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专题演练--成语熟语
(一)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先生的义举使这件众望所归的珍贵文物在海外漂流60多年后又回到祖国怀抱。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制定政策要高瞻远瞩,从长计议,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D.在生活中,当困难与挫折袭来的时候,有的人心灰意冷,颓废沮丧,放弃追求;有的人则心如止水,勇敢面对,永不言弃。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成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B.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C.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绝不是一挥而就的。
D.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终将徒劳无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大型考试都很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实在糟透了。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评论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重创中日关系,严重伤害两国人民情感,而且会危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B.听说儿子今晚要回来,母亲在风雨中茕茕孑立地等待了两个小时。
C.理想主义只是一种精炼的写实主义,以理想派攻击写实派,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D.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5.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课上他们积极动脑思考、举手发言,教室里沸反盈天的,各科老师经常夸奖他们表现好。
B.学习知识、做学问就要有不经之谈的创造性思维。
C.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大海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把灯火看得更清楚,这时他已经驶进红光里。
D.贾母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这让旁边的人情不自禁地看着。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南禅寺中的彩塑,塑造精巧,手法纯熟。其形体、衣饰都与敦煌唐代彩像如出一辙。
B.影星章子怡在演艺道路上本来顺风顺水,风光无限,但是否极泰来,因身陷“捐款门”,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C.今年清明节,许多墓园增加了提供水桶和抹布的服务内容,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措施,却让扫墓者感到格外温馨。
D.不久前刘翔在博客中提出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目标是跑进前三名。一些网友认为刘翔应该专心训练,而不是急着唱高调。
7.
下面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B.一大批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深感“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掀起了返城的浪潮。
C.因违法施工被杨广信副市长责令立即停工的“亨泰锦绣园”项目对禁令置若罔闻,工地内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D.《数论导引》因深入浅出的笔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赞扬,人们认为这是一本研究中国数学的最好的入门书。
8.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困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回眸10年来,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屈指可数。
B.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时,有一回和母亲走亲戚时的心情。
C.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
,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③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
,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
A.异彩纷呈
异曲同工
如在目前
B.
源远流长
各有千秋
如在目前
C.源远流长
异曲同工
跃然纸上
D.
异彩纷呈
各有千秋
跃然纸上
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
的目的。
[]
②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独特的天籁嗓音和原生态唱法如入云端。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________,令听者为之一振。
③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振聋发聩
B.石破天惊
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C.振聋发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A众望所归: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B从长计议:放宽时间慢慢商量,指不急于做决定。C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D心如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固守正道,不为世俗利害所动
2.
答案:
C
解析:
“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绘画、写文章等非常快,此处应为“一蹴而就”。
3.
答案:
C
解析:
A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形容藏书非常丰富、多。D正直的话语,正直的行为。C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
4.
答案:
C
解析:
A、“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B、“茕茕独立”使用对象、色彩均不当。D、“侧目而视”
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5.
答案:
C
6.
答案:
B
解析:
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环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7.
答案:
B
解析:
A项,“出类拨萃”,超出同类之上。B项,“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梁园: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显然,词语意思不合文句语境。C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指不予理睬。D项,“深入浅出”,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8.
答案:
C
9.
答案:
C
10.
答案:
D
解析:
石破天惊,多比喻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高考语文专题演练--成语熟语
(二)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天消息,上海对“美眉”、“恐龙”、“PK”、“粉丝”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刚刚过去的2006年,除四川发生伏旱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政府和全国军民决不会听任“台独”势力为所欲为。
2.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B.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逝了。
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B.好好一个连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
C.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D.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李铁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可要注意身体啊!”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美俄等海上强国的濒海战略带动下,亚太地区沿海各国也纷纷扩大各自的海洋权益,濒海争夺风声鹤唳,日益显见。
B.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C.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科林菲斯凭借在《国王的演讲》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D.吹面不寒杨柳风,漫步于郊野,感受着满面春风的惬意,领略着大千世界的无限生机,他内心顿时宁静了下来。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班的学生思维积极性高,总能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随声附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习成绩优异,深得任课教师的喜爱。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扼腕,一个月后,山东烟台“最美女孩”车流中勇救伤者的事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D.最近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
6.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B.在我国,景泰蓝这一国宝的制作工艺已有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历代大师薪尽火传,创造出众多一脉相承而又各有千秋的传世名品。
C.从3月底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句“微信有收费可能”起,“收费说”被炒得沸反盈天,各种猜想轮番上阵。
D.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道德风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已经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著作,所以在多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见。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在择业问题上一直存在这样的分歧:是先屈身低就以图发展,还是居高不下待价而沽。其实只要调整好就业心态,大学生想找到与自我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应该不难。
D.
随着国产品牌轿车质量的不断提高,购买国产轿车的热情已蔚然成风,据统计,2012年全国国产汽车产销量再次突破千万辆大关。[]
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关专家认为,方便食品将是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在主食上,方便面则是首当其冲,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B.王熙凤有着非凡的治家本领,被宁国府请来备办一个隆重的葬礼时,她果然不孚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C.进入高中新课改后,随着教学进度加快,很多学生为了夯实基础或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一些校外著名的培训机构。
D.十八大会场那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整个会场也更显得温馨浪漫。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B.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C.有消息称,“达芬”是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效药。日前深圳有关部门购买储备了大量“达芬”,以备不时之需。
D.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体党员只有当面锣对面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才能有力地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效。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声明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B“冬温夏清”意为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A项中“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答案:
B
解析:
A官样文章:只有形式,照例敷衍的文章。贬义。B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C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恳切的教导,褒义。D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3.
答案:
C
解析:
?
4.
答案:
B
解析:
A.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C.: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D.满面春风: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5.
答案:
D
解析:
D项,“风口浪尖”,风浪最大的地方。比喻斗争最尖锐激烈的地方。A项,“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B项,“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属于使用范围错。C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6.
答案:
B
解析:
B
薪尽火传:指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A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与文中“激战”不符。C应为“沸沸扬扬”。“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沸沸扬扬”指烧开了的水上下翻滚,热气蒸腾。形容七嘴八舌,谈论纷纷。D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应改为“不绝于耳”。[]
7.
答案:
C
解析:
A.
一得之见:自谦之语,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B.
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C.
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D.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8.
答案:
C[]
解析:
A.不合语境。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冲击或遭受灾难。
B.与句意相反了,应该为“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D.用错对象。冰清玉洁:像冰那样清净,像玉那样洁白。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9.
答案:
A
解析:
A项“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借指双方平分。用于此处与语境不合,可改为“三下五除二”。B项“见贤思齐”意思是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C项“不时之需”意思是随时的需要。D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谈、争论或交换意见。
10.
答案:
D
解析:
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高考语文专题演练--成语熟语
(三)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东平县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停污染企业,使东平湖区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水产资源日渐丰富。这里又恢复了往日风声鹤唳、飞鸟成群的景象。
B.要解决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根本上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C.这两篇文章,雷同的情节真是不少,简直如出一辙,到底谁是文章的真正作者,谁是抄袭者,让人看不明白。
D.历下区人民法院的法官王华凭借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用真诚理出万家和谐。不少当事人在她和风细雨的调解中,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西化的命运,唯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至今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
B.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是倚马可待的。
C.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
D.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3.
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经过紧张激烈的厮杀,亚洲杯足球赛尘埃落定,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亚洲杯上铩羽而归,创下了中国队参加亚洲杯的最差成绩,国内一时众说纷纭,一致认为僵化的体制是罪魁祸首。
A.尘埃落定 B.铩羽而归
C.众说纷纭
D.罪魁祸首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诚信,是颠扑不破的商业法则,更是法律的刚性要求,只有在诚信的商业环境下,消费者的权利才能够免于被损害,市场才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
B.无论问题尖锐还是平庸,魏文清总是保持着淡淡的笑容,娓娓而谈,从不露出半点焦急的神色。在员工眼里,温和是魏文清最大的特色。
C.唐骏之文凭造假及其道歉名言“我错了,虽然我不知道错在哪里”,张悟本、李一等“养生大师”的一度风光,令人感叹世风日下,黄钟弃毁,瓦釜雷鸣。
D.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论坛秘书龙永图说,几个月以后他将不再担任秘书长,并对自己的去向韬光养晦。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詹姆斯邦德带领着英国女皇“从天而降”,给了全世界一个大的惊喜;“憨豆”先生更是镇定自若的用一个手指向我们展示了英国式的幽默。与北京奥运会相比,伦敦奥运开幕式则是另辟蹊径。
B.江河解冻,春意阑珊,熬过一冬的人们惊喜地注视着大地上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黄莺的鸣唱尤其让他们心醉。
C.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D.他的那位同桌,最近行为有些怪异,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事情。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江南style》走红的韩国明星鸟叔为昔日反美道歉的举动,获得了美国民众的肯定,但也招来其他网民的风言风语。
B.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后,能吃的商品,无不冠以“舌尖上的中国”的标签来营销,甚至商品介绍也敬谢不敏。
C.乘着十八大强劲的东风,我们山西省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古城,以便尽快地增强我省的“软实力”。
D.在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他们不善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B.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几乎裹足不前,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C.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D.PX事件中,民众的激动情绪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政府如想一呼百应,则加强民主建设的同时,还要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
B.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D.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高三复习过程是很辛苦的,而考生在考前要适应高考作息时间,可是有的考生还是起早贪黑、枕戈待旦,显得过于紧张,这是不利于高考的。
B.酷热难耐的夏季里,人们很是希望在最热的时间段内能有一阵空穴来风,或是一阵及时雨,来驱散久聚不减的热气。
C.华北较大的张家口张北牲畜交易市场,5年前每天上市的毛驴有600多头,现在每天上市的只有一两百头。阿胶药品一再涨价,是原料端的黔驴技穷、驴皮供不应求造成的。
D.不久前刚获得“亚洲足球先生”称号的郑智原本也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人,从来不会看别人的眉高眼低行事,曾被评为世界足坛十二大恶人之一。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想知道,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雕刻家的巧夺天工相遇时,会迸发出怎样的艺术灵光?
B.这节公开课,教室后面多了十来位听课的家长,只见他们时而开心微笑,时而目不窥园,认真思考。
C.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有时我们也需要因人成事,特别是面临那些棘手的事情的时候。
D.陈立夫先生在世百年,晚年能认清形势,毅然改弦更张,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A项风声鹤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B项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C项如出一辙: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D项和风细雨:和风,春天的微风;细雨,小雨;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2.
答案:
A
解析:
B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C比喻势在必行。D形容天灾人祸使人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3.
答案:
C
解析:
该项与后文“一致认为”
矛盾
4.
答案:
D
解析:
A项,颠扑不破: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等。B项,娓娓而谈:很动听地不知疲倦地连续说话。C项,黄钟弃毁,瓦釜雷鸣: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无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D项,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与语境不合,可改为“讳莫如深”。
5.
答案:
A
解析:
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B、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指将尽、将衰。不合情境。C、珠圆玉润: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对象不对。
D:琢磨——捉摸
6.
答案:
D
解析:
A、不合语境。风言风语:指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说。B、谦敬失当。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C、用错对象。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一般形容内容。D、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7.
答案:
B
解析:
裹足不前,像脚被包裹住了一样停步不前,多指有所顾虑。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停滞不前”[]
8.
答案:
D
解析:
“长歌当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不指唱歌或哭泣
9.
答案:
D
解析:
眉高眼低:指脸上的表情、神色。A.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不合语境。B.空穴来风: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此处望文生义。C.黔驴技穷: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10.
答案:
C[]
解析:
A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选项用于“大自然”,属使用范围不当。B目不窥园:比喻埋头读书。此处宜用形容注意力集中的“目不转睛”。C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使用恰当。D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此处宜用“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的“改弦易辙”。
第3页/共10页
第4页/共10页
弟1页
(共10页)
弟2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