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提纲】 部编历史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预习填空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力、物力保障
1.土地政策的转变(抗日战争胜利后)
将抗战时期的 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 ,团结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 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1947年夏,刘邓大军 ,揭开 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三、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1.概况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948.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重要城市
、黑山、沈阳、营口(东北地区)
、陈官庄、碾庄、双堆集(山东、安徽、河南等省)
、 、张家口(华北地区)
领导人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聂荣臻等
作战军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歼灭和改编)
结果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陈毅——淮海战役是 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
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重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 转向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
四、南京解放——渡江战役
1949.4,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1949.4.23),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27-1949共22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共28年奋斗历程之五大关键词(1921-1949)
日出东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成立
星火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工农武装割据。
力挽狂澜——1935年遵义会议
灯塔指引——延安(中共七大)
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1949.3
【部编历史·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
内战——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四、内战——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概况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9-1948.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重要城市
锦州、黑山、沈阳、营口(东北地区)
徐州、陈官庄、碾庄、双堆集(山东、安徽、河南等省)
北平、天津、张家口(华北地区)
领导人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聂荣臻等
作战军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歼灭和改编)
结果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注: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注: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
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重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
【1949.3.25中共中央由西柏坡移到北平】
五、内战——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1949.4,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1949.4.23),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27-1949共22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力、物力保障
1.土地政策的转变(抗日战争胜利后)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共28年奋斗历程之五大关键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仅28年时间,就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强大的国民党政府而成为中国的执政党,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奇迹。综观中共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五个词语成为关键词,这就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成立
星火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工农武装割据。
力挽狂澜——1935年遵义会议
灯塔指引——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为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1949.3
同步习题:八上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含答案)
一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会活动:
请回答:
(1)图片A.B.C.D反映了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二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A.讨论停战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D.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2.下列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 )
A.坚决避免内战
B.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A.1945年8月B.1946年6月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三大战役开始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5.率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的是( )
①彭德怀 ②陈毅 ③贺龙 ④刘伯承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1)图片A: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图片B: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图片C: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图片D: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崩溃,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2)合作──分裂(内战)──合作──内战。结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论认识合理,有针对性即可。(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历程”等
随堂演练
1.D 2.B 3.B 4.C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