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反应及能量)[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轮复习教案(化学反应及能量)[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5-09-15 11:55:00

文档简介

2005-2006学年度一轮复习学案系列(三)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编撰人:毕猛
[基础知识]
一、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表现为热量的放出和吸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基本特点的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概念 表示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中和热
[讲练结合]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例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个放热反应
B.某些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吸热反应
C.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D.氢以前的活泼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全部都是放热反应
[例3]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 △H =-4b KJ/mol
B.C2H2(g) + O2(g) == 2CO2(g) + H2O(l); △H = 2b KJ/mol
C.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 △H = -2b KJ/mol
D.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 △H = b KJ/mol
[例4] 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 + O2(g) = H2O(l);△H= —285.8 kJ/mol
CO(g) + O2(g) = CO2(g);△H= —283.0 kJ/mol
C8H18(l) +O2(g) = 8CO2(g) + 9 H2O(l);△H= —5518 kJ/mol
CH4(g) + 2 O2(g) = CO2(g) + 2 H2O(l);△H=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2(g) B.CO(g) C.C8H18(l) D.CH4(g)
[例5] 已知胆矾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释放出热量Q1,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 ;△H=+Q2
则Q1,Q2的关系为( )
A.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例6] 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ΔH=-297.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g)+O2(g)=SO2(l),ΔH>-297.3KJ/mol
B.S(g)+O2(g)=SO2(l),ΔH<-297.3KJ/mol
C.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参考答案
例1  C、D
例2 AD
例3  A
例4  B
例5  A
例6  B、C2005-2006学年度一轮复习学案系列(二)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编撰人:毕猛
[基础知识]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凡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概念 化合物类型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的概念、本质和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概念、书写方法和意义
3.书写离子方程式
三、离子共存
1.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四、酸式盐与碱溶液反应类型
1 NaHSO4与NaOH反应:
2 NaHSO4与Ba(OH)2反应:
NaHSO4不足:
NaHSO4足量:
3 NaHCO3与NaOH反应:
4 NaHCO3与Ca(OH)2反应:
NaHCO3不足:
NaHCO3足量:
5 Ca(HCO3)2与NaOH反应:
NaOH不足:
NaOH足量:
6 Ca(HCO3)2与Ca(OH)2反应:
[讲练结合]
[例1] 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 熔化的氢氧化钠 B 0.1mol/l硫酸 C 0.1mol/l醋酸 D 氯化钾固体
[例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D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例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Al(OH)3↓
B 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H2↑+Cl2↑+2OH-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D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过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例4]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2+H2O=== +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例5]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例6] 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在在的是( )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例7] 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在在形式是( )
A Al3+ B Al(OH)3 C AlO2- D Al3+和Al(OH)3
[例8]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过量氨水与氯化铝溶液混合:
②甲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③氯气溶于冷水中:
④用惰性电极电解硝酸铜溶液:
⑤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⑥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
⑦钠粒投入到水中:
参考答案
例1 D
例2 C
例3 B、C
例4 A、C
例5 B
例6 B
例7 A
例8 略
—O-
—OH2005-2006学年度一轮复习学案系列(一)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编撰人:毕猛
[基础知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概念 特征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  单线桥法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讲练结合]
[例1]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l2+H2O==HCl+HClO B 3CO+Fe2O3==2Fe+3CO2
C CaCO3+SiO2==CaSiO3+CO2↑ D 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例2] 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②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③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④元素化合价降到0 ⑤生成的单质为氧化产物 ⑥生成的单质为还原产物 ⑦生成的单质既可能为氧化产物也可能为还原产物 ⑧该过程不一定非得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才能实现 ⑨该反应不一定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⑩该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A ③⑦⑧⑨⑩ B ①⑤⑩ C ②④⑥⑩ D ①②④⑤⑥
[例3] 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⑴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此反应的还原剂是 ,它的氧化产物是 ;
⑶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
⑷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 。
[例4]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KI+H2SO4→MnSO4+I2+KIO3+K2SO4+H2O
⑴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
⑵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①KMnO4的系数是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KI+H2SO4→;
⑶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
[例5] 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电解法制得大量氟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MnF6+ SbF5-- KSbF6+ MnF3+ F2↑
反应中 元素被还原;
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类似,化学上称为拟卤素。
[如(SCN)2+H2OHSCN+ HSCNO],它们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为Cl_①(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Br与KSCN的混合物中加入(CN)2的离子方程式:

[例6] 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 0.75mol
[例7] 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 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A Mg B Cu C Ag D H2
[例8] 将10g铁置于40ml硝酸溶液中,再微热,反应过程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生成气体的颜色由红棕色逐渐变为无色,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1792ml混合气体(NO、NO2均为标准状况),溶液里还残留4.4g固体。
⑴求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比。
⑵求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⑶求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
⑷写出反应过程总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例1 C 
例2 A 
例3 ⑴
⑵ MnSO4 KMnO4  

⑷ Cl2
例4 ⑴ KMnO4 ⑵ ① 8 ② 略 
⑶ 该反应有两种氧化物,两者的比例可发生变化,故系数有许多组。
例5 2 4 4 2 1 Mn
①②
例6 B
例7 C
例8 ⑴ 2:5 ⑵ 7mol/l ⑶ 3:1
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