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菩萨蛮(其二)
1.作者简介
韦庄,字 ,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 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 ”,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 ,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 。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 (2)春水碧于天
(3)垆边人似月 (4)皓腕凝霜雪 (5)还乡须断肠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菩萨 ②垆边 ③皓腕 ④曾谙
1.端己 温庭筠 秦妇吟秀才
2.《花间集》 花间词派
4.(1)应该;(2)比;(3)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4)洁白;(5)一定,应当。
5.①pú sà;②lú;③hào;④ān。
1.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出全词主旨。
2.本词描绘了江南什么样的景象?词人借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本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两句承上,写江南水乡景色美、居民生活美。下阕“垆边”两句进一步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丽少女。江南的美景、悠然的生活以及美丽的少女组成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2)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战乱,欲归却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的矛盾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韦庄(wéi) 违背(wěi) 皓腕(hào) 桎梏(kù)
B.浣洗(huàn) 莞尔(wǎn) 酒瓮(wèng) 蓊郁(wēng)
C.堆砌(qì) 沏茶(qì) 均匀(jūn) 温庭筠(yún)
D.芙蓉(fú) 肤浅(fū) 断肠(cháng) 举觞(shā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画船 出谋划策 愁绪 千头万绪
B.沽酒 待价而沽 碧绿 金碧辉煌
C.谙熟 暗然失色 垆边 另起炉灶
D.只合 和盘托出 荟萃 脍炙人口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
B.画船听雨眠 眠:睡觉
C.皓腕凝霜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D.垆边人似月 垆边:土台子边
4.下列对诗歌《菩萨蛮(其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江南好”有劝说游人留在江南的意思,隐含游人意在回乡。
B.三、四两句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景色方面,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生活方面,躺在画船中听雨声入眠,悠闲之至。
C.五、六两句写江南的人物美。“似月”写女子容貌光彩照人,“皓腕”写女子双腕洁白,这种描写使人物的美具体化、形象化,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多情。
D.这首词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将景色、人物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5.下列各词不属于“菩萨蛮”这种词牌的一项是
A.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B.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C.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D.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人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C.“菩萨蛮”和“扬州慢”“忆江南”“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沿用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明丽自然的感觉。
B.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等。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写诗人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巧,意境雄阔。感慨深沉激烈,变化莫测,于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D.《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调,全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显然沿袭了白居易《忆江南》的特点。 , 。 , 。 , 。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①并融进了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
②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
③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
④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
⑤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
⑥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
A.②③⑤④①⑥ B.③⑤②⑥④① C.④①⑥②③⑤ D.⑥①④③⑤②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美好景色、体现江南美好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人物美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10.高二(1)班将举办《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朗读会,请你为主持人拟写一则串台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能扣住朗读内容,语言简洁、得体,不超过120字。
节目:《登岳阳楼》(杜甫)
节目:《菩萨蛮(其二)》(韦庄)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其二)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未老莫还乡”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蛾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试分析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下①作
韦 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颌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不同时间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018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1.D
【解析】A项,违wéi,梏gù;B项,蓊wěng;C项,沏qī。
2.C
【解析】“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
3.D
【解析】垆边:酒家。
4.C
【解析】“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多情”于文无据。
5.B
【解析】B项是“蝶恋花”。注意根据句数、每句字数判断。
6.D
【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是近体诗。
7.D
【解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小令。
8.C
【解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串台词要概括节目的基本内容,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语言要简洁、得体等。拟写答案时,可以先找到两个节目的关联点,然后围绕这个关联点由《登岳阳楼》的内容引出《菩萨蛮(其二)》。
(一)
1.①景色明丽;②生活悠闲;③人物美好。
【解析】作答本题时,只要找到了相关词句即可得出答案,比如“春水碧于天”写的是江南风景之美,“画船听雨眠”写的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的是江南人物之美。
2.对江南的留恋与赞美之情,有家难归的惆怅凄苦之情。
(二)
1.全诗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整首诗作者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解答时抓住第一联"满耳笙歌满眼花"与第四联"却愁宴罢青娥散"这类情感明显的句子就可以确定对比手法,然后还应想到衬托这样的术语。类似题解答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2.一愁黄巢兵乱国势倾颓(为国家的安危而愁);二愁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抓住注释中“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这一关键信息就可品读出。
(三)
1.B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渐映”写舟行的渐见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项,“化实为虚”错误,这是从实景转入虚景,属“由实入虚”的手法。
1.A
【解析】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名师点睛】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