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孔乙己》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9 13: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九年级人教版·下册5 孔乙己 鲁 迅 图片中为大家展示的是一家酒店,它的名字叫咸亨酒店。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它还是一家普通的小酒店。自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咸亨酒店,认识一位特殊的酒客。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 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曾说,这篇小说是“描写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二、新课讲解
了解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 二、新课讲解
读准下面加红字的字音。 颓唐( ) 附和( ) 门槛( )
不屑 ( ) 咸亨( )打折( )
荤菜( ) 羼水( )绽开( )
阔绰( ) 间或( )哄笑( ) 舀水( ) 涨红( )
蘸( )
tuíhèxièhēngzhànkǎnhūnchànzhànchuòjiànhōngyǎozhàngshé二、新课讲解
解释下列词语不屑置辩:
颓唐:
羼:
间或:
伏辩:??? 认为不值得申辩。精神萎靡不振。混合掺杂。偶然,有时候。认罪书,这里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二、新课讲解厨房仓库店堂酒座间帐桌曲尺柜台北南小酒店大社会贫 富 悬 殊二、新课讲解找出文中能够概括孔乙己身份的一句话。孔

己穿长衫站着喝短衣帮坐喝唯一的二、新课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二、新课讲解分析人物形象 浏览课文,说说在众多的酒客中,你如何能识别出哪一个是孔乙己?外貌特别: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好喝懒做,常遭欺凌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二、新课讲解分析人物形象与人交流时表情和语言特别: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二、新课讲解与人交流时表情和语言特别:孔乙己自命清高、卖弄学问、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二、新课讲解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动作与其他酒客不同:“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虚荣和穷酸气摸字写出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二、新课讲解 这篇小说通过刻画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热衷功名、自命清高、自欺欺人、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诚实善良的读书人形象。二、新课讲解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 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觉得孔乙己会死吗?说说你的理由。死?二、新课讲解 作者虽然没有亲眼所见或亲耳听到孔乙己的死讯,但是依据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冷漠的社会里,毫无温情可言,最终的命运也无人问津,因此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死!二、新课讲解 探究孔乙己悲剧的原因。(3)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4)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 系的冷漠势利。(1)直接原因:因偷窃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2)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三、归纳小结
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小小辩论,走出孔乙己 四、强化训练
面对这样一个不幸可怜的孔乙己,你们同情他吗?他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同情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观点一:这样的孔乙己值得我们同情?
观点二:这样的孔乙己不值得我们同情?正方:孔乙己善良,天真,守信用,悲惨的身份,没感受过温暖与关爱,他是旧社会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值得人同情……
反方:孔乙己好喝懒做,身材高大却沦落到讨饭地步,爱炫耀,虚荣心强,虽然说生存的时代黑暗,但是他自己也努力不够,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
四、强化训练
在这一场精彩的辩论中,我们看到了孔乙己性格的双面性,他既让人讨厌,又让人同情,鲁迅先生也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深哀叹。 脑洞大开,设想一下孔乙己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能生存下去吗?五、拓展延伸2.阅读《呐喊》中的其他篇目。 1.穿越时空隧道,给孔乙己写一封信。六、布置作业本课结束