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7 17: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石市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检测卷(含答案)

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的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B)
A. 秦朝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 秦朝的法律残暴
C.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 那是外来品
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D  )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儒家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D )
A. 汉高祖时候 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 D. 汉武帝时候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代诗人王琏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期中的高祖是西汉的建立者(  B)
A. 刘备 B. 刘邦 C. 刘启 D. 刘恒
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B. 重视“以德化民”
C.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D.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商会于2017年9月下旬举办2017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那么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④西亚( B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③①②
古书记载“謇始于开通西域道也”。史马迁也称张骞开通西域谓之“凿空”。这真正的含义是( A )
A. 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 张骞为开发西域做了贡献
C. 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
D.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北魏太武帝讨灭北凉后,将北凉的3万户佛教信徒迁徙到平城。由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亟需安抚汉人,所以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在北魏境内兴盛起来。唐朝时,山西佛教进入极盛时期,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下列表述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到的是( A )
A. 佛教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国
B. 对统治者来说佛教能缓解社会矛盾
C. 北魏政权是鲜卑族人建立
D. 山西佛教在唐朝时发展到极盛时期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末病”理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A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霍去病
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D )
A.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 武王伐纣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山顶洞人已经使用火
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C )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
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B )
A. 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B. 恢复和发展生产
C. 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 加强中央集权
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 C )
A. 焚书坑儒 B. 派遣王昭君和亲
C. 减免田租赋役 D. 派官员西行取经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C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这两项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亡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亡的原因给后世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
(1)秦王是嬴政,功绩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小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jiān bó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设想),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二?俗以为纸始于蔡伦,非也。???? ——(宋)毛晃
(1)根据材料一,纸发明以前,人们书写的材料有哪些?与纸相比,有哪些缺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毛晃对造纸术发明所持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竹简、缣帛(或丝织品);简重、缣贵。
(2)正确;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的纸。

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请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作什么?
(4)有了前几代皇帝的奠基,西汉终于在哪位皇帝时进入了鼎盛?
【答案】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农业;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