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8 21: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狼牙山五壮士沈 重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晋察冀根据地、大举”等词语。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作者介绍 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红岩》编辑。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重庆市军管会文管会文艺处成员。《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这就是其中一篇。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到第二十四天,沈重经过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历经艰辛送到报社。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背景资料 会认的字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喷pēn:喷涌 喷薄而出
pèn:喷香 běnɡ:绷脸  绷劲
bēnɡ:绷带  绷紧绷mò:磨盘  石磨
mó:磨难  折磨磨 形近字
庙(miào)寺庙 庙宇
宙(zhòu)宇宙
务(wù)任务 务必
备(bèi)准备 有备而来
岖(qū)崎岖
呕(ǒu)呕吐 呕心沥血斩(zhǎn)斩断 快刀斩乱麻
崭(zhǎn)崭新
雹(báo)冰雹
雾(wù)云雾 云开雾散
恨(hèn)仇恨 相见恨晚
狠(hěn)凶狠 心狠手辣眺(tiào)眺望 极目远眺
跳(tiào)跳舞 跳跃
崖(yá)山崖 悬崖
涯(yá)天涯
拔(bá)拔河 拔刀相助
拨(bō)拨电话 拨云见日词语学习晋察冀根据地:指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部分地区的根据地。
造句: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大举:大规模地进行(多用于军事行动)。
造句:八国联军曾大举入侵圆明园进行烧杀抢掠。词语理解掩护:对敌采取警戒、牵制、压制等手段,保障部队或人员行动的安全。
造句:为了掩护百姓安全转移,他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险要:(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
造句: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全神贯注:(成语)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弟弟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足球比赛。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造句:崎岖的山路两旁开满了鲜花。
横七竖八:(成语)形容纵横杂乱。
造句: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造句:对面悬崖上生长着一株结满果子的树。
斩钉截铁:(成语)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造句:在危急关头,他斩钉截铁地下达了正确的命令。热血沸腾:(成语)形容情绪高涨、激动。
造句:战士们热血沸腾,誓死保卫家乡。居高临下:(成语)处在高处,俯视下面。从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造句: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敌人射击。
粉身碎骨:(成语)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造句:他们为了革命,即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乡村。昂首挺胸:(成语)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造句:运动员们昂首挺胸地走进会场。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造句:机器的隆隆声在她的耳中仿佛变成了豪迈的乐章。
坚强不屈:指意志坚定,不可屈服。
造句:他坚强不屈的精神让人很佩服。
惊天动地:(多义词)①远处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近义词:震天动地。反义词:无声无息。)
②不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我决不回家。(“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反义词:微不足道。词语搭配:惊天动地的伟业。)
气壮山河:(成语)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造句:英雄们气壮山河的声音久久地在山间回响。 近义词沉着—( 镇静)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崎岖—( 坎坷) 依托—(依靠)
屹立—(耸立) 胜利—(成功) 反义词坚持—( 放弃) 沉着—( 慌张)
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崎岖—( 平坦)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结合课文所描述的不同的发展情境,读出前后起伏变化的情感语调。
如在第2自然段战士们与敌人斗争时语调要高昂,表达出悲愤、仇恨之情。
在五位壮士选择登上悬崖截断后路的部分读出面临抉择的沉重与壮士们斩钉截铁为革命的果决。
在最后五位壮士壮烈牺牲的部分读出他们对胜利的喜悦与期望,表达敬佩、怀念以及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对祖国同胞的热爱。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自读课文,课文的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1.文章第1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形势,你能看出当时的情形如何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文解读当时的情势十分严峻。从第一句话中“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这两个词语中,就可以看出敌人气势汹汹,兵力强大。这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五位壮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3.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动作:指挥、命令、吼、抡、瞄准。
神态:沉着、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他们想拖住敌人、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4.作者是怎么来介绍五位壮士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这个决定的?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首先写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然后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交代了五壮士把敌人印上狼牙山顶峰的原因。五位壮士完成了任务,本来可以成功追上连队,但这样做却会给群众和连队带来危险。为了保证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和敌人同归于尽。
其中“走”“斩钉截铁”等词语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包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崇高的自我牺牲景生和对人民深切的爱。5.面对班长的决定,战士们的反应如何?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仍“热血沸腾”“紧跟”其后,表明战士们的想法和班长是一致的。
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他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这就是值得我们敬佩和赞扬的革命精神和军人气质。6.我们一般说“扔石头”,而在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和敌人搏命撕杀之时,班长喊的“用石头砸!”,“砸”可以换成“扔”吗?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具体介绍了班长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有效利用各种武器歼灭敌人。“用石头砸”这个举动写出了班长的机智善战,而“砸”字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若是“扔”字则情感过于平淡,不符合情境,因此“砸”不可以换成“扔”。7.“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有力,非常密集,体现了战士英勇杀敌的坚定决心和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也揭示“五位壮士的决心”“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五壮士顽强战斗的力量源泉。8.你怎么理解第6自然段中“屹立”“胜利的喜悦”这些词句?“屹立”一词,在这里突出了五位战士像山峰一样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和自豪。9.在班长激动地说完“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句话后,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五壮士的举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面对绝境,面对死亡,战士们丝毫没有犹豫。“说、砸、走、跳”这些动词写出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10.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两个感叹句结尾,其中“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这段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英勇跳崖时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表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的力量之源。11.为什么课题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呢?“壮士”是特别英勇豪壮的战士。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用“壮士”更能体现出五位战士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
12.“狼牙山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些方面?“五壮士”的“壮”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壮士”的“壮志”——敌众我寡,勇于受任。
②“壮士”的“壮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③“壮士”的“壮举”——完成任务,舍身跳崖,壮烈牺牲。
④“壮士”的“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
⑤“壮士”的“壮气”——为国捐躯,浩气长存。 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关联词)
2.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设问)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比喻)佳句积累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这是一篇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详略得当。作者对“接受任务”的第1段和“引上绝路”的第3段内容,写得比较简略,而对“诱敌上山”的第2段、“顶峰歼敌”的第4段和“英勇跳崖”的第6段这三部分内容,则写得比较详细。
写法借鉴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注意,将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因此我们在习作时首先要确定中心,其次应该进一步区分所选材料在表现中心上的作用,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确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1.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碧血丹心 大智大勇 冲锋陷阵
顶天立地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一身正气 所向披靡拓展延伸2.描写英雄壮举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唐]陈陶《陇西行》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堂小结结构图示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诱敌上山:英勇奋战(详)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英勇跳崖:壮烈豪迈(详)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1.在下面的括号内注上合适的字音。
他使劲儿瞪了罪魁祸首一眼后,绷( )着脸给自己受伤的脚缠上了绷( )带。
2.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屹立——耸立(矗立)
(1)黄山风景区群山( ),景色迷人。
(2)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上。
(3)大街两旁( )着高楼大厦。当堂测试běnɡbēnɡ耸立屹立矗立搜集积累一些关于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的诗词。课后习题缅怀狼牙山五壮士? 张志真
登上烽火台,遥望狼牙山。?
铁血五壮士,喊杀犹震天。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顶近天都,五士跳崖岂谓输? 一跃惊破日寇胆,真个人中大丈夫!?狼牙山五壮士墓 麦浪摇川连碧日,松涛撼壑挽星辰。 青山麓下埋忠骨,绿柳溪边悼故人。 半世真情尘霭隔,千般眷念素怀珍。 狼牙再现腾龙舞,易水重温壮士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