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茶陵一中 高一化学组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本章知识系统化,并进一步
巩固知识。
2.提高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提高结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4.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地看待事物,分析
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复习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
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2)、(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4)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3)、(4)属于离子反应
(1)、(2)属于非离子反应问题2:
请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与
离子反应的关系。问题3-1:
找出反应(2)、(3)
中的氧化剂、还原剂。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Fe是还原剂,CuCl2是氧化剂 小结: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问题3-2 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有何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电子守恒问题4-1写出反应(3)、(4)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OH-+H+=H2O不能共存的本质是:离子间发生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小。 反应(4)的反应实质是H+与OH-结合成水,
而放出热量。而中和反应的实质与反应(4)相同,
故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课件12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茶陵一中 化学组复习:请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的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除此之外,质量和原子个数也都守恒。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2、?强弱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作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 一般: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1)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性:
还原性: CuO > H2OH2 > H2OA(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Hg+ Ag+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F2 Cl2 O2 Br2 I2 S N2 P C Si H2 得电子能力减弱,氧化性减弱F- Cl- O2- Br- I- S2- 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的不同进行判断 同种氧化剂和不同的还原剂反应,易发生反应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同种还原剂和不同的氧化剂反应,易发生反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强。
前者比后者容易,可判断氧化性:KMnO4> MnO2 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终合体现。作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或可能,但 非容易。例:
H+、Cu、Mg2+、S2-、Zn、O2、SO2在化学反应中能失去电子的有————————,表现出——————性;能获得电子的有————————,表现出—————性;不同反应中,既能失电子又能获得电子的有————————,表现出————————性和————————性。
课件16张PPT。2019/2/281高一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主讲专题教学 氧化还原反应容鸣柳湖南省茶陵一中2019/2/282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3CuS+8HNO3== 3Cu(NO3)2+2NO↑+3S↓+4H2O
D.NH4HCO3==NH3↑+H2O+CO2↑2019/2/2832、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Mg+H2SO4(稀)==MgSO4+H2↑
②2P+5Cl2===2PCl5点燃2019/2/284氧化还原反应中多组概念及相关关系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物质失电子→被氧化→还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物质得电子→被还原→氧化性→还原产物反应物 化合价变化 实质 变化结果 表现性质 生成物e-2019/2/285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1.电子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2019/2/286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2019/2/287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1) H2S+H2SO4(浓)==S↓+SO2↑+2H2O ①
H2S+H2SO4(浓)==S↓+SO2↑+2H2O ②
(2) KClO3+6HCl==KCl+3Cl2↑+3H2O ①
KClO3+6HCl==KCl+3Cl2↑+3H2O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2-2+6+60000-1-1-1-1+4+4+5+5得6e-得6e-失6e-失6e-得2e-失2e-得5e-失5e-请问两种情况哪个正确?2019/2/288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同种元素:低价高价……………………××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氧化还原时,价态变化是往中间价靠拢,
至多变为同一价态,但不能跨越(即不能交叉),这一规律称为价
态归中规律。2019/2/289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分析,回答: 在H2S+H2SO4(浓)==S↓+SO2↑+2H2O反应中:S→S,S→S,
氧化产物是S,还原产物是SO2。故 ②正确。
另一个反应中KClO3+6HCl==KCl+3Cl2↑+3H2O, Cl→Cl, Cl→Cl,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Cl2,故②正确。-2-2+6+600000+4+4+5-1+5-1-1 在反应②中HCl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这种情况在
氧化还原反应中比较的常见,与HCl类似还有H2SO4和HNO3,当然
一般地后两者除了酸性之外还可能具有氧化性,这就是酸在氧化还
原反应中的多重作用。2019/2/2810练习:①NaOH+HCl==NaCl+H2O HCl_______。
②H2S+H2SO4(浓)==S↓+SO2↑+2H2O H2SO4_____。
③MnO2+4HCl(浓)==MnCl2+Cl2↑+2H2O HCl_______。
④Cu+2H2SO4(浓)==CuSO4+SO2↑+2H2O H2SO4_____。 设计合理实验方案,证明Fe、Cu、Ag
三种金属的还原性为:Fe>Cu > Ag2019/2/2811练习:两种方案:方案一:①将Fe、Cu、Ag分别与稀硫酸作用,能反应并产生无色气泡
者为Fe,而Cu、Ag与稀硫酸不反应,可证明Fe比Cu、Ag的
还原性强。
②将Cu与AgNO3溶液作用,Cu表面覆盖Ag,证明还原性
Cu>Ag。
方案二:取Fe、Ag分别与 CuSO4溶液作用,Fe表面析出Cu,Ag与之
不反应,证明还原性顺序为:Fe>Cu > Ag
比较分析:方案一所需试剂多,所用仪器也多,操作步骤也较麻烦,
相比之下,方案二更合理更简略一些。2019/2/2812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3.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传递规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2019/2/2813?根据下列反应① 2H2S+SO2==3S↓+2H2O
② 2FeCl2+Cl2==2FeCl3
③ 2FeCl3+2HI==2FeCl2+2HCl+I2
④ I2+SO2+H2O==H2SO4+2HI判断氧化性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Cl2>I2>FeCl3>SO2>S
B. Cl2>FeCl3>I2>SO2>S
C. Cl2>FeCl3>SO2>I2>S
D. FeCl3>Cl2>I2>SO2>S
E. Cl2>I2>SO2>S>FeCl3B2019/2/2814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规律4.反应先后规律
同等反应条件下,谁强谁先。思考:将足量Mg粉和Fe粉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反应情况如何?2019/2/2815氧化剂与还原剂关系的总结1.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
类型。①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别是不同的物质,如:
CuO+CO==Cu+CO2
CuO是氧化剂,CO是还原剂。
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做“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②氧化剂与还原剂为同一种反应物,但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
是该物质中的不同价态的元素,如:
2KClO3====2KCl+3O2↑
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KMnO4==K2MnO4+MnO2+O2↑
KMnO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做“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MnO22019/2/2816氧化剂与还原剂关系的总结③氧化剂与还原剂不但是同一种反应物,而且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
都是相同价态的同种元素,如:
Cl2+H2O==HCl+HClO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又叫做“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叫做“歧化反应”。④有的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总量中仅有一部分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另
一部分为反应介质,如: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2SO4有一半是氧化剂,另一半显示了酸的作用。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Cl有一半是还原剂,另一半显示了酸的作用。课件18张PPT。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2.能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学会利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还原反应。
3.能运用对立统一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茶陵一中化学组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化学熟悉了很多化学反应,现在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我们会学到更多的,实用的化学反应!可以这么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家的交流语言,因此必须从一般原理上去研究化学反应的本质问题。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在初中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怎样呢? 因为只有在从本质上掌握一般原理,才会很轻松的去书写化学方程式,而不是去记忆,化学方程式从而不是杂乱无章,是有规律可寻的,是有趣的!(1)CuO+H2= Cu+H2O (2)H2SO4+Ba(OH)2=BaSO46+2H2O
(3)CO2+Cu+H2O=Cu(OH)2CO3
(4)NH4HCO3=NH3+H2O+CO2
(5)Fe2O3+3CO=Fe+3CO2
请分析下面反应属于哪一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即~
(2):特征(判断方法)——有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了。
(3):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凡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三.各种反应之间的关 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显然,四种基本反应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因为有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其任一种!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有部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怎样的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四、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氧化与还原:2、氧化剂与还原剂:3、氧化性与还原性: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称为氧化;得到电子(或电子对的偏向)的变化称为还原。 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称为还原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结合电子(化合价降低)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显然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两者对立统一,不可孤立来看!概念之间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具有反应物具有氧化性还原性 性质发生发生还原
反应氧化
反应反应得
电
子失
电
子转移电子价
降
低价
升
高变价被
还
原被
氧
化过程还原
产物氧化
产物产物生成生成记忆方法:得~降~还~氧 还原产物;失~升~氧~还 氧化产物就现在看来初中的氧化反应的定义是不是该修改了呢??示例: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1+50得1 × 6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5 × 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双线桥表示法!下面稍后介绍!1.氧化剂是?还原剂是?KIO3 ;KI2.被氧化的元素是?被还原的元素是?I; I—1+5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什么?其质量只比是多少?均为:I2;5:14.反应中硫酸的作用??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只是提供酸性环境而已!5.谁有氧化性?谁有还原性?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双线桥”法与“单线桥”法1.双线桥法
(1).“双线桥”法的含义:
①.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过程。(写明化合价升、降)
②.表示变价过程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③.表示变价过程的电子转移情况。(写明得或“+”、失或“—”电子的数目)(2)、“双线桥”的画法:
A.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B.线桥跨越“=”从左边到右边。 C.使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示例: CuO+ H2 == Cu+H2O +200+1失2× 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2× e—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2).“单线桥” 表示法——了解,基础好的可掌握!
① .含义: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② .画法:A.连接化合价变化的不同元素;B.线桥不跨过“=”只在左边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C.写出得失电子的总数。
③ .示例: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5+4+6+60失:5×2e—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对比“双线桥”法: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2×5 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共失: 5 ×2 e—很显然掌握了单线桥法比双线桥简洁明了!不过初学者要小心的使用,多去练习方能水到渠成!六、化合价的有关规律(1)金属元素一般没有负化合价,除零价外只显正价,因为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除氧、氟外)在反应中既可能得到电子也可失去电子,故既可显正价也可以显负价。
(3)氧、氟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一般不失去电子,故一般没有正化合价。
(4)显最高价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得到电子而不能失去电子,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能降低。相反,显最底化合价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能升高。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的判断规律(1)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见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介绍!)(2)金属活动顺序与非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Cr、Fe、Ni、Sn、Pb、(H)、Cu、Hg、Ag、Pt、Au 还原性逐渐增强K+、Ca2+、Na+、Mg2+、Al3+、Zn2+、Cr3+、Fe2+、Ni2+、Sn2+、Pb2+、(H+)、Cu2+、Fe3+、Hg2+、Ag+、Pt2+、Au3+氧化性增强F2、Cl2、O2、Br2、I2、S、N2、P、C、Si、H2 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3)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同一主族:HI>HBr>HCl>HF 同一周期:SiH4>PH3>H2S>HCl 上到下增强左减弱到右(4)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根据实验事实,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如下规律:还化剂+氧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得电子,价态降低、被还原失去电子、价态升高、被氧化氧化性:(强)氧原剂(反应物)>氧化产物(产物)(弱氧化剂)还原性:(强)还原剂(反应物)还原产物(产物)(弱还原剂)(5)、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A、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氧化性越强或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例如: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化合的条件比较可证明其氧化性顺序;Cl2和S与Fe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FeS可证明其氧化性顺序 。B、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反应条件越易,还原性越强或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6)值得注意的几点:A、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要注意不能作出非金属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的结论。例如:硫的含氧酸氧化性:H2SO4>H2SO3 +6+4氯的含氧酸氧化:HClO4O2,而F2 2F-,O2 2O2-得电子数比F2多。得2e-得4e-C、影响氧化还原的因素:(I)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只有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才能发生反应)(严格说应由电极电势比较!)(II)溶液浓度影响(不同浓度的发生不同反应,产生不同产物(III)温度影响(IV)反应介质(如:酸性、中性、碱性等)八、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守恒规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例1、以知某物质的XO(OH)2+与Na2SO3反应时,XO(OH)2+作氧化剂,Na2SO3被氧化为Na2SO4。经测得2分子XO(OH)2+与5分子的Na2SO3恰好完全作用。试问XO(OH)2+还原后X的最终价态是( )(A)、3 (B)、4 (C)、5 (D)、0分析与解答:先分析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设X最终价态为:a)XO(OH)2+ X+5a得(5—a)eNa2SO3 Na2SO4+4+6失(6—4)e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物质的总数相等,则有等式:
2X(5—a)=5X(6—4) 解得:a=0 所以选(D)例2、配平方程式:Fe(OH)3+NaOH+Cl2 Na2FeO4+NaCl+H2O分析与解答:关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问题以后要专门的讲解,现在只做个基本了解,有能力者可掌握!下面以本例为基础讲讲其配平的基本步骤!(A).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基本步骤:(I).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并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简称标价态).(II).分别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数值(或失电子数)与与元素化合价降低数值(或得电子数).(简称定得失).(III).求化合价升降值(或得失电子数目)的最小公倍数.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IV).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并且将“箭头”改为“等号”,检验是否真正配平。(B)本例的配平.可按上述方法步骤进行,熟练后可省略中间步骤很快的完成哦!此法比待定系数法一般要来得快(I)、标价态:Fe(OH)3 Na2FeO4 失3e-+3+6(II)、定得失:Cl2 2Cl- 得2e-0-1最小公倍数62X3e-3X2e-(III).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2Fe(OH)3+NaOH+3Cl2 2Na2FeO4+6NaCl+H2O(IV).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2Fe(OH)3+10NaOH+3Cl2 2Na2FeO4+6NaCl+8H2O(2)、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是主要呈现一种性质。若某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其性质由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有无氧化性、还原性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氧化性;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C、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失电子越少还原性越弱;D、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3)强弱规律: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例4、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物质。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① G Q+NaCl② Q+H2O X+H2电解③ Y+NaOH G+Q+H2O④ Z+NaOH 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B分析与解答:根据规律(1)、(2)、(3)以得注释:关于归中反应与歧化反应的介绍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是两种价态只能相互靠近或最多达到相同的价态,而决不会出现高价态变低、低价态变高的交叉现象。——归中反应规律处于中间价态的化合物,其某一部分转化为较低价态,一部分转变为较高价态的反应,称之为歧化反应(4)、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遵循“高价+低价 中间价”(即价态归中);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5)、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氧化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注意:难失电子的物质不一定易得电子!你能句举个例子吗???)课件6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茶陵一中高一化学备课组一、化 学 反 应 类 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2、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
(2)非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 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生虱痒”)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四、迁 移 训 练1、分析下列变化过程是氧化还是还原,再填空:
(1)Fe→ FeCl2 需加( )剂,如:
(2)CuO → Cu 需加( )剂,如:
(3)HCl → Cl2 是( )反应,HCl是( )剂
(4)HCl → H2 是( )反应,HCl是( )剂
(5)Fe3+ → Fe 需加( )剂, Fe3+具有( )性
2、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2H2S+SO2=3S↓+2H2O (2)KClO3+6HCl=KCl+Cl2↑+3H2O
(3)4FeS2+11O2=8SO2+2Fe2O3 (4)5NH4NO3=4N2 ↑+2HNO3+9H2O
课件17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主讲:汤继威临武二中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 化合 置换 复分解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物质种类 的多少,从形式上划分。2`从反应中物质是否得氧或失氧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即能夺得含氧化合物中的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即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相互依存,同时发生3`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1.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这
种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这
种物质是氧化剂。+200+1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CuO: 氧化剂 H2: 还原剂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3`四种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见下页图CuO+H2==Cu+H2O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其它其它 注:1.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2.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错误)
3. 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4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这种物质是还原剂。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这种物质是氧化剂。
小结化合价升高 物质失电子 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 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 物质得电子 被还原 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 注:1`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2`在用电子得失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电子对的偏移可以认为电子完全得失。5`双线桥双线桥: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电子得失。反应物生成物升、失、氧、还、氧降、得、还、氧、还还原剂:氧化剂:注意:A.箭头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且从反应物
指向生成物。
B.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C.电子转移的数目m×ne-电子转移的数目: m×ne-
m:反应中实际有多少个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
n: 1个原子或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三`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易得电子,高价态物质。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 , Cl2 , F2
(2)高价的氧化物:CuO , Fe2O3 , WO3 ,CO2
(3)高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KMnO4 , K2Cr2O7 , 浓H2SO4 , HNO3 , KClO3
(4)某些阳离子:Cu2+ , Fe3+ , H+
2`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低价态物质(1)活泼的金属单质:K , Na , Mg , Fe , Al
(2)某些非金属单质:H2 , C
(3)变价元素的低价态物质:CO , Cu+
(4)某些阴离子: I-, S2-
另外,具有中间价态的化合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能得到电子又能
失去电子,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注: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第二节 离子反应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2)某些金属氧化物:Na2O , CaO ,
(3)NH3 , CO2水溶液导电,但NH3 , CO2 是非电解质。(4)Cu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5)有机化合物几乎都是非电解质(6)水是电解质2`强弱电解质(1)导电能力实验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2)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
强碱:NaOH=Na++OH-
强酸 :H2SO4=2H++SO4大多数盐: KAl(SO4)2=K++Al3++2SO42-注:BaCO3 , BaSO4 等属于难溶性物质,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弱 酸: CH3COOHCH3COO-+H+弱碱:NH3?H2O=NH4++OH-
少数盐:HgCl2=Hg2++2Cl-
水: H2O=2H++O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凡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1)书写步骤:[1]写:BaCl2+CuSO4=CuCl2+BaSO4[2]拆:Ba2++2Cl-+Cu2++SO42-=BaSO4 +Cu2++2Cl-[3]删;[4]查; Ba2++SO42-=BaSO4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电荷数量是否守恒。(2)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3)书写离子方程式应该写成分子的物质[1]难溶性物质:AgX(AgCl , AgBr , AgI ) ,BaCO3 , CaCO3 , BaSO4 , PbSO4
Mg(OH)2 , Al(OH)3 , Fe(OH)3 , Cu(OH)2 , FeS , CuS , PbS, Ag2S , ZnS[2]难电离物质:弱酸;H2CO3 , CH3COOH , H3PO4 , HF , HClO , H2S ,H2SO3 , H2SiO3弱碱:NH3?H2O 水:H2O[3]单质,氧化物及全部气体物质(4)离子方程式的特点:[1]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引起的变化。[2]不仅表示某几种离子所发生的反应,而且还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5)由离子方程式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规律:[1]分子式照抄不变阳离子配NO3-或Cl-
[2]阴离子配Na+改成正确的分子式(6)注意;
[1]不是离子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不是在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是离子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2]微溶性物质;反应物若是稀溶液写成离子;若是悬浊液写成分子。生成物直接写成分子。[3]要考虑阴阳离子的配比,不可对方程式进行局部约减。[4]原子个数要守恒,电荷数`得失电子数要守恒。[5]酸式酸根离子除HSO4-写成H++SO42-以外,其余HCO3- , HSO3- , H2PO4-HS- , HPO42-弱酸的酸式酸根均原封不动。(7)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1]难溶性物质[2]难电离物质[3]气体(8)离子共存不共存生成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 , ClO- , ClO3- , Cr2O72- , NO3 与 S2- , I- , Br- 都不共存。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共存。CO32- , SO42-无氧化性,H2SO4(浓 )有强氧化性; Cl-只有遇到强氧化剂MnO4-才具有还原性。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2`放热反应[1]定义;放出热量的反应。[2]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例: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4]其他的放热反应:非静摩擦,某些物质溶于水。3`吸热反应[1]概念:吸收热量的反应[2]原因: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3]例:分解反应;
C+CO2==2CO H2+I2==2HI N2+O2==2NO
C+H2O==H2+CO Ba(OH)2+2NH4Cl==BaCl2+2NH3?H2O高温放电高温[4]其他:NH4Cl,NH4NO3溶于水吸热;干冰汽化冰熔化吸热。二`燃料的充分燃烧1`化石燃料是有限的2`燃料必须充分燃烧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但不是过多,否则将带走部分热量。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3`洁净煤技术煤的汽化液化C(s)+H2O(g)=H2(g)+CO(g)高温水煤气:H2 , CO , CH4 , CO2 液体:CH3OH(甲醇) 酸雨:含硫燃料燃烧时产生SO2 , SO2与空气中的O2在粉尘做催化 剂的作用下,生成SO3. SO3与H2O生成H2SO4 ,随雨雪下落到地面,形成酸雨。课件20张PPT。高一化学课件茶陵一中 化学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吸热、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
(2)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如何充分利用燃料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能量互变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思维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演示实验1—3、 实验1—4[小结]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
放热反应; 3.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
吸热反应.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从热能变化的角度分,化学反应有哪些类型?
3.燃烧属于什么反应?为什么除了自燃,
一般都要点火?思考: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二、燃料的充分燃烧[问题]1.什么是化石燃料?目前使用最多的燃料是什么?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燃料燃烧时,若空气过量或不足,会造成什么后果?4.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5.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怎样高效清洁的使用煤炭?1.人类当前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人类应当树立节能意识:
(1)化石燃烧无法再生;
(2)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1)通入充足且适量的空气;
(2)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喷雾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4.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既防止污染,又提高燃烧效率。 例题:1、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A:2H2(g)+O2(g)=2H2O(g)+Q1
2H2(g)+O2(g)=2H2O(l)+Q2分析:反应物的状态,数量和生成物的数量都相同,但由于气态水转化为液态要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Q2>Q1B: S(g)+O2(g)=SO2(g)+Q1
S(S)+O2(g)=SO2(g)+Q2例题:1、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两式数量相同,S由固态吸收热量转化为气态,在氧化燃烧生成SO2。其放出热量的总和小于由气态S直接燃烧所放出的热量C: C(S)+1/2O2(g)=CO(g)+Q1
C(S)+O2(g)=CO2(g)+Q2
例题:1、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Q2的大小固态C氧化为CO,释放出热量Q1,CO是气体燃料,和O2反应生成CO2,又释放热量Q3,两次释放热量的总和Q1+Q3,等于固态C氧化为气态CO2释放的热量Q2,∴Q2>Q1D: H2(g)+Cl2(g)=2HCl(g)+Q1
1/2H2(g)+1/2Cl2(g)= HCl(g)+Q2状态相同,但数量后式仅是前式的一半,释放的热量也应是前式的一半,Q2<Q112g石墨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3.51KJ热量; 12g金刚石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5.41KJ热量,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比较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金刚石和石墨,与O2完全反应,生成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CO2,金刚石释放出的热量更多,说明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高,不稳定例题2: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煤气
[练习]cD3、酸雨危害可包括( )
①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②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杆物的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④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⑤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C如:Al与HCl,C、H2、CH4等在O2中的燃烧;酸与碱的中和反应;CaO溶于水等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等课件11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茶陵一中 化学组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贮存”或“释放”;
4.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5.了解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化学反应的重要应用1.制取物质:
如:CaCO3+2HCl=CaCl2+CO2↑+H2O1990年我国化石燃料
和水电能源的消耗构
成示意图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
1-4实验
1-3现象:Al与稀盐酸剧烈反
应,放出无色气体,温度
计示数升高。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放出,与烧杯接触的纸
片上的水结冰。结论:该反应放出热量结论:该反应吸收热量注意:(1)胶头滴管的使用规范;
(2)Ba(OH)2·8H2O与NH4Cl的比例。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问题:为什么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呢?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在
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等)而被释放出来,或者热能等转化为物
质内部的能量而被“贮存”起来的过程。小 结A.镁条燃烧放出能量,其释放方式主要有________练 习热能,光能B.1g蜡烛(固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1g蜡烛蒸
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要吸收能量,由于蜡烛燃烧
实质上是蜡烛蒸气的燃烧,燃烧固体蜡烛放出的热量
较燃烧同质量的蜡烛气体放出的热量少。二、燃料的充分燃烧(自学)自学提纲: 1.什么是化石燃料?人类无休止地使用,会
使它枯竭吗?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燃料燃烧时,若空气不足或过量,会造成
什么效果?
4.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
5.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怎样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若空气不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气
体,污染空气,同时放出的热量减少。
若空气过量,会带走热量,造成浪费。(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固体燃料粉碎后燃烧,是为了加大与空气的接
触面,提高燃烧效率。煤的燃烧产物——SO2、烟尘对大气的污染(图片)。
SO2引起大气污染、土壤酸化、水体污染、破坏建筑物等,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酸雨使水体酸化,导致鱼类死亡酸雨使树木枯萎问题:如何减少污染呢?1.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2.将煤制成煤气或干馏煤气。
3.将煤液化制成汽油等。干馏煤气主要成分:H2,CO,CH4,CO2 化学反应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人类可利用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有着
悠久的历史,从钻木取火发展到今天对化
石燃料的充分利用,将来对多种新能源的
开发,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明。但同
时不要忘记,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人类
赖以生存的地球。课件60张PPT。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Cl-Na+NO3-Ag+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Ag+NO3-Cl-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Na+NO3-NO3-Na+课件17张PPT。茶陵一中 高一化学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思考问题的程序:一、全面分析反应实质:1、是否符合反应事实;如:思考:A与C;B与D 会发生怎样的反应?1、复分解反应:
生成水,弱酸,弱碱或难溶性盐;
2、氧化还原反应;
3、络合反应;
4、强烈双水解反应;注意事项:1、您是否注意到了量的关系?
是“适量、少量、过量”还是具体“定量”关系
2、您是否注意到了反应的“先后顺序”?例如:1、小苏打与石灰水反应 ①NaHCO3少量:假定为1mol,则有
HCO3- + OH- + Ca2+= H2O + CaCO3↓
②Ca(OH)2少量: 假定为1mol,则有
1Ca2++2OH-+2HCO3-
=2H2O+CaCO3↓+CO32-
2、FeBr2溶液与Cl2反应
由于Fe2+还原性比Br-强,所以Cl2先与Fe2+反应,当Fe2+反应完才能与Br-反应。
所以:
①少量Cl2:只与Fe2+反应
2Fe2+ + Cl2 = 2Fe3+ + 2Cl-
②过量Cl2:FeBr2溶液中Fe2+及Br-全部被
Cl2氧化
2Fe2++4Br-+3Cl2=2Fe3++4Br2+6Cl-
二、改写是否正确?该改的您是否已改了?不该改的您是否也改
了?用分子式表示的有:
①气体、难溶物;
②单质、氧化物、水、弱酸、弱碱。
注意:络离子、酸式弱酸根离子不能拆分。 三、是否守恒?配平是否正确:
①电子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③原子数守恒。 试一试:您懂了吗?下列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1.醋酸与氨水溶液混合: 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2.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Cu+Ag+=Cu2++Ag
3.碳酸钙加入醋酸溶液中:
CO32-+2CH3COOH=CO2↑+2CH3COO-+H2O
4.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
Fe3++SCN-=[Fe(SCN)]2+
5.硫化亚铁跟盐酸反应:
FeS+2H+=Fe2++H2S↑
6.氯气跟水反应:
Cl2+H2O=2H++Cl-+ClO-
7.钠跟水反应:
Na+2H2O=Na++2OH-+H2↑
8.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9.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HCO3-+H+=CO2↑+H2O
10.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11.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
12.硫化钠水解:
S2-+2H2O=H2S↑+2OH-
13.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H2PO4-+2OH-=PO43-+2H2O
14.铜片跟稀硝酸反应:
Cu+NO3-+4H+=Cu2++NO↑+2H2O
15.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16.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
2I-+Br2=I2+2Br-
17.氢氧化钡溶液跟盐酸反应:
OH-+H+=H2O
18.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的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19.小苏打溶液跟烧碱溶液反应:
HCO3-+OH-=CO32-+H2O
20.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
NH3+H+=NH4+
21.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
22.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Al3++3AlO2-+6H2O=4Al(OH)3↓
23.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2OH-=3Cl-+ClO-+H2O
24.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CH3COOH+NH3=CH3COONH4
25.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H2O
26.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2H+=Ba2++H2O+CO2↑
27.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28.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Fe3++4H2O
29.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NH4++HSO3-
30. 饱 和 石 灰 水 跟 稀 硝 酸 反 应:
Ca(OH)2+2H+=Ca2++2H2O
31. 向 稀 氨 水 中 加 入 稀 盐 酸:
NH3·H2O +H+=NH4++H2O
32. 碳 酸 钙 溶 于 醋 酸 中:
CaCO3+2H+=Ca2++H2O+CO2↑
33.向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34.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AlO2-+H2↑
35.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CO2 :
2OH-+CO2=CO32-+H2O
36.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
Fe3+ + H2S=Fe2++S↓+2H+
现在您清楚了吗?同学们再见! 2002年9月25日制作课件15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茶陵一中 高一化学组学习目标1.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学习实验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
归纳、总结?问题1.什么是电解质?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电解质2.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相同?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练习: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注意与概念
的对比):铜、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固体、
硝酸钾溶液、碳酸钙、二氧化碳、蔗糖、水、
硫酸溶液。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1.电解质概念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Cu(单质),硝酸钾溶液(混和物)不是电解质CaCO3(难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熔化下能导电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
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CO2水溶液导电,是因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
而导电,H2CO3是电解质,CO2不是电解质。4.酸、碱、盐、水是电解质。硫酸、NaOH固体、CaCO3、水记住了吗?2.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问题电解质为什么能够导电?(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发生电离,产
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
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
形成电流。问题 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导
电能力是否相同?结论:
1.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2.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同。课本实验1-1问题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
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大小)和离
子所带的电荷。问题 醋酸与盐酸在相同条件下,导电能力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
离子所带电荷数都相等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
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单位体
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多于导电能力
弱的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即相同条
件下,盐酸电离出的离子较醋酸多。同理可解释
浓度大的NaCl溶液导电性大于浓度小的溶液。一些不溶于水的盐,如BaSO4、CaCO3等,
是否为强电解质? 是,BaSO4等不溶于水的盐,但它溶解
的那部分也会完全电离成离子,所以像这样
的不溶性盐也是强电解质。(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1.强电解质问题(2)范围:
强酸(如HCl、H2SO4、HNO3等)
强碱(如:NaOH、KOH、Ca(OH)2、
Ba(OH)2等)
大多数的盐一些不溶于水的盐,如BaSO4、CaCO3等,
是否为强电解质?(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1.强电解质问题练习: 1.离子化合物的电离与共价化合物的电离原理
是否完全相同?有何差异? 不完全相同,离子化合物在熔化或溶于水均
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共价化合物只有在
水溶液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Ba(OH)2、
Fe2(SO4)3、H2SO4、K2CO3、NaHSO4(NaHSO4
在水溶液中和熔化条件下电离是否相同,如不同,
请分别写出电离方程式)。 Ba(OH)2 = Ba2++2OH-
Fe2(SO4)3 = 2Fe3++3SO42-
H2SO4 = 2H++SO42-
K2CO3 = 2K++CO32-
NaHSO4=Na++H++SO42-(水溶液中)
NaHSO4=Na++HSO4- (熔化条件)2.弱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范围:
弱酸(H2C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可溶性)、Cu(OH)2(不溶性)等]
水、少部分的盐练习1: 在通电条件下,往1mol/L Ba(OH)2溶液中
滴加1mol/L硫酸溶液:(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用所学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现象:原因: 硫酸与氢氧化钡生成难溶的BaSO4和电离程度很小的H2O,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故导电能力逐渐降低,灯泡亮度减小;继续滴加硫酸,烧杯中溶液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故导电能力逐渐增强,灯泡亮度又逐渐增强。 1.随着硫酸的滴入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量逐渐增多,灯泡亮度逐渐变暗,最后熄灭。 2.继续滴加硫酸,沉淀量不再增加,灯泡重新发光,随硫酸的滴加,亮度增加。现象:
练习2: 在通电条件下,往1mol/L醋酸溶液中滴加
1mol/L氨水溶液: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用所学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氨水与醋酸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铵,醋酸铵是强电解质,故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导电性增强,所以灯泡变亮。溶液无明显现象,灯泡逐渐变亮。原因:小结: 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可以将化合物划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
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不同。 3.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与电离程度可能不
一致,在水中溶解程度大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在
水中溶解程度小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如:醋酸晶体易溶于水,它是弱电解质,BaSO4
难溶于水,而它是强电解质。本节要点1.电解质(酸、碱、盐、水)与非电解质概念。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3.强电解质
(1)概念
(2)强电解质的范围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化合物是如何电离的(离子、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
(1)概念
(2)电离特征
(3)范围
课件13张PPT。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茶陵一中 化学组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复习提问:什么叫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观察实验1-2:并分别叙述出上述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二、离子反应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
式子,叫离子方程式。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改删查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AgNO3=2AgCl↓+Cu(NO3)2(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
其它物质仍用化学式表示。 Cl-+ Ag+= AgCl↓222(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
数是否相等。基础关键途径保证拆分规则:(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2SO4、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
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难溶物质:BaSO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
C.气体:CO2、H2S、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练习: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Na+2H2O = Na++2OH-+H2↑224.复分解反应(1)实质: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2)发生条件:
有难溶的、难电离的或挥发性的物质生成。(三者具其一)以上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
H++OH-=H2O
即: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成
弱电解质水。应用练习:
请同学们写出HCl+NaOH、H2SO4+KOH
HNO3+Ba(OH)2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中和反应
的实质。问题:
是否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
可以写成H++OH-=H2O?并总结规律。练习:请写出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OH)2+HCl (2)CH3COOH+NaOH
(3)HCl+NH3·H2O (4)Ba(OH)2+H2SO4(1)Cu(OH)2+2H+=Cu2++2H2O(2)CH3COOH+OH-=CH3COO-+H2O(3)H++NH3·H2O=NH4++2H2O(4)Ba2++2OH-+2H++SO42-=BaSO4↓+2H2O 结论:
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只能表示强酸
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这一类型的中和反应。 练习:如何检验某物质是碳酸盐?写出有关
的离子方程式。(总结两种不同情况)适用于易溶物、难
溶物与液体的反应适用于难溶物
与液体反应酸可以选
用稀盐酸、
稀硫酸、
稀硝酸等
但与硫酸
生成难溶
物则不可
如:CaCO3(1)如果被检物是可溶性碳酸盐:如
Na2CO3、K2CO3、(NH4)2CO3等。
CO32-+2H+=H2O+CO2↑
CO2+Ca2++2OH-=CaCO3↓+H2O(2)如果被检物是不溶性碳酸盐:(如CaCO3等)
CaCO3+2H+=Ca2+H2O+CO2↑
CO2+Ca2++2OH-=CaCO3↓+H2O 总 结
1.掌握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3.理解离子反应实质;
4.学会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5.识记溶解性表。
(它是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