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说勤奋 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9 09:46: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一遍 期末 学校 习惯
剥离 警枕 稍微 基础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青蛙卵
远渡重洋 《资治通鉴》滚瓜烂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本文属于一篇说理性文章,这类文章的结构特点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举出论据进行证明,最后总结观点。
第一段( 1 )摆出观点。
第二段( 2-3 )举例证明。
第三段( 4 )总结全文。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从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默读2、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表现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关键词句,用波浪线划出他们成功的句子,并思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简单写批注。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 在屋里 , 读到 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 ”。
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
一直
滚瓜烂熟
警枕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出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出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9年中,每当烈日炎炎,挥汗如雨,周围的人都在乘凉,而司马光……
19年中,每当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兄弟们都在围着炉子取暖时,司马光……
19年中, 每当他生病时,司马光……
19年后,司马光终于……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一部总计294卷的长篇巨著,将我国的历史编纂学推到了新的水平上。《资治通鉴》已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其地位堪比《史记》。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 ,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返回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 ,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返回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开,研究被迫停止,这时,童第周毅然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面对别人的讥笑,童第周并没有退缩,他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能,终于完成了青蛙卵的剥离手术,在当时轰动整个生物界。当时我们的国家还非常贫困,没有电灯,他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陶瓷酒杯来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返回
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童第周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呢?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     
   ——爱因斯坦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 ——郭沫若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水滴石穿
童第周,1902 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 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
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
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 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 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