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肠腔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填空题
1.原生动物是 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的????????动物,多数种类生活在?? ???中,少数种类生活在???? ??里。
2.水螅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 ????,内层是?? ?? ????。两层细胞之间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它与??? ??相通。口的周围有? ????,它能??? ???。
3.水螅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在温度适宜和食物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在秋季或初冬则通常进行??_____??。??
4.水螅、海蛰、珊瑚虫等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 ???中,体壁由 、 和 构成;体内有 ,有 ,无 。
5.水螅的消化方式是 和 。
二、判断题
6.水螅的刺细胞位于外胚层,它有麻醉小动物的作用。(是/否 )????
7.水螅的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有中胚层。(是/否)
8.石油也可以是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形成。(是/否)
9.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消化叫细胞内消化。(是/否)
专项训练:水螅
10.水螅的体型呈( )
A.扁平状 B. 圆筒状
C.线形 D.左右对称
11.如果用一根草棍去刺激水螅触手,则水螅( )
A.只有触手收缩 B.逃走
C.全身收缩 D.不动
12.组成海葵体壁的是( )
A.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B.外胚层、内胚层
C.表皮、肌肉、骨骼
D.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
13.水螅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
A.体壁 B.口
C.胞肛 D.肛门
14.在营养条件良好,水温适宜时,水螅的生殖方式是( )
A.出芽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有性生殖
15.具有辐射对称体型的动物是( )
A.草履虫 B.涡虫
C.蚯蚓 D.海葵
16.水螅的触手能共同配合缠住水蚤并把它放入口中,这需要依靠什么的作用:( )
A.消化腔 B.中胶层
C.神经网 D.刺细胞
17.水螅的消化方式是:( )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C.细胞外消化 D.都不是
18.仔细观察构成水螅的体壁的是( )
A.单细胞层 B.二胚层细胞
C.三胚层细胞 D.多胚层细胞
专项练习:猪肉绦虫
19.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 ????内,幼虫主要寄生在??? ????里,这样的猪肉叫 。人误食了这样的猪肉,就会患 。
20.猪肉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已经退化;?????????? ????非常发达,在每个妊娠节片里,约含??????? ????个受精卵,这就大大增加了后代侵入猪和人体的机会。
21.猪肉绦虫的成虫吸收寄主养料的器官是( )
A.体表 B.消化腔
C.口 D.吸盘
22.“米猪肉”指的是( )
A.猪肉里的“大米”和“小米”
B.含猪肉绦虫虫卵的猪肉
C.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D.含猪肉绦虫成虫的猪肉
23.下列哪项不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A.具有成熟节片和未成熟节片
B.身体背腹扁平
C.寄生型的消化器官退化
D.有口无肛门
24.猪肉绦虫的身体组成是( )
A.头节和成熟节片 B.颈节和未成熟节片
C.头节、颈部和节片 D.未成熟节片和成熟节片
25.蜗虫肠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何处排出体外?( )
A.肛门 B.口 C.体表 D.耳突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单细胞 多细胞 海水 淡水
2.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胶层 消化腔 口 触手 捕捉食物
3.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
4.水 内胚层 外胚层 中胶层 消化腔 口 肛门
5.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
二、选择题
6.是
7.否
8.否
9.否
10.B
11.C
12.D
13.B
14.A
15.D
16.D
17.B
18.C
19.人小肠 猪肉 “米猪肉” 猪肉绦虫病
20.消化器官 生殖器官 5万
21.A
22.C
23.A
24.C
25.B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填空题
1、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_____________;
(2)体壁由______个胚层构成
(3)有______;无_______。
(4)体表有_____ _
2、扁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呈 对称(又叫左右对称);
(2)背腹
(3)体壁由______个胚层构成
(4)有 无
二、先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10′)
3、赤潮的发生是灾难性的
如果在局部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在适宜的光照、水温、风浪等条件下,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甚至可使每毫升海水中的藻细胞数量达数十万个以上,主要集中在表层到几米深的水层中,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赤潮”由此得名。
在我国沿海,20世纪70年代以前,赤潮很少发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赤潮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 1977年福建海域发生赤潮,仅饶平县养殖渔业损失就达6000万元;1998年珠江口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港湾的网箱养殖几乎全军覆没,仅香港就损失2亿多港元。
(1)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赤潮的发生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
(2)如何防止“赤潮”的发生,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辐射对称 两 口 肛门 刺细胞
2、两侧 扁平 三 口 肛门
二、阅读题
3、(1)鱼、虾、贝类会因为大量的藻细胞堵塞鳃后窒息而死;赤潮发生后,由于赤潮藻类细胞浓度太大,很快就会死亡、分解,海洋细菌会利用藻细胞中的有机物大量繁殖,细菌繁殖过程中又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进而造成各种海洋动物缺氧死亡;赤潮藻类还会产生一些剧毒的毒素,有的毒素毒性与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海洋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因此,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
(2)进行污水处理;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发明无磷洗衣粉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螅的结构特点。?学习过程?:
1.阅读本章前言,开展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讨论。?
2.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始终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的趋势,所以可以将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3.世界的大毒物,排在第一的是“方形水母”,引出腔肠动物。?学习任务一:腔肠动物?(一)阅读课文?
P3-P5?
填写以下几个问题并在课本上标记
1.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_______。?
2.代表动物:水螅?
3.生活环境: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________中。?
4.形态、结构和生理:????
水螅长约____厘米,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_____,其周围伸展着_______,用于探寻和捕获食物。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_______,经过身体纵轴可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_______对称。这样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观察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它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_______和______构成,中央所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它与口相通,________和_______都由口进出。在外胚_______,它是腔肠动物特有的_______和_______的利器,在_______处尤其多。?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有______无____。?
(?二)组内展示交流,形成一篇科学小品文,然后全班交流,评出优胜组。???
课堂练习?
1.下列腔肠动物中,生活在海洋中的是( )?
?A.水母、海葵、水螅? ?B.海蜇、珊瑚虫、海葵?
C.珊瑚虫、水母、水螅 D.水螅、海蜇、海葵????
2.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B.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
C.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D.涡虫、海葵、海蜇等都属于腔肠动物?
?3.水螅的身体什么由构成??(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内胚层和中胚层?C.中胚层和外胚层 D.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4.下列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腔肠动物对人类有害??
B.海葵等腔肠动物能分泌石灰质物质形成珊瑚礁?C.海蜇等腔肠动物可以加工成食品??
D.珊瑚虫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
答疑解惑???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何疑问?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因此把这类动物安排在原生动物之后讲授。腔肠动物是从单细胞的低等动物进化到多细胞的高等动物的一个阶梯类群,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本章教材以生活在淡水里的水螅为代表动物,重点介绍了它的形态结 构和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观察水螅的身体结构特点。
4.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5.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教学重点】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珊瑚标本、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一)新课导入
(需要时间:5分钟)
1.展示图片,问海葵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2.提问动物和植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养方式的不同。
引起学生兴趣,为认识学习动物学的知识作一个引领和铺垫。
(二)观察水螅
(需要时间15分钟)
1.先展示PPT问题再播放视频:水螅的生活环境和外部形态特点。
2.播放视频:水螅的捕食和消化。
3.引导学生说出水螅的主要特征。明确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
1.给水螅设计名片。
2.带着问题观察视频。
3.小组讨论学习,填写学案、讨论交流学案上的问题(见学案)。
通过与学生熟悉的两类动物(草履虫和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并得出水螅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的概念。
(三)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需要时间10分钟)
1.出示其他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腔肠动物,并说明理由。
1.总结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思考、交流
从具体对一种腔肠动物――水螅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认识腔肠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四)关注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
(需要时间7分钟)
?
?
?
1.提问:你认为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吗?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吗?(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新闻资料等)
2.播放视频:大堡礁正面临“灭顶之灾”。
3.让学生说出看过视频后的感受和体会。
1.观看视频。
2.说出自己观看视频后的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加深理解。
2.情感教育。
(五)课堂小结
(需要时间3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对腔肠动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各抒己见,总结归纳所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梳理所学知识,帮助构建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
一、腔肠动物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
2.体表有刺细胞
3.有口无肛门
(二)主要动物
水螅、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
有弊
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教学反思】
本节是起始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时应避免单纯地讲授,可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来组织教学。同时,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为学生的观察、自主学习、讨论等活动提供支点和引导。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水螅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养成爱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法设计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活动的水螅 烧杯 清水 滴管 水蚤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观看海葵图片
海葵是我国各地海滨最常见的一种海洋生物,它们生长在浅海海底的礁石上,看上去像“菊花”或“向日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思考:生活在海底礁石上的海葵是怎么生活的呢?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道,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四排出体外。例如:海葵、珊瑚、海蜇。
二、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一 腔肠动物(又叫刺胞动物)
(一)代表动物——水螅(重、难点)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水族箱或烧杯中的水螅,学生思考讨论以下书本4页问题:
通过观察和讨论思考,说出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方式等。
总结如下:
生态习性: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清水溪流中,常附着在水草或他物上,以小型的水蚤、蠕虫为食。
生殖方式:
无性繁殖 :出牙生殖,由母体直接脱落下新个体。
有性生殖: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绝大多数水螅是雌雄异体,少数种类是雌雄同体
(二)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通过水母、海葵、海蜇、水螅等动物的观察,他们在身体结构、捕食、防御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
有口无肛门。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用、药用、饵料、科研用、观赏;
(2)生态保护
(3)危害-----例: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
珊瑚礁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水中。
2.体型:辐射对称。
3.身体结构:体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对腔肠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品质。
2、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基本特征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视频中活体水螅和水螅结构示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自主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和对生物学观点的深入理解。
(2)、通过手抄报、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学会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生物、合理利用品质
(2)、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理解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基本特征
(2)、难点:进一步加深对适应的观点的理解。
4、前概念.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下简称适应的观点)
(3)、细胞
(4)、植物和人的相关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是生物学课标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中的二级主题,本节的学习是打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为日后学习其他动物和生物有关进化的内容奠定基础,为深入理解生物学观点添砖加瓦。
2、学情分析 .
八年级的学生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可以生物学观点为线索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并加深对生物学观点的理解,形成好的学习方法或模式。同时,初中生还是对形象的处理比较容易,适时适量的在课堂上展示视频或图片有注意帮助他们学习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接触的事物。还有就是学生好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佳选择。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1、课时安排:第1课时
2、教学过程: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一课时 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的常见类群
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小组展示 .
教师活动
课前发放预习任务,指导学生预习并收集资料制作手抄报
学生活动
课前在预习任务的引导下预习并收集资料制作手抄报
前概念
1、生物的基本特征即判断物体是生物的方法
2、学习生物的模式
课前预设
1、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思维模式,可能会从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着手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
2、学生会忽略诸如“辐射对称”、“出芽生殖”等概念,通过预习可能不能理解其本质
学习目标
1、预习任务引导预习的学习模式
2、初步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基本特征
3、学会合作分工
技术使用
白板表格的放大功能
活动2【活动】预习检验.
教师活动
1、对“辐射对称”概念进行点拨。
2、组织小组竞赛对预习进行检验,找出学生的不足加以点拨
学生活动
1、热身活动:
① 腔肠动物的种类
② 名词解释:辐射对称、出芽生殖
2、必答题(每组4个人,分别编号1—4,共7个小组,编号随机分配):每个同学完成标有自己组号和编号的题目
3、抢答题:小组长代表小组举手
课前预设
1、学生会忽略诸如“辐射对称”、“出芽生殖”等概念,通过预习可能不能理解其本质,需要老师强调点拨。
2、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小组长抢答并制定其他组员回答的情况,要实时的对这种好的分工进行表扬
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主线学习的思维
2、形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对腔肠动物的特征加深记忆。
4、初步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技术使用
ppt自定义动画触发器模式,即用矩形遮盖需要学生填入的内容,当点击矩形本身时矩形消失,露出内容,方便学生不安顺序可以任意表达自己想说的会的内容。
1、必答题
总结——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每组1号同学完成)
①身体呈 1 ;体内有 2 胚层和一个 3 ;捕食靠触手上的 4 ;有 5 无 5 ,营养和废物混合不利于身体发育,是一个多细胞的低等生物。
②生殖方式: 6 生殖(良好环境)——无性生殖
雌性同体,异体受精,利用 7 生殖(不良环境)——有性生殖
巩固练习(每组2号同学完成)
下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⑦】__________;
巩固练习(每组3号同学完成)
食物由 1 进入;在 2 内消化,食物残渣由 3 排出。
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4 ,在 5 处分布最多。
水螅主要通过 6 方式进行生殖。 7 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能力提升:(每组4号同学完成)
如图是石珊瑚虫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成 1 对称,由此可知它是 2 动物,它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3 ,在不良条件下,它还可能采取 4 的生殖方式。
2、下面动物和它属一类的3个是(5)(6)(7)
A水母 B草履虫 C水螅 D虫黄藻 E海葵 F水蚤
2、抢答题
以生物的特征为线索,结合书P4~5总结水螅如下功能对应的结构。
水螅的特征:
捕食:1 ——反应
消化:2 ——营养
3 ——排废
4 ——生殖
5 ——环境
活动3【活动】重难点点播(侧重难点合作学习).
抢答题展示的内容为线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水螅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水螅的捕食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播放活体水螅捕食的视频
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问题:水螅辐射对称的体型和捕食的关系?
课前预设
部分学生会从书上寻找答案,要实时的表彰懂得阅读的孩子
学习目标
认识以水螅为代表的腔肠动物辐射对称的特点,即这样的结构意义,深入理解适应的观点
技术使用
Flash视频直接在ppt页面播放
2、水螅的营养和排废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水螅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比较分析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哪种生殖方式繁殖速度快,需求的营养多?在食物短缺的环境下,受精卵和芽体谁更有优势?
课前预设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能轻松描述,第三个问题需要老师点播和提示。
学习目标
1、识记水螅的结构
2、深入理解适应的观点
3、 水螅的生殖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水螅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比较分析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哪种生殖方式繁殖速度快,需求的营养多?在食物短缺的环境下,受精卵和芽体谁更有优势?
学习目标
1、识记水螅的生殖方式
2、比较不同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意义,深入理解适应的观点
4、水螅与环境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水螅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2、点出水螅是环境的指示生物,要保护环境
学生活动
分析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①从图中推测为什么水螅只能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里吗?
②如果一条小溪原本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了,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课前预设
这个探究是整个探究问题中最难的,但是因为有了前面一些列铺垫,相信学生已经能够从结构出发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分解问题。
学习目标
1、识记水螅的生活环境特点,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深入理解适应的观点,特别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技术使用
白板书聚光灯强调水螅只有两层细胞
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
检测反馈:
6、课后反思.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本节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答,采用课前预习,合作探究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知识竞赛、问题引导等手段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2)、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为主线的学习模式:本节的侧重点放在了怎么让学生形成学习生物的方法和思维,即怎么让生物学观点特别是适应的观点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这个难点,我主要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将抓住主线学习的理念贯穿整个课堂,帮助学生形成习惯。
(3)、引导的方式与度的把握:课前对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真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前概念分析和对课堂问题的难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本堂课的特点。也正是认真完成备课,提供学生大量的图片、视频、问题和提示才使得课程的进行比较顺利,但也在思考是不是提示和框架过多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4)、多个软件的结合使用:采用ppt和交互式白板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发挥两个软件的功能优势,便于更好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白板系统过大,结合不够理想。
7、知识清单 .
(1)、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生物,包括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
(2)、代表动物——水螅
①捕食:刺细胞(触手、刺丝、毒液)
②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③2个胚层(内胚层、外胚层、中胶层),1个消化腔
④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无性生殖)——良好环境
有性生殖——不良环境
3、腔肠动物的特征:辐射对称、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生物学观点:
①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③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课件9张PPT。第一课时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你知道吗?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腔肠动物!learning content学习内容常见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的多细胞生物,身体结构简单。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珊瑚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海葵海蜇珊瑚水螅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我们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水螅基盘口消化腔芽体触手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水螅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供食用,例如海蜇
观赏:珊瑚虫死亡虫体的骨骼积累形成珊瑚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重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涡虫的结构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二:扁形动物?
(一)阅读课文P6-P7?
填写以下几个问题并在课本上标记?
代表动物:涡虫?
1.生活环境:涡虫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________。
2.形态、结构和生理:身体________扁平、形状像柳叶的动物。长约1~1.5厘米,背面___?色,三角形的前端_____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_______。涡虫的口长在_________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_________。
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_________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_______排出,有_________无________。?
涡虫的身体呈__________对称,也称__________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_____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样动物身体可分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端(头部)_________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_________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_________器官。????
3.其它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_对称;背腹_______;有____无_______。?(?二)组内交流,形成一篇小作文,(可以用第一人称),全班展示交流???课堂小结?
动物类别
?
生活环境
?
体形特征
?
消化食物
?
运动方式
?
发现和御敌
?
代表动物
?
腔肠动物
?
?
?
?
?
?
扁形动物
?
?
?
?
?
?
课堂练习?
1.涡虫的消化器官包括?( )
A.口、咽和肠?? B.口、肠和肛门??
C.口、咽和食管 ?D.口、小肠?
2.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依据是?( )①身体呈辐射对称 ②身体呈两侧对称 ③背腹扁平 ④体表有刺细胞⑤有口无肛门?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涡虫的感觉器官集中在身体的?( )?A.前端 B.腹面 ??C.背面 ??D.两侧??4.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 D.背腹扁平?
答疑解惑???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何疑问?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认识扁形动物,体会生物学中的辩证观,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
2、学习目标
(1)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观察涡虫的身体结构特点。
(4)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5).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涡虫和猪肉绦虫为代表的扁形动物,涡虫营自由生活,而猪肉绦虫营寄生生活。探究学习涡虫的形态和结构及猪肉绦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课时安排:第2课时
4、教学准备
涡虫标本、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到北京的樱桃沟泉水中的石下捕捉涡虫。
2.涡虫的身体长约1~1.5厘米,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1.为教学实验准备材料。
2.提高学生对涡虫的兴趣,了解涡虫的生活习性。
(二)复习导入
(需要时间: 2分钟)
1.展示图片
问:水螅、海葵等腔 肠动物有哪些特点?
2.展示图片讲:动物界还有一类动物也具有和腔肠动物相似的一个特点,有口无肛门。它们是扁形动物。
回忆上一课时的知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首先建立起两类动物的联系。
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扁形动物作引领和铺垫。
(三)观察涡虫(需要时间15分钟)
1.请生物小组同学讲述捕捉涡虫的过程,然后将涡虫分到各个实验小组进行观察。
2.展示问题:涡虫和水螅进行比较,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
3.引导学生说出涡虫的主要特征。
1.生物小组学生讲述捕捉涡虫过程。
2.观察涡虫。
3.小组讨论,填写学案、讨论交流学案上的问题(见学案)。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获知涡虫的生活环境以 及习性,对涡虫 建立感性的认识。
(四)概括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需要时间10分钟)
1.出示其他几种扁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出示几种动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扁形动物,并说明理由。
1.总结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从具体对一种扁形动物――涡虫的特征的分析初步认识扁形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五)关注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需要时间10分钟)
1.扁形动物大多寄生于动物和人体内,比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
2.展示:华枝睾吸虫与绦虫的生理结构图。
3.提问:它们的结构有哪些特别之处?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4.展示:猪肉绦虫与血吸虫的生活史。
5.提问:如何预防寄生虫病?
1.思考、交流,说出寄生生活的动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 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
2.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六)课堂小结
(需要时间3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试着谈谈涡虫与水螅哪一个结构更为复杂吗?说得具体一些。
各抒己见,总结归纳所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梳理所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检测反馈
学生做练习
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二、扁形动物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背腹扁平
3.有口无肛门
(二)主要动物
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
(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预防寄生虫病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涡虫和猪肉绦虫为代表的扁形动物,涡虫营自由生活,而猪肉绦虫营寄生生活。探究学习涡虫的形态和结构及猪肉绦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观察涡虫的身体结构特点。
4.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5.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教学重点】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涡虫标本、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到北京的樱桃沟泉水中的石下捕捉涡虫。
2.涡虫的身体长约1~1.5厘米,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1.为教学实验准备材料。
2.提高学生对涡虫的兴趣,了解涡虫的生活习性。
(二)复习导入
(需要时间:2分钟)
1.展示图片
问:水螅、海葵等腔肠动物有哪些特点?
2.展示图片
讲:动物界还有一类动物也具有和腔肠动物相似的一个特点,有口无肛门。它们是扁形动物。
?
回忆上一课时的知识,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首先建立起两类动物的联系。
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扁形动物作引领和铺垫。
(三)观察涡虫
(需要时间15分钟)
?
1.请生物小组同学讲述捕捉涡虫的过程,然后将涡虫分到各个实验小组进行观察。
2.展示问题:涡虫和水螅进行比较,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
3.引导学生说出涡虫的主要特征。
1.生物小组学生讲述捕捉涡虫过程。
2.观察涡虫。
3.小组讨论,填写学案、讨论交流学案上的问题(见学案)。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获知涡虫的生活环境以及习性,对涡虫建立感性的认识。
?
?
(四)概括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需要时间10分钟)
1.出示其他几种扁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出示几种动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扁形动物,并说明理由。
1.总结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从具体对一种扁形动物――涡虫的特征的分析初步认识扁形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五)关注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
(需要时间10分钟)
1.扁形动物大多寄生于动物和人体内,比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
2.展示:华枝睾吸虫与绦虫的生理结构图。
3.提问:它们的结构有哪些特别之处?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4.展示:猪肉绦虫与血吸虫的生活史。
5.提问:如何预防寄生虫病?
1.思考、交流,说出寄生生活的动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
2.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六)课堂小结
(需要时间3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试着谈谈涡虫与水螅哪一个结构更为复杂吗?说得具体一些。
各抒己见,总结归纳所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梳理所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二、扁形动物
(一)主要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背腹扁平
3.有口无肛门
(二)主要动物
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
(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预防寄生虫病
【教学反思】
在完成本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的学习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列表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异同,为本章后续动物类群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认识动物界的概貌奠定基础。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涡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举例说出扁形动物寄生种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3.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养成爱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法设计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二 扁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涡虫(重、难点)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涡虫的图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通过观察和讨论思考,说出涡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殖方式等。
总结如下:
生态习性: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
形态结构: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体长一般10-15mm;
前端:前端呈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发达的耳突,嗅觉功能;
背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
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腹面 :颜色浅,有口、密生纤毛;使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生殖孔位于口的稍后方;
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摄食:咽部外翻,释放消化酶,消化食物颗粒,再吸入体内,进行消化;
消化:细胞内消化与细胞外消化并存
呼吸:体表扩散
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感官:眼点、耳突、
(二)扁形动物的特征(重点)
身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部扁平;
有口无肛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背腹扁平
3.有口无肛门
课件7张PPT。第二课时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你知道吗?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有时会发现一类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的动物,它们的体长为1-1.5厘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就是涡虫。——扁形动物!learning content学习内容认识扁形动物扁形动物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淡水涡虫猪肉绦虫日本血吸虫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口咽肠腹面背面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血吸虫病患者日本血吸虫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你知道“米猪肉”吗?米猪肉就是含有猪带绦虫幼虫的猪肉,人取食未煮熟的米猪肉,幼虫便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