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8 17: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训练题1

选择题
1. (2018深圳中学调研)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C )
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B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下列城市中,见证了《新青年》杂志产生、发展的是( B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天津 ④广州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C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在某校八年级(8)班的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小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C )

A.反帝爱国运动 B.农民革命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
7.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你认为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D )
A.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B.出国留学的青年
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8.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B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D )
A.“自强”“求富”
B.提倡实业救国
C.维新变法
D.提倡民主与科学
10.(迁安一模)陈独秀曾说:“其实孔子精华,乃在祖述儒家,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可见陈独秀( C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排斥传统文化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非选择题
11.阅读判断题:
下面是马小虎同学写的一篇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主题的小短文,其中有三处错误,请帮他找出并改正。
从1916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自强”和“求富”两面大旗,以《民报》杂志为主要阵地之一,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答案:(1)错误:1916年,改正:1915年。
(2)错误:“自强”和“求富”,改正:“民主”和“科学”。
(3)错误:《民报》,改正:《新青年》。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二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1)陈独秀等新知识分子标举民主科学的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性,从而唤醒国家及人民。
(2)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革命之命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院之敌,高举‘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通过这段材料你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哪一方面的内容?
(2)有些史学家认为陈独秀的这些主张是胡适主张的进一步发展,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1)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2)同意,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则进一步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