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蜗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蜗牛生活于水中营底栖生活???? B.蜗牛对农业生产有害处??C.蜗牛的腹足肌肉发达?????????? 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一个贝壳2.形成河蚌珍珠质的结构是(? )
A.鳃 B.外套膜 C.贝壳 D.斧足
3.下列哪项不是河蚌、蜗牛的共同特征( )
A.身体柔软 B.有外套膜
C.体表有贝壳 D.生活在水中
4.鲍鱼属于( )
A.鱼类??? ? B.软体动物??? ?
C.扁形动物?? ?? D.环节动物
5.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6.与河蚌的外壳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柔软的身体 B.体表
C.外套膜 D.斧足
7.乌贼贝壳的特点是(? )
A.螺旋型贝壳 B.两片厚厚的贝壳
C.色泽美丽 D.退化,且长在身体背面皮下
8.下列动物类群中,具有专门呼吸器官的是( )
A.扁形动物 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9.河蚌壳面上一条条环纹叫做( )
A.发育纹 B.环状线
C.年轮 D.生长线
10.通过观察得知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触角( )
A.比后面的一对短
B.比后面的一对长
C.和后面的一对一样长
D.比后面的一对有时长有时短
11.蜗牛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其原因是( )
A.贝壳能分泌黏液 B.外套膜能分泌黏液
C.头部能分泌黏液 D.腹足能分泌黏液
12.沿海渔民使用的木船,每年要定期从海上拖到淡水湖中浸泡10多天,目的是( )
A.使船吸水,防止干裂 B.用淡水溶去船底的盐
C.用淡水除去船底的污物 D.用淡水除去船蛆等软体动物
1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皮肤 B.气管 C.肺 D.鳃
14..下列哪项不是昆虫的具有的特征( )
A.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都有两对翅
C.都有三对足 D.都有外骨骼
15.蝗虫的翅与下列哪种昆虫的翅相似( )
A.蝴蝶 B.蟋蟀 C.金龟子 D.蝇
16.蝗虫体表有外骨骼,除哪一项外都是它的作用( )
A.保护内部器官 B.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C.支持蝗虫的身体 D.保温
17.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足和触角分节
C.都有三对足 D.体表有外骨骼
18.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
A.后翅? B.后足? C.前翅?? D.翅和足
19.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蝗灾。下列哪一特点与这一危害无关( )
A.蝗虫的单眼能感知光线强弱? B.具有咀嚼式口器
C.足发达,善于跳跃???????? ?D.有翅,适于飞翔
20.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虾和蟹 ? B.青蛙和蟾蜍?
C.虾和青蛙? D.蟾蜍和蟹
填表题
21.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 、[ ]?????? 、[ ]?????? 。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 色,这对蝗虫的生活意义是?????????? 。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
(4)蝗虫共有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
(5)蝗虫的翅共?????? 对,是它的?????? 器官。
22.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 才能飞,这对于它?????? 、?????? _和?????? 等有利。
23.蜻蜓称得上昆虫中的飞行冠军。时常以10~20 m/s的速度连续飞行数百里而不着陆。右图是蜻蜓的翅。请你分析:
(1)蜻蜓飞行得这样快,而它们的翅却不会被折断或受到损伤,原因是????????? 。
(2)蜻蜓飞行能力强,除了有翅,它还有发达的????? 提供动力。
(3)蜻蜓的飞行动作灵活优美,这些动作的产生都是由????? 支配的。
24.(4分)软体动物身体??? ?????;有?????????;体外多有 分泌形成的???????? 。
25.(2分)鲍的贝壳叫 ,为著名中药材,乌贼的石灰质内壳药名叫 。
26.(2分)乌贼的快速运动主要是借 而实现的,运动的方向一般是向 。
27.(6分)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乌贼的足是 起 作用。蜗牛的足是 ,起 作用。
28.(2分)乌贼的贝壳已大大退化,并且长在柔软的身体背面的皮下,叫 。可以做????????? 。
29.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如_____和_____等可以食用;如______和 ___ 可以作中药材;如_______和_______等可以做工艺品。如 和 等能够产生珍珠。(4分)
三、判断题
30.(1分)田螺、牡蛎、章鱼都是软体动物。 (是/否 )
31.(1分)河蚌有口无肛门。 (是/否)
32.(1分)乌贼的足特化为腕。 (是/否)
四、简答题
33.比较河蚌、蜗牛、乌贼三种软体动物生活环境、形态特点(9分)
河蚌
蜗牛
乌贼
生活环境
①
②
③
贝壳
④
⑤
⑥
足
⑦
⑧
⑨
34.乌贼就是墨斗鱼吗?它是鱼类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D
4.B
5.C
6.C
7.D
8.D
9.D
10.A
11.D
12.D
13.B
14.B
15.B
16.D
17.C
18.D
19.A
20.B
二、
21.(1)[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
(2)绿利于捕食和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
(3)保护支持体内柔软的器官,防止水分蒸发
(4)三 3 后足
(5)二飞行
22.昆虫 觅食 求偶 迁徙
23.(1)翅上有网状翅脉,加强了翅的坚固性,此外还有翅斑,增加了翅的强度(2)肌肉(3)神经系统
24.柔软 外套膜 外套膜 贝壳
25.石决明 海螵蛸
26.反作用力 后运动
27.斧足 鳃 腕足 捕食 腹足 运动
28.海螵蛸 中药材
29.河蚌 贻贝 鲍鱼的贝壳 乌贼的海螵蛸 宝贝 鸡心螺 珍珠贝 三角帆蚌
30.是
31.否
32.是
三、
33.①淡水 ②陆地 ③海水 ④两片 ⑤一个 ⑥退化 ⑦斧足 ⑧腹足 ⑨腕足
34.乌贼俗称墨鱼、墨斗,生活在远海。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著名的海产品。它是软体动物而不是鱼。因为它具备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
专项练习:软体动物
1.河蚌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起保护作用的??____??,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外界进入的沙粒等异物包裹就形成了 。贝壳是由??? ?的分泌物形成的。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 ????。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__??。
3.珍珠是下列哪种结构产生的( )
A.外套膜 B.贝壳
C.斧足 D.漏斗
4.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体表
C.鳃 D.气管
5.防治血吸虫病,必须消灭哪种软体动物( )
A.河蚌 B.蜗牛
C.牡蛎 D.钉螺
6.下列软体动物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是(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宝贝
7.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 )
A.身体有外贝壳,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B.身体外有贝壳或内壳,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身体外有贝壳或内壳,身体柔软,有鳃 。
D.身体外有贝壳或内壳,身体柔软,有斧足或腹足。
8.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
A.河蚌、蚯蚓、蜗牛?? B.田螺、河蚌、乌贼
C.乌贼、水螅、蛔虫? ??D.河蚌、蚯蚓、田螺
9.在什么环境中采不到河蚌( )?
A.江河的水底??????? B.海洋的水底
C.池沼的水底??????? D.湖泊的水底
10.章鱼属于(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扁形动物 D.环节动物
11.河蚌体表的贝壳形成的原因是(? )
A.水里的某些物质在河蚌体表沉积?
B.河蚌的珍珠层能不断增厚
C.河蚌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
D.河蚌的肌肉质的斧足有助于形成
12.河蚌的前端稍尖,后端钝圆。 (是/否)
13.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贝壳。 (是/否)
14.蜗牛和乌贼都是肉食性动物。? (是/否)
1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培育珍珠的国家。(是/否)
16.图4--5--1是河蚌的结构图,填写指示线所指的各部分的名称,并且填它们的功能:
①?????????,起????作用。②???????? ,包裹????????。
图4--5--1
17.鲍鱼是鱼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贝壳 珍珠 外套膜
2.腹足 斧足
3.A
4.C
5.D
6.B
7.B
8.B
9.B
10.B
11.C
12.否
13.否
14.否
15.是
16.①斧足 运动 ②外套膜 柔软的身体
17.不是。因为鲍是一种软体动物,它属于腹足纲、鲍科,是非常名贵的海产食品。鲍的身体表面包着一个右旋的螺旋贝壳,贝壳坚厚,低扁而宽,呈耳状,壳的边缘有一列呼吸小孔。壳表面粗糙,内面有美丽的珍珠光泽。鲍的足特别发达,是人们食用的比粉,自古以来视为海味珍品。贝壳叫石决明,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也可以药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专项练习:节肢动物
单项选择题
1.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
2.能够飞行的节肢动物是( )
A.蜘蛛; B.蝗虫;
C.虾; D.寄居蟹
二、判断题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
4.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都是我们常见的昆虫。( )
5.鸟的体形适于飞行,一般都呈流线型。( )
6.蝗虫的翅比较坚硬,和金龟子的翅相似,都是鞘翅。( )
三、填空题
7.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蛛网中。黏黏的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蜘蛛好厉害啊!
(1)蜘蛛和苍蝇都属于__________(A;B.节肢动物)。
(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四、实验探究
8.根据蝗虫的身体结构,对照提供的实验和资料,探究蝗虫的呼吸。
小实验: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
资料:蝗虫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
(1)请根据上面的实验作出假设:
(2)预测实验结果:
(3)结论:
参考答案:
一、
1. D
2. B
二、
3.√
4.×
5.√
6.×
三、
7.(1)B;
(2)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蜜蜂、螃蟹等(符合题意即可),附肢(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对动物生活的意义:使身体活动更加灵活、精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8.(1)假设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结构
(2)乙先死亡
(3)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结构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自主学习: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 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 , ,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_______,________为贝壳。贝壳能随着_________,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软体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三、当堂巩固
1.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C.蚯蚓爬到地面上来饮水
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运动
3.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最方便的是根据( )
A.体节的形状 B.环带的位置 C.刚毛的长短 D.口和肛门的位置
四、我的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福寿螺的图片,有关外来物种福寿螺入侵的报道。
展示: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的图片。
提问: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属于软体动物。那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你知道的软体动物还有哪些?
对学生的陈述暂时不予对与错的评价,进一步提问:乌贼、章鱼等体外不具有硬的贝壳,为什么也属于软体动物?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观看,并初步认识到可食用的一些软体动物也会造成危害。
观察、归纳:许多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具有硬的贝壳。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曾接触过的软体动物。
疑惑,产生求知欲。认识到科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双壳类动物的内部结构
视频展示:双壳类动物(如缢蛏)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水由哪里出入动物体内。
实验:打开缢蛏(或其他双壳类动物)的贝壳,揭开部分外套膜,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的操作。
组织学生将实物与书中的图片相结合进行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你所观察的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呢?
进一步引导学生推理,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和排出食物残渣的呢?
提问:缢蛏的这些主要结构与它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归纳缢蛏的结构特
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表格,共同总结归纳双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认真观察,了解双壳类动物通过肌肉的收缩来辅助运动;水通过人水管和出水管进出动物体内。
明确规范的操作步骤。
以2~4人为小组进行实验和观察,认识相应的内部结构,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经验推知贝壳具有保护动物的作用。
2.靠足运动,用鳃呼吸。
推测缢蛏取食、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
变式练习,巩固概念。
形态结构
功能
外套膜及
贝壳
保护
足
运动
鳃
呼吸
出水管和入水管
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意义:适应水生环境
在学生获取经验性材料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各类软体动物的图片,重点说明乌贼、章鱼的结构特点。
提问:这些种类的软体动物和双壳类动物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特征?
反馈:下列动物中,哪些是软体动物,哪些不是?你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
观察其他种类的软体动物,与双壳类动物进行比较,与教师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察判断,进一步巩固软体动物的概念。
通过归纳,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由个别到一般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问:你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举例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展示: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结合书本内容以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软体动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的相关资料,认同应该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事物。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司是足
常见动物
河蚌、蜗牛、乌贼
课件12张PPT。第一课时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你知道吗?猜一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提示:蜗牛。
像蜗牛这样,贝壳内身体非常柔软,称之为软体动物。learning content学习内容观察与思考结合书上12页图片,观察软体动物——缢蛏的内部结构,想一想,各结构可能有什么功能。贝壳外套膜足鳃出水管入水管缢蛏的内部结构想一想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
3.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保护作用靠足缓慢运动鳃推测: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常见的软体动物除了缢蛏,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属于软体动物?河蚌章鱼乌贼软体动物都有柔软的身体,大多用腮进行呼吸。扇贝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石决明装饰: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鲍鱼壳雕饰珍珠项链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钉螺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
一、自主学习:
1、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常见的种类有 。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 ,躯体、足和触角均 。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 ,活动范围更加 ,体表有 既能 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 。
3、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蝉、 、蟹、 等。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可意义?
2、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三、当堂巩固
1、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A.体表外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2、蝗虫 蜻蜓等昆虫腹部不断进行收缩和舒张,这是它们在进行( )
A.呼吸运动 B.消化活动 C.产卵 D.感受气味
3、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如果把蚯蚓放到玻璃板上它将不能( )
A.运动 B.呼吸 C.分泌黏液 D.无影响
4、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交换之处 B.气体进入的“门户”
C.和听觉有关 D.完成气体交换和形成听觉
5、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 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气门和气管
6、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 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足和触角都分节
四、我的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无脊椎动物基本都是节肢动物,如蜜蜂、蚂蚁、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很多都是节肢动物,更难区分哪些是昆虫。教材提供了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列表进行比较,但这种仅靠图片观察的形式学生仍然觉得抽象,容易忘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节肢动物和昆虫,分析他们的特征,再通过教学模型学习,自主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通过自己捕捉到小动物制作动物标本,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动物标本,总结归纳,初步建构“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3、通过展示昆虫的结构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虫的特征, “昆虫”这个概念。
4、通过展示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
【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各类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训练观察归纳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5、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加强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感受。 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生自主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引导部分学生介绍捕捉到的动物及该动物的生活环境(捉动物时要戴手套,注意防疫病)。介绍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学生拿出自己带回来的动物,说出捕捉的地点及该动物的特征.
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观察实验,了解节肢动物和昆虫特征
展示同学们做的动物标本,引导学生辨认动物名称
蝗虫 金龟子 蝗虫 荔枝蝽
认识各种动物名称
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呈现实验观察目的、展示观察材料,介绍放大镜、镊子的用途,引导学生如何观察。
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及观察内容,为观察活动进行准备。
引导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并完成表格。如具有表格里的特征,请打“√”,如不具有,则打“╳”
动物名称
体表是否较硬
身体是否都分节
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
是否有翅
几对足,是否都分节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本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完成表格
小组内互助,提供小组成员交流的机会,促进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引发积极思考。
请完成观察的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到黑板表格里填写,反映本组的观察、讨论结果,每组写的动物不一样。
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组的观察、讨论结果
通过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通过表格对比,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展示书本介绍的而小组没观察到的动物图片,如蜈蚣、蜘蛛,引导学生将其特征也填写在黑板表格上。
学生通过图片辨认蜈蚣、蜘蛛的形态结构特征
引导学生对比各动物结构特征,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点并板书。
学生观察结果,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 初步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发挥小组长作用,老师适时指导各小组长开展观察活动,以及解决一些小组长也没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小组互助,再次观察桌面上的动物,先区分出昆虫和不是昆虫两类
发挥小组长功能,培养优秀学生能力,帮助后进学生学习。
播放教学视频《节肢动物和昆虫》
观看教学视频《节肢动物和昆虫》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了解节肢动物和昆虫
以蝗虫为例认识昆虫
展示蝗虫模型,帮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特征,详细理解蝗虫以下各结构功能。
蝗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
头部:有单眼复眼、触角、口器,是感觉取食中心。
胸部:三对足;一般两对翅,是运动中心
腹部:有内脏,气门
学生观察蝗虫模型,看书画关键字,了解蝗虫各结构功能。
用模型形象地展示出蝗虫的形态结构,利于学生学习
蝗虫体表覆盖一层较硬的甲,是它的外骨骼.外骨骼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书本,了解外骨骼的作用
实物、图、模型结合,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模型较大,各个结构很清晰,利于学习。
昆虫在成长过程中会“蜕皮”,蜕掉的是它的外骨骼,为什么要“蜕皮”?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原因。
学生讨论“蜕皮”的原因,结合书本,并在老师引导下得出因为外骨骼没有延展性,限制身体生长。
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有益和有害两方面说说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说出日常接触到的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以致用
介绍日常生活常接触但大家可能都没留意没看到的螨、蜱,并展示图片让大家认识,提醒同学们要讲究卫生,床单和席子常换洗。
学生感受生物,同时学习卫生知识
渗透卫生教育
巩固
呈现各种动物图片、名称,引导学生区分节肢动物和昆虫
学生根据节肢动物的特征及昆虫的特征,区分各种动物
巩固知识点
介绍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特征,如:
长鼻蜡蝉(龙眼鸡) 荔枝蝽
学生认识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
加深对昆虫的认识,了解本土资源
拓展
请班上制作过昆虫标本的同学介绍自己捕捉昆虫、制作昆虫的方法。
介绍自己捕捉昆虫、制作昆虫的方法。
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老师系统地介绍捕捉昆虫及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1、工具/原料: 捕虫网,毒瓶,三角纸袋等等
2、捕虫方法:
(1)捕虫网捕:
(2) 巴氏罐诱:引诱剂为醋、糖、医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重量比为2∶1∶1∶20
(3)灯诱: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光对蛾类的引诱力最强。
(4)振落法:
(5)搜集法:
3、标本制作
(1)还软:还软器还软,虫体不致折断破碎。
(2)插针:专业的昆虫针,1号最细,5号最粗。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
(3)展翅:用展翅板。
学习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并倡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技能。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一、观察节肢动物:完成表格
动物名称
七星瓢虫
蝗虫
蜘蛛
蜈蚣
虾
体表是否较硬
是
是
是
是
是
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是否有差别
是/是
是/是
是/是
是/是
是/是
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
有/是
有/是
无
有/是
有/是
有无翅
有
有
无
无
无
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
3对/是
3对/是
4对/是
多对/是
5对/是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传粉、药用、科研、仿生
有害:传播疾病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展示学生制作自己捕捉的动物标本导入,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引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很成功的导入。然后开展“观察动物标本”这个活动,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互助观察学习,并通过各动物特征的比较,建构概念的形式,使学生印象深刻,牢固掌握 “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最后再利用蝗虫模型及介绍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巩固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在课的结尾,以介绍捕捉昆虫的方法及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作为拓展,让同学们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技能。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介绍昆虫外骨骼时,只展示了蝉蜕,没有让学生用镊子将虾的外骨骼剥掉,否则学生能更直观地认识到外骨骼。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观察
蝗虫
展示:蝗灾和蝗虫的图片。
提问:蝗虫的体表也比较坚硬,与软体动物相比,蝗虫有哪些特点?
展示:其他几种常见节肢动物的图片(如蜘蛛、蜈蚣、虾、鼠妇、蝉、蟋蟀、蟹等)。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知。
1.蝗虫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2.回忆软体动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初步认识节肢动物。
3.比较几种动物的外形,感知节肢动物身体和足都分节,且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不同。
引起学生的兴趣,认识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组织学生观察一些节肢动物的标本或直接观察课本上“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对表格进行横向比较,找出结构特征最相似的动物。
讲解:蝗虫与七星瓢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
提问:昆虫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蝗虫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2.与软体动物相比,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它的运动方式与蝗虫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与软体动物的贝壳相比,蝗虫的外骨骼有什么功能?这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问:昆虫的外骨骼尽管对昆虫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昆虫的生长。昆虫是如何解决这一
问题的呢?
展示蝉的蜕皮过程(图片或视频,还可以到药店找一些蝉蜕)。
请饲养过家蚕的同学介绍家蚕蜕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
依据观察的事实,填写表中内容。
认真观察、比较,得出:蝗虫与七星瓢虫的特征最相似。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蝗虫的足分节,既可以支撑身体,又可以跳跃。蝗虫具有两对翅,用翅飞行。
3.蝗虫的外骨骼,既能保护动物体内部的柔软器官,也可以防止蝗虫体内水分的蒸发。以上特点使蝗虫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活动范围更广泛。
部分学生介绍自己饲养家蚕的过程(或介绍棉铃虫等昆虫发育过程,棉铃虫一龄虫、二龄虫等,就是通过蜕皮次数来命名的),从客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述的能力。
帮助学生在分析判断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认识蝗虫的呼吸
演示实验(或展示录像):蝗虫的呼吸
提问:为什么蝗虫的腹部进入水中,则死亡。
讲解:蝗虫的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观察推测:这可能与蝗虫的呼吸有关。
分析推理:气体通过细小的气门出入蝗虫体内,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出发,理解蝗虫的呼吸。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意识。
归纳昆虫的特征
创设情境:你认为蝗灾与蝗虫的哪些结构和生理特征有关?
引导学生归纳昆虫的基本特征。
依据蝗虫的特点推测:
1.有足和翅,运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结构,适应陆地生活。
归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足和触角都分节。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透过具体生物的特征,找㈩共同特征。
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其他类型的节肢动物图片或标本,如蜘蛛、虾、蜈蚣、马陆等。
提问:它们是昆虫吗?
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与昆虫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观察比较:将几种动物的特征与昆虫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
它们不具有昆虫的特征,不属于昆虫。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反馈: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种类多,数量大,生活范围广。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思考并回答。
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示: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组织学生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
1.有益的方面(如食用、药用、为植物传粉、生物防治,科研等);
2.有害的方面(传播疾病,给农林业带来的危害等);
3.外来物种(如小龙虾)破坏生态环境等。
训练学生学会从多个途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课后
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
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基础。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司是足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常见动物
河蚌、蜗牛、乌贼
昆虫、蜘蛛、蜈蚣、虾
课件13张PPT。第二课时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你知道吗?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种类有100多万种,占整个已知生物种数的75%。learning content学习内容蝗虫金龟子蝴蝶蝉欣赏常见节肢动物标本,并注意观察各动物的特征。欣赏观察蟑螂菜粉蝶蝗虫蝗虫欣赏常见节肢动物标本,并注意观察各动物的特征。欣赏观察蝗虫——节肢动物代表动物32456718腹部胸部触角前足中足后足头部翅气门9节肢动物的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有分节。节肢动物人类生活的关系虾和蟹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家蚕结的蚕茧可以抽成蚕丝,制成丝绸,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七星瓢虫是棉蚜虫的天敌,能帮助人类消灭棉蚜虫蜘蛛捕食的昆虫大多数是农业害虫,人类对蜘蛛应加以保护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蝎子、蜈蚣等可以入药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与这种小小的昆虫分不开但是,有不少节肢动物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还有一些节肢动物严重危害农作物、果树、森林等。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专项练习:节肢动物
单项选择题
1.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
2.能够飞行的节肢动物是( )
A.蜘蛛; B.蝗虫;
C.虾; D.寄居蟹
二、判断题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
4.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都是我们常见的昆虫。( )
5.鸟的体形适于飞行,一般都呈流线型。( )
6.蝗虫的翅比较坚硬,和金龟子的翅相似,都是鞘翅。( )
三、填空题
7.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蛛网中。黏黏的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蜘蛛好厉害啊!
(1)蜘蛛和苍蝇都属于__________(A;B.节肢动物)。
(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四、实验探究
8.根据蝗虫的身体结构,对照提供的实验和资料,探究蝗虫的呼吸。
小实验: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试管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
资料:蝗虫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
(1)请根据上面的实验作出假设:
(2)预测实验结果:
(3)结论:
参考答案:
一、
1. D
2. B
二、
3.√
4.×
5.√
6.×
三、
7.(1)B;
(2)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蜜蜂、螃蟹等(符合题意即可),附肢(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对动物生活的意义:使身体活动更加灵活、精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8.(1)假设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结构
(2)乙先死亡
(3)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