mL的试管,充满NO2和O2的混合
气体,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若充分反应后,试管
中尚有1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各为几毫升?解:⑴ 剩余1mLO2。设反应的O2的体积为x4xx 则:4x+ (x+1) = 10 解得 x = 9/5mL=1.8mL V(O2) = 1. 8mL + 1mL =2. 8mL V(NO2) = 4×1. 8mL =7. 2mL4NO2 + O2 + 2H2O = 4HNO3 [例2] 容积为10mL的试管,充满NO2和O2的混合
气体,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若充分反应后,试管
中尚有1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各为几毫升?⑵ 若剩余1mLNO,则过量的NO2体积为3mL4yy 则 (4y+3) +y = 10 解得 y = 7/5mL =1.4mL V(O2) = 1. 4mL V(NO2) = (4×1. 4mL) +3mL = 8. 6mL4NO + 3O2 + 2H2O = 4HNO3 [例3] 40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与20mLO2同时通
入水中(混合气体事先装入体积为60mL的试管中)
充分反应后,试管里还剩5mL气体(气体体积均已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求原混合气的组成。解:设NO的体积为x ,NO2的体积为yx3x/4x + y = 40 解得x = 10mL, y = 30mL4NO2 + O2 + 2H2O = 4HNO3yy/43x /4+ y/4 = 20-5⑴ 若O2剩余4NO + 3O2 + 2H2O = 4HNO3 [例3] 40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与20mLO2同时通
入水中(混合气体事先装入体积为60mL的试管中)
充分反应后,试管里还剩5mL气体(气体体积均已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求原混合气的组成。 设NO的体积为x ,NO2的体积为yx -5 3( x -5) /4x + y = 40 解得x = 27.5mL, y = 12.5mL4NO2 + O2 + 2H2O = 4HNO3yy/43(x-5) /4+ y/4 = 20⑵ 若NO剩余作业课本197页
第10,11题 2001年5月21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1张PPT。 NO2 NO O2
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第二课时 [例1] xmLCO2 和ymLNO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
充分反应,求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解:⑴ 设x=y 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2NO + O2 = 2NO2xx/2xx/2x剩余气体为NO2,其体积为原混合气体的1/2 xmLCO2 和ymLNO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
应,求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⑵ 设x>y 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2NO + O2 = 2NO2xx/2yy/2y反应后剩余 NO2和O2 的混和气体,其体积为 y + (x/2-y/2) = (x+y)/2 即为原混气体体积的1/2 xmLCO2 和ymLNO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
应,求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⑶ 设x V(NO), 剩余NO2及O2混和气体V(CO2)= V(NO), 剩余NO2气体若大于原混和气体的1/2,V(CO2)< V(NO), 剩余NO2及NO混和气体,体积与NO相等。小结 [例2] 在室温时有50mL的混合气体,它们可能由HCl、NH3、CO2、NO组成。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为35mL,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气体体积又减少为17.5mL,最后将气体通过水,充分反应后只剩下10mL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量)求 ⑴ 混和气体组成 ⑵ 最后剩余的是什么气体?HCl
NH3
CO2
NO浓硫酸50mL35mL①HCl与NH3能否共存?V(NH3) =50-35=15(mL)(足量)CO2
NO [例2] 在室温时有50mL的混合气体,它们可能由HCl、NH3、CO2、NO组成。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为35mL,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气体体积又减少为17.5mL,最后将气体通过水,充分反应后只剩下10mL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量)求 ⑴ 混和气体组成 ⑵ 最后剩余的是什么气体?NH3
CO2
NOCO2
NO浓硫酸Na2O2H2O50mL35mL17. 5mL10mL②为什么17.5mL是NO2和O2的混和气体?(过量)(足量)(足量)若全是NO2,则最后余6.5mlNONO2
O2 [例2] 在室温时有50mL的混合气体,它们可能由HCl、NH3、CO2、NO组成。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为35mL,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气体体积又减少为17.5mL,最后将气体通过水,充分反应后只剩下10mL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量)求 ⑴ 混和气体组成 ⑵ 最后剩余的是什么气体?NH3
CO2
NOCO2
NONO2
O2浓硫酸Na2O2H2O50mL35mL17. 5mL10mL③为什么最后剩余的是O2而不是NO?(过量)(足量)(足量)生成10mLNO,单过量的NO2就要30mL。O2NH3
CO2
NOCO2
NONO2
O2O2浓硫酸Na2O2H2O50mL35mL17.5mL10mL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2NO +O2 = 2NO24NO2 + O2 + 2H2O = 4HNO3xx/4x +x/4 +10 = 17.5x = 6V(NO) = 6mLV(CO2) = 35mL-6mL=29mL [例3] 有100mL无色混合气体,其中可能有HCl、NH3、CO2、NO、NO2、Cl2 组成。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少30mL,再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体积又减少30mL,并变为红棕色,再通过水后,最后剩余气体体积为20mL。(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量)求 ⑴ 混和气体组成 ⑵ 最后剩余的是什么气体?NH3
CO2
NO浓硫酸Na2O2H2O100mL70mL40mL20mLV(NH3) = 30mL(过量)(足量)(足量)NOV(CO2) = 70mL-40mL = 30mL V(NO) = 40mLNO2
NOCO2
NO 2001年5月23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2张PPT。NO2 NO O2 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第一课时NO 和 O2 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 + O2 = 2NO2 ①3NO2 + H2O = 2HNO3 + NO ②① ×3 + ②×2 4NO + 3O2 + 2H2O = 4HNO3V(NO):V(O2) = 4:3 时,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V(NO):V(O2) < 4:3 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V(NO):V(O2) > 4:3 时,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NO 和 O2 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 + O2 = 2NO2 ①3NO2 + H2O = 2HNO3 + NO ②① ×3 + ②×2 4NO + 3O2 + 2H2O = 4HNO3V(NO):V(O2) = 4:3 时,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V(NO):V(O2) < 4:3 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V(NO):V(O2) > 4:3 时,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4NO + 3O2 + 2H2O = 4HNO34m/2 : n = 4 : 3 [例1]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
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
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多少?解:剩余气体为NO,体积为m/2. 即m/2体积 NO 刚好与n体积 O2完全反应3m/2nm : n = 8 : 3答:m 与n 的比值为 8 : 3NO2 和 O2 混和气体溶于水的反应2NO + O2 = 2NO2 ②3NO2 + H2O = 2HNO3 + NO ①① ×2 + ② 4NO2 + O2 + 2H2O = 4HNO3V(NO2):V(O2) = 4:1 时,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V(NO2):V(O2) < 4:1 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V(NO2):V(O2) > 4:1 时,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剩余NO体积为过量NO2体积的1/3。4NO + 3O2 + 2H2O = 4HNO34m/2 : n = 4 : 3 [例1]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
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
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多少?解:剩余气体为NO,体积为m/2. 即m/2体积 NO 刚好与n体积 O2完全反应3m/2nm : n = 8 : 3答:m 与n 的比值为 8 : 34NO2 + O2 + 2H2O = 4HNO3 [例2] 容积为10mL的试管,充满NO2和O2的混合
气体,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若充分反应后,试管
中尚有1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各为几毫升?解:⑴ 剩余1mLO2。设反应的O2的体积为x4xx 则:4x+ (x+1) = 10 解得 x = 9/5mL=1.8mL V(O2) = 1. 8mL + 1mL =2. 8mL V(NO2) = 4×1. 8mL =7. 2mL4NO2 + O2 + 2H2O = 4HNO3 [例2] 容积为10mL的试管,充满NO2和O2的混合
气体,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若充分反应后,试管
中尚有1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各为几毫升?⑵ 若剩余1mLNO,则过量的NO2体积为3mL4yy 则 (4y+3) +y = 10 解得 y = 7/5mL =1.4mL V(O2) = 1. 4mL V(NO2) = (4×1. 4mL) +3mL = 8. 6mL4NO + 3O2 + 2H2O = 4HNO3 [例3] 40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与20mLO2同时通
入水中(混合气体事先装入体积为60mL的试管中)
充分反应后,试管里还剩5mL气体(气体体积均已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求原混合气的组成。解:设NO的体积为x ,NO2的体积为yx3x/4x + y = 40 解得x = 10mL, y = 30mL4NO2 + O2 + 2H2O = 4HNO3yy/43x /4+ y/4 = 20-5⑴ 若O2剩余4NO + 3O2 + 2H2O = 4HNO3 [例3] 40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与20mLO2同时通
入水中(混合气体事先装入体积为60mL的试管中)
充分反应后,试管里还剩5mL气体(气体体积均已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求原混合气的组成。 设NO的体积为x ,NO2的体积为yx -5 3( x -5) /4x + y = 40 解得x = 27.5mL, y = 12.5mL4NO2 + O2 + 2H2O = 4HNO3yy/43(x-5) /4+ y/4 = 20⑵ 若NO剩余作业课本197页
第10,11题 同学们再见课件11张PPT。氧化还原反应
方程式的配平 第一课时氧化反应
(被氧化)
还原产物
还原反应
(被还原) 还原剂
氧化产物
失电子得电子化合价
升 高化合价
降 低 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得失电子数相等,反应物本 质判断方法反应类型生成物化合价升高与降低价数相等。配平碳跟硝酸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0+4+5+4化合价升高4化合价降低1×4442练习 1 配平铂与王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Pt + HNO3 + HCl H2PtCl6 + NO + H2O0+2+5+4化合价升高 4化合价降低 3×44343188×3练习 2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Br2 + P + H2O H3PO4 + HBr0+50-1化合价升高 5化合价降低 2×5221058×2配平铜跟稀硝酸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Cu + HNO3 Cu(NO3)2 + NO + H2O0+2+5+2化合价升高2化合价降低3×2232×334+58每8mol硝酸参加反应,有2mol硝酸被还原,6mol硝酸未被还原配平铜跟稀硝酸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Cu + HNO3 Cu(NO3)2 + NO + H2O0+2+5+2化合价升高2化合价降低3×232×334+58部份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生成物开始配平。练习 3 配平高锰酸钾跟浓盐酸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KMnO4 + HCl MnCl2 + KCl + Cl2 + H2O+70-1+2化合价升高2化合价降低5×225 ×528-116部份变,右边开始配。-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本节小结: ⒈ 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 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步骤 ⑴ 标价数 方法技巧 ⒉ 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相等 ⑵ 列变化 ⑶ 求总数 ⑷ 配系数 部份氧化(还原)反应,从右边开始起配。作业课本187页
第2 题 2001年5月14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0张PPT。氧化还原反应
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课时例题 1 配平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Cl2 + KOH KCl + KClO3 + H2O0化合价升高5化合价降低1×55×13-16自变,右边开始配。+53练习 1 配平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P+ KOH + H2O KH2PO4 + PH30化合价升高5化合价降低3×53×35+53自变,右边开始配。-389例题 2 配平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Cu2S + HNO3 Cu(NO3)2 + H2SO4 + NO + H2O+1化合价升高 2 化合价降低3×106×38+210多变,找整体配。+63310-2+5+222 ( + 8 )练习 2 配平化学方程式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列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的元素的化合价。2、列出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3、使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4、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把单线改成等号。FeS2 + Na2O2 Fe2O3 + Na2SO4 + Na2O+2化合价升高 1 化合价降低2×15×2+315多变,找整体配。+62411-1-1-2 ( + 14 )-2-2例题 3 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原子守恒,写出空缺物质的化学式。 FeSO4 + K2Cr2O7 +

Fe2(SO4)3 + Cr2(SO4)3 + H2O ++273+6+367+3K2SO416×6H2SO4缺项一般为酸、碱或水。例题 4 配平离子方程式要求:原子个数相等,升降价数相等, As2S3 + H2O2 + OH- AsO43- + SO42- + H2O +3122-2+5143+642-1-220( +24)×14右边AsO43- 和 SO42-共带12个单位负电荷,故左边OH- 应带12个单位负电荷。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练习 3 配平离子方程式要求:原子个数相等,升降价数相等, MnO4- + Cl- + _______ Mn2+ + Cl2 + H2O +7162+210552-108×5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2H+×2 根据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相等也可配平,但相对
较繁。 本题关于非氧化还原物质的配平,根据氧原子
数配平为好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本节小结: ⒈ 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 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方法技巧 ⒉ 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相等 部份变,右边配。 ⒊ 若是离子方程式,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自身变,右边配。 多变,整体配。 缺项配平,由元素守恒确定缺项物质。 离子方程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和电荷守恒相结合配平。 2001年5月16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氨 铵盐 第一课时氮气最重要的用途是什么? 氨在自然界中,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
腐败的产物。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最易
闻到氨的气味?实验:氨的喷泉实验 通过对两个实验的观察,你对
氨气的性质知多少?现象:形成红色的喷泉实验:把蘸有浓氨水的玻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棒靠近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考考你的观察力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比空气轻 易溶于水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颗粒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72页至174页 要求初步掌握 ⑴ 氨气的物理性质⑵ 氨气的化学性质(跟水、酸、氧气的反应)思考与练习 为什么氨常用作致冷剂?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作致冷剂? 氨易液化(沸点-33. 35 ℃) 还有氯气(沸点-34. 6 ℃) 二氧化硫(沸点-10 ℃)请比较 氨、 氯化氢、 二氧化硫 和 氯气 的溶解度。1:7001:5001:401:2常温常压 经常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好方法。思考与练习 在氨的喷泉实验中,为什么能形成红色的喷泉? ⑴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急剧下降。 氨水中含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故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喷泉停止后,为什么烧瓶不能被水完全充满? 由于氨气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一定含有少
量空气。思考与练习 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氨气体积设为VL 注意:氨水中溶质是NH3,不是NH3·H2O ; 氨气物质的量为(V/22.4)mol 氨水溶液体积也是VL 氨水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V/22.4)/V= 0.045 mol/L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思考与练习 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
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氨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 收集氨气的烧瓶潮湿 装置漏气思考与练习 检验氨气可用哪些方法? NH3 + HCl = NH4Cl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有其它何种酸的玻
璃棒相遇能形成白烟?浓硫酸可以吗?浓硝酸可
以吗?为什么? ⑴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⑵ 和氯化氢在空气中相遇,产生白烟。思考与练习 氨催化氧化(接触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
基础,请写出用氨制取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思考与练习 氨在纯氧中能燃烧:请写出氨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氨气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2001年4月26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氨 铵盐 第二课时 氨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通过什么键结合? 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N-H键之间的键角为多少? 107°18′(分子呈三角锥形) 极性共价键复习与思考 氨水和液氨有什么不同?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氨溶于水中,大部份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 一水合氨小部份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故氨水中含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 液氨是液态的氨,是纯净物。少量的铵离子,氢氧根离子(还有氢离子)。一水合氨浓度大于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复习与思考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生成氨和水:现有浓氨水一瓶,不给加热,怎样快速制取氨气? 往浓氨水中加入氧化钙固体或氢氧化钠固体△ 氧化钙固体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
大量热,使一水合氨分解放出氨气。 实 验
给试管里的
氯化铵和消石灰
的混合物加热,
用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用润
湿的红色石蕊试
纸验满。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现象: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思考:
制气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集气装置还可以收集哪些气体? 制气的试管口为什么稍向下倾斜? 集气的试管口为什么塞一团棉花?氧气,甲烷防止水流向红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爆裂氢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 防止对流,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NO可以吗?) 实 验
给试管里的
氯化铵和消石灰
的混合物加热,
用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用润
湿的红色石蕊试
纸验满。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现象: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思考:
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制氨好吗? 用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钙好吗? 硝酸铵受热会分解,分解产物
视温度的不同,可能有氨、氮气及
氮的氧化物生成。 热的氢氧化钠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实 验
给试管里的
氯化铵和消石灰
的混合物加热,
用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用润
湿的红色石蕊试
纸验满。加热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干燥剂: 碱石灰 能否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不行,因氨与浓硫酸能反应。思考:注意:
也不能用氯化钙作干燥剂。氨气用途制氮肥
铵盐有机合成
工业原料
制硝酸
纯碱
致冷剂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75页至176页 要求初步掌握 ⑴ 铵盐的性质 ⑵ 铵离子的检验练习与思考 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离子键,所以都是离子化合物。
(B)受热都能分解放出氨气
(C)都易溶于水
(D)都可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铵盐受热易分解,但不一定生成氨气铵盐均易溶于水这是铵盐的通性C D练习与思考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
氢反应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B)这现象称升华
(C)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分离氯化铵和碘的混合物
(D)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NH4+ + OH- = NH3·H2O
(E)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受热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是 NH4+ + OH- = NH3·H2O D作业课本178页
第4,5,6题 2001年4月29日祝同学们五一假期开心愉快!课件10张PPT。氮族元素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65页至166页 重点掌握 ⑴ 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点⑵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⑶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练习 与 思考 画出 7N 和15P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7N 15P 33As 51 Sb 83Bi原子结构的异同点:2,5 电子排布: 根据砷、锑、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画出它
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8,52,8,18,52,8,18,18,52,8,18,32,18,5最外层5个电子 — ⅤA族 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练习 与 思考氮族元素化合价有何相似?有何不同?请写出氮元素氧化物和氢化物的化学式标出下列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最高正价+5价,有多种价态,负化合价-3价(非金属) 为什么锑和铋元素没有负化合价?P2O5 H3PO4 PCl3 PH3 +5+5+3-3锑和铋是金属元素练习 与 思考 为什么氮、磷、砷单质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
锑、铋单质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不同?哪一种氮族元素有同素异形体? 氮、磷、砷单质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熔沸点升高)磷 (有红磷、白磷等) 砷 (有灰砷等) 锑、铋单质在固态时是金属晶体。(熔沸点降低)请注意区别同素异形体和同位素两个概念怎样证明氮、磷、砷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氮

砷N2O5 HNO3 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获得电子的
趋势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逐渐减弱。P2O5 H3PO4As2O5 H3AsO4酸性减弱NH3PH3AsH3稳定性降低为什么氮、磷、砷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硝酸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比磷酸、砷酸少。为什么?氮原子半径小,限制了它跟氧原子成键的数目。考考自已 现有X、Y两种Ⅴ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
比Y强的是 ( )
(A)两种元素所形成的酸的酸性强弱:H3XO4 > H3YO4
(B)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H3 > YH3
(C)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稳定性: X2O3 > Y2O3
(D)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YH3 > XH3C考考自已 能证明氮元素比磷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
(A)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而磷单质是固体。
(B)氮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磷在空气中能燃烧。
(C)NH3 极易溶于水,而PH3 难溶于水。
(D) NH3在空气中不可燃,而PH3可燃。D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因氮气分子稳定性比磷强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表明磷元素比氮元素更易与氧结合。作业课本166-167页
第1,2题 2001年4月19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氮 气近代化学之父是谁?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 (1743-1794)你了解他的成就吗?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发现了氮气,并命名为
Nitrogen(无益于生命)。 已知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78%, 试求空气中
氮气的质量分数。0.78×281×29×100% = 75% 请计算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28g/mol22.4L/mol = 1.25g/L 请你观察周围的氮气,描述它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稍轻 阅读课本167页,请回答,工业上怎样制取
氮气?利用氮气的什么性质?空 气液态空气氮 气氧 气b.p -195.8℃b.p -183℃液化先气化 后气化 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N≡N 已知:氢分子的键能:436kJ/mol
氧分子的键能:493kJ/mol
氯分子的键能:247kJ/mol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和氧,与氯并
列第三位,为什么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键能:946kJ/mol 因氮分子的键能大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68页至169页 重点掌握 ⑴ 氮气的化学性质⑵ 氮的六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及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⑶ 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练习 与 思考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
每当人畜进入后,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
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请解释原因。 N2 + O2 = 2NO放电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练习 与 思考 2.4g 镁在氧气中燃烧增重1.6g , 而2.4g 镁在
空气中燃烧增重却小于1.6g ,为什么? 1mol Mg 燃烧后增重 0.5mol×32g/mol = 16g1mol Mg 燃烧后增重 (1/3)mol×28g/mol = 9.3g镁在空气中燃烧,有部份与氮气反应,此部份增重较小。 室温下,等体积的 NO 和 O2 混和,求混和气体的
平均分子量是多少? 解: 2 NO + O2 = 2NO2反应后是0.5体积的O2和1体积NO2的混和气体 平均摩尔质量 = 0.5mol×32g/mol+ 1mol×46g/mol 0.5mol+ 1mol = 41.3 g/mol 答:平均分子量应稍大于41.3 室温下部份NO2转变为N2O4 : 1体积 0.5体积 1体积练习 与 思考 二氧化氮是硝酸的酸酐吗?为什么? 3NO2 + H2O = 2HNO3 + NO不是,因为还生成了一氧化氮。+4+5注意:酸酐和对应酸中的非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 哪种氧化物是亚硝酸(HNO2)的酸酐? N2O3 请指出NO2与水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NO 2 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2氮气用途合成氨
制硝酸充填灯泡
焊接金属
的保护气
保存粮食 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自然固氮:豆科植物固氮 人工固氮:合成氨想一想: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
二氧化氮是氮的固定吗?雷雨天产生一氧化氮气体 作业课本171页
第2,3,4题 2001年4月23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5张PPT。硝 酸 第一课时

实 验
实验桌上有
一瓶69%的浓硝
酸,一瓶水。请
通过观察或实验
探究纯硝酸的物
理性质。
纯硝酸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推断能力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4页 沸点低(83℃)硝酸的物理性质 98%以上的浓硝酸称“发烟硝酸” 思考:是烟还是雾?硝酸是一种酸,HNO3 = H+ + NO3-请用实验证明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NO3+ NaOH = NaNO3 + H2O2HNO3+ CuO = Cu(NO3)2 + H2O2HNO3+ Na2CO3 = 2NaNO3 + H2O + CO2与锌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 反应激烈,产生红棕色气体,
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Cu+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结论: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金属。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 反应较缓慢,产生无色气体,逸
至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溶液由无色变
为绿色。 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几乎可以使所有金属(金、铂 除外)
氧化而生成硝酸盐。⑴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注
意⑵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放出氢气⑶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均比浓硫酸强)⑷ 一般情况下:浓硝酸被还原为NO2 稀硝酸被还原为NO练习写出浓硝酸与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 + 2HNO3 (浓) = AgNO3 + NO2 + H2O 硝酸的强氧化性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物叫做王水,它的氧化
能力更强,能溶解 金(Au )和 铂(Pt )⑴ 体积比为 3 : 1帮


忆⑵ 考第一自然笑(硝)容满面 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使许多非金属(如碳、硫、磷),
某些有机物(如松节油,锯末等)及还原剂(如H2S, HI, HBr,
SO2, Na2SO3等)氧化。4HNO3 + C = CO2 + 4NO2 + 2H2O 练习写出浓硝酸与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HNO3 + S = H2SO4 + 6NO2 + 2H2O 思考:为什么不生成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硝酸能把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继续氧化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为什么浓硝酸会变黄色? 可能有NO2(红棕色)产生,NO2
溶于硝酸而变黄。 如果是有NO2生成,那么硝酸的
分解产物还应有什么物质生成?+5+4氢元素已处最高价,不可能再升高故氧元素的化合价必然升高 ,有O2 生成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4页至15页 硝酸的化学性质 如何用最简单的文字或化学方程式归纳
硝酸的化学性质 强酸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硝酸的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氧化金属(金、铂 除外)(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氧化非金属(C,S,P) 氧化有机物 (浓热硝酸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氧化还原剂 (H2S, HI, HBr, SO2, Na2SO3) 不稳定性 (变黄原因 ,如何保存?) 试比较盐酸,硫酸及硝酸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盐 酸颜 色气 味状 态挥发性沸 点无色,不纯
黄色(含Fe3+)刺激性气味水溶液易挥发低 硫 酸 硝 酸无色无色,不纯
黄色(含NO2)无刺激性气味液态液态不挥发易挥发高低 试比较盐酸,硫酸及硝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盐 酸 酸 性稳定性氧化性
还原性强酸性稳 定H+ 具氧化性 硫 酸 硝 酸强酸性强酸性稳 定不稳定稀硫酸:
H+ 具氧化性浓热硫酸:
S 具氧化性+6N 具氧化性+5Cl- 具还原性H+ 具氧化性
复习 实验室如何制取盐酸?NaCl + H2SO4(浓) = NaHSO4 + HCl △NaCl + NaHSO4 = Na2SO4 + HCl 实验室如何制取硝酸?NaNO3 + H2SO4(浓) = NaHSO4 + HNO3 △温度如何控制? 温度不能太高,否则硝酸会分解。故生成物是NaHSO4 。能否采用制氯化氢的装置制硝酸? 不能,因硝酸蒸汽腐蚀橡胶塞和胶管。用曲颈甑高沸点酸

低沸点酸与思考作业课本184页
第2,3,4,5 题 课件12张PPT。硝 酸 第二课时 试比较盐酸,硫酸及硝酸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盐 酸颜 色气 味状 态挥发性沸 点无色,不纯
黄色(含Fe3+)刺激性气味水溶液易挥发低 硫 酸 硝 酸无色无色,不纯
黄色(含NO2)无刺激性气味液态液态不挥发易挥发高低 试比较盐酸,硫酸及硝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盐 酸 酸 性稳定性氧化性
还原性强酸性稳 定H+ 具氧化性 硫 酸 硝 酸强酸性强酸性稳 定不稳定稀硫酸:
H+ 具氧化性浓热硫酸:
S 具氧化性+6N 具氧化性+5Cl- 具还原性H+ 具氧化性 ⑴ 酸的挥发性和酸的稳定性注意区分: ⑵ 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 凡酸均有氧化性(H+的性质) 氧化性酸:酸中的高价非金属元素具强氧化性 ⑶ 酸性的强弱与氧化性的强弱 挥发性是物理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稳定性是化学性质,与化学键的键能大小有关;挥发性和稳定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次氯酸是弱酸,氧化性却很强。
复习 实验室如何制取盐酸?NaCl + H2SO4(浓) = NaHSO4 + HCl △NaCl + NaHSO4 = Na2SO4 + HCl 实验室如何制取硝酸?NaNO3 + H2SO4(浓) = NaHSO4 + HNO3 △温度如何控制? 温度不能太高,否则硝酸会分解。故生成物是NaHSO4 。能否采用制氯化氢的装置制硝酸? 不能,因硝酸蒸汽腐蚀橡胶塞和胶管。用曲颈甑高沸点酸

低沸点酸与思考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80页至182页 掌握制硝酸的原理、设备、尾气处理和硝酸的浓缩 硝酸的工业制法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⑴ 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⑵ 一氧化氮的氧化和硝酸的生成 (循环使用)思考:⑴ 1摩尔氨从理论上来说,可生成多少摩尔的硝酸? ⑵ 怎样制得96%以上的浓硝酸?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氧化炉吸收塔( 50%)由于NO的循环使用,1mol的氨可制取1mol的硝酸。(不是2/3) 加入硝酸镁(或浓硫酸)作吸水剂,蒸馏浓缩。 ⑴ 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⑵ 一氧化氮的氧化和硝酸的生成思考:⑶ 尾气包括哪些气体?怎样处理?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2NO + O2 = 2NO23NO2 + H2O = 2HNO3 + NO含NO和NO2 ,用碱液吸收。 3NO2 + H2O = 2HNO3 + NOHNO3 + NaOH = NaNO3 + H2ONO2 + NO = N2O3 N2O3 + 2NaOH = 2NaNO2 + H2O+4+2+3+3+3
某化工厂用氨氧化法制取硝酸,并进而制取硝酸铵。已知
由氨制取NO的转化率是96%, NO转化为硝酸的利用率为92%。
则用于制取硝酸的氨占全部氨的百分数是多少?NH3 + HNO3 = NH4NO3NH3 ~ HNO31mol11+ 0.88×100% = 53%NH3NH3NH3NONO2HNO3NH4NO31mol0.88mol1mol×0.92 ×0.97=0.88mol0.88mol0.88mol设用于制取硝酸的氨为1mol0.88mol煤的燃烧石油的燃烧使用硝酸的工厂汽车排放的废气危害人体毁坏树叶腐蚀金属损坏橡胶NO 与血红蛋白 作用NO2 引起气管炎、肺气肿黄色(褐色)烟雾×作业课本184-185页
第6,7,8 题 2001年5月9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磷 磷酸 第一课时曾记否?实验有何现象?实验进行不久,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磷有何性质?白磷不溶于水白磷易燃,着火点低。 磷的单质不只一种,它们的性质
不同。白磷的氧化产物是白色固体。


实 验

把一块铁片水
平地夹在铁架上,
把少量的白磷和红
磷隔开相当的距离
分放在铁片上,然
后在红磷的下面加
热。
现象:白磷首先燃烧结论 :白磷着火点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推断能力然后红磷燃烧均产生白烟红磷着火点较高燃烧产物相同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88页至190页 重点掌握 ⑴ 红磷和白磷有什么关系?⑵ 比较红磷和白磷性质的异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单质的现象称 同素异形现象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
同素异形体 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中
最重要的两种白磷和红磷物理性质的比较不溶于水 剧 毒 低(40℃) 无色蜡状固体 能自燃 红棕色粉末 不溶于水 无 毒同素异形体之间性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上。溶于CS2 不溶于CS2 较高(240℃) 不能自燃怎样证明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均生成五氧化二磷在氯气中燃烧均形成白色烟雾 同素异形体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存在着
活泼性的差异。怎样证明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和红磷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白磷红磷隔绝空气加热到260℃隔绝空气加热到416℃升华白磷与红磷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化学变化,因生成不同的物质。请解释现象 在小试管中加入冷水,套在稍大的
盛有红磷的试管中,加热大试管。 红磷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加热到
416℃升华,在小试管底度部受冷凝
结成白磷。加热冷水红磷 取出小试管,试管底部物质自动燃烧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结构决定性质 为什么白磷和红磷性质有差异? 白磷 P4正四面体( 键角60°) 红磷 Px 结构复杂 还有哪些物质也是正四面体
结构?键角是否相同?结构决定性质 为什么白磷和红磷性质有差异? 白磷 P4正四面体( 键角60°) 红磷 Px 结构复杂 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元
素弱,为什么磷单质却比氮气
活泼?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发生的化合反应中,若
参加反应的红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8,
则充分反应后生成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多少?设生成的PCl3为Xmol, PCl5为Ymol , X + Y = 1 (P 原子守恒)3X + 5Y = 1.8 ×2 (Cl 原子守恒)解得 X = 0.7(mol), Y = 0.3(mol)答: n(PCl3) : n(PCl5) = 7 : 3作业课本192页
第2,3题 2001年5月31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磷 磷酸 第二课时 试举例解释什么叫做同素异形体。“同”指什么?
“异”指什么?白磷和红磷金刚石与石墨氧与臭氧H2 和 D2 是同素异形体吗?同一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组成不同,结构不同。 不是!因H2 和 D2 分子组成相同(双原子分子),
结构相同(单键结合)。复习与思考学会读书请阅读课本190-191页 重点掌握 ⑴ 磷的存在和用途 ⑵ 磷酸的性质和制取为什么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磷存在?磷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化合态的磷 磷的存在磷酸盐(存在于矿石中)动物的骨、牙、脑髓、神经植物的果实、幼芽磷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有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吗?1669年德国布朗特用尿制得白磷,1775年瑞
典舍勒从动物骨骼中提取出磷。 你看过“鬼火”吗?你害怕“鬼火”吗?你知道“鬼
火”是怎样形成的吗? 酷暑盛夏之夜,凝望那野坟墓冢较多的地方,也许你
会发现有忽隐忽现的蓝色星火,那就是鬼火,它还会跟着人
走呢! 人死了,躯体埋在地下腐烂,磷由磷酸盐转化为磷化氢
(PH3)气体,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自燃而
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火。 鬼火为什么多见于盛夏的夜?为什么会跟着行人的后面?
稍动脑筋,不难找出问题的答案!请写出用白磷制取磷酸的化学方程式为什么磷在军事上用来制造烟雾弹和燃烧弹? 磷的用途易燃白色固体 红磷用于制取农药?你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含磷农药
的名称吗?1605 (对硫磷) 磷的用途4049(马拉硫磷,马拉松)敌百虫1059(内吸磷)Zn3P2(杀鼠剂) 磷的用途 火柴盒侧面:
红磷(40%以上,发火剂)
三硫化二锑 (助燃剂)
石英砂(摩擦剂) 火柴头:
氯酸钾 (氧化剂)
二氧化锰(催化剂)
硫 (燃烧剂) 摩擦生热 →红磷发火→氯酸钾分解放氧→硫燃烧→引燃火柴杆 五氧化二磷极易吸水,是一种强干燥剂。它能干燥哪些气体?五氧化二磷是何种酸的酸酐? 五氧化二磷P2O5 + 6NH3 + 3H2O = 2 (NH4)3PO4 能干燥H2、O2、N2等中性气体和Cl2、HCl 、H2S、SO2等
酸性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偏磷酸,剧毒)(磷酸,无毒)五氧化二磷是磷酸的酸酐,也是偏磷酸的酸酐。+5+5+5+5 磷酸是无色透明的晶体。 磷酸的物理性质 通常使用的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浓溶液
(83—98%)晶体晶体晶体晶体晶体 具吸湿性,与水任意比混溶。熔点42.35℃ 磷酸比硝酸稳定,不易分解。 磷酸的化学性质 非氧化性酸 中等强度的三元酸,具酸的通性。H3PO4 = H+ + H2PO4-H2PO4- = H+ + HPO42-HPO42- = H+ +PO43- 在磷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硝酸对比H3PO4 + NaOH = NaH2PO4 + H2OH2PO4-HPO42- 在磷酸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NaH2PO4 + NaOH = Na2HPO4 + H2ONa2HPO4 + NaOH = Na3PO4 + H2OH3PO4PO43-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钠H2PO4-HPO42-H3PO4PO43-Ca3(PO4)2 + 2H2SO4 = Ca(H2PO4 ) 2 + 2CaSO4Ca3(PO4)2 + 3H2SO4 = 2H3PO4 + 3CaSO4△工业制磷酸 制过磷酸钙 (普钙)过磷酸钙 制重过磷酸钙(重钙)Ca3(PO4)2 + 4H3PO4 = 3Ca(H2PO4 ) 2 2001年6月4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5张PPT。物质状态1 mol 物质所含微粒数1 mol 物质
质量(g) 密度
(g/cm3)体积
(cm3)FeAlPbH2OH2SO4固固固液液(6.02)(1023)(6.02)(1023)(6.02)(1023)(6.02)(1023)(6.02)(1023)56 2720718987. 862. 711. 311. 817. 121018.31854.1 1 mol 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物质状态1 mol 物质所含微粒数1 mol 物质
质量(g) 密度
(g/L)体积
(L)H2O2CO2气气气(6.02)(1023)(6.02)(1023)(6.02)(1023)2.01632.0044.010.08991.4291.97722.422.422.3 1 mol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标准状况是指压强为 101325 Pa 和温度为 0 oC 请思考: 为什么1mol 固态和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而 1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却相同?因 素1mol 固态、液态物质1mol 气态物质微 粒 数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距离结 论 相同 (6.02)(1023) 相同 (6.02)(1023)影响体积决定因素影响体积的决定因素对体积影响忽略不计对体积影响小各种微粒大小不同直径约 (4)(10-10) m约 (4)(10-9) m很小同温同压下距离相同体积不同标准状况下占 22. 4 升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高温低压使距离增大 气体摩尔体积定义: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
22. 4 L,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 Vm 表示。适用条件:标准状况 单位: 升 / 摩 注
意 符号: L/mol 或 L. mol -1 物质的量:1 mol 研究对象:任何气体,可以是
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和气体。22. 4升是一个近似值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22.4 L
(2)1 摩尔二氧化碳占有的体积约为 22.4 L
(3) 1 摩尔水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22.4 L
(4)1 摩尔二氧化硫在20 oC 时的体积比 22.4 L 大
(5)1 摩尔氯化氢在(3.03)(105)Pa 时的体积比 22.4 L 小说法错误。因未指明气体物质的量。 说法错误。因未指明气体所处的状况。说法错误。 因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说法错误。 因忽略了压强的影响。 说法错误。 因忽略了温度的影响。 填空(1)标准状况下,0.5mol H2 占有的体积是 L。 11.2(2)标准状况下,2 mol O2 占有的体积是 L。 44.8(3)标准状况下,4.48L CO2 的物质的量是 mol。 0.2(4)标准状况下,33.6L H2 的物质的量是 mol。 1.5物质的量(摩)= 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升)气体摩尔体积(升/摩)符号表示: n = V/Vm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
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适用对象:任何气体注
意适用条件:同温、同压、同体积 结论:分子数目相同,即气体物质的量
相同。阿伏加德罗定律 气体摩尔体积是 的一个特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1)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 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m1 、 m2 气体质量M1 、 M2 气体摩尔质量因为所以得到= DD : 第一种气体对第二种气体的相对密度 在 H2 + Cl2 = 2 HCl 反应中,各物质
的系数表示什么意义?表示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 1:1:2表示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表示三种物质(气体)的体积比为 1:1: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1L N2 和 1L O2 在同温同压下所含分子数相同
(2) 1g N2 和 1g O2所含分子数相同
(3) 1mol N2 和 1mol O2 所占体积相同
(4) 1mol N2 和 1mol O2 所含分子数相同
(5) 1mol N2 和 1mol O2 在标准状况下混合,体积约为44.8L。说法正确。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说法错误。两种气体物质的量不同。说法错误。 未指明气体所处状态。 说法正确。 物质的量相同的物质所含微粒数相同。 说法正确。 混合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2mol。 小结: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
约为22.4L,此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用Vm表示。 符号表示: n = V/Vm单位: 升/摩 符号:L/mol 同温同压同体积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等于
物质的量比。 推论2: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知 识 归 纳 物质的量微粒数 NANAMM质量
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VmM 摩尔质量NA 阿伏加德罗常数Vm 气体摩尔体积d 气体密度明天再见2000年10月23日课件14张PPT。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课时 [练习 1 ] 下列五种气体中,在同温同压下,等质
量时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
(A)NO (B)HCl (C)CO2 (D)Ne (E) Cl2分析: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各种气体,
分子量最小的气体所占体积最大。 30 36.5 44 20 71D [练习 2 ] 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
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
有相同的是 (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分析: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所含分子总数相同。AC N2 和 O2 都是双原子分子,只要其总物质的量不变,
无论 N2 和 O2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总原子数都不变。
NO 也是双原子分子,故由两容器中分子总数相同可推知
A正确。 [练习 3 ]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 X2(气)
和 3体积 Y2(气)化合生成两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
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
(A)XY3 (B)XY (C)X3Y (D)X2Y3分析: X2 + 3 Y2 = 2 XmYn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2m m = 1(3)(2) = 2n n = 3 [ 练习 4 ] 现有纯度为 98% 的 NaCl (杂质不参加反应)
12g,与 10g 浓度为 98%的 H2SO4 在微热的条件下反应,求
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多少升?解:58. 5g(12g)(98%)(98g) > (10g)(98%)(58.5g) 设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x NaCl + H2SO4 = NaHSO4 + HCl98g22. 4L(12g)(98%)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氯化氢气体 2.24L 。x(10g)(98%)98g : (10g)(98%) = 22.4L : x x = 2.24L氯化钠过量注意: 微热条件下生成什么?何种反应物过量? [ 例 1 ] 使 1.12L 氯气和氮气的混和气体通过浓氨水,反应
后逸出的气体含氯气和氮气,体积为 0. 672L。求反应中被氧化
的氨的质量为多少克?3L2L : x = 2L : (1.12L - 0. 672L) 解: 设被氧化的氨的体积为 x 3Cl2 + 8NH3 = 6NH4Cl + N22L(被氧化)2 L答:被氧化的氨的质量为 0. 34g 。xn (NH3) = 0. 448L / 22. 4 L. mol-1 = 0. 02 molx = 0. 448L注意: 求被氧化的氨的质量反应前后体积已知,用差量法气体体积差1L1. 12L - 0. 672Lm (NH3) = (0. 02 mol) (17g/mol) = 0. 34 g [ 例 2 ] 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在 120 oC 和一大气压下
体积为 a 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
其体积为 b L。问原混和气体中氢气和氧气各多少升?2L2L : x = 1L : ( aL - bL ) (1) 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 2H2 + O2 = 2H2O1L1 Lx1L : y = 1L : ( aL -bL ) x = 2 ( a - b ) L分析:(1) 120oC, 水为气态。(2)反应前后体积已知,用差量法气体体积差2LaL - bLy = ( a- b) L y(3) 因 a 和 b 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反应有三种情况。 解: 设混和气中氢气的体积为 x,氧气的体积为 y [ 例 2 ] 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在 120 oC 和一大气压下
体积为 a 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
其体积为 b L。问原混和气体中氢气和氧气各多少升?2L1L : y = 1L : ( aL - bL ) (2) 氢气过量 2H2 + O2 = 2H2O1L1 L x = aL - ( a - b )L = b L y = ( a - b ) L气体体积差2LaL - bLy (接上页) 设混和气中氢气的体积为 x,氧气的体积为 y [ 例 2 ] 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在 120 oC 和一大气压下
体积为 a 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
其体积为 b L。问原混和气体中氢气和氧气各多少升?2L2L : x = 1L : ( aL - bL ) (3) 氧气过量 2H2 + O2 = 2H2O1L1 L y = aL - 2 ( a - b )L = (2b -a ) L x = 2 ( a - b ) L气体体积差2LaL - bLx(接上页) 设混和气中氢气的体积为 x,氧气的体积为 y 答:(略) [ 例 3 ] 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和气体 5g 所占体积为
3. 36L。求CO的质量、CO2的体积及混和气体的平均式量。解:(28g/mol)x +(44g/mol)y = 5g 设混和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 x ,CO2的物质的量为 y 平均摩尔质量 = 5g / (0.1mol + 0.05 mol) = 33.3 g/molm (CO) = (0. 1mol)(28g / mol) = 2.8g V (CO2) = (0. 05 mol) (22. 4L/mol ) = 1.12 Lx = 0. 1mol
y = 0. 05mol答:CO的质量为 2.8g,CO2的体积为1.12L, 混和气体式量为 33.3(x + y ) (22.4L/mol) = 3.36L [例 4 ] 某无毒不燃气体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
为14, 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解:M (A)M (H2)M (A) = M (H2) (14) 答:气体A的化学式为 N2d (A)d (H2)== 14 (相对密度) = ( 2 g /mol) (14)
= 28 g /mol 分子量为28,可能是N2,CO,C2H4等气体,因A为无毒不燃气体,故A是 N2 。 [练习 5 ] 碳酸铵在150 oC完全分解生成氨、二
氧化碳和水蒸气,问生成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条件
下氢气密度的多少倍。解:(NH4)2CO3 = 2NH3 + H2O + CO2 答:生成的混合物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2倍。 M (混合物)=(17g)(2) + 18g + 44g2mol + 1mol +1mol= 24g/molM (混合物)M (H2)=24g /mol2g /mol= 12作业资料 50页 第1题
51页 第1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26日课件12张PPT。气体摩尔体积第二课时复 习 物质的量微粒数 NANAMM质量
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VmM 摩尔质量NA 阿伏加德罗常数Vm 气体摩尔体积d 气体密度[例 1] 5. 5克氨在标准状况时体积是多少?解: 氨的式量是17,氨的摩尔质量是 17g/mol 。n (NH3) = 5. 5g17g/mol= 0. 32 mol答:5. 5氨在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是7. 2LV(NH3) = (22. 4L/mol)(0. 32mol) = 7. 2L [练习 1] 标准状况下,5. 6LCO2中含有多少摩尔
CO2分子? 含有多少个CO2分子? 它的质量是多少?
1个 CO2 的质量是多少克?解: CO2的式量是44,CO2的摩尔质量是 44g/mol 。n (CO2) = 5. 6 L22. 4L/mol= 0. 25 mol答:(略)N (CO2) =(0. 25mol) (6.02)(1023) /mol = (1.51)(1023)m (CO2) = (0. 25 mol)(44g/mol) = 11 g1个CO2 分子的质量 = (44g)/(6.02)(1023) = (7.31)(10-23)g [练习 2] 标准状况下,11. 2L CO2 所含分子数
与多少克 NH3 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解:11. 2L22.4L/molx = 2. 83 g 思路:C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与氨分子中氢原子的
物质的量相等。设 氨的质量为 xCO2NH3 答:标准状况下,11.2L CO2所含的分子数与
2. 83g NH3 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x)(3)17g/mol= [例 2] 在实验室里使稀盐酸跟锌起反应,在标准状
况时生成 3. 36L氢气,计算需要多少摩的 HCl 和 Zn?解:1mol1mol : x = 22. 4L : 3. 36L 设需要Zn的物质的量为x , 需要HCl的物质的量为 y Zn + 2HCl = ZnCl2 + H22mol22. 4Lxx = 0. 15mol答:需0.15 mol Zn 和 0.30 mol HCly3. 36L2mol : y = 22. 4L : 3. 36L y = 0. 30mol [练习 3] 用 0.1mol Zn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
标准状下的体积是多少?产生的氢气最多能还原CuO多少克?解:1mol1mol : 0.1mol = 22. 4L : x 设生成的 H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x , 被还原的 CuO质量为 y Zn + H2SO4 = ZnSO4 + H2 22. 4L80g0. 1molx = 2. 24L答:产生 H2 2.24L,最多能还原 CuO 8g。xy1mol : 0.1mol = 80g : y y = 8g H2 + CuO = H2O + Cu气体摩尔质量 = 气体质量气体物质的量 = 气体质量气体体积 / 气体摩尔体积对在标准状况的气体来说= ( 气体密度 ) ( 气体摩尔体积 ) [例 3] 在标准状况时, 0. 2 L的容器里所含一氧化
碳的质量为 0. 25g , 计算一氧化碳的式量。解:= 28g /mol思路:一氧化碳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它的式量。= 0.25g0.2L22. 4 L/mol 答:一氧化碳的的式量为 28。 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 练习 4 ] 在标准状况时, 2. 24 L NOx 气体的质
量为 4.6g , 求气体的化学式。解:= 46g /mol= 4. 6g2.24L22. 4 L/mol 答:气体的化学式为 NO2 。 M ( NOx )NOx 的分子量为 4614 + 16x = 46 x = 2 作业课本 48页
第3题 第5题明天再见2000年10月24日课件15张PPT。摩 尔第一课时(难见、难称量) Fe + S = FeS微粒个数比 :质 量 比 :11156g 32g88g微观粒子宏观物质(可见、可称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把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物 理 量单 位 名 称单 位 符 号长 度质 量时 间电 流 强 度热力学温度发 光 强 度物 质 的 量米千 克秒安 培开尔文坎德拉摩 尔mkgsAKcdmol 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物理量物 质 的 量物质的量和摩尔物质的量: 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如 硫酸 的 物质的量 不能简化为 硫酸的量

也不能写成 硫酸的质量或 硫酸的数量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四个字组成 ,
是一个 整体,不能分割,也不可加字、减字。注
意物质的量和摩尔 摩尔:物质的量 的单位。注意摩尔 简称 摩,符号 mol 将 12g
所含的碳原子数定义为 1 mol,
1 mol 物质含有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个微粒,
近似值 为 (6.02)(1023) 。12C(原子核里含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的碳原子)不能认为 (6.02)(1023) 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A)每摩尔物质含有 (6.02)(1023)个微粒
(B)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E) 1摩尔的大米约含有 (6.02)(1023) 个米粒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 罗常数个微粒,近似值为 (6.02)(1023)物质的量 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1 mol 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 (6.02)(1023)(2)0.3 mol 硫酸分子含有 个硫酸分子 (0.3)(6.02)(1023)(3)10 mol 钠离子含有 个钠离子 (10) (6.02)(1023)物质的量是微粒的集体,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4)6 mol 电子含有 个电子 (6) (6.02)(1023)(5)0.5 mol 中子含有 个中子 (0.5)(6.02)(1023)物质的量 (n)=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 (N)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A)1 摩尔氧
(B)1 摩尔氧原子
(C)2 摩尔分子氢
(D)3 摩尔 H2O
(E)0.5 摩 二氧化碳 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是氧原子、氧分子还是氧离子 正确 2 摩尔氢分子正确正确 1 摩尔水分子中有多少摩尔氢原子,多少摩尔氧原子? H2O 11 molNA2HO212NANA1 mol2 mol 结论:微粒之间的个数之比也就是物质的量之比微粒个数微粒集团物质的量(6)1 mol Na2SO4含有 mol Na+ 2 mol SO42- 1 个氧原子 0.5 mol Na2SO4含有 mol Na+ 1 mol SO42- 0.5物质的量 (n)=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 (N)阿伏加德罗常数 (NA)个氧原子(2) (6.02)(1023)(4) (6.02)(1023)(7)1 mol OH-含有 mol 质子 有 个 质子 含有 (5.418)(1023) 个质子的 OH-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摩尔 9 (9)(6.02)(1023)(5.418)(1023)/(9)(6.02)(1023) = 0.1 0.1 mol KClO3 和 0.1 mol KClO 中所含微粒数相
等的是 ( ) (A) 钾离子 (B)氯离子
(C) 氯原子 (D)氧原子 A C KClO3 = K+ + ClO3-KClO = K+ + ClO-小 结 (1)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摩尔是它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约为 (6.02)(1023)(2) 应具体说明是哪一种微观粒子(3) 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桥梁进行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
换算:物质的量微粒数 NANA作 业 (1) 2 mol H2SO4 含 个 H2SO4 分子,可电离出 mol
H+ ,可电离出 mol SO42-,共含 个原子。
(2) (3.01)(1023) 个氯离子中含质子 摩尔,含电子 个。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13日课件12张PPT。摩 尔第三课时 例 1. 含有(1.5)(1022)个分子的物质,其质量为 0.7g ,
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n = (1.5)(1022)(6.02)(1023)/mol= 0.025 molM = 0.7g0.025mol= 28 g/mol答: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思路: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其值为相对分子质量。 例2. 多少克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 3.65g 10%
盐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解:x98g/molx = 0.98 g 思路:要满足二者分子数相等,必需满足两者的
物质的量相等。设 硫酸的质量为 xH2SO4HCl 答:0.98g 硫酸所含的分子数与 3.65g 10%盐酸
所含的分子数相等。(3.65g)(10%)36.5g/mol= 练习 1. 0.2 mol KClO3 中所含的Cl原子数与多
少克CaCl2中所含的氯离子数相等。解:0.2 mol = x111g/molx = 11.1 g 思路:氯原子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个数相等。设 CaCl2 的质量为 xKClO3CaCl22 答:0.2 mol KClO3 中所含的Cl原子数与11.1g
CaCl2中所含的氯离子数相等。 例 3. 148g 由等物质的量的CO、CO2、H2组成
的混和气中,CO的质量是多少克?解:x = 2 molm (CO) = (2mol)( 28g/mol) = 56g 设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x)(28g/mol) + (x)(44g/mol) + (x)(2g/mol) = 148g 答:CO的质量是56克。 例 4. 5 mol 硫酸和和锌完全反应,能生成多少克
氢气?解:1 mol1mol : 5mol = 1mol : x 设能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x Zn + H2SO4 = ZnSO4 + H21 mol5 molxx = 5molm (H2) = (5mol) (2g/mol) = 10g 答:能生成 10克氢气 5 mol 硫酸和和锌完全反应,能生成多少克氢气?解法2:1 mol1mol : 5mol = 2g : x 设能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x Zn + H2SO4 = ZnSO4 + H22g5 molxx = 10g答:能生成 10克氢气 例 5. 4 克氢氧化钠与盐酸完全反应,需要多少摩
尔的氯化氢?解: 40g40g : 4g = 1mol : x 设需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x NaOH + HCl = NaCl + H2O1 mol4gxx = 0.1 mol答:需要0.1 mol 氯化氢 练习 2. 0. 6 mol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多少克
氧气?解:2 mol2mol : 0.6mol =3mol : x 3mol0.6 molxx =0.9mol答:能生成 28.8克氧气。设能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xm (O2) = (0.9mol)(32g/mol) = 28.8g小 结要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
上下单位要一致,
左右单位要对应(克~摩)。作业:课本 第 41-42 页
第 6,7 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18日课件13张PPT。摩 尔第二课时 1 mol 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请计算 1 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规律?微粒符号物质式量每个微粒质量1摩尔物质质量C12(1.993)(10-23) gH2ONa+18 2323 g(2.990)(10-23) g(3.821)(10-23) g12 g18 g
1 mol12C原子 (6.02)(10 23)(6.02)(10 23)(12)12g1 mol氧原子 (6.02)(10 23)(6.02)(10 23)(16)16g1 mol氢原子 (6.02)(10 23)(6.02)(10 23)1g1mol 水分子 含 2 mol 氢原子
1 mol 氧原子 (质量为 2g )1 mol 水分子的质量 为 18g 结论: 1 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质量为 16g )(1)1 mol 铜原子的质量是 克 63.5(2)1 mol 硫酸分子的质量是 克 98(3)1 mol 氧分子的质量是 克 32(4)1 mol OH-离子的质量是 克 17(5)1 mol Na+ 离子的质量是 克 23
摩尔质量定义:单位:1 摩尔物质具有的质量。用 M 表示克/摩符号:g/mol 或 g .mol-1数值: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物质的量 (mol) 物质的质量 (g)摩尔质量 (g/mol)n = m /M=(1)氯分子的摩尔质量是 克/摩 71(2)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 克/摩 40(3) 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克/摩 24(4)Cl-离子的摩尔质量是 克/摩 35.5(5)K+ 离子的摩尔质量是 克/摩 39[例 1] 90克水相当于多少摩水?解: 水的式量是18,水的摩尔质量是 18g/mol 。n (H2O) = 90g18g/mol= 5 mol答:90克水相当于5mol水。[例 2] 2. 5 mol 铜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解: 铜的原子量是 63. 5 ,铜的摩尔质量是 63.5 g/mol 。m (Cu) = ( 2.5 mol )( 63.5g/mol )= 158.8g答:2.5mol 铜原子的质量等于 158.8g 。[例 3] 4. 9 克硫酸里含有多少个硫酸分子?解: 硫酸的式量是98,硫酸的摩尔质量是 98g/mol 。n (H2SO4) = 4. 9 g98g/mol= 0.05 mol答:4.9克硫酸里含有 (3.01)(1022)个硫酸分子。N (H2SO4) =(0.05 mol) (6.02)(1023)/mol= (3.01)(1022)[练习] 20. 2 克硝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解: 硝酸钾的式量是101,硝酸钾的摩尔质量是 101g/mol 。n (KNO3) = 20.2 g101g/mol= 0.2 mol答:20.2克硝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9. 6 g 。n (O) =(0.2 mol) (3) = 0.6 molm (O) = (0. 6 mol)(16g/mol) = 9.6 g小 结 通过物质的量把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难以称量的
微观粒子有机地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微粒数 NANAMM质量NA-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1023)M- 摩尔质量 (克/摩)作业:课本 第 41 页
第 3,4,5 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17日课件11张PPT。摩 尔第四课时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和摩尔都是物理量
(B)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无单位
(D)1 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才是物理量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纯数,单位是 mol-1 1 mol 微粒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
该微粒的式量。B2. 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B)2摩尔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摩尔质量的 2倍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式量
(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 9倍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不因物质的量多少而改变摩尔质量有单位,式量无单位,两者仅数值相同 水分子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氢分子的摩尔质量是 2g /mol。D3. 1g 水中含有 m 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
(A)m/9 (B)9m (C)2m (D)m 关系式 : H2O ~ 2H 18g 2 NA 1 g mB18g : 1g = 2 NA : mNA = 9m4. 1个氯原子的质量是 m ,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是37,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
(A)37m (B)m /37
(C)37/m (D)(6.02)(1023)m/37氯原子个数 ~ 氯原子质量 1 m NA 37gC1 : NA = m : 37NA = 37/m 5. 由铁和锌组成的混合物 12.1g , 加入足量的盐酸,
共收集到 0.4 g H2 , 求此混合物中铁锌各多少克? 解: 设混合物中铁和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 1mol 1 molx x56x + 65y = 12.11mol 1 moly y2x + 2y = 0.4 解得 x = 0.1 mol y = 0.1molm (Fe) = (0.1mol)(56g/mol) = 5.6gm (Zn) = (0.1mol)(65g/mol) = 6.5g答: (略) 6. 完全中和 22.2g 某二元碱 R(OH)2 , 消耗了含 21.9g
HCl的盐酸, 求R的原子量。1mol 2 mol x 0.6 mol R(OH)2 + 2HCl = RCl2 +2H2O 1mol : x = 2mol : 0.6 molx =0.3 mol答: (略)解:设二元碱 R(OH)2 的物质的量为 xn (HCl) = = 0.6 mol二元碱的摩尔质量M =22.2g/0.3mol = 74 g/mol二元碱的分子量为 74 R 的原子量为 74- (16+1)(2) = 40 7. a mol 某金属溶于硫酸中,可生成 b mol 氢气,
求该金属的化合价。2mol m mol a mol b mol 2 M + m H2SO4 = M2(SO4)m + m H2 2 mol : a mol = m mol : b molm = 2b/a答: 该金属的化合价为+2b/a价。解:设金属M的化合价为m 8. 二价金属A与三价金属B的混合物 9g , 与过量盐酸反应放
出氢气 0.55mol,B的原子量为A的原子量的3倍,在混合物中,
A与B的原子数比为1:3,通过计算确定A和B各是什么金属 ? 解: 设混合物中 A 的物质的量为 x , 1mol 1 molx xxy + (3x)(3x) = 92mol 3 mol3x 4. 5 xx + 4.5x = 0. 55 解得 x = 0.1 mol y = 9g/molA的摩尔质量为9g/mol,A为金属铍。B的摩尔质量为 27g/mol,B为金属铝。则 B 的物质的量为 3xA 的摩尔质量为 y,则 B 的摩尔质量为 3y作业:资料 第 45 页
第 8,9,11,15 题
(列出算式)同学们再见2000年10月20日课件12张PPT。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浓度 = 溶质的量溶液的量什么叫浓度? 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H2、O2、Cl2 按9:4:1 体积比
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冷却液化后
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H2 + O2 = 2H2O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 33 .6 % 4molH2 + Cl2 = 2HCl1mol (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
等于物质的量比)2mol×36. 5 g/moL 2mol×36. 5 g/moL + 8mol×18g/mol ×100 %=解:答:冷却液化后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3.6% 8mol 8mol1mol 2mol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 以1升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来表示溶液
组成的物理量叫物质的量浓度。用 C 表示。1升是液溶体积,并非溶剂体积。 单位: 摩 / 升 注
意 符号: mol / L 或 mol·L-1 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不是
用质量表示。(1)将40g NaOH 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0. 5(2)标准状况下,22.4L HCl 配成 0.5L 盐酸,其物质的量浓
度为 mol/L。2(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 含硫酸的物质的
量为  mol 。 (4)10 mol HCl能配成  L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 5 1物质的量浓度 (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 (mol)溶液的体积 (L)= 从 1L 1mol/L NaCl 溶液中,分别取出 100mL、
10mL 和 1mL 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
所含溶质是否相等?因为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  所以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
的溶液,其浓度不变,所含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思考:  10L 1mol/L 酒精溶液与10L 1mol/L 蔗糖溶液所含
溶质微粒数是否相同? 强


质  酒精与蔗糖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所
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即微粒数相同。 思考:  1L 1mol/L NaCl 溶液与1L 1mol/L CaCl2 溶液
所含溶质微粒数是否相同? NaCl = Na+ + Cl-1mol 1mol 1mol CaCl2 = Ca2+ + 2 Cl-1mol 1mol 2mol(不一定相同)(5)1 mol/L MgCl2 溶液,Mg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 (6)0.5 mol/L H2SO4 溶液,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7)0.1 mol/L Al2(SO4)3 溶液,Al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 1 0. 5 0. 2 0. 3 下列各溶液中,Na+ 浓度最大的是 ( )
(A)4L 0. 5 mol/L NaCl 溶液
(B)1L 0. 3 mol/L Na2SO4 溶液
(C) 0. 8L 0. 4 mol/L NaOH 溶液
(D) 2L 0. 15 mol/L Na3PO4 溶液
C (Na+) = 0. 5 mol/L×1 = 0. 5 mol/L C (Na+) = 0. 3 mol/L×2 = 0. 6 mol/L C (Na+) = 0. 4 mol/L×1 = 0. 4 mol/L C (Na+) = 0. 15 mol/L×3 = 0. 45 mol/LB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只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及每摩尔溶质
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多少有关,面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同体积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相同
(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 1 L 1mol/L的BaCl2溶液中含有Ba2+和Cl-的总数为3 NA
(D)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d g/L 的某气态纯净物的一个分
子的质量为 22.4d / NA g 不正确。分子数相同,原子数不一定相同。 不正确。所含氯原子数为 2NA 。 正确。 含1mol Ba2+和2mol Cl-,共3mol 离子。 正确。1mol气体有NA个分子, 质量为 22.4L×d g/LA B 已知 NaNO3 Na2CO3 Na3PO4 三种溶液中 Na+ 浓度
相等,溶液的体积比为 3:2:1,求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
量之比。 ∵ C ( Na+ ) 相等 ∴ C ( NaNO3 ) : C ( Na2CO3 ) : C ( Na3PO4 )
= 1 : 1/2 : 1/3 = 6 : 3 : 2∵ V ( NaNO3 ) : V ( Na2CO3 ) : V (Na3PO4 ) = 3 : 2 : 1 ∴ n ( NaNO3 ) : n ( Na2CO3 ) : n ( Na3PO4 )
= 6×3 : 3×2 : 2×1
= 9 : 3 : 1同学们再见2000年月11月8日课件12张PPT。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专用仪器: 容量瓶注


项 具塞,细颈,平底。 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1. 瓶塞不能漏液 容量瓶上只在一条刻度线。 2. 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 3. 不许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反应(注意:不要错写成 溶量瓶) 配制 1L 0.5 mol/L NaCl 溶液1. 计算:注


项 m (NaCl) =1L×0.5 mol/L×58.5 g/mol = 29.3g1. 放平,调零点。 2. 左物右砝 3. 用镊子按从大到小顺序夹取砝码2.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 5. 用玻璃器皿称取强腐蚀性或易潮解物质。 4. 称毕,砝码回盒,游砝归零。 配制 1L 0.5 mol/L NaCl 溶液1. 计算:注


项 m (NaCl) = 29.3g物质溶解时常伴有放热吸热现象,使容量瓶体积不准。 1. 搅拌时沿一定方向,控制一定速度。 2. 玻棒不碰杯壁,不放在桌上。2.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 3. 加水量应能把溶质全部溶解,但不要太多。3. 溶解: 在烧杯中溶解,用玻棒搅拌。思考:为何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配制 1L 0.5 mol/L NaCl 溶液1. 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洗液应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4. 转移用玻棒引流,避免液体洒在瓶外。5. 洗涤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6. 定容 振荡均匀后,注入蒸馏水,至距刻度2-3㎝处,改用滴管加水,使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思考:如液面超过了刻度,怎么办? 溶液浓度变小,请重新配制。 配制 1L 0.5 mol/L NaCl 溶液 1. 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4. 转移 5. 洗涤 6. 定容7. 摇匀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8. 装瓶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
瓶塞,贴上标签。练习 1 欲配制250mL 1mol/L 稀硫酸,用量筒量取 mL
98%密度为1.84g/cm3 的浓硫酸,再用 取适量蒸馏水,
将 缓慢注入到 中,并用 不断搅拌,待
溶液 后,将溶液沿玻璃棒移入 中,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和 2-3次,将洗涤液移入
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 时,
改用 小心加水至溶液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最后盖好瓶塞 ,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
中并贴好贴签。13.6烧杯浓硫酸水玻璃棒冷至室温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容量瓶2-3 cm 胶头滴管 摇匀 试剂瓶V ( 1. 84g /cm3 )( 98% ) = ( 0. 25L) ( 1mol / L) ( 98g /mol )练习 2 用18 mol/L 硫酸配制 100 mL 1.0mol/L 硫酸,若实验仪
器有
(A)100 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 mL容量瓶
(E) 10 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 ml 烧杯 (H) 100 mL容量瓶
实验时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GE C H F需18mol/L 硫酸的体积: (0.1L×1.0mol/L) ÷18 mol/L = 0.0056L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后,量筒中的残余液要移入容量瓶内吗?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对溶液浓度
有何影响?
(A)未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B)用蒸馏水洗涤量筒,洗液注入容量瓶中
(C)易潮解物质称量时未用密闭容器
(D)用托盘天平称物时,误用了左码右物的操作方法
(E)定容时仰视刻度
(F)定容时俯视刻度偏高 偏低偏低偏低偏低偏高仰视读数俯视读数溶液体积增大,
浓度变小溶液体积减小,
浓度变大课件12张PPT。物质的量浓度第二课时复 习 物质的量微粒数 NANAMM质量
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Vm物质的量浓度×V 配制溶液的计算【例1 】在200mL稀盐酸里溶有0.73g HCl ,计算溶液
的物质的量浓度。解: n (HCl) = 7.3g 36.5g/mol = 0. 02 molV (HCl) = 200mL 1000mL/L = 0. 2 L C (HCl) = 0.02 mol 0.2L = 0. 1 mol/L 答: 这种盐酸的浓度是 0.1 mol/L 配制溶液的计算【例2 】计算配制 500 mL 0.1 mol/L 的NaOH 溶液
所需NaOH的质量。V (NaOH) = 500mL 1000mL/L = 0. 5 Ln (NaOH) = 0. 1 mol/L × 0. 5 L = 0. 05 mol m (NaOH) = 0. 05 mol × 40 g/mol = 2g 答: 配制500mL 0.1mol/LNaOH溶液需NaOH 2g 。解: 配制溶液的计算【例3 】标准状况下,将448L NH3 溶于1L 水中,得
到浓度为0.9 g/cm3 的氨水。求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解: n (NH3) = 448L 22.4L/mol = 20 molm (NH3) = 20 mol × 17g/mol = 340g V(氨水) = 1340g 0. 9g/mL ×1000mL/L= 1. 49 L 答: 此氨水的浓度是 13. 4 mol/Lm (氨水) = 340g + 1000g = 1340g C(氨水) = 20 mol 1. 49L=13. 4 mol/L 溶液稀释的计算【例4 】要配制500mL 0.6mol/L 的NaOH溶液,需
6 mol/L 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6 mol/L×V = 0.6mol/L ×500mL V = 50 mL 答:需6 mol/L的NaOH溶液50mL 。解:设需6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为V分析: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故有: C1V1 = C2V2 ( 体积单位不一定用升,相同则可) 混合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例5 】50 mL 0.5 mol/L BaCl2 溶液和100 mL 0.5
mol/L NaCl溶液混合后,求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
浓度(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C (Cl-) = 50mL ×0. 5mol/L ×2 + 100mL ×0. 5mol/L 50mL+ 100mL = 0. 67 mol/ L 答: 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67 mol/L解: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分析 】设溶液的体积为1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ω ,
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则有: C = 而 ω = C mol/L×1L ×M g/mol 1000mL × ρ g/cm3 物质的量浓度与 溶质质量分数 的换算必须以密度为桥梁。 1000mL× ρ g/cm3 × ω ÷ M g/mol 1L = 1000mL× ρ g/cm3 × ωM g/mol × 1L× 100%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例6 】98%的密度为 1. 84 g/cm3 的浓硫酸,其物质
的量浓度为多少?C ( H2SO4 ) = 1000mL×1. 84 g/cm3 × 98%98 g/mol × 1L = 18. 4 mol/L解:答: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 .4 mol/L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7 】中和 1L 0. 5mol/L NaOH 溶液,需要多少升
的1 mol/L H2SO4 溶液? 2 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解:答:需 1mol/L H2SO4 溶液 0.25L。设需 1 mol / L H2SO4 溶液的体积为 x 2 mol 1 mol (0. 5 mol/L)(1L) (1 mol/L)(x) 2 mol : ( 0. 5 mol/L)(1L) = 1mol : ( 1 mol /L)( x )x = 0.25L作业 课本54页
5,6,7,8 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月11月10日课件14张PPT。元素周期律 练习 现有A和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
的M层少3个电子, 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的L
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和B是何种原子?对B原子,M层至少有3个电子,L层必排满 2x = 8 x = 4 2 2 x y y + 3 2x对A原子,L层未排满,不可能排M层。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 , 4 , A是碳原子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2, 8 , 3 B是铝原子 请阅读和比较1-18
号元素的有关数据,从
中能找出什么规律? 门捷列夫的伟大创
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祝您成功!深入探讨 原子半径受哪些因素制约?为什么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影响原
子半径
大小的
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③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
最主要因素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的影响较大。半径有增大的倾向。深入探讨 为什么稀有气体的半径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相
比显得特别大?氯原子的半径是氯分子中两个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和氯原子相邻的氩原子是单原子分子,测定半径方法
与氯原子不同。深入探讨 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负化合价数 = 8 – 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氟元素无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最外层电子数 1→8(K层电子数 1→2)原子半径 大→小(稀有气体元素突然增大)化合价:+1→+7 -4→-1(稀有气体元素为零)决定了归纳出引起了 在目前发现的元素中,
除了氢元素以外,半径最小的是何种元素。
除了稀有气体元素以外,半径最大的是何种元素?ABCD氟元素钫(Fr)元素 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比最小的是
( )(A) NaF (B) LiI (C) CsF (D) LiF阳离子半径:Li+ < Na+ F- 试比较 O2- F- Na+ Mg2+ Al3+ 的半径大小核电荷数 8 9 11 12 13电子层数 2 2 2 2 2 ABCD电子总数 10 10 10 10 10>>>> 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
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 请您总结: 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元素周期表 请您批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有什么变化?答⑴ 原子半径出现周期性变化答⑵ 原子半径由大逐渐变小 不够具体!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岂不是氢原子的半径最大,112号元素的原子
半径最小吗,可见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没有“电子层数相同”这个前提和“稀有气
体元素原子除外”这个特例。仅供参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有什么变化? 答: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出现由大
逐渐变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跟邻近
的非金属元素相比显得特别大)。 或: 电子层数相同,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原子半径由大逐渐变小(稀有气体原子半径特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
径增大。解法指导回答问题,应简明扼要,讲清楚前提(条件),一般情况(规律),及特殊情况。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编排原则: ⑴ 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⑵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⑶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短周期长周期第1周期:2 种元素第2周期:8 种元素第3周期:8 种元素第4周期:18 种元素第5周期:18 种元素第6周期:32 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26种元素镧57La – 镥71Lu 共15 种元素称镧系元素锕89Ac – 铹103Lr 共15 种元素称锕系元素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横向)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族主族:副族: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第VIII 族:稀有气体元素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纵向) 零族:共七个主族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三个纵行,位于Ⅶ B 与ⅠB中间 请您回答 氦元素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为什么
不把它排在ⅡA族? 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分别是周期表的哪
一族? IA族就是碱金属元素吗? K层填充两个电子已达饱和,性质与ⅡAⅦA、ⅥA 不对,它还包括氢元素。族的元素完全不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相 同 逐渐减小 最高正价:+1 →+7 逐渐增大 负化合价:- 4 → -1 增 大 增 多 逐渐增大 最高正价=族序数 负化合价= -(8-族序数)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叫做价电子小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主七副七周期,熟记: 三个短周期,七个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
号和名称。 Ⅷ族零族镧锕系。 零族元素(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练习 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82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6号元素: 6-2=4 第二周期第ⅣA 族。 第13号元素: 13-10=3 第三周期第ⅢA 族。 第34号元素: 34-18=16 第四周期第ⅥA 族。 第53号元素: 53-36=17 第五周期第ⅦA 族。 第88号元素: 88-86 =2 第七周期第ⅡA 族。 第82号元素: 82-54 =28 第六周期第ⅣA 族。28-14=14练习 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A、
B是同周期,B、C是同主族。此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则A、B、C分别为什么元素? 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平均数为 17/3 = 5.7 三种元素位于第ⅤA、ⅥA族。 三种元素质子数之和为31,应为第二第三周期元素观察,可得A是氮元素
B是氧元素
C是硫元素 5 + 2×6 = 17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请您思考 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中。 AlCl3 + 3NaOH = 3NaCl + Al(OH)3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3+ + 3OH- = Al(OH)3 Al(OH)3 + OH- = AlO2 - + 2H2O请您思考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 从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试用结构观点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原
子半径增大,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的能
力逐渐减弱。 1B Al SiGe As Sb Te 2 3 4 5 6 7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0 Po At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结构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同位-化学性质相同 相似性
递变性(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同主族递变性(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主族)最外层电子数 = 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8 = 负价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性质 用A表示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E 电子层数 填写下列各空:⑴ 原子种类由 决定⑵ 元素种类由 决定⑶ 元素同位素由 决定⑷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 决定⑸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 决定⑹ 元素主要化合价由 决定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⑻ 价电子通常是指A BABD EA EDDD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
变化”的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当时已发现的元素仅63种。 有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不准确。 门捷列夫修改了铍、铟、铀、锇、铱、铂、钇、
钛八种元素的原子量,并预言了钪、镓和锗三种元素。 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
的规律,完成了科学史上一个勋业。— 恩格斯 1870年门捷列夫预言了31号元素镓,门捷列夫
把它称作亚铝,指出:“亚铝是一种容易挥发的物质,
将来一定有人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它” 1875年法国人布瓦德朗果然用光谱分析法发现新
元素,并命名为镓。除比重有差异外,一切都应验了。 门捷列夫写信给巴黎科学院,“ 镓就是我预言的
亚铝,它的原子量接近68,比重应该是5.9上下,不是
4.7,请再试验一下,也许您那块物质还不纯……” 布瓦德朗重新测定镓的比重,果然是5.9。 约72 72.73 5.5左右 5.47 灰 灰色,稍带白色 氧化物难熔,比重4.7 氧化物难熔,比重4.7沸点<100℃沸点80℃ 他写道:“根据元素周期表,应该还有几种类似
氩的元素存在,它们在周期表里组成性质类似的族 。” 由于按照周期表所指示的方向进行探索,他在
1898年一年内又发现了和氩性质相似的三种元素氖、
氪、氙。 英国人拉姆赛1894年发现了氩元素。 “按照我们老师门捷夫的榜样,我也尽可能地
写下了这些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和预见到的各种关系”。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的三大意义 ⑴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规律和工具 ⑵ 研究发现新物质 ⑶ 论证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预言新元素,研究新农药,寻找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作业课本142页
2,3 题 2001年3月8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练习 X、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形成化合物
X2Y3,若Y的原子序数为 n , 则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 (A) n + 8 (B) n-3 (C) n-11 (D) n + 5 由化学式 X2Y3可知:X元素+3价,第ⅢA族元素 若Y的原子序数为n ,X 在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为 n-3 Y元素-2价,第ⅥA族元素X 在上一周期,原子序数为 n-3-8 = n-11 X 在下一周期,原子序数为 n-3 + 8 = n + 5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
金属性 元素单质与酸反应的难易 (易~强) 元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 (易~强)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的碱性强弱 (强~强)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含氧酸)
的酸性强弱 (强~强) 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易~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强) 元素
非金属性现象: 镁与冷水不反应,滴入
酚酞试液不变色。 反应:Mg + 2H2O = Mg(OH)2 + H2结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弱△ 加热后镁与沸水反应,
产生气泡,溶液变红色。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但镁反应较剧烈。
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结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2Al + 6HCl = 2AlCl3+ 3H2现象: 氧化镁溶于盐酸溶液中,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氧化铝既能溶于盐酸中,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MgO + 2HCl = MgCl2 + H2O 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Al2O3 + 2NaOH = 2NaAlO2 + 2H2O(偏铝酸钠) 氢氧化镁沉淀溶于硫酸溶液中, 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MgCl2+2NaOH = Mg(OH)2 +2NaClAlCl3+3NaOH = Al(OH)3 +3NaCl2Al(OH)3+3H2SO4=Al2(SO4)3 + 6H2OMg(OH)2+H2SO4 = MgSO4 + 2H2OH3AlO3 + NaOH =NaAlO2 + 2H2O 氢氧化铝沉淀既能溶于硫酸溶液中,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小结 钠与冷水反应,镁与沸水反应,铝不与水反应。 钠与酸反应很剧烈,镁与酸反应剧烈,铝与酸
反应平缓 NaOH 是强碱,Mg(OH)2 是弱碱,Al(OH)3 是
两性氢氧化物。金属性强弱顺序:Na > Mg > AlSiO2P2O5SO3Cl2O7H4SiO4 H3PO4 H2SO4 HClO4原硅酸磷 酸硫 酸高氯酸极弱酸中强酸强 酸最强酸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化合条件稳定性SiH4PH3H2SHCl高温下少量反应磷蒸气,困难加热反应光照或点燃化合很不稳定不稳定较不稳定稳定本节总结: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用结构观点解释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作业课本141-142页
1⑺⑻⑼⑽ 2001年3月7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2张PPT。共 价 键 第一课时 复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应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强烈的相互作用静电引力应改为静电作用,它包括引力和斥力。 铵离子和非金属元素,酸根离子和金属元素等也可
形成离子键。正确D 某ⅡA族元素 X 和ⅦA族元素 Y 可形成
离子化合物,请用电子式表示该离子化合物。 X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请
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2Na·+→Na+Na+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
时形成离子键。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
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
子的倾向。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
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氢分子的形成: H ·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H+→H ·+→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叫做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 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H﹣H(结构式)H﹣Cl(结构式)氯原子带部份负电荷,氢原子带部份正电荷。 碘 +→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水 二氧化碳 氨 2 H ·+→ 硫化氢2 H ·+→3 H ·+→+2→ 共 价 键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
键叫做共价键。成键微粒:原子注
意相互作用:共用电子对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种 类:非极性键及极性键 氢氧化钠晶体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
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以共价
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 ] +- 过氧化钠晶体中,过氧根离子 (O2 ) 2-与钠
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钠。[ ]++2- 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分子
(B)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

(D)氦分子中含有共价键也可能是单质分子,如氯气,氮气。 正确氦气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健。C 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 NaOH, Na2O2 。本节总结: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键) 共价键既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共价化合物中,也
存在于多原子的离子化合物中。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时,不标 [ ] 和电荷。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
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极性键)作业课本153-154页
2, 3, 4 题 2001年3月21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2张PPT。共 价 键 第三课时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CH4(B) NH3(C) H2O(D) CO2DABCD109°28′107°18′104°30′180°反应 H2(气) + Cl2(气) = 2HCl(气) +179kJ 键能数据:H-H 436kJ/mol H-Cl 431kJ/mol试回答:⑴ Cl-Cl 的键能是多少?
⑵ 氢分子、氯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中,哪
种分子最稳定?为什么?Cl-Cl 的键能 =( 2×431)-179 – 436 = 247 (kJ/mol)氢分子最稳定,因H-H的键能最大。反应热 = 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 氨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通过什么键结合? 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分解1摩氨分子,需要吸收多少能量? 3mol×391kJ/mol = 1173kJ 极性共价键 写出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氮原子有孤对电子,氢离子有空轨道。 NH3 + HCl = NH4Cl NH3 + H+ = NH4+ 氨分子中各原子均达稳定结构,为什么还
能与氢离子结合?H++→++或 共用电子对全部由氮原子提供。 在氨离子中,四个N-H 键的键长、键能、键角均相等,表现的化学性质也完全相同。所以铵离子通常用下式表示:H++→+或++ 配 位 键 由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子提
供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称配位键。氨根离子与水合氢离子等是通过配位键形成的。+H+→+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电荷分布均匀对称的分子称非极性分子,如氯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对称的分子称极性分子,如氯化氢。极 性 键构成非极性分子,如CO2,CH4, CCl4 .极性分子,如HCl,H2O,NH3 非极性分子中,中心原子处最高正价。(分子空间结构对称) 在下列物质中: ⑴ Cl2 ⑵ NaI ⑶ H2S
⑷ CO2 ⑸ CaCl2 ⑹ N2 ⑺ CCl4 ⑻ Na2O ⑼ NH3
⑽ HBr
⒈含离子键的物质是:
⒉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⒊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⒋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NaICaCl2 Na2OH2SCO2CCl4NH3HBrCO2CCl4Cl2N2本节总结: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共价分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单质 化合物作业 《优化设计》
103页 第9题 2001年3月25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共 价 键 第二课时 复习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正确。如离子化合物NaOH含极性共价键。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多元素离子化合物除含离子键外,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正确。若含离子键,应属离子化合物。A D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复习 下列哪一种元素的原子既能与其它元素的原
子形成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又能彼此结合形成非极
性共价键 ( )
(A)Na (B)Ne (C)Cl (D)O能彼此结合形成非极性共价键的,是非金属元素。 NaCl H-Cl Cl-ClC D Na2O H-O-H O2 氯气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溴化氢 过氧化氢甲烷 氮气 Cl-Cl H-Br N≡N H-O-O-H (单键) (叁键)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 ) O=C=O O-C-O(A)(B)(C)(D)A C碳氧双键 次氯酸的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 ) H-O-Cl(A)(B)(C)(D)A D含氧酸都是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 键 长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叫做键长H-H 0.74×10-10 mC-C 1.54×10-10 mCl-Cl 1.98×10-10 mN-N 1.15×10-10 m一般说来,键长越短,键越牢固。 键 能 气态原子形成一摩共价单键所释放的能量
(破坏一摩单键所吸收的能量)叫做键能。H + H → H2 + 436kJ键能越大,键越牢固。H2 + 436kJ → H + H试比较氯化氢及碘化氢的稳定性,解释原因。 键 角在分子中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做键角O = C = O104°30′(折线型)180°(直线型)109°28′(正四面体)107°18′(三角锥形)本节总结: 键能 键长 键角 判断分子的稳定性 确定分子在空间的几何构型 反应热= 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 (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作业课本163-164页
4, 5, 6 题 2001年3月22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
单元复习第 一 课 时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信息 2001年高考,各题型所占分值有重大改变。 选择题 约30% (2000年为55%) 问答、计算 约40%填空题 约30%原子结构 ⑴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⑵ 同位素的概念 ⑷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的特点推断元素种类。主要考点⑶ 元素原子量的计算[例1] (1997,全国) X、Y、Z 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Xm+、bYn+ 、 cZn- 、 dRm- 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 a b 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则下列关系正
确的是 ( )
a – c = m - n (B) a – b = n – m
(C) c – d = m + n (D) b – d = m + n思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 = 质子数 - 离子电荷数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 = 质子数 + 离子电荷数 的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例1] (1997,全国) X、Y、Z 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Xm+、bYn+ 、 cZn- 、 dRm- 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 a b 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则下列关系正
确的是 ( )
a – c = m - n (B) a – b = n – m
(C) c – d = m + n (D) b – d = m + n由 aXm+ 和 cZn- ,得:a – m = c + n由aXm+ 和 bYn+ ,得:a – m = b - n由 cZn- 和 dRm- ,得:c + n = d + m由 bYn+ 和 dRm- ,得:b – n = d + mD[例2] (1992,上海) 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竞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象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A. 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体积B. 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C. 金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畅通无阻- 有空间笔直弹回- 碰到质量大带正电荷微粒。[例3] (1995, 上海) 硼有两种同位素10B、11B, 硼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 80,则对硼元素中 10B质量分数
判断正确的是( )
(A) 20% (B) 略大于20% (C)略小于20% (D) 80%设10B 的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为x 可用十字义叉法求出原子个数含量则有 10x + 11(1-x) = 10.8解得 x = 20%10B的质量分数=注意审题C1×101×10 + 4 ×11 ×100% = 18.5% 由于10B质量小于11B,故10B质量分数 < 20%[例4] (2000, 全国,春) 第ⅣA元素R,在它的化合物
R(OH)n中,其质量分数为0.778,在它的另一种化合物
R(OH)m中,其质量分数为0.636。
⑴ 试求n 和m 的值:
⑵ 试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a / (a +17n) = 0.778解得 n : m = 1 : 2R为ⅣA元素,化合价呈+2,+4价,故 n =2, m=4a / (a +17m) = 0.636a / (a +17 ×2) = 0.778n =2, m=4a = 119a = 119[例5] 已知1 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kg, 1 个N2O5分子
的质量为b kg ,若以1个氧原子(16O)质量的1/16作为相
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为 kg× = k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kg÷ kg = kg kg[例6] 电解水和重水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若
两极共产生18. 5g 气体,其体积为33. 6L(标准状况),
试求生成的H2 和D2 的物质的量的比。设生成H2 的物质的量为x ,生成D2 的物质的量为yx( x + x/2 + y + y/2 ) ( 22. 4 ) = 33. 6n ( H2 ) : n ( D2 ) = 3 : 1 xx/2yyy/22x + 4 y + (32) (0.5x +0.5y) = 18. 5x = 0. 75moly = 0. 25mol[例6] 电解水和重水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若
两极共产生18. 5g 气体,其体积为33. 6L(标准状况),
试求生成的H2 和D2 的物质的量的比。生成气体 的物质的量为33.6/22.4 = 1. 5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n(O2) = 1.5mol×1/3 = 0.5mol n ( H2+D2 ) = 1.5 - 0.5 = 1mol 设H2物质的量为x,则 2x + (4) (1-x) = 2. 5m ( H2+D2 ) = 18.5 – (0.5)(32) = 2.5g x = 0. 75molD2物质的量= 1 - 0. 75 = 0. 25mol解法二:[例6] 电解水和重水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若
两极共产生18. 5g 气体,其体积为33. 6L(标准状况),
试求生成的H2 和D2 的物质的量的比。生成气体 的物质的量为33.6/22.4 = 1. 5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混合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质量守恒定律,知1mol水质量为18.5g 重水 20普通水 1818. 50. 51. 5==解法三:作业 《优化设计》
110页 1-17题 2001年4月2日同学们再见 课件13张PPT。
单元复习第 三 课 时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⑴ 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⑵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
成过程。 ⑷ 键长、键能、键角知识及其应用⑶ 成键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判断 ⑸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不作要求[例1] (1991年,全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
还原。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多
而减少。
D 键能大,键长短,分子稳定。不一定,如碳原子,难失电子,也难得电子。 Fe3+变为Fe,被还原; Cl-变为Cl2, 被氧化。O2- > F- >Na+ > Mg2+ > Al3+S2- > Cl- >K+ > Ca2+ [例2] (1997年,上海)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 ︰S︰2- [Na+]
(B)
H: N: H [:Cl:]-

(C)
H :N: H
(D)H+[:S:]2-H+ B ︰︰H::H+:::H::
[例3] (1998年, 全国)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光气(COCl2) (B) 六氟化硫
(C) 二氟化氙 (D) 三氟化硼A 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氙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分别形成共价化合物六氟化硫及二氟化氙后,最外层电子必然超过8个。 三氟化硼是共价化合物,硼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分别与氟形成三个共价单键后,硼原子最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例4] (1999年, 全国)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BeCl2 (B) PCl3 (C) PCl5 (D) N2B D BeCl2分子内B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它与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时,构成PCl3分子中的磷原子、氯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若构成PCl5 分子,磷原子最外层电子已是10电子结构。 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通过叁键结合:N≡N,两个氮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 晶体结构 ⑴ 晶体类型的判断,晶体类型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 ⑵ 构成晶体的微粒与微粒间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⑷ 有关晶体熔沸点的比较⑶ 晶体类型与物理性质(熔沸点)之间的关系 ⑸ 晶体的空间结构 ⑹ 根据微粒空间排列推断化学式[例5] (1999年, 上海)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
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分子式的是( )
(A)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C 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中,
实际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例6] (1999年,全国)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A 正确。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由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没有阴离子。晶体硅的熔点(1410 ℃)就比铁的熔点(1535℃)低。碘的熔点(113.5℃)就比金属汞的熔点(-38.9 ℃)高。 固体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晶体。金属易失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金属晶体。[例7] 右图中直线交叉点的圆圈为NaCl晶体中Na+或 Cl-所处的位置。请将其中代表Na+的圆圈图黑(不考虑体积大小),以完成NaCl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 Na+离子共有 个。12
物质熔沸点比较的规律 ⑴ 不同晶体熔沸点比较 ⑵ 组成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大,离
子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⑷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式量越大,熔沸点越高。⑶ 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越强, 一般来说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 KF > KCl > KBr Al2O3 > MgO 如 金刚石 > 碳化硅 > 晶体硅 F2 < Cl2 < Br2 < I2 HCl < HBr < HI晶体熔沸点越高。作业 《优化设计》
111页 30-35题 2001年4月5日同学们再见 课件13张PPT。
单元复习第 二 课 时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⑴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三周期,ⅠA,ⅦA ⑷ 判断微粒半径大小,元素及化合物的递变
规律,或者它们的逆向推断。⑶ 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结构及性质的关系。 ⑸ 推断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例1] (1997年,全国)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
出贡献是 ( )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B 发现电子:汤姆生(英)道尔顿(英)舍勒(瑞典) 普得斯特里(英)
拉瓦锡(法)门捷列夫(俄)阿伏加德罗(意) 研究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荷兰)[例2] (2000年,广东)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
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B 元素周期表有 个周期, 个族。第三周期元素:第ⅠA元素:第ⅦA元素:零族元素:七十六 Na Mg Al Si P S Cl ArH Li Na K Rb Cs FrF Cl Br I At2He 10Ne 18Ar 36Kr 54Xe 86Rn[例3] (2000年,全国)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
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
可能是( )
(A)x + 2
(B)x + 4
(C)x + 8
(D)x + 18
B 甲为H,乙为Li甲为第二周期元素或第三周期的Na 、Mg 若甲为第六周期元素(Cs、Ba),则乙的原子序数为 x+32。甲为第三周期ⅢA~零族元素或第四周期元素或第五周期的Rb、Sr元素[例4] (1998年,全国)X、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
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
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Y (B) XY2 (C) XY3 (D) X2Y3 A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 若 X为Li,则Y为H , 能组成 LiH 。X可能是Li (2,1) 或 Si ( 2,8,4 ) 若 X为Si,则Y为Li ,不可能生成题目所示的化合物。[例5] (1999年,全国)X、Y、Z为短周期元素,这
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4,6,则由这三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XYZ (B) X2YZ (C) X2YZ2 (D) X2YZ3 A X为H 、Li 或Na(B) H2CO , HCHO (甲醛)Y为 C 或 SiZ为 O 或 S(C) H2CO2 , HCOOH (甲酸)(D) H2CO3 , Na2CO3 , H2SiO3, Na2SiO3 等。[例6] (1997年,全国)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 。
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
(D)单质跟冷水反应生成氢气
A C 4Be和5B同是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4Be和20Ca都是ⅡA元素,铍的金属性比钙弱。铍的金属性比镁弱。镁与冷水不反应,与沸水才反应。
[例7] (1995年,上海)今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与C,B与D分别是同族元素,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A、C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单质溶解于CS2的溶剂中,则四种元素是:A B C D ,写出都含这四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由题意可知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是第二周期 A B
C D第一周期 A
第二周期 B
第三周期 C D2( 2x+8 ) = 2y+8 ( x,y 为正整数) 解得 x=1 , y=6 ( 不合理)若为①,设核电荷数A = x, B = y, 则 C = x + 8 , D = y + 8若为② ,则A为H, C为Na , 2(1+11)=2y+8 y=8 即B为OONaSNaHSO3 + NaHSO4 = Na2SO4 + H2O + SO2[例8] (1996年,全国)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
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X的原子序数比Y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C D X元素与Y元素的相对位置是(结构相同的离子,阴上阳下,序大径小)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 ⑴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离子(相同电荷)半径从左到右渐小 ⑵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从上到下渐大 ⑷ 同种元素的微粒: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价态越高,微粒半径越小。⑶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随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Na >Mg >Al >Si Na+ >Mg2+ >Al3+ Li < Na < K F- < Cl- < Br- O2 > F- > Na+ > Mg2+ > Al3+ (第二周期阴离子)(第三周期阳离子) Fe+3 < Fe2+ < Fe H+ < H < H-作业 《优化设计》
111页 18-29题 2001年4月4日同学们再见 课件14张PPT。原 子 核第一课时作业讲评 [P. 113-4] 如何鉴别 Na2CO3、K2CO3 和
K2SO4?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题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加什么试剂,是
溶液还是固体;要不要加热,相对用量、浓度、
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有什么特别要求等) 出现什么现象,如何判断。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求现象明显,操作简单。请你评价 如何鉴别 Na2CO3、
K2CO3 和 K2SO4? 把样品溶于水,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的,则原溶液是硫酸钾。用铂丝分别蘸取其余两种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的是碳酸钠溶液,火焰呈紫色(透过钴玻璃观察)的是碳酸钾溶液。 先检验SO42-好还是
先检验CO32-好? 先加酸好还是先做
焰色反应好? 灼烧还是燃烧? 要不要把样品加水
配成溶液? 完全正确,但绝不是最好。作业讲评 [P. 113-4] 如何鉴别 Na2CO3、K2CO3 和
K2SO4? 分别取少量样品置三个试管中,各滴入稀
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的是K2SO4。 再用铂丝分别蘸取其余两种固体放在酒精
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的是Na2CO3,火焰
呈紫色(透过钴玻璃观察)的是K2CO3 。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电荷+10-1实际质量1.6726×10-27kg1.6748×10-27kg相对质量1.0071.008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Z) 质子数= 电子数原子序数 = 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原子体积 的几千亿分之一。(带正电)(带负电)不显
电性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Z 个(A-Z)个Z 个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O81622-- 2离子电荷原子个数质量数质子数化合价 数字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可要小心哟!质量数质子数微粒氯原子硫离子钠离子 3517填表中子数电子数2312323545181817101616801135Br8035 某元素Rn- 核外有 x 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
原子的质量数为A,求原子里的中子数。阴离子Rn-核外有 x 个电子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x - n核内的质子数也为 x - n核内的中子数N = A -(x – n )= A - x + n 氕 氘 氚 重氢 超重氢试比较三种原子的异同,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属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D)(T)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之间一定互为同位素
(B)已发现的元素有112种,因此有112种原子
(C)属于同位素的原子一定为同种元素
(D)水(H2O)和重水(D2O)互称同位素不一定,如HF、H2O、NH3、CH4等分子质子数相同。大多数元素均有同位素,原子数目远远超过112种。正确,因属于同位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同位素指的是原子之间关系,不是分子之间的关系。C 本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个重要概念: 质量数和同位素 原子的质量数是指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核中
所含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在实际使用中常代替同位
素的原子量, 所以也叫做近似原子量。 需要注意的是元素无质量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此“数”不同彼“素”, 小心! 不要写错啊!元素指一类原子,同位素指一种原子。作业课本121-122页
第1,4 题 2001年2月24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5张PPT。原 子 核第二课时 质 量 数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内中子数为N 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计
算 R 原子的质子数为 A-N 氧化物RO 的摩尔质量为 (A + 16)g/mol 氧化物RO 的质子数为 (A-N+8) n g RO 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n(A +16)(A-N+8)mol练习 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和Am+有相
同的核外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多少
(用Z、n、m 表示)。 分析: Bn-与Am+ 核外电子数相同 即B原子得到n个电子后与A原子失去m个电子后的
电子数相同。Z + n = Z’ - mZ’ = Z + n + m 同 位 素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
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特
点H2 和D2 是两种不同的单质,化学性质基本相同H2O 和 D2O 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同 位 素 许多元素都有同位素, 目前发现112种元素,
同位素却有1800 余种。几


例氢有三种同位素: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材料铀有三种同位素:铀235 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碳有三种同位素:碳12 作为原子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碳14 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 你想知道吗?怎样用14 C测定古代生物的死亡年代 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5730年,它存在于
一切生物体中,一面在生成,一面在衰变,故其含量与12C
的含量比值不变。当生物体死亡后,14C不断衰变而减少。 现有一生物化石,测得12C的含量为M克,根据比值可 m m/2 m/4 m/8 5730年5730年5730年 该生物已死亡了 3×5730 = 17190年算出14C值应为m 克,而实际只有m/8克。计算与比较 氯元素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核组成有何异同?质子数均为17中子数分别为18和20 已知 35Cl的绝对质量为5.8070×10-26 kg , 37Cl的绝对质量为6.1386×10-26 kg , 12C绝对质量的1/12为1.6606×10-27 kg , 则35Cl 同位素原子的原子量为 37Cl 同位素原子的原子量为5.8070×10-26÷ 1.6606×10-27 = 34.9696.1386×10-26÷ 1.6606×10-27 = 36.966试比较同位素原子的原子量与质量数的关系。 氯元素的原子量(平均原子量)= 34.969×0.7577+36.966×0.2423 = 35.453 氯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35×0.7577+37×0.2423 = 35.485(用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代替原子量进行计算)练习 硼元素的平均原子量为10.8,则自然界中
10B 和 11B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解法一: 设10B的丰度是X%,
则11B的丰度是1-X% 10×X% + 11×(1-X%) =10.8解得 X% = 20%故10B和11B的原子个数比为 1 :4551-X% = 80%练习 硼元素的平均原子量为10.8,则自然界中
10B 和 11B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解法二: 十字交叉法11B5510B111010.8 0.80.24110B和11B的原子个数比为 1 :4练习 溴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约为1:1,
已知溴的近似原子量为80,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
数分别为( )解法一: 设溴的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为N1和N2 N1 + N2 = 90(A) 44,45 (B) 45,46 (C) 44,46 (D) 79,81 C练习 溴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约为1:1,
已知溴的近似原子量为80,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
数分别为( )解法二: 溴的近似原子量为80 溴的质子数为35 溴的平均中子数为 80-35 = 45(A) 44,45 (B) 45,46 (C) 44,46 (D) 79,81 C本节总结: 原子的质量数元素的原子量 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同位素的原子量 原子的质量与12C 质量的1/12的比值 由同位素原子量和原子含量求
出的平均值 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由同位素的质量数
和原子含量求出的平均值作业课本122页
第5,6 题 2001年2月26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1张PPT。核外电子排布 若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 中子数为n,则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 n
(B)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
(D)该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m + n 仅能表示 此元素的这种原子的质量数,该元素可能有同位素正确。即不能由单个原子的原子量代替该元素的原子量。若碳12原子的质量为w g, 设此原子的质量为x ,
w : x = 12 : (m + n ) x = (m+n) w/12 g 绝大多数的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普通氢除外),故
中子的总质量大于质子的总质量B 若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
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1:1: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此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B)其中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占原子总数的1/2
(C)其中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80
(D)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为160此元素有aX 和bX 两种同位素,组成 aX2 , aX bX , bX2 三种单质分子 正确。由于三种分子的个数相等,故 aX 和 bX 原子个数相等。 若a < b , 则 2a = 158, a = 79; 2b = 162, b = 81正确。 (158 + 160 + 162) /3 =80B D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⑴ 运动微粒(电子)的质量很小⑵ 运动速度极高⑶ 运动范围极小无法描述电子运动的轨迹2200km/s (约为光速的1%)9.11×10-31 kg ,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n×10-10 m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汽车 0.03炮弹 2.00人造卫星 7.8宇宙飞船 11.2(a)5 张照片 叠 印(b)(c)(d)(e) 用小黑点的 疏密程度来表
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
机会的多少,称电子云。氢原子的五次瞬间照相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
云呈球形对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KLMNOPQ1234567低 → 高 近 → 远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
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
过2个)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即K层2个,
L层8个,M层18个,N层32个。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
不超过32个。
练习 画出 37Rb 、 34Se 和 53I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有O2-,F-,Ne,Na+ , Mg2+ 等)电子排布 :2,8.18,8,12,8,18,62,8,18,18,7练习 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的 5 倍,其质子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试画出该元素的原子示意图。 设质子数为x ,电子层数为y ,最外层电子数为z 。 则 x = 5y, x = 3z故 y = 3,z = 5 为合理 5y = 3zy和z 均为正整数,y≦7, z≦8x = 5 ×3 = 15该元素为磷元素,外层电子排布为2,8,5 (图略)练习 X、Y、Z 三种元素,其核电荷数均小于20,
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Z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4 倍,
则三种元素分别是:X 电子排布是 2,4 ,是碳元素Y 电子排布是 2,8 ,4 是硅元素 或 2,1 是锂元素 Z 电子排布是 2,8,2 是镁元素 2001年2月28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和原子晶体第 一 课 时 晶 体定义: 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
几何外形的固体。注
意微粒间的结合力决定晶体的物理性质:特点: 晶体中的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
按一定规则排列,微粒间存在作用力。结合力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硬度越大。 离 子 晶 体定义: 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
每个Cl- 同时吸引6个Na+。两种晶体中,均无单个分子存在, 在CsCl晶体中,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
每个Cl- 同时吸引8个Cs+。NaCl和CsCl不是分子式。 离 子 晶 体定义: 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性质: 硬度较高,密度较大, 难压缩,难
挥发,熔沸点较高。请你想想 为什么NaCl的熔沸点比CsCl高? Na+半径比Cs+ 小 Na+与Cl- 的相互作用比Cs+与Cl- 的相互作用强 Na+ 与Cs+ 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阴离子均为氯离子。 NaCl晶体中的离子键较强, NaCl晶体的熔沸点较高。 分子间作用力 怎样证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说明了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又叫做范德华力。 范德华(1837~1923),荷兰物理学家。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气态液态固态降温加压降温分子距离缩短分子距离缩短分子无规则运动分子有规则排列分子与分子
间的作用力相邻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弱(几到几十
kJ/mol)强( 120~
800 kJ/mol)HCl分子中,H-Cl 键能为 431kJ/mol , HCl 分子间的作用力为 21kJ/mol 。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有
何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
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
沸点越高。 分 子 晶 体定义: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
晶体。特点:有单个分子存在,化学式就是分子式。实例:多数非金属单质(如卤素,氧气)稀有气体(如氦,氖,氩)氢化物(如氨,氯化氢)非金属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时,分子量越大,分
子间作用力越大。请解释,卤素单质熔沸点变
化规律。 氟、氯、溴、碘的单质均是分子晶体,
双原子分子,每个分子都是通过一个单键结
合而成,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
增大,故熔沸点递升。 原 子 晶 体定义: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
状结构的晶体。 如金刚石是以碳碳单键结合而成的正四面
体的空间网状结构。键角:109°28′键长 :1.55×10-10m性质: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一般溶剂。熔点: 3550℃ 沸点:4827℃本节总结: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键范德华力共价键较 高较 低很 高较 大较 小很大NaCl
CaO干冰
碘 金刚石
二氧化硅 作业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和原子晶体第 三 课 时练习 1 某离子晶体的结构(局部如图),X位
于立方体的顶点,Y位于立方体的中心,则该晶
体的化学式是X : Y = 1/8×4 : 1= 2 : 1X2Y 练习 2 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
其排列方式如图,则该离子晶体的化学式是
A : B : C = 1/8×8 : 12×1/4 : 1= 1 : 3 : 1AB3C练习 3 石墨晶体的层内结构如图所示,每一层由
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则平均每一个正六边形所占
的碳原子数为每个碳原子为三个正六边形共用,分属于每个正六边形的碳原子数
为1/3个。 每个正六边形的碳原子数为6×1/3 = 22 练习 4 已知硼的熔点为2300℃,沸点为2550℃,
⑴晶体硼属于 晶体。
⑵已知晶体中的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
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
角,每个顶点有各有一个硼原子。 此基本单元是由
个硼原子构成,其中B-B 键的键角为
,共有 个
B-B单键。原子 1/5×3×20 =1260°1/2×3×20 = 30练习 5 下列叙述正确的 ( )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 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98年广东高考题)B C 同主族金属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少,金属性减弱。属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点越高。正确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电解
Al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
为什么不用电解MgO的方法生产镁?
也不用电解AlCl3的方法生产铝?MgO熔点高,消耗能量大,操作不便,成本太高。AlCl3属分子晶体,熔融时不电离,不能用电解法。6.设计可靠的实验证明MgCl2和AlCl3所属的晶体类型将MgCl2 和 AlCl3两种晶体分别加热熔化,

MgCl2 能导电,是离子晶体;
AlCl3不能导电,是分子晶体。6.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
下考虑: ① 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
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 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
理:顶点数+面数- 棱边数 = 2
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
形, 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固体C60与金刚石比较,熔点较高者应是 ,
理由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故熔点较高。(97年全国高考)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
下考虑: ① 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
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 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
理:顶点数+面数- 棱边数 = 2
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
形, 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 C60跟F2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生成C60F60
简述理由:可能C60分子含有30个双键,与极活泼的F2发生加成反应。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
下考虑: ① 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
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 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
理:顶点数+面数- 棱边数 = 2
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
形, 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⑶ 通过计算,确定C60分子所含单键数。60 + ( 12+20 ) – x = 2或 (60×3) / 2 = 90x = 90单键数 = 90 – 30 = 60 ⑷C70分子也已制得,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C60
同样考虑而推知。
通过计算,确定C70 分子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数目
欧拉定理 : 顶点数+ 面数- 棱边数 = 2 设C70分子中五边形数为x ,六边形数为y(键数,即棱边数)(欧拉定理)x = 12 y = 25作业 《优化设计》
108页 1-20题 2001年3月29日同学们再见 课件13张PPT。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和原子晶体第 二 课 时练习 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由共
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
(填数字)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
的任意两个C-C键角都是
(填角度)。
(92年全国高考)6109°28 ′练习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2 和 SiO2 (B) CO2 和 H2O
(C)NaCl 和 HCl (D)CCl4 和 KCl (93全国高考题)SO2B SiO2CO2 H2O NaCl HCl CCl4KCl共价键分子晶体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练习 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
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 )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 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水和四氯化碳的蒸发
(90年全国高考题,D选项作了更改)A D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间作用(力)相同,其实
质就是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均为分子晶体均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练习 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
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
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
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① ③ ② (B) ② ③ ①
(C) ③ ① ② (D)② ① ③ (91全国高考)A 分析:三种晶体均属原子晶体,其熔点决定于它们的键长和键能,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熔点越高。 由于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键长是:C-C 键< Si-C 键 < Si-Si 键练习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
是 ( ) (94年上海高考)
(A)O2、H2、Hg
(B)CO2、KCl、SiO2
(C)Na、K、Rb
(D)SiC 、NaCl、SO2B 分析:熔沸点比较
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降低熔点:-183℃ -252℃ -38.9℃练习 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
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不能画
出)。晶体中的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A)1:3:1 (B) 2:3:1 (C)2:2:1 (D)1:3:3立方晶胞顶点粒子为8个晶胞共有棱上粒子为4个晶胞共有面上粒子为2个晶胞共有A:B:C = 1/8×8 : 1/2×6 : 1= 1 : 3 : 1正方:是原子晶体 ⑴同一层内,碳原子
以共价键结合。 ⑵形成网状结构 ⑷课本把它归在原子
晶体中讲授。 反方:不是原子晶体 ⑴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
华力结合。⑵不是空间的网状结构 ⑷要开动脑筋,不要迷
信书本。 ⑶熔点很高⑶石墨很软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每一层是正六边形的平面网状结构,键角120°
相邻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键长为 1.42×10-10 m层与层之间距离为3.35 ×10-10 m,以范德华力
相结合。结论:石墨是混合型晶体共同探讨这是为什么? 石墨为什么很软? 石墨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是范德华力结合,
容易滑动,所以石墨很软。 石墨的熔沸点为什么很高? 石墨各层均为平面网状结构,碳原子之
间存在很强的共价键,故熔沸点很高。练习 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
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
(D)C60的分子量为720
(92年全国高考题)B D 是一种单质12×60 = 720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含共价键作业 课本163页第3题
课本204页第4题 2001年3月28日同学们再见 课件15张PPT。离 子 键 你曾否想过 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一千多万种物质? 原子是怎样结合的? 为什么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
个氦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原子间按一定比例结合? 原子结合成分子后,性质为什么
差别很大? 要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
2000℃,而且分解率还不够1%。 这说明氢分子里两个氢原子间存在着强烈
的相互作用 在水分子中 氧原子与氢原子直接相邻 氢原子与氢原子非直接相邻 相互作用比较强烈 相互作用比较弱 (H-O-H)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
作用,叫做化学键。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注意:⑴ 指相邻的原子 ⑵ 强烈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 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ClNaNa+电子转移不稳定稳定Cl-动脑筋想想 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力? 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相互吸引作用 不可能!因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
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阴阳离子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呢? 阴阳离子间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
相互排斥作用 离 子 键定义: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
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注
意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叫做离子键。思考 哪些物质能形成离子键?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
元素(VIA,VIIA)之间的化合物。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铵盐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示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H ·Na · ·Mg · ·Ca · 原子的电子式: 离子的电子式:H+Na+Mg2+Ca2+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要标 [ ] 及“ 电荷数 ” [ 练习]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硫原子, 溴原子, 硫离子, 溴离子用电子式可以直观地看到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键间的关系。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 用 电子式 表示 离子化合物 的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 ·+→Na+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Ca·++→Ca2+注意:写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时,离子数目少的微粒
写在中间,离子数目多的微粒逐个写在左右,不得
合并。 [ 练习] ⑴ 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 · Mg ·+→Mg2+⑵ 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2K·+→K+箭号左方相同的微粒可以合并,
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K+注
意本节总结: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
作用,叫做化学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
键叫做离子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区分: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作业课本145-146页
2,3 题 2001年3月19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2张PPT。氧族元素氧 族 元 素 的 原 子 结 构元 素 氧硫硒碲OSSeTe8163452电子层排布2,62,8,62,8,18,62,8,18,18,6相同点:最外层6个电子易结合2个电子,非金属性强不同点: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学习化学秘诀之一:结构决定性质(对吸引电子的影响较小)失电子的倾向依次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氧 族 元 素 单 质 的 物 理 性 质单 质 O2SSeTe颜 色无色淡黄色灰色银白色 状 态气态固态熔沸点低小固态固态高密 度大导电性不导电半导体导电不导电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起着变化氧 族 元 素 单 质 的 化 学 性 质⑴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⑵ 均能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⑶ 均能在氧气中燃烧⑷ 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都为酸SO2 – H2SO3 SO3 – H2SO4SeO2 – H2SeO3 SeO3 – H2SeO4TeO2 –H2TeO3 TeO3 – H2TeO4RO2 – H2RO3 RO3 – H2RO4
氧族元素
原子结构的相
似性决定单质
化学性质的相
似性。+4+4+6+6氧 族 元 素 单 质 化 学 性 质 的 比 较H2SH2SeH2Te与氢气反应生成物化合条件稳定性H2O点燃或放电减
弱加热加热不直接化合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决定单质化学性质的递变性还原性水溶液酸性增
强增
强氧 族 元 素 单 质 化 学 性 质 的 比 较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化学式酸性H2SO4减
弱化学式水溶液酸性增
强H2SeO4H2TeO4H2SH2SeH2T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氧 族 元 素 单 质 化 学 性 质 的 比 较 请举两个反应事实说明氧气的氧化性比硫强S + O2 = SO2还原剂氧化剂2H2S + O2 = 2S + 2H2O氧化剂氧化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 )点燃点燃氧 族 元 素 与 相 应 的 卤 族 元 素 的 比 较硫 氯SCl16172, 8 , 62, 8, 7相似点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易结合电子(非金属性较强)不同点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非金属性) (氧化性) 卤族与氧族结构的相似与不同电子层数相同氧族 < 卤族氧族 < 卤族氧族 > 卤族氧族 < 卤族必然决定它们性质上的相似与不同原子结构的比较: 氧 族 与 相 应 卤 族 单 质 性 质 的 比 较相似点⑶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酸不同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性:⑴ 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氧族(H2R) < 卤族(HR)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反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⑵ 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氧族(H2RO4) < 卤族(HRO4)氧族 < 卤族请举一个反应事实说明氟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2F2 + 2H2O = 4HF + O2氧化产物氧化剂2H2S + Cl2 = 2S + 2HCl氧化剂氧化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 )请举一个反应事实说明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作业 课本94页第3题
98页第5题 2000年12月18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2张PPT。《硫 硫酸》单元复习H2SSSO2SO3-20+4+6H2S = H2 + S2H2S + 3O2 = 2SO2 + 2H2O2H2S + O2 = 2S + 2H2O2H2S + SO2 = 3S + 2H2OH2S + Cl2 = S + 2HClH2S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SO2 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n (氧化产物) : n (还原产物) = 1: 1m (氧化产物) : m (还原产物) = 2: 1H2S是还原剂 , Cl2 是氧化剂H2SSSO2SO3FeSCu2SS + 2H2SO4 (浓) = 3SO2 + 2H2O硫具氧化性硫具还原性(为主)H2SSSO2SO3FeSCu2S漂白性 (与氯气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还原性(为主)氧化性H2SSSO2SO3FeSCu2S氢硫酸H2SO3H2SO4氢硫酸具弱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SO3 + H2O = H2SO42H2SO3 + O2 = 2H2SO4H2SSSO2SO3FeSCu2S氢硫酸H2SO3H2SO4FeS2Na2SO3BaSO4复习题
⒈ 怎样用单质硫和铜制得硫化铜,写出化学方程式。思路CuCuOCuSO4CuSSFeSH2S为什么弱酸 H2S 能制取强酸 H2SO4 ? 用铜与浓热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好不好,为什么? FeS 和 CuS 等大
多数硫化物难溶于水复习题 ⒉ A、B、C 是中学化学里常见的三种化合物,
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单质甲化合物 A单质乙化合物 A 和 化合物 C单质乙 和 化合物 C化合物 B化合物 B⑴ A、B、C 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⑵ 单质乙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因为⑶ 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 ,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AB是非金属乙元素在A、B中的化合价分别是正价和负价SH2SSSH2SH2SH2OH2OSO2SO2O2复习题 ⒊ 将11.2g 铁粉和4.8g 硫粉混合后隔绝空
气加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在标准状况下可放出气
体多少升?分析:气体体积只与铁质量有关,与硫多少无关。 得关系式:Fe ~ FeS ~ H2S (V1)Fe ~ H2 (V2)V = V1 + V2 = 11. 2g 56g/mol×22. 4L/mol = 4. 48L复习题 ⒋ 3. 0 g 不纯铜粉(杂质不与浓硫酸反应)与足量
浓热硫酸反应,生成气体通入100mL含BaCl2 的氯水中,结果
溶液颜色变浅 ,并生成 9. 32 g 白色沉淀。求
⑴ 铜的百分含量 ⑵ 氯水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小多大分析: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列比例,解得 x = 2.56g y = 0.04molCu ~ BaCl2 ~ BaSO4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64 g1mol233gx y9.32g Cu% = (2.56g / 3.0g) ×100% = 85.3% [BaCl2] = 0. 04mol / 0. 1L = 0. 4 mol/L得关系式:作业 课本98页
第2题 第3题 2000年12月20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7张PPT。硫S你知道吗? 你了解黑火药的成份吗? 你知道火柴头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 不小心打破了水银温度计,怎样处理?S 汽车轮胎所用的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
和强度,是什么物质起了主要作用? 怎样鉴别真假银器? 实 验
观察硫黄样品
研磨硫块
在三个装有
硫粉的试管中分
别加入蒸馏水、
酒精、二硫化碳
点燃硫粉通过实验,请归纳硫的物理性质: 淡黄色晶体 质脆,容易研成粉末。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二硫化碳。 密度比水大(约为2g/cm3 ) 熔沸点低(112.8℃, 444.6 ℃)(浅蓝色火焰~硫蒸气燃烧~沸点低) 实 验
给盛着硫粉
的大试管加热到
硫沸腾产生蒸气
时,用坩埚钳夹
住一束擦亮的细
铜丝伸入管口。硫与铜的反应 氧化剂 现象:铜丝在硫蒸气中
燃烧发红,变成黑色物质。 注意:
生成硫化亚铜 Cu2S (铜为+1价)不生成硫化铜 CuS ! 2 Cu + S = Cu2S△0-2 实 验
将铁粉与硫
粉的混合物平铺
在一石棉网上,
用一根加热后的
玻璃棒去引燃药
品的一端。硫与铁的反应 氧化剂 现象:剧烈燃烧,发光
发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 生成 硫化亚铁 FeS
(铁为+2价),不生成 硫化铁 Fe2S3 Fe + S = FeS△0-2反应放出的热能使反应继续进行 硫和氯气都能分别与铜、铁反
应,试比较反应有何异同。Cu + Cl2 = CuCl2点燃硫是氧化剂化合反应生成低价的金属硫化物氯气是氧化剂化合反应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结论: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1+2+2+3 实 验
在研钵中研
磨钠与硫粉的混
合物硫与钠的反应 氧化剂 现象:燃烧,火星四射
并爆炸. 2Na + S = Na2S研磨0-2请你总结: 硫具有 性,在加热情况下能与大
多数的金属反应,生成 。 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 价
态的金属硫化物。 硫的氧化性比氯气 。 氧化金属硫化物低弱练习 写出锌与硫粉加热,铝与硫粉加热,银与
硫粉加热,汞与硫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 + S = ZnS△2Al + 3S = Al2S3△2Ag + S = Ag2S△ Hg + S = HgS 用一布条沾上少量硫黄粉末在待鉴别的银器皿表面
用力磨擦,如被磨擦处出现黑斑说明是真银。(室温下完成,生成高价汞盐) 不慎把汞洒落地面,应尽量收集,残余部份用硫粉
覆盖,防止汞蒸气中毒。硫化汞可用作红色颜料(朱砂)硫与非金属的反应H2 + S = H2S△C + 2S = CS2S + O2 = SO2点燃高温0-2-200+4硫作为氧化剂,具氧化性。硫作为还原剂,具还原性。 划火柴时常闻到的一股呛鼻的气味,就是
火柴头成份中的硫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硫与其它物质的反应S + 2KNO3 + 3C = K2S + N2 + 3CO2 3S + 6NaOH = 2Na2S +Na2SO3 + 3H2O △ 黑火药的成份是硝酸钾、硫黄、木炭,燃烧
时发生如下反应:硫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0-2+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a2SO3 )(Na2S) 1 : 2 讨论: 已知硫具有升华性质。现
有一试管壁上粘有硫黄,怎样洗涤?⑴ 用CS2洗涤 ⑵ 用加热升华法⑶ 用强碱溶液洗涤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哪种方法最好?硫游离态化合态火山喷口地壳岩层硫化物:硫铁矿(FeS2)等硫酸盐:芒硝(Na2SO4·10H2O) 石膏(CaSO4·2H2O)煤和石油中蛋白质中硫的用途制造硫酸
硫化橡胶农药(石灰
硫黄合剂)黑火药
焰 火
火 柴医药
(硫黄软膏)本节总结: 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既可
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 当硫与金属、氢气、碳等强还原剂反应时,
表现氧化性。(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当硫与氧气等强氧化剂反应时,表现还原
性。(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硫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也比氧气弱。作业课本65-66页
第2、3、4 题同学们再见2000年11月20日课件9张PPT。硫化氢H2 S 硫 化 氢 的 物 理 性 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制取和使用硫化氢时必
须在密闭或通风橱中进行。 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 1 : 2. 6 ) 标准状况下硫化氢的密度 = 34g/22.4L = 1.52 g/L 剧毒 (头痛、头晕、恶心、昏迷、死亡) 硫 化 氢 的 化 学 性 质


1. 可燃性 2H2S + 3O2 = 2H2O + 2SO2 点燃完全燃烧 2H2S + O2 = 2H2O + 2S 点燃不完全燃烧 淡蓝色火焰 n(H2S) n(O2)≥ 2 1氧化产物是 Sn(H2S) n(O2)≤ 2 3氧化产物是 SO2n(H2S) n(O2)< 2 1氧化产物是S和SO2 2 3<(也体现了硫化氢的还原性) 硫 化 氢 的 化 学 性 质2. 还原性 2H2S + SO2 = 2H2O + 3S H2S + I2 = 2HI + S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2+402:1 H2S + Br2 = 2HBr + S H2S + Cl2 = 2HCl + S 小
结 单质氧化性: 离子还原性:Cl2 > Br2 > I2 > SCl- < Br - < I - < S2- 硫 化 氢 的 化 学 性 质3. 不稳定性 H2S = H2 + S +1-200△ 硫化氢的实验室制取金属硫化物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 FeS + H2SO4 = FeSO4 + H2S 装置:启普发生器 (与制氢、制二氧化碳相同 )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思
考 能否用浓硫酸制取硫化氢? 用浓盐酸制取硫化氢好不好? FeS + 2HCl = FeCl2 + H2S 不能。H2S + H2SO4 (浓) = S + SO2 + 2H2O不好。浓盐酸有挥发性,使硫化氢中混有氯化氢。 氢 硫 酸 的 性 质


氢硫酸是硫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挥发性弱酸。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碱反应:H2S + 2NaOH = Na2S + 2H2O与盐反应:H2S + CuSO4 = CuS + H2SO4H2S + Pb(NO3)2 = PbS + 2HNO3常见硫化物的溶解性1. 酸性:能溶于水、能溶于酸:Na2S, K2S, (NH4)2S不溶于水、能溶于酸:FeS, ZnS不溶于水、不溶于酸:CuS, PbS, Ag2S , HgS 氢 硫 酸 的 性 质


2. 氢硫酸具氧化性:( H+ 的性质)氢硫酸用时现制,不能长期存放。H2S + Zn = ZnS + H23. 氢硫酸具还原性:( S2- 的性质)2H2S + O2 = 2S + 2H2O氢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溶液变浑浊。 硫酸具酸性、氧化性和还原性。2000年11月22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5张PPT。三 氧化硫 SO3 设计一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碳反应的生成物含有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 水。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灰水证明含SO2除去SO2证明无SO2证明含CO2证明含水思考题变蓝色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 【练习】lL 0.1mol/L 的 NaOH 溶液吸收 0.08 mol SO2, 求所
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物质的量。x设生成 的NaHSO3 及 Na2SO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x NaOH + SO2 = NaHSO3 2NaOH + SO2 = Na2SO3 + H2Oyyx +2y = (0.1mol/L)(1L) x + y = 0.08molx = 0.06 moly = 0.02 mol答: 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Na2SO3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x2y【解法一】 【练习】lL 0.1mol/L 的 NaOH 溶液吸收 0.08 mol SO2, 求所
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物质的量。 NaOH + SO2 = NaHSO3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列比例,可求得 NaHSO3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Na2SO3
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解法二】由题意,知反应物 NaOH 和 SO2 的物质的量的比为 5:4 ,
生成物为NaHSO3 及 Na2SO3 ,可得化学方程式:5NaOH + 4SO2 = 3NaHSO3 + Na2SO3 + H2O设NaHSO3 和Na2SO3物质的量分别为 x、y5mol4mol3mol1mol(1L) (0.1mol/L)0. 08molxy 亚硫酸和亚硫酸盐1. 亚硫酸⑴ 弱酸性2. 亚硫酸盐⑵ 不稳定性⑶ 还原性2H2SO3 + O2 = 2H2SO42Na2SO3 + O2 = 2Na2SO4亚硫酸和
亚硫酸盐

二氧化硫
有更强的
还原性 三 氧 化 硫物理性质⑴ 无色易挥发晶体2. 化学性质⑵ 熔点为16.8℃, 沸点为44.8℃SO3 + H2O = H2SO4标准状况下
1mol SO3
所占的体积
为22.4L。
此话对否?⑴ 酸性氧化物通性SO3 + 2NaOH = Na2SO4 +H2O⑵ 强氧化性保护环境
就 是
保护人类自身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
污染放射线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粉尘煤烟 二 氧 化 硫
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⑴ 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 ⑵ 会使植物枯死 ⑶ 形成酸雨三大罪状酸雨:pH < 5.6的降水形成原因:SO3 + H2O = H2SO4SO2 + H2O = H2SO32H2SO3 + O2 = 2H2SO4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
金属矿物的冶炼。酸雨的危害:湖泊水质酸化,毒害水中生物。 挪威、瑞典的四万个湖泊已成了无鱼的死湖。使土壤酸化,破坏农田、损害农作物、森林。欧洲学者惊呼:森林正在快速地在中欧消失。腐蚀建筑物、金属制品、名胜古迹。重庆城区的电线平均十年就要更换线材,
重庆电视塔建成三年就锈迹斑驳。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废物的排放将废物回收利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业 课本70页 第3 题 *资料79页 第1题2000年11月29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二氧化硫 SO2
实 验
制取二氧化硫
把二氧化硫
通入石蕊溶液中
把二氧化硫
通入碘水中
把二氧化硫
通入品红溶液中,
加热。
请记录实验现象: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石蕊试液变红 碘水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后溶液变回红色 二 氧 化 硫 的 物 理 性 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
有害物质之一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 1 : 40 )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硫的密度 = 64g/22.4L = 2.86 g/L 有毒 (发生呼吸道疾病、浓度高时会令人死亡)易液化(-10 ℃ ) 二 氧 化 硫 的 化 学 性 质1. 具酸性氧化物 (酸酐) 的通性 ⑴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在同一条件下, 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H2SO3 = SO2 + H2O (二氧化硫又称亚硫酐)SO2 + H2O正反应逆反应特点正反应和逆反应均不彻底,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H2SO3问题讨论 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H2 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是可逆反应吗? 反应条件不同,
不是可逆反应。 二 氧 化 硫 的 化 学 性 质1. 具酸性氧化物 (酸酐) 的通性 ⑴与水反应 SO2 + Ca(OH)2 = CaSO3 + H2O CaSO3 + SO2 + H2O = Ca(HSO3)2注
意 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
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是二氧化硫。 ⑵与碱反应2SO2 + Ca(OH)2 = Ca(HSO3)2 二 氧 化 硫 的 化 学 性 质2. 还原性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3. 氧化性SO2 + 2H2S = 3S + 2H2OSO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二 氧 化 硫 的 化 学 性 质4. 漂白性名称原理实质程度范围二 氧 化 硫氯 水 二氧化硫溶于水产生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氯水中的次氯酸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 不可逆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向你请教 在潮湿条件下,将SO2与Cl2等体积混合,其漂白
性有何变化?漂白失效。因混合后发生以下反应:SO2 + Cl2 + H2O = 2HCl + H2SO4SO2能使碘水褪色,是因其漂白性吗? 不是因其漂白性,而是因
为它有还原性的缘故。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取亚硫酸盐与较浓硫酸反应 Na2SO3 + H2SO4 = Na2SO4 + H2O + SO2 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使品红溶液褪色 思
考 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 为什么不用启普发生器?因SO2易溶于水,用稀硫酸不利于SO2逸出。Na2SO3为粉末状固体,SO2易溶于水。 尾气处理: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SO2的用途
制造硫酸
杀菌消毒 漂白纸浆、
毛、丝、
草帽作业 课本70页
第4 题2000年11月23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4张PPT。H2SO4硫酸想想做做 现有体积相同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放在等
质量的两个试剂瓶中,不用化学方法怎样识别?提起试剂瓶,重者是浓硫酸;振动试剂瓶,液体呈油状的是浓硫酸;打开试剂瓶,瓶口不生白雾者是浓硫酸;打开试剂瓶,无刺激性气味的是浓硫酸。请总结浓硫酸的物质性质: 无色、无味、粘稠的油状
液体,密度大,沸点高,难挥发,与水任意比互溶。现象: 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
溶液仍为无色。反应:CuSO4·5H2O + H2SO4(浓)
= CuSO4 + H2SO4·5H2O结论:浓硫酸有吸水性现象: 滴有浓硫酸的滤纸炭化
变黑。解释: 滤纸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由碳、
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浓硫酸能把滤
纸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结论:浓硫酸有脱水性学会比较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
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吸收现成的水反应生成水现象: 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
体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溶液稀释后呈蓝色。
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结论:浓硫酸有氧化性△深入分析 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0+6+6+4+2还原剂氧化剂2e


⑴ 参加反应的硫酸只有一半被还原 ⑵ 在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
出 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请标出电子的转移情况现象: 常温无明显变化,加热后能
反应。解释: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
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此
现象称 “钝化”。
氧化物能被热的浓硫酸氧化。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放出大
量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结论:体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2H2SO4 (浓) + C
= CO2 + 2H2O + 2SO2△学会总结浓硫酸的特性⑴ 吸水性⑶ 强氧化性①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常温下使铁铝钝化⑵ 脱水性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 + 2H2O△②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 + 2H2SO4 (浓) = CO2 + SO2 + 2H2O△③ 与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等还原剂反应H2S + H2SO4 (浓) = S + SO2 + 2H2O学会分析 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
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电离出的H+引起的,氢离子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所以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 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6价硫元素
引起的,它可以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后的金属,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硫酸用途制过磷酸钙电镀前去锈制硫酸铵制硫酸盐制挥发性酸精炼石油,制炸
药、农药、染料Ca3(PO4)2 + 2H2SO4 = Ca(H2PO4)2 + 2CaSO4作业 课本83页
第3题,第4题 2000年12月7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7张PPT。硫酸盐复习思考在实验室中硫酸可制取哪些气体?浓硫酸HClCl2较浓硫酸稀硫酸NaCl + H2SO4(浓) = NaHSO4 + HCl SO2SO2H2H2SCO2复习思考 在实验室中用浓硫酸与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好不好?因同时生成两种气体,需要分离,不好。 在实验室中用浓硫酸与溴化物、碘化物反应制取溴化氢、碘化氢,好不好? 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把生成的溴化氢或碘化氢
进一步氧化,使生成的卤化氢不纯。 所以制取溴化氢或碘化氢应用无氧化性、高沸点的浓
磷酸代替浓硫酸。复习思考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气体中,哪些不能用浓硫酸干燥?(1) O2 (2) HCl (3) HBr (4) HI (5) SO2 (6) H2S (7) NH3不能干燥溴化氢、碘化氢、硫化氢和氨气,因为:2NH3 + H2SO4 (浓)= (NH4)2 SO4 硫酸盐绝大多数硫酸盐易溶于水难溶:BaSO4 PbSO4 微溶:CaSO4 Ag2SO4硫酸钙CaSO4 · 2H2O2CaSO4 · H2O 3H2O2 + 石膏熟石膏2CaSO4 · H2O + 3H2O = 2CaSO4 · 2H2O 故用于制造模型,作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结时间硫酸锌ZnSO4 · 7H2O(皓矾) 无色晶体收敛剂(使有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的分泌)铁路施工用作木材防腐剂印染工业的媒染剂(使染料固着于纤维上)制造白色颜料 (锌钡白)硫酸钡BaSO4(重晶石) 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易被
X 射线透过。 白色颜料钡餐(x 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H2SO4BaCl2 HCl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Na2SO4BaCl2 HCl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中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Na2CO3BaCl2 HCl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中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中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碳酸钡沉淀溶于盐酸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用可溶性钡盐(氯化
钡、硝酸钡等)溶液 和
盐酸(或稀硝酸) 可以检
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三位学生设计了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
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
方案甲:试液 白色 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 无沉淀 白色沉淀
试评述上述三种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BaCl2溶液足量稀盐酸Ba(NO3)2溶液足量稀硝酸如有Ag+ ,会有AgCl白色沉淀生成,它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先加盐酸无沉淀,排除Ag+的存在,再加BaCl2溶液,在
酸性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如有SO32- , 会被硝酸氧化成SO42- ,加Ba(NO3)2溶液生成
白色沉淀。最佳方案 如何鉴别Na2CO3、Na2SO4、 Na2SO3三种溶液? ⑴ 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知溶液并编号 ⑵ 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均有
白色沉淀产生。 ⑶ 再分别注入少量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的则
原溶液是Na2SO4 。另两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消失并产生
气体。 ⑷ 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的则原溶液是Na2SO3 , 无明显变化的则原溶
液为Na2CO3。( 能否用石灰水鉴别?) 如何鉴别Na2CO3、Na2SO4、 Na2SO3三种溶液? 答题步骤:取样,操作,现象,结论,方程作业 课本84页
第5题,第6题 2000年12月11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接触法制硫酸怎样制取硫酸?H2SO4SO3SO2SFeS2H2OO2O2O2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S2 (二硫化亚铁)接 触 法 制 硫 酸1 . 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高温+2-10+3-2+4-2元素被氧化, 是还原剂;
元素被还原, 是氧化剂。
是氧化产物,
是还原产物。铁元素和硫二硫化亚铁氧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氧气44 e接 触 法 制 硫 酸1 . 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高温主要反应:主要设备:沸腾炉讨
论 为什么要将黄铁矿粉碎成细小矿粒? 矿粒细小,跟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燃烧快。 为什么要从炉底通入强大空气流? 使矿粒与空气接触更充分,燃烧快,反应完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接 触 法 制 硫 酸1 . 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高温主要反应:主要设备:沸腾炉炉
气SO2 O2水蒸气 砷和硒的化合物矿尘使催化剂中毒对设备和生产有不良影响净化措施:除尘洗涤干燥N2 接 触 法 制 硫 酸2 .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主要反应:主要设备:接触室 (转化器)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内有许多平行的金属管道或蛇管(400-500℃, V2O5催化剂) 二氧化硫与氧气是在催化剂的表面上接触时起反应的,
接触室和接触法的名称由此而得。 反应后热的SO3蒸汽在管内自上而下流过 冷的SO2与O2混合气体在管外由下而上流过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接 触 法 制 硫 酸3 . 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主要反应:主要设备:吸收塔 SO3 + H2O = H2SO4 讨
论 ⑴ 工业上用什么吸收三氧化硫制取硫酸? ⑵ 为什么不用水或稀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用 98. 3 % 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与水化合时,放出大量热。如用水或稀硫酸
作吸收剂时,易形成酸雾,吸收速度减慢,不利于三氧化
硫的吸收。接 触 法 制 硫 酸3 . 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主要反应:主要设备:吸收塔 SO3 + H2O = H2SO4 讨
论 ⑶ 为什么硫酸厂的尾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 ⑷如何处理尾气? 由于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如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污染。 2NH3 + H2O + SO2 = (NH4)2SO3用氨水吸收(NH4)2SO3 + H2SO4 = (NH4)2SO4 +H2O + SO2化肥回收利用接 触 法 制 硫 酸 小 结3 . 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三阶段1 . 二氧化硫的的制取和净化2 .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方程三设备高温V2O5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多 步 计 算 某硫酸厂用80 % FeS2 的黄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FeS2 的
利用率为90%,求用1000 t 黄铁矿可制得98% 的浓硫酸多少吨?高温V2O5 分析:4FeS28SO28SO38H2SO4~~~FeS22H2SO4~ 得关系式:多 步 计 算 某硫酸厂用80 % FeS2 的黄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FeS2 的
利用率为90 %,求用1000 t 黄铁矿可制得98% 的浓硫酸多少吨? 解:设可制得98% 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xFeS22H2SO4~120196(1000t) (80%) (90%)(x) (98%)120 : (1000t) (80%) (90%) = 196 : (x) (98%)x = 1200 t 答:可制得98 % 的浓硫酸 1200吨作业 课本78页
第2题,第3题 2000年12月4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多步计算物质的纯度(%)=不纯物质中所含纯物质的质量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 转化率( %)=实际参加反应的原料量 投入原料的总量产率( %)=产品实际产量 产品理论产量 对于每一步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 =反应物利用率= 生成物的产率 对于多步反应:总转化率 = 各步转化率的积 = 总利用率= 总产率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损失率就是该化合物的损失率掌 握 概 念×100 %×100 %×100 %多 步 计 算 【习题讲评】燃烧1t 含硫48 % 的硫铁矿,在理论上能生产
多少吨98%的硫酸(设还有1.5%的硫残留在炉渣里)? 错解1: 硫铁矿的含硫量为:1 t ×(48-1.5) %FeS22H2SO4~120196(1t) (48%) (98.5%) (x) (98%) 错解2: 设能生产98%硫酸的质量为 x 错解3:由方程式 S +O2 = SO2 2SO2 + O2 = 2SO3 SO3 + H2O = H2SO4 得关系式: S ~ H2SO4多 步 计 算 【习题讲评】燃烧1t 含硫48 % 的硫铁矿,在理论上能生产
多少吨98%的硫酸(设还有1.5%的硫残留在炉渣里)?SH2SO4~3298(1t) (48%) (98.5%) (x) (98%) 解: 设能生产98%硫酸的质量为 x32 : (1t)(48%)(98.5%) = 98 : (x)(98%)x = 1.48 t 答:能生产1.48 吨 98% 硫酸多 步 计 算 【例1】某硫酸厂用含FeS2 90 % 的黄铁矿500 t制取硫酸,煅烧时损失5%的硫,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时损失15%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被水吸收时又损失0.5%,求这些黄铁矿能制得98% 的浓硫酸多少吨? 解:设可制得98% 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xFeS22H2SO4~120196(500t) (90%) (95%) (85%) (99.5%) (x) (98%)120 : (500t) (90%) (95%) (85%) (99.5%) = 196 : (x) (98%)x = 602.6 t 答:可制得98 % 的浓硫酸 602.6 吨多 步 计 算 【练习1】某硫酸厂用含FeS2 78 % 的黄铁矿制取硫酸,煅
烧时损失6 %的硫,在接触氧化时又损失2%的硫,求制取1
吨98% 的浓硫酸需这些黄铁矿多少吨? 解:设制取1吨98% 的浓硫酸需黄铁矿的质量为 xFeS22H2SO4~120196(x) (78%) (94%) (98%)(1t) (98%)120 : (x) (78%) (94%) (98%) = 196 : (1t) (98%)x = 0.835 t 答:需黄铁矿 0.835 吨多 步 计 算 【练习2】在氧气中灼烧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0.44g,使其中的硫全部变为二氧化硫,再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以用20mL 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求原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 解:设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xSH2SO4~32 g2 mol0.44x g(0.02L) (0. 5mol/L)32g : 0.44x g = 2 mol : (0.02L) (0.5mol/L)x = 36.36%答:原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36.36%~2NaOH多 步 计 算 【练习3】含二氧化硅的黄铁矿样品10g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最后剩余8g 残渣(残渣中不含硫元素)。又知在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中,有2%的硫受损失混入炉渣。用上述黄铁矿150 t ,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 解:设 10g 黄铁矿中 FeS2 的质量为 x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4×120g2×160gx10g – 8g = 2 g480g : x = 160g : 2 g x = 6 g 黄铁矿中FeS2% = (6g/10g) ×100% = 60%固体减重480g-320g = 160g多 步 计 算 【练习3】含二氧化硅的黄铁矿样品10g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最后剩余8g 残渣(残渣中不含硫元素)。又知在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中,有2%的硫受损失混入炉渣。用上述黄铁矿150 t ,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设150 t 含FeS2 60 %的硫铁矿可制得98% 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yFeS22H2SO4~120196(150t) (60%) (98%)(y) (98%)120 : (150t) (60%) (98%) = 196 : (y) (98%)y = 147 t 答:可制得98%的浓硫酸147 吨 【例2】充分煅烧50g黄铁矿粉末,将生成的二氧化硫跟24g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先用冰水冷却,得到40g无色晶体,再跟足量的氢硫酸反应生成44g 黄色沉淀。试计算: ⑴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⑵ 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硫铁矿SO2O2SO2SO350g44g40gO2H2SH2S24g0.75mol0. 5mol1. 375molS2H2S + O2 = 2H2O + 2S2H2S + SO2 = 2H2O + 3S0. 5mol0. 25mol0. 5mol剩余氧气 0. 75mol – 0.25mol = 0.5mol0.5mol1mol1. 375mol – 1mol = 0. 375mol0. 125mol 【例2】充分煅烧50g黄铁矿粉末,将生成的二氧化硫跟24g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先用冰水冷却,得到40g无色晶体,再跟足量的氢硫酸反应生成44g 黄色沉淀。试计算: ⑴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⑵ 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硫铁矿SO2O2SO350g44g40gO2H2SH2S24g0.75mol0. 5mol1. 375molS0.625mol0. 125molSO2 转化率 = 0. 5mol 0. 5mol + 0.125mol ×100% = 80%硫的质量 (0. 5 + 0.125)mol×32g/mol50g×100% = 40%SO2分数 =作业 课本98页
第6题 2000年12月6日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离子反应 电离与电离方程式 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HNO3 请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Ca(OH)2 MgCl2 Al2 (SO4)3= H+ + NO3-= Ca2+ + 2OH-= Mg2++ 2Cl-= 2Al 3++ 3SO42-过程,叫做电离。离 子 反 应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K2SO4 + BaCl2 = BaSO4 + 2KClBaSO4 K2SO4 = 2K+ + SO42- BaCl2 = 2Cl - + Ba2+ ﹢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反应Ba2+ + SO42- = BaSO4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离子反应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硝酸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2K+ + 2OH- + 2H+ +SO42- = 2K+ + SO42- + 2H2O2OH- + 2H+ = 2H2OOH - + H+ = H2O书写离子方程式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 2H2O H2SO4 + Ba(OH)2 = BaSO4 + 2H2O书写离子方程式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 CaCO3 + 2H+ + 2Cl- = Ca2+ + 2Cl- + H2O + 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书写离子方程式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⑵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氯气溶于水Cl2 + H2O = H+ + Cl- + HClO Cl2 + H2O = HCl + HClOK2SO4 + BaCl2 = BaSO4 + 2KClZnSO4 + BaCl2 = BaSO4 + ZnCl2Na2SO4 + Ba(NO3)2 = BaSO4 + 2NaNO3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K2SO4 + Ba(NO3)2 = BaSO4 + 2KNO3 MgSO4 + Ba(NO3)2 = BaSO4 + Mg(NO3)2 上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是: Ba2+ + SO42- = BaSO4 这一离子方程式可表示 可溶性钡盐与硫酸
或可溶性硫酸盐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可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硫化氢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S +2NaOH = 2Na+ +S2- + 2H2O(B) S2-+ H+ + 2Na+ + 2OH- = 2Na+ +S2- + 2H2O(C) H2S +2OH- = S2- + 2H2O(D) 2H+ + 2OH- = 2H2OCABCD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B)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 FeS + 2H+ = Fe2+ + H2S(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32- +2H+ = CO2 + H2O(D) 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 + Fe3+ = 2Fe2+ BABCD正确:Fe + 2Fe3+ = 3Fe2+ 作业 课本89页
第5题,第6题 2000年12月13日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