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力 同步练习(基础+能力+综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力 同步练习(基础+能力+综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1-19 10: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
同步练习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至少有两个物体才能发生力
C.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力
2.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图乙金属块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图丙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图丁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方向有关
4.吊灯用绳吊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天花板 B.吊灯 C.吊绳 D.地球
5.用绳系着水桶从井中提水,手提拉绳子时受到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6.如图5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是   。的在此过程中,两只小船质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观察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8.力是   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   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   而独立存在的。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   。
9.力是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   的;一个力物体作为施力物体的同时,它还是   。
10.力是   的作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   。人扛木头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木头也向下压人,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11.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不存在只给别的物体施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 D.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2.如图所示,固定着磁体的小车靠近固定着铁块的小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体吸引铁块的力,其施力物体是铁块
B.只有当磁体与铁块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磁体对铁块有吸引作用,而铁块不会吸引磁体
D.它们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13.足球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足球 B.地球 C.该队员 D.守门员
14.中学生的头发拉断时所需用的力大约是(  )
A.0.9N B.1.7N C.9N D.17N
15.甲、乙两同学脚穿旱冰鞋,面对面站在地上,甲推乙一下,结果是(  )
A.甲静止、乙被推开 B.乙静止、甲被推开
C.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D.乙受甲的推力,甲不受乙的推力
1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游泳时,人用手向后划水,人前进了,这是因为人对水有一个向   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   ,所以水对人就产生一个向   的力,这个力使人向前进。
17.如图所示是两名同学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做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请对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判断正误:(图中A、B两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
(1)图中的F甲和F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弹簧测力计A上显示的是F甲的大小。   
(3)弹簧测力计B上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   
(4)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而B对A的作用力方向向右。   
(5)A与B的相互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6)A与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在对方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由实验可知其满足大小相等的关系。   。
18.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当其中任意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力的作用效果都发生变化。
19.人推车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
磁铁吸引铁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
20.手扣排球,球飞走了,此时   对   施力,手感到疼是由于   对   施力的原因。在射箭的过程,拉弓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箭射出时,使箭射出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拉车时,马只施力不受力,车只受力不施力,所以马才能把车拉动
B.吊着灯的绳子绷得很直,说明绳子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D.小孩沿滑梯匀速下滑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22.下列对磁铁吸引铁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钉被磁铁吸引,铁钉并不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钉,铁钉也吸引磁铁
C.两者没有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D.无法判断
23.观察下面两幅图,说出跟物理有关的知识:
(1)门后的小孩能轻松抵挡住大人的“压力”,是因为
   。
(2)熊猫把竹子拉弯,是因为   。
24.力的作用效果:(1)   ;(2)   。
下列现象中是属于力的作用效果(1)的是   ;是属于力的作用效果两种兼并的是   。
A、头顶足球弹回去 B、人坐沙发,沙发凹陷 C、人骑自行车
D、吊灯拉灯绳 E、运动员拉弓 F、汽车匀速前进。
25.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本字典,受到   和   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
26.力是   作用,力不能脱离   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   物体和   物体。
27.火箭起飞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   。
2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先后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且F1=F3=F4>F2,使钢条先后发生图(a)、(b)、(c)、(d)中所示的形变,则(a)、(b)两图说明   ;(a)、(c)两图说明   。
29.小午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
(1)小午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
(2)小午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   。
30.指出以下几种情况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桌上的文具盒给桌子向下的压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用水桶从5米深的井里打水,水桶受到的拉力,其施力物体是   ;
(3)用船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推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1.直升飞机螺旋桨一旋转,便能上升,为什么?在太空中直升飞机能飞升吗?
3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请你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33.小明在学习了本章“力”以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A处悬挂一个吹足空气的气球,用钢针在气球上的B处刺一个小孔。
(1)想一想,当球内空气向外喷出过程中,气球将   (填“向右摆动”、“向左摆动”或“静止”)。
(2)你想法的理论依据是。在球内空气向外喷出过程中,气球受到一个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3)支持你猜想的事实依据有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解: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的效果是使鱼竿变弯,即使钓鱼杆发生形变;故A错误;
B、金属块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变扁,即海绵发生形变;故B错误;
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归纳出知识点,然后结合图示信息,找出对应的知识。
【解答】解:如图所示,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又因为受到力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同;
所以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将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通过图片找出相关的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多考查的是物理概念、规律。
4.【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解答】解:吊绳把电灯挂在天花板下面,电灯受到地球的重力有下落的趋势,两个物体都要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故都要产生弹力,即天花板向中拉吊绳的同时,吊绳了向下拉天花板。
故选:C。
【点评】抓住题目中要研究的力,然后根据力的概念可解答。
5.【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可以得出答案来。
【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找到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6.【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解答】解: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不变。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掌握力的基本常识,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对力的基本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对相关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7.【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解答】解: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桌子也给手一个作用力;
手向上提包,给皮包一个向上的力,皮包同时也会给手一个向下的力;
手拉橡皮筋,给橡皮筋施加了一个作用力,同时皮筋也给手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所以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类似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8.【分析】根据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加力的作用是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是受力物体;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故答案为:物体对物体;施力物体;物体;牛顿;N。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及力的单位,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9.【分析】知道力的概念,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顺利做出解答。
【解答】解: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作为施力物体的同时,它也是受力物体。
故答案为:对物体的作用;相互;受力物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特点的理解,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0.【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它同时也受到其它物体的相反作用力。
【解答】解: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
人扛木头时,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木头;木头也向下压人,施力物体是木头,受力物体是人。
故答案为:物体对物体;牛顿;N;人;木头;木头;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力的概念,力的相互性,以及力的单位和符号,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1.【分析】(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相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就有力的作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4)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
【解答】解:A、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所以,只给别的物体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C正确;
D、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深入理解力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吸引铁钉,同时铁钉吸引磁铁,注意磁铁与铁钉之间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解答】解:
A、磁体吸引铁钉的力,施力物体是磁体,所以A错误;
B、磁铁与铁钉之间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所以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对铁钉施力的同时,磁铁也受到了铁钉的吸引力,所以磁体会吸引铁钉,铁钉也会吸引磁体,所以C错误;
D、磁铁与铁钉之间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对与磁铁和铁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注意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13.【分析】足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这说明了足球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方向的改变就属于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足球离开脚面后的受力情况得出结论。
【解答】解:足球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弧线进入球门的过程中,足球已离开球员的脚面,不再受到运动员施加的作用力,不计空气阻力,此时足球只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知道地球附近(一般指大气层以内)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1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了解程度。
【解答】解:中学生的头发拉断时所需用的力大约是2N左右,同学们可以自己实际测一下,当然每一位同学的头发承受力可能是不同的。选项中只有B的数据最接近。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感性认识,是一道力学基础题。
15.【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面对面地静止站在冰上的甲乙滑冰者,若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则甲、乙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故选:C。
【点评】这类题目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角度分析,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6.【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解答】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向后划水时,人给水向后的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人会由于受到水向前的力而向前运动。
故答案为:相互的;后;相互的;前。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虑,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
17.【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解答】解:(1)图中的F甲是作用在A上,F乙是作用在B上,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2)弹簧测力计A显示的是B拉A的力的大小,故错误;
(3)弹簧测力计B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故正确;
(4)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而B对A的作用力方向向右,故正确;
(5)相互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正确;
(6)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作用力的大小可由对方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故正确。
故答案为:(1)×(2)×(3)√(4)√(5)√(6)√
【点评】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平衡力发生在三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8.【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只要有一个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故答案为:三要素。
【点评】力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9.【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解答】解:人推车,人对车有推力的作用,所以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磁铁吸引铁,磁铁对铁有力的作用,所以施力物体是磁铁,受力物体是铁。
故答案为:人;车;磁铁;铁。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0.【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手扣排球,球飞走了,是因为手对排球有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排球对手产生反作用力,所以手感到疼;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射箭的过程,拉弓的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弓的形状;箭射出时,使箭射出的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手;排球;排球;手;改变形状;改变运动状态。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相互性及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容易解答。
21.【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磁体之间、磁体和磁性材料之间、带电体之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等都是不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马拉车时,马对车施加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车同时对马也施加拉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绳子吊着灯,绳子对灯施加向上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灯同时对绳子施加向下的力,绳子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不接触仍然产生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速度没有改变,但是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产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12.【分析】根据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解答此题。
【解答】解:
A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吸引铁钉的同时,铁钉也在吸引磁铁,故A错误,B正确;
C、磁铁和铁钉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错误;
D、因为AC错、B正确,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通过磁铁与铁钉之间的作用考查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3.【分析】(1)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1)门后的小孩能轻松抵挡住大人的“压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2)熊猫把竹子拉弯,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2)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点评】明确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两个效果,可解答此题。
24.【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完成填空。
【解答】解:A、头顶足球弹回去,足球的形状和运动状态都发生变化。
B、人坐沙发,沙发凹陷,沙发由于受力发生形变;
C、人骑自行车时,车轮胎发生形变,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D、吊灯拉灯绳,绳子在拉力的作用下伸长,绳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E、运动员拉弓,弓的形状发生变化;
F、汽车匀速前进时,车轮胎发生形变,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BDE;ACF。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题时结合具体的物理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
25.【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解答】解:放在桌面上的一本字典,受到地球所给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
故答案为:重力;支持力;地球;桌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掌握,以及对施力物体的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6.【分析】本题是考查力的基本概念的题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推、拉、挤、压等都是力的作用,要产生这种作用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至少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
故答案为:物体对物体;物体;施力;受力。
【点评】此类考查力的基本概念的题目较简单,只需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加以理解即可。
27.【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火箭点燃后,尾部会向下喷出大量的尾气,给空气和地面向下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和地面给火箭一向上的作用力,使火箭就腾空而起。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有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应用很多,例如:游泳、人走路等,学习时多举例、多分析。
 
28.【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1)图(a)和图(b)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F1>F2)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2)图(a)和图(c)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F1向左,F2向右)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点评】此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要认真分析四图中的异同条件。
29.【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解答】解:
(1)小钢球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改变物体的形状。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是基本规律的应用,注意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30.【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为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为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解答】解:
(1)桌上的文具盒,文具盒对桌子有向下的压力,所以施力物体是文具盒,受力物体是桌子。
(2)水桶与绳子相连,水桶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绳子是施力物体。
(3)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也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就是船前进的动力,故使船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受力物体是船桨。
故答案为:(1)文具盒;桌子;(2)绳子;(3)水;船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作用的认识,知道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包括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31.【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直升飞机螺旋桨和空气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答: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直升飞机螺旋桨向下对空气施力,
空气会对飞机向上施力,飞机便能上升。太空中无空气,直升飞机也就不能飞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要注意太空中无空气,没有施力物体,直升飞机也就不能飞升。
32.【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对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解答】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只有一个物体无法产生力的作用,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3.【分析】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做出解答。
【解答】解:当在B处刺一个孔,气体向右喷出,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对气球有一个向左的反作用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