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2.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进一步确认;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政治保证),平等互利(实施条件),和平共处(目标)
影响:①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③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方针:“求同存异“(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
同——①摆脱殖民统治②实现民族独立③发展壮大自己
异——①社会制度不同②建设道路不同
意义:①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4.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部编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识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美国等帝国主义对中国态度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现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还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多越来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参加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求同存异
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部编历史八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自测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改革开放政策B.“一国两制”政策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外交政策B.外交孤立政策C.扶蒋反共政策D.积极扶助政策
3、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印度B.缅甸C.苏联D.美国
4、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方针
5、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雅尔塔会议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6、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 )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7、2015年4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大会。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D.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进行了破坏
8、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2014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8周年纪念日。许多淮安市民自发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或献上鲜花,或默默伫立,或深情鞠躬。馆内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摆满了敬献的鲜花,不少花篮上书“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手持白菊花,一一敬上,以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之情。
(1)材料一中所说“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们缅怀周恩来总理是由于他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
参考答案:
1-8CBCACCAB
9、(1)中国:周恩来, 印度:尼赫鲁。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多越来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周恩来是人民伟大的总理,有出色的外交能力和政治风度。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我国军队建设哪一军种取得的成就?
2、材料二中“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是什么机型?
3、根据所学回答,我国第二炮兵部队哪一年组建?
4、第二炮兵部队担负什么任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DDB6-10CDADD
二、材料分析题
1、海军 空军
2、歼-5型歼击机
3、1966年
4、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任务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