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7 19: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八年级历史
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选择题
1.2.1931年冬,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A)
A. 毛泽东B. 周恩来C. 朱德D. 陈毅
2.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A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 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 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3.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D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北伐胜利进军
C. 宁汉合流
D. 东北易帜
4.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B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5.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指的是( B )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6.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C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7.【2017·梧州市藤县期末】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多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C)
A.瑞金 B.腊子口 C.会宁 D.吴起镇
8.(2018萍乡)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D )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0.井冈山会师,使“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
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形成的红军主力”指的是( B )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11.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B )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3.开国大将粟裕曾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回忆的是( A)
A. 1928年井冈山会师
B. 1927年八七会议
C. 1927年秋收起义
D. 1927年南昌起义
14.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D )
A. 从瑞金出发B. 渡过金沙江C. 四渡赤水河D. 会宁会师
15.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人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 D)
A. 维护清朝的统治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用死打硬拼的阵地战取代了原来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1934年4月,红军将士经过18天拼死血战,广昌失守,国民党军逐渐推进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材料二:一路上红军带着许多笨重的家当,如印刷机、军工机器等,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千米……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材料三: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红军第几次反“围剿”中?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红军面临怎样的局面?使以上材料中红军局面发生变化的会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答案】(1)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2)被动挨打(意思相近即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长征精神就是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它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17.(思维拓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初,中央领导指示军委总部提出军旗、军徽方案。毛泽东在听取汇报以后指示:“军旗要有‘八一’二字,表示南昌起义的历史性节日,旗上要有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八一军旗——正式诞生。
材料二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
(1)材料一中南昌起义是在什么时候爆发的?这次起义的最终结果
如何?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为什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军旗时指出,军旗要有“八一”二字?
(3)材料二中与“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关的著名论断是什
么?秋收起义是在什么地区爆发的?毛泽东的讲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4)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讲话,像一盏明灯,为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国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指明了方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1927年8月1日;这次起义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
(2)因为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在湘赣边界爆发。毛泽东的讲话是在起义军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损失严重的背景下发表的。
(4)同意。毛泽东正确分析革命形势,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它指引中国革命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18. 探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回答相关问题。
(1)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创办了哪一军校?该军校创办的历史意义?
(2)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讨伐三大军阀的代表人物是谁?
(3)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哪两个省份?
(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最终结果如何?
(5)北伐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答案】(1)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湖南湖北
(4)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5)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