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概况表 环节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及发展的?
三、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的疑问:探究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环节二:探究史料、释疑解惑 1、你知道视频中的人们生活在什么时期吗?
2、你知道他们说的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吗? 他们为什要高喊打倒皇帝?
3、他们所说的民众心中这座“两千年的大山”指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将它彻底推倒呢?看一看,想一想: 1、你知道视频中的人们生活在什么时期吗?
2、你知道他们说的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吗? 他们为什要高喊打倒皇帝?
3、他们所说的民众心中这座“两千年的大山”指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将它彻底推倒呢?“希望”——“幻灭”中华民国袁世凯、溥仪皇帝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是不应该出现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里的。用新思想唤起民众思想觉醒封建思想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及发展的? 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终身以“新青年”自居陈独秀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中国现代第一个白话诗人”“横眉冷对千夫指”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民主科学指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指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封建专制愚昧迷信 德先生 Democracy 赛先生 Science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917年)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读一读,比一比: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两只蝴蝶》“小众”——“大众” 《新青年》创刊之初,影响非常有限,单期发行量仅仅1千册左右。至1917年,《新青年》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单期发行量已有1.6万多份。 我是一个失学的人,虽然念了几天书,只因为那书上的文意深奥,费劲了脑筋,还是悟不透……哪里想得到呢?我的朋友送给我几本《敝帚千金》的白话报,我越看越爱看……不知不觉心里也豁亮了,舌头也活动了,脑筋的轮子也转摇了,嘴上的线也拆下来,话头也找到了……
——节选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下的白话文运动》文化平民化趋势 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 白话文贴近民众,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能更好地启迪国民的心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新旧文化之争胡适辜鸿铭说一说,议一议: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及文言文的这种情况怎么看?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究三: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一: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自觉的女子》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1922年,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国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离婚后,张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女性思想空前解放,封建道德礼教受到猛烈冲击材料二: “……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 ……”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材料三: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邓小平 使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起到宣传和铺垫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环节三: 课堂小结、温故知新 请大家结合所学,
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谢谢大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等内容。
4.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来源:学科网]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1、完成表格、梳理知识: 新文化运动概况表
开始的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阵地
2、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我的问题:
环节二:探究史料、释疑解惑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你知道视频中的人们生活在什么时期吗?
(2)、你知道“他们”说的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吗?“他们”为什要打倒皇帝?
(3)、“他们”所说的民众心中这座“两千年的大山”指的是什么?如何才能将它彻底推倒呢?
(补充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二: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为其复辟帝制作准备。为了换取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还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肆出卖中国主权。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不久后去天坛祭天。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在做了83天的皇帝后,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中国历史》(八上)
材料三: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各派军阀割据混战。?1917年6月,军阀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3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满清废帝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帝制。这就是史家称的'张勋复辟'。结果复辟仅12天破产。
——《中国历史》(八上教师用书)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及发展的?
思考:(说一说,议一议)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及文言文的这种情况怎么看呢?
(补充材料)
材料五: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六: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和“废除汉字”的主张。
吴虞:“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钱玄同认为:汉字书籍绝大部分都是记载孔子学说的,“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即: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汉语。)
——《中国近代史》(选编)
材料七: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王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
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伦理观与孔子》
材料八:
“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根本原因乃在于“此文言之为害矣”。民智才能国强,而文言造成的言文分离使一些中国人即使识字也无法读懂文章,无法掌握相关的知识。
——赵炎秋《近现代文白之争及其反思》
材料九:
我们并不主张基础教育阶段不学文言,文言是要学的,但“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目的在文化而非语言。我们认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价值主要在于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
辉煌文明有所领略,主要让中小学生对精选的古代文学精华有所领略,以此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
和文学素养。
——刘梅珍《学文言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环节三: 课堂小结、温故知新
请大家结合所学,绘制本课思维导图。(利用平板现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