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七年级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训练题
选择题
1.西汉灭亡的时间是( D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前9年 D.公元9年
2.《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3.(2018云南芒市校级)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的史事( C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4.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建立时间是( D )
A.公元前9年 B.公元9年
C.公元前25年 D.公元25年
5.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出现文景之治 B. 为西汉鼎盛奠定基础
C. 百姓税赋加重 D. 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6.“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毒死了他。”材料反映出东汉后期出现的局面是( A )
A. 外戚专权 B. 政治清明 C. 新旧交替 D. 州牧割据
7.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C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时期,争夺帝位的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8.东汉后期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汉灵帝光和七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光和元年是公元178年,黄巾起义开始于( C )
A.171年 B.172年 C.184年 D.185年
9.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A )
A. 外戚宦官专权 B. 道教开始兴起
C. 王莽夺权改制 D. 黄巾起义爆发
10.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
A.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 统治者改制失败
C. 社会经济被破坏 D. 民族矛盾尖锐
11.(2018唐山丰南区)《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 B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引起人民广泛不满
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
D.利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积极宣传
12.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 C )
①刘秀起义反抗王莽统治 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治世——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 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下列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年代尺。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王朝是( D )
A. 夏朝 B. 商朝 C. 战国 D. 东汉
14.(2018宝鸡渭滨区)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D )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二、材料题
15.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原因探究】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1)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出现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组织准备】
张角在社会底层传教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
(2)分析材料,张角为发动起义做了怎样的准备?
【历史影响】
黄巾起义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进行了二十多年。但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他们先后都被残酷镇压。但是,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3)黄巾起义对东汉的统治有何影响?
【历史感悟】
(4)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答案:(1)反映了人民群众再也不能忍受当时的黑暗统治,体现反抗的情绪。
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2)张角创立太平道,通过在社会底层传教,为起义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3)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为政清廉,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
16、“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2)汉武帝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3)此建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