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市滨城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6 18: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填涂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 )
A.化石 B.科学推断 C.传说 D.后人想象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3.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山顶洞人
4.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半坡居民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居民
5.以下关于黄帝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6. 我国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 )
A.郡县制 B.禅让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10.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11.《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2.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3.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B.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4.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16.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斯
17.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8.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1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
A.大禹 B.嬴政 C.启 D.伯益
21. 秦朝负责行政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2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厦。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23.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B C D
25.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第Ⅱ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26小题14分,27小题11分,28小题13分,29
小题12分,共50分)
26.(14分)读图,请回答:?
(1)此图是根据黄帝的传说和记载绘制的想象图。 这些都是黄帝的发明创造吗?(1分)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并通过此图提示,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说黄帝是“人文初祖”?(4分)

(3)你认为图中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3分)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请综合分析上图信息,你能得出那些结论?(2分)
(5)上述的发明和创造属于神话传说,你认为传说和史实有什么区别?说说你的看法。(4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2分)
(2)材料二的图示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2分)写出该制度的主要内容。(3分)
(3)材料一中①和材料二所体现出来的两种制度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28.(13分)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角色扮演】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
【理解学习】[来源:学科网ZXXK]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4)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2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同学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5)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4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D
A
A
B
D
A
D
B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B
A
D
B
A
D
D
A
C
二、非选择题(26小题14分,27小题11分,28小题13分,29小题12分,共50分)
26、(1)不是(1分)。
(2)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4分)?
(3)、衣食住行的进步、文字计数等(总结归纳出两方面即得3分)。
(4)反映了祖先的智慧,后人对黄帝的尊敬(答出一点即得2分)。
(5)传说有神话的成分,没有文字依据。历史是完全客观真实存在的。(4分)
27、(1)世袭制。②启。(2分)
(2)西周;分封制。(2分)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3分)
(3)世袭制: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言之有理即可)(4分)
28.(1)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3分)
(2)反对(不支持)。因为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分)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4)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2分)
(5)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3分)
29.(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2分)
(2)图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6分)
(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