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专家点评:
本教学设计方案是一堂综合型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将该课分为了两课时,并对每一课时的课进行了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比较详细、到位,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把握住了学生学习这堂内容的知识起点水平,确定了5个任务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每一个任务中教师都比较注意引导、巡视、指导,同时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完成任务,在这里教师特别指出了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认为“如果采用小组方式,意见得不到统一,也不能体现自主创作”,这个值得探讨,我认为采用了小组方式学习,在意见得不到统一时,更加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倾听别人、合作学习、完美自我的能力。2个课时统一安排了一个大的情境“郊游”主题来贯穿整个教学,让两课时的教学互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充分考虑了这堂课的“综合性”特征。
这节知识内容是对学生在三年级下所学的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该方案主要还是体现了授导型教学的特征。我建议可不可以考虑用另外一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来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设计方案中比较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探究型教学设计。我认为这节课的内容教学更加符合探究型教学设计中的MiniQuest教学设计。MiniQuest一般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情境、任务、成果,有时也可以加上过程、资源、评估等部分。比如:该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任务完成一份景区故事宣传图(可以一张,也可以是多张)。也可以为情境让学生扮演记者,任务记录自己家乡最有特色的景色,并形成图文报到。这种社会特定角色的扮演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学习与社会、生活接触得更加紧密,更加能够学以致用。
总结反思
画图软件学生在这学期操作得比较多,比较熟练,但在第一次运用“美文配图”的方式时,很多同学都不知所措,对“美文”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苦于绘画方面的技巧,又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美文”,不是说学生好高骛远,有想法是对的,但要能实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好,所以,在这些环节上,学生有挫败感也是好的,主要是老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因挫败感而放弃自己既定的任务,可以更具情况,适当的让学生缩减“美文”所体现的内容。再则,学生有些在绘画的过程中,一笔没画好,如果重复几次,有些就失去信心与兴趣,变得放弃,这时,教师也要及时的引导,对已画的内容提出赞赏,同时,要强调学生利用“保存”操作来按部就班。第三环节实际上许多学生在上一课时已完成了,由于学生的进度及能力不一样,所以,对于进度和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不能按时间要求,没完成的就让他不做了,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教师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适当掌握情况,根据情况让其完成适量的作品,如缩减作品张数,缩减作品的主题元素和辅助元素。在“桌面墙纸”环节,许多学生很感兴趣,很想将自己的作品完成后保留在电脑上,展示出来,这是学生的成就感表现,教师可适当增加时间,利用全班演示来让优秀作品多展示,这对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本课为四川省教科所版小学信息技术(彩色版)三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在本册中属于对本册内容(本册主要分两个大的内容,一是画图软件的学习,二是输入法的介绍)一个综合的运用,安排为2课时。本课主要是在画图软件中,利用创作郊游图来加深对画图软件的操作,如:构图,中心元素和辅助元素,画面的前景,中间过渡和背景以及画面的基本色调,还有输入法的操作等内容。在创作郊游图时,首先是构图,要让学生头脑里有个清晰的思路,将自己的郊游活动(包括学校活动、旅游等)文章中的重点抓住,不要像放电影样巨细无遗,要有重点,同时还要考虑在创作时的难易程度。其次,要让学生有好的绘图习惯,要先勾图(这要与美术课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再着色。最后,要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有的同学在某些部分没画好时就有灰心丧气的习惯(这是因为计算机绘图和现实手工绘图的差异和操作有关),要不断鼓励他们,不能放弃。作品完成时,学习如何更改计算机桌面墙纸的知识。总之,本课在教学知识点上没有难度,关键是要学生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通过学习,已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技能(构图、图文、文件的保存等),同时也对绘图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美术课的学习,在绘画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当用计算机画图软件来绘制自己的图画作品,首先在创作上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画图作品可直接保留在计算机上,可发送到指定地方,还可打印,甚至作为自己电脑的墙纸等等),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在美术绘画上有一定的基础,加上一学期的画图软件学习,在简单的构图、勾草图等是没有难度的,在更改桌面墙纸方面也没有难度。本课应并采用建构模式和任务驱动(任务主要是学生在第一课时中自己设定的),采用独立完成(本课如果采用小组方式,意见得不到统一,也不能体现自主创作),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设计自己的活动作品。(郊游图或其他活动图)
2、熟练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作。
3、复习作品保存操作。
4、复习文字的输入操作。
5、学会更改计算机桌面墙纸。
过程与方法:
采用建构模式和任务驱动及自主独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先出示范图,让学生感受“美文配画”的魅力,学生欣赏后,让学生找出是哪三个时间段的美景,并分析图中运用了以前学过的画图中的那些工具和操作技巧,以及作者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不足的地方有哪些。然后让学生构思自己的“美文配画”,先让学生对“美文”确定出要展示的场景(场景贵在“美”,而不再多,一定要让学生确定出至少一幅画),然后构思在这些画面上有哪些中心元素和辅助元素(切忌杂乱),接着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进行勾草图、保存、修改、上色、配文字等。最后保存完整作品。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再教学生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变成桌面墙纸。最后再完成教材中编故事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设计意识,能独立完成,自主设计的态度。
2、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3、通过先设计再“施工”培养学生做事能力及态度。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构思好意图,能做出草图来,并运用画图软件的工具和方法完成作品,将作品设置为墙纸。
教学难点:草图的勾画,中心元素的确定,画图软件的工具和方法。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自主设定目标,完成既定目标)以及自主探究(实践中不断回顾旧知识,达到强化掌握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5个任务,通过自主设计,教师适当引导,循序渐进,并通过汇报展示进行有效评价。提高学习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安装有网络控制软件的计算机教室或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的计算机教室。
2、计算机中安装有画图组件,在学生计算机中指定文件夹中放入本课课件以及范图或素材等,供学生参阅。
3、本课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
生:喜欢。(这一定能得到非常肯定的回答)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美好的郊游或旅游的回忆,能不能将自己郊游或旅游时自己感触最深的编成故事,与大家分享?
生讨论、编故事、讲故事。 ……
师:好,大家讨论的非常丰富,想不想将自己的故事展示在我们的电脑上啊。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将自己的故事进行“美文配图”“。
讨论,创作
主要是调动孩子们的兴奋点,引导孩子们将自己郊游时看到的景象表达出来 。
欣赏范图
知道“美文配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同学写的美文。请大家看一下。
(生阅读P63范文。)
师:这位同学想把他见到的郊游美景展示给大家看,他创作了几张郊游的美景图,来,我们一起欣赏下。
(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范图,学生欣赏)
师:请同学们对照这位的日记和画,先看看日记中写出了他所看到的哪些景物?
生:……
(提示:第一句,整体描述了作者郊游出行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二句,重点描述了游玩中的一个景点的一幅画面;第二自然段讲述了作者回家路上观察到的景色。)
师:这位所画的三幅图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联系?作者描绘出了郊游的哪几个时间段?
生:……
师:从三幅画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
师:这三幅画中,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方法和技巧啊?
生:……
师:那我们能将自己的郊游美景展示出来吗,老师非常想看看我们同学都看到过哪些美景,你们能做到吗?
生:……
学生阅读
学生欣赏
学生回答
通过范文和范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并有一定的顺序。
复习旧知,提示学生在创作中主要用的方法。
再次激励学生。
任务一
任务一:完成自己的“美文“。
师:那我们首先要完成自己的“美文“,现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自己的美文。
(时间关系的原因,此环节可以在课前布置,也可在当堂完成,视学生情况而定,“美文“一定要强调是片段,不是整篇作文,一定是要自己想展示出来的最美的,感触最深的。有主题元素,并提醒学生要考虑自己的绘画能力,不要好高骛远)
生完成“美文“。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完成的“美文”中确定出自己的中心元素和辅助元素。
生完成“美文“。
生操作。
明确任务。
培养自主创造能力。
有目标,有对照性。
对部分学生进行引导。
任务二
任务二:在画图软件中勾画出草图。
师:现在,我们将在画图软件中开始我们的创作了,首先要在画图软件中勾画出草图。如果绘画技巧比较好的,可以直接画出带色彩的区域,如果把握不大,最好用笔勾画草图,再在必要的位置填充色彩。
生完成。
师指导。
学生完成
自主完成。
教师指导。
课堂小结
1、你今天这堂课,你觉得收获了什么内容?
2、今天的内容中你自己在哪些方面觉得有难度,你解决它了吗?
3、今天的内容中你觉得那些方面要特别注意和仔细?
讨论总结
总结知识培养学生自我检测和总结能力。
拓展练习
自己利用时间对没完成的作品补充完成。
学生自主完成
巩固知识。
总结反思
画图软件学生在这学期操作得比较多,比较熟练,但在第一次运用“美文配图”的方式时,很多同学都不知所措,对“美文”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苦于绘画方面的技巧,又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美文”,不是说学生好高骛远,有想法是对的,但要能实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好,所以,在这些环节上,学生有挫败感也是好的,主要是老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因挫败感而放弃自己既定的任务,可以更具情况,适当的让学生缩减“美文”所体现的内容。再则,学生有些在绘画的过程中,一笔没画好,如果重复几次,有些就失去信心与兴趣,变得放弃,这时,教师也要及时的引导,对已画的内容提出赞赏,同时,要强调学生利用“保存”操作来按部就班。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作品完成了吗?
生: ……
师:好,如果没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如果完成!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可适当调整时间)
生继续完成。
创作
主要是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继续完成作品。 教师对本课进行调查掌握。
任务三
任务三:对“美图”进行配文。
(此环节可根据时间调整,可放在第一课时)
师:我们将“美图”配上“美文”吧。
生完成。
(提醒学生注意保存)
生完成
教师巡视
任务四
任务四:用自己创作的图画装饰计算机桌面。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美文配图”,那同学们想不想将自己的作品设置成计算机的桌面吗?
生:……
师:那我们来学习怎样才能将作品变成桌面。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P65-P66页,自主学习。
回报交流。
请学生在多媒体上演示。
师:那我们现在就将自己的作品设置成桌面吧。
生操作,教师利用控制软件,选择演示。
自主学习。
生操作。
明确任务。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抽查学生,掌握教学效果。
任务五
任务五:完成看图编故事。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P66的另外一项任务吧,根据图4的图来编故事。
生完成。
(此环节难度不大)
师指导。
回报交流。
学生完成
自主完成。
教师指导。
课堂小结
1、你今天这堂课,你觉得收获了什么内容?
2、今天的内容中你自己在哪些方面觉得有难度,你解决它了吗?
3、今天的内容中你觉得那些方面要特别注意和仔细?
讨论总结
总结知识培养学生自我检测和总结能力。
总结反思
第三环节实际上许多学生在上一课时已完成了,由于学生的进度及能力不一样,所以,对于进度和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引导,不能按时间要求,没完成的就让他不做了,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教师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适当掌握情况,根据情况让其完成适量的作品,如缩减作品张数,缩减作品的主题元素和辅助元素。在“桌面墙纸”环节,许多学生很感兴趣,很想将自己的作品完成后保留在电脑上,展示出来,这是学生的成就感表现,教师可适当增加时间,利用全班演示来让优秀作品多展示,这对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课件10张PPT。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初夏的风轻轻地吹着,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初夏的阳光透过摇曳的绿枝,洒在郊外的田野上。蝴蝶在花丛中轻舞,池塘里红蜻蜓稳稳地停在含苞欲放的花蕾上。远处是一片金灿灿、沉甸甸的麦地。
初夏的傍晚更美,血一样的夕阳映红了西边的天际,回家的路在余晖的照耀下,像撒满金子一样熠熠生辉。我带着郊外初夏的芬芳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我要用笔记下这美好的一天。郊游日记看看日记中写出了他所看到的哪些景物?
所画的三幅图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联系?作者描绘出了郊游的哪几个时间段?
从三幅画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这三幅画中,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方法和技巧啊?
能将自己的郊游美景展示出来吗?
思考首先要在画图软件中勾画出草图。如果绘画技巧比较好的,可以直接画出带色彩的区域,如果把握不大,最好用笔勾画草图,再在必要的位置填充色彩。创作郊游图图1 初夏的风、天空和白云 图2 初夏的蝴蝶、荷花和蜻蜓图3 初夏的夕阳让我们来创作吧!用自己创作的图画装饰计算机桌面方法一:
“文件”——“设置为墙纸”方法二:
桌面右键——属性——“设置为墙纸(居中/平铺)”小兔搬家小结1、你今天这堂课,你觉得收获了什么内容?
2、今天的内容在哪些方面觉得有困难,你解决了吗?
3、今天的内容在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和仔细? 本 课 结 束
再 见郊游日记
初夏的风轻轻地吹着,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初夏的阳光透过摇曳的绿枝,洒在郊外的田野上。蝴蝶在花丛中轻舞,池塘里红蜻蜓稳稳地停在含苞欲放的花蕾上。远处是一片金灿灿、沉甸甸的麦地。
初夏的傍晚更美,血一样的夕阳映红了西边的天际,回家的路在余晖的照耀下,像撒满金子一样熠熠生辉。我带着郊外初夏的芬芳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我要用笔记下这美好的一天。
图1 初夏的风、天空和白云 图2 初夏的蝴蝶、荷花和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