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常见的碱 精编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常见的碱 精编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18 19:1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常见的碱精编精练

1.下列关于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水溶液PH﹥7的化合物
C.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D.碱能跟CO反应生成盐和水
2.可溶性碱具有共性,其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
A.H+ B.OH﹣ C.H2O D.H
3.人胃酸过多,会使胃液PH降到正常水平以下造成胃痛等症状,下列适宜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Ca(OH)2? B.NaOH C.Al(OH)3 D.Ba(OH)2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溶于水都会放出大量的热 B.水溶液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溶
C.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都会变质 D.氢氧化钙可中和酸性土壤,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5.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其溶液的pH时,应该用________,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杀灭某些害虫.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6.如图所示,向充满干燥的CO2气体的烧瓶中,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小气球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再向烧瓶内溶液中滴加盐酸,小气球发生的变化 。




7.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_____装置更易成功。
(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ml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体积水大约能吸收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本实验中二氧化碳_____ 。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⑶ 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
8.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 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 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g) 2.5 2.9 2.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bc段发生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C.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D.d点浓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
2.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退去了。根据以上资料推测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氢氧化镁是一种镁盐 B.红色褪去说明碱性增强
C.红色褪去可能是Mg(OH)2与CO2反应 D.Mg(OH)2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4.为研究?CO2与NaOH是否反应,下列设计最合理的是(????)
A B C D


5.小明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mL)。
【查阅资料】
①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②CO2在酸性溶液中溶解性会大大降低,若向溶有CO2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 会将CO2从水中赶出,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
(1)小明向A装置通入的CO2气体体积V应________200mL(填“>”、“<” 或“=”)。
(2)A中的溶液是________,B中的溶液是________ ,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不用B装置,实验后他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他判断该现象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小丽也不用B装置,实验后她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如出现_______________ , 就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1)如甲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90mL的液体(分别是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90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情况如乙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1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曲线1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2)导致曲线3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
(3)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①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③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④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7.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________离子个数不变。(填离子
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m1的值为________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 (2018.丽水中考)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____(物质类别不
同的两种即可)。
2.(2018.丽水中考) 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绍兴中考)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 应后溶液呈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4.(2018.温州中考)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大致流程如图1。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
(1)实验室进行“操作1”时,需要用到下列器材(图2)中的   (可多选)。
(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出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基础篇答案
1.C 2.B 3.C 4.A
5. (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2)CO2+Ca(OH)2═CaCO3↓+H2O
(3)Ca(OH)2+K2CO3=CaCO3↓+2KOH;K
6. .变大;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瓶内压强变小;2NaOH+CO2=Na2CO3+H2O;变瘪;Na2CO3+2HCl=2NaCl+CO2↑+H2O
7. (1)乙 (2)AC (3)NaOH易溶,可配制较浓的溶液,吸收效果好,用于吸收;CO2与Ca(OH)2反应有明显现象,用于检验
8.(1)丙
(2)解:设生成2.9克Mg(OH)2消耗MgCl2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则
MgCl2+2NaOH= Mg(OH)2↓+ 2NaCl
95 58 117
x 2.9g y
95:58=x:2.9gx=4.75g
?117:58=y:2.9gy=5.85g
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95.0%
(3)乙同学实验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5.0g-4.75g+5.85g=6.1g乙同学实验后溶液的质量:25.0g+40.0g-2.9g=62.1g
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9.8%

能力提高篇答案
1.D 2.C 3.C 4.D
5. (1)>(2)NaOH;Ca(OH)2;B中不变浑浊(3)不正确;白色沉淀;CaCl2+Na2CO3=2NaCl+CaCO3↓
6.(1) 2NaOH+CO2═Na2CO3+H2O;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2) 振荡烧瓶;使烧瓶内物质冷却。(3)①③。
7. (1)Cl-(2)NaCl、CuCl2(3)120
(4)设HC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 NaCl的质量为x, NaOH溶液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y
HCl+ NaOH= NaCl+H2O
40 58.5
40×10% x

x = 5.85g
CuCl2+ 2NaOH = 2NaCl+ Cu(OH)2↓
117 98
y 9.8

y = 11.7g
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1 00% = 8.3%


中考真题篇(答案)
1. (1). Na2CO3+Ca(OH)2=CaCO3↓+2NaOH (2). Na2CO3、CuO、NaOH(或其它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2.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
3.(1)酸 (2)2.2 (3)53%
(4)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4.(1)BDE。 (2)13.3%。






















基础篇

能力提高篇

中考真题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